-
哌立福新通过结合PqsE蛋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旨在探讨哌立福新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24孔板静置孵育24 h培养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再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哌立福新对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底部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将未加哌立福新的孔设置为对照组;通过玻璃试管静置孵育24 h构建气-液交界面生物膜,并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哌立福新对铜绿假单胞菌气-液交界面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将未加哌立福新的孔设置为对照组;将铜绿假单胞菌重悬于含有系列浓度的哌立福新培养基中,置于恒温摇床,连续检测其生长浊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时间-生长曲线,检测哌立福新对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增殖的影响,将未加哌立福新的孔设置为对照组;通过分子对接中的Glide超精确模式将哌立福新与PqsE蛋白进行柔性对接,预测哌立福新与靶蛋白PqsE的结合力及结合模式;通过检测PqsE蛋白的催化底物硫醇的生成量,验证哌立福新对PqsE蛋白催化功能的抑制能力,将未加哌立福新的孔设置为对照组;最后,通过等离子表面共振试验,验证哌立福新与PqsE蛋白的结合能力。结果显示,与未加哌立福新的对照组相比较,4~8 μg/ml的哌立福新可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底部和气-液交界面生物膜的形成;哌立福新对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的增殖无影响;分子对接试验提示哌立福新与PqsE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力,对接分数为-10.67 kcal/mol;哌立福新还能有效抑制PqsE蛋白的催化功能,与未加哌立福新的对照组相比,随着哌立福新浓度增高,PqsE蛋白酶受抑制程度越高;通过等离子表面共振试验发现PqsE蛋白与哌立福新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且其结合常数为6.65×10 -5 mol/L。综上,哌立福新可结合PqsE蛋白,干扰PqsE蛋白的催化功能并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源性类器官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类器官是一种新兴的三维培养模型,具有培养简单、稳定性好、能高度重现来源组织的特征和异质性等优点。它既可作为临床预测模型,在体外对患者进行抗癌药物筛选和敏感性测试,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亦可以作为基础研究的工具,通过进行自身基因编辑和修饰研究,或结合气-液界面培养法和微流控技术研究,探索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及寻找潜在治疗靶点。本文就结直肠癌类器官在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中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表面活性物质与咽鼓管功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咽鼓管黏膜由呼吸道黏膜延续而来,其内存在一种类似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复合物,在维持咽鼓管生理功能相对稳定中发挥特定的作用。一方面,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通过降低咽鼓管管腔内气液界面表面张力及改善咽鼓管黏液的黏弹性以降低咽鼓管的开放压;另一方面,表面活性蛋白属于c型凝集素家族成员,在局部促进微生物清除、减轻炎症反应及提高咽鼓管免疫功能方面亦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但该功能目前研究尚不成熟,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表面活性物质调压作用和免疫作用,尤其是作用于咽鼓管黏膜机制方面的进展研究,以期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维培养肿瘤模型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传统的肿瘤培养模型包括二维肿瘤细胞培养和异种移植物模型,前者存在缺乏肿瘤异质性、模型失真等问题,后者存在建模成功率偏低、耗时长、价格贵等缺点。近年出现的体外三维(3D)培养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体内肿瘤的空间结构与生长环境,保留肿瘤细胞的病理与遗传学特征,并反映肿瘤细胞间、肿瘤与微环境间的复杂相互作用,逐渐成为肿瘤机制研究、药物筛选和肿瘤个体化治疗的有力工具。球状体、类器官、微流控装置等3D肿瘤模型技术日渐成熟,共培养、3D生物打印、气液界面等新技术的应用使模型的仿真性进一步提高,一些模型可重建肿瘤微环境,一些模型甚至具有内源性免疫成分与微脉管系统。近年来,有学者将异种移植物模型与类器官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体内/体外配对的生物模型库,发挥出两种技术的优势,并可针对具有特定分子学特征的肿瘤进行个体化精准疗法研发。至今,上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研究领域。作者团队目前研究采用结直肠癌患者来源的3D微肿瘤模型指导术后化疗药物选择,建模成功率高、药物筛选实验结果理想。