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叶提取物对花鲈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实验以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为研究对象,探究桑叶提取物对花鲈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选择体质健康良好,初始平均体重为(9.00±0.02)g的花鲈36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次重复,每次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不同桑叶提取物浓度的饲料(0、3、6、9、12和15 g/kg),实验共进行52d.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桑叶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M含量,且在桑叶提取物添加量为6 g/kg时达到最高(P<0.05).桑叶提取物对血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补体C3、总蛋白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桑叶提取物对花鲈头肾ACP和AKP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桑叶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并显著降低了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桑叶提取物对花鲈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桑叶提取物对花鲈头肾SOD活性、T-AOC和MDA含量也均无显著影响(P>0.05).通过转录分析发现,桑叶提取物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色氨酸代谢来调控花鲈头肾的免疫机能.然而,桑叶提取物对花鲈头肾中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3,4-双加氧、β-1,4-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3、鞘磷脂磷酸二酯酶、MHC I类抗原和免疫球蛋白重链等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桑叶提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花鲈血清和头肾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研究结果为桑叶提取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通过毛发样本分析中国两个城市成年女性的多种农药暴露情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全世界范围内农药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们包括多种化学制品,主要分为杀虫剂(如,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盐类、拟除虫菊酯和新烟碱类)、除草剂(例如,酸性除草剂)和杀菌剂(如,唑类)。研究显示,农药的暴露可能对人体产生基因毒性,引起神经损伤和内分泌系统紊乱,并与癌症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毒致患者谵妄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毒发生率近年来逐渐增高,抗胆碱能药物为其特效解毒药。2020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1例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毒患者,以头晕、呕吐、视物不清为主要临床表现,应用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谵妄。本文对该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人们对长托宁治疗农药中毒的不良反应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肌内注射灭多威中毒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灭多威是在农药中使用广泛的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其中毒方式多为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接触,目前未见经肌内注射引起中毒报道。本文分析1例肌内注射灭多威中毒患者,约4 min后出现胆碱能危象及中枢抑制,迅速给予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阿托品等治疗,最后患者成功获救,且预后良好。肌内注射灭多威后可迅速出现胆碱能危象,起病速度明显快于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接触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制备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水凝胶并探讨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通过酸水解碱的方法提取甲壳素纳米纤维,将提取物与透明质酸和胶原混合制备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水凝胶(以下简称水凝胶),另制备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水凝胶。将30只雄性12周龄豚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水凝胶组(每组10只),分别在豚鼠背部两侧涂抹乙醇、4-氨基苯甲酸乙酯、前述制备的不含细胞的水凝胶进行诱导接触和激发接触,于激发接触后24、48 h观察皮肤水肿和红斑形成情况。将小鼠脂肪干细胞分为行常规培养的正常对照组和用前述制备的不含细胞的水凝胶培养的水凝胶组,培养3 d,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PDGF-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的蛋白表达(样本数均为3)。取8只雄性8周龄SD大鼠,在其背部两侧各制备1个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作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和水凝胶组(涂抹前述制备的负载脂肪干细胞的水凝胶)。伤后0(即刻)、2、4、8、10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伤后2、4、8、10 d的创面愈合率。取伤后10 d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新生组织形成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6、IL-4和IL-10的浓度,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16、CD206阳性细胞表达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动物实验样本数均为8。 结果:激发接触后24 h,3组豚鼠皮肤均无水肿形成,仅阳性对照组7只豚鼠皮肤出现轻微红斑。激发接触后48 h,阳性对照组8只豚鼠皮肤出现红斑,4只豚鼠皮肤出现水肿;其余2组豚鼠皮肤无明显红斑或水肿。培养3 d,水凝胶组脂肪干细胞中PDGF-D、IGF-Ⅰ和TGF-β 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t值分别为12.91、11.83、7.92, P<0.05)。伤后0~10 d,2组创面面积均逐渐缩小,水凝胶组创面于伤后10 d基本愈合。伤后4、8、10 d,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8±4)%、(54±5)%、(69±6)%,分别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21±6)%、(29±7)%、(31±7)%( t值分别为3.82、3.97、4.05, P值均<0.05)。伤后10 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水凝胶组创面表皮更加完整,毛囊、血管和其他皮肤附件增多。伤后10 d,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IL-1α、IL-6浓度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 t值分别为8.21、7.99, P<0.05),IL-4、IL-10浓度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6.57、9.03, P<0.05);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CD16阳性细胞百分比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 t=8.02, P<0.05),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 t=7.21, P<0.05)。 结论: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水凝胶无致敏性,能促进脂肪干细胞中生长因子分泌,促进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组织中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草酸钙晶体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草酸钙(CaOx)晶体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发生铁死亡的机制。方法:2021年3—9月使用CaOx晶体悬浊液干预HK-2细胞,构建HK-2-CaOx反应模型。设置CaOx晶体浓度分别为0、0.25、0.5、1.0、2.0、4.0、8.0 mmol/L,干预HK-2细胞24 h,干预完成后提取HK-2细胞蛋白。采用最佳干预浓度的CaOx晶体干预HK-2细胞,分别于干预后0、3、6、9、12、24、48 h提取细胞蛋白。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铁死亡标志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情况。用铁死亡诱导剂爱拉斯汀(Erastin)和铁死亡抑制剂3-氨基-4-环己基氨基苯甲酸乙酯(Fer-1)干预HK-2细胞以调控细胞内铁死亡水平。将HK-2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无干预处理,单纯使用完全培养基培养;CaOx晶体刺激组(CaOx组),使用含4.0 mmol/L CaOx晶体的完全培养基培养;CaOx晶体+Erastin处理组(CaOx+Erastin组),使用含10.0 μmol/L Erastin和4.0 mmol/L CaOx晶体的完全培养基培养;CaOx晶体+Fer-1处理组(CaOx+Fer-1组),使用含1.0 μmol/L Fer-1和4.0 mmol/L CaOx晶体的完全培养基培养。培养24 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GPX4、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 (ACSL4)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在HK-2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检测HK-2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采用DCFH-DA荧光染色法观察HK-2细胞活性氧(ROS)表达情况。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HK-2细胞内CaOx黏附情况,DAPI染色检测HK-2细胞核损伤情况。结果:采用0、0.25、0.5、1.0、2.0、4.0、8.0 mmol/L浓度CaOx晶体干预24 h后,细胞中GPX4的表