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3D肿瘤模型将在结直肠癌研究、药物研发与转化、疗法筛选及个体化治疗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气液界面培养肠道类器官的医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类器官技术是继2D细胞系、动物、异种移植模型之后崭新的生物学研究体系,2017年被《Nature》杂志评选为年度最佳生物学技术。这种基于基质胶构建的类器官模型是一种能在体外模拟人体器官功能、结构的三维细胞复合体,主要由上皮细胞构成。其中,经由气液界面培养的类器官模型因其能够在体外重现肿瘤免疫微环境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对气液类器官的诞生、发展及其在以肠道疾病为首的多种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概述,探讨气液界面培养的类器官体系在药物敏感性实验、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并对该模型在目前研究应用中的不足与展望进行分析,旨在为未来疾病研究、药物开发以及实现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更有力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负压对多晶颗粒表面改性氧化锆与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负压对多晶颗粒表面改性氧化锆陶瓷与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120个预烧结氧化锆圆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喷砂组以及30、50、70 s酸蚀组(每组24个)。对照组、喷砂组试件致密烧结前无额外处理;30、50、70 s酸蚀组分别浸入氢氟酸溶液30、50、70 s,再置于CaCl 2溶液中90 s,80 ℃ NaOH溶液中浸泡2 h。5组试件致密烧结后,喷砂组喷砂,用扫描电镜观察5组试件表面形态,测试表面粗糙度。根据涂布粘接剂后是否施加负压,每组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个亚组,负压亚组和常压亚组(每亚组12个)。将预制树脂柱粘接至氧化锆试件上,扫描电镜观察粘接试件纵断面(每亚组1个试件),测试剪切强度(每亚组11个试件),即粘接强度,并分析其破坏模式。 结果:对照组试件表面光滑,粗糙度为(0.24±0.11) μm,喷砂组试件喷砂处理后形成粗糙表面,粗糙度为(0.95±0.12) μm,30、50、70 s酸蚀组试件氧化锆表面产生多晶颗粒,随着酸蚀时间延长,试件表面多晶颗粒增加,粗糙度分别为(0.60±0.15)、(1.04±0.11)和(1.57±0.16) μm,各组粗糙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喷砂组、30、50、70 s酸蚀组各负压亚组粘接强度分别为(13.56±1.19)、(20.98±2.11)、(17.37±2.44)、(24.19±2.97)和(21.36±2.16) MPa,分别比相应常压亚组[分别为(10.74±0.93)、(18.47±2.14)、(14.81±1.54)、(20.74±2.56)、(17.75±2.54) MPa]显著增加( P<0.05)。负压亚组粘接剂界面未见明显裂隙与气泡。各负压亚组粘接试件混合断裂模式比例比相应常压亚组显著提高( P<0.05)。 结论:负压可有效增强树脂与多晶颗粒改性的氧化锆陶瓷之间的粘接强度,改善粘接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吸入毒理云暴露系统的阳性验证体系的摸索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索云暴露系统用于吸入毒理体外暴露实验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高、中、低(800、400、200 mg·L-1)3个浓度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通过云暴露系统对气液界面(air-liquid interface,ALI)培养的Calu-3细胞进行暴露,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暴露作阴性对照组,暴露1次,另取高浓度LPS溶液暴露5次,暴露结束后3 h和24 h分别检测Calu-3细胞的活性、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跨上皮电阻值(TEER)、黏蛋白MUC5AC以及炎症因子IL-6、IL-8、TNF-α表达.结果 与PBS阴性对照组相比,高、中、低3种浓度的LPS气液界面暴露于Calu-3细胞模型后,细胞的活性、LDH释放量无显著变化,但细胞电阻值降低,细胞的屏障功能受损;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LPS促进细胞黏蛋白MUC5AC的表达,使细胞IL-6、IL-8表达下降,TNF-α表达上升;随着暴露频率的增加,LPS会抑制黏蛋白的表达,使IL-6表达上升;暴露频率增加的同时延长暴露后的检测时间会使细胞IL-8、TNF-α表达上升.结论ALT云暴露的方式可以有效反映细胞对阳性受试物的反应,此体外暴露方法可以用于后续暴露实验来评价化合物的吸入毒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气-液界面染毒系统中不同暴露流量对汽油发动机尾气致肺细胞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采用气-液界面(air-liquid interface,ALI)培养和暴露系统,探索二轮摩托车来源的汽油发动机尾气(gasoline engine exhaust,GEE)对人肺细胞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洁净空气组、GEE组.除了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采用气-液界面体外染毒技术,分别在暴露流量为10、15和25 mL/min,37℃水浴条件下,对生长在气-液界面插件多孔膜上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和人肺癌A549细胞持续暴露60 min.利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评价细胞相对存活率.采用2',7'-二氯荧光黄双 乙酸盐(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diacetate,DCFH-DA)探针检测 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 盒检测GEE对BEAS-2B和A549细胞凋亡及坏死率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全细胞裂解物中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10、15和25 mL/min三种暴露流量下,随着暴露流量增大,GEE暴露组的2种细胞相对存活率逐渐降低、胞内ROS生成量和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且与洁净空气组相比,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BEAS-2B和A549细胞相对存活率、胞内活性氧水平、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及坏死率和总凋亡率在GEE暴露和暴露流量上存在主效应,且GEE暴露与暴露流量存在交互效应(P<0.01).在GEE暴露组,BEAS-2B细胞Nrf2和HO-1蛋白表达下降,A549细胞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EAS-2B细胞Nrf2蛋白表达仅在暴露流量主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EAS-2B细胞HO-1蛋白表达仅在GEE主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549细胞Nrf2蛋白表达在GEE主效应、暴露流量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549细胞HO-1蛋白表达则在GEE主效应、暴露流量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E对肺细胞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作用;GEE诱导的细胞存活率、胞内活性氧生成和细胞凋亡率的改变受暴露流量的显著影响.暴露流量对GEE诱导的BEAS-2B和A549细胞Nrf2蛋白表达的影响显著,而对HO-1蛋白表达影响不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摩托车尾气对人体呼吸道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摩托车尾气(ME)对人呼吸道不同部位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BEAS-2B和A54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气-液界面染毒技术,对生长在Transwell插件多孔膜上的2种细胞持续染毒60 min;其中,低、高剂量组细胞分别采用ME与洁净空气体积比 1∶20和1∶10的稀释气体刺激,对照组细胞予洁净空气处理.染毒结束后收集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谷胱甘肽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 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在ME染毒剂量上存在主效应(P<0.01),呈随着ME染毒剂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P值均<0.05);但在细胞类型主效应和ME染毒剂量与细胞类型的交互效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细胞内谷胱甘肽水平和SOD活力在ME染毒剂量和细胞类型的交互效应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丙二醛水平在细胞类型主效应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对于BEAS-2B细胞,低剂量组细胞内谷胱甘肽水平和SOD活力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高剂量组细胞内谷胱甘肽水平和SOD活力均高于对照组与低剂量组(P值均<0.05).对于A549细胞,细胞内谷胱甘肽水平随着ME染毒剂量的增加而下降(P值均<0.05);低剂量组细胞内SOD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A549细胞内SOD活力分别低于对照组与低剂量组(P值均<0.05);A549细胞内丙二醛水平高于BEAS-2B细胞(P<0.05).结论 ME可引起呼吸道不同部位细胞的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生成量的变化;呼吸道不同部位细胞对ME诱导的氧化应激响应具有差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气液界面培养肠道类器官的医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类器官技术是继2D细胞系、动物、异种移植模型之后崭新的生物学研究体系,2017年被《Nature》杂志评选为年度最佳生物学技术.这种基于基质胶构建的类器官模型是一种能在体外模拟人体器官功能、结构的三维细胞复合体,主要由上皮细胞构成.其中,经由气液界面培养的类器官模型因其能够在体外重现肿瘤免疫微环境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对气液类器官的诞生、发展及其在以肠道疾病为首的多种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概述,探讨气液界面培养的类器官体系在药物敏感性实验、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并对该模型在目前研究应用中的不足与展望进行分析,旨在为未来疾病研究、药物开发以及实现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更有力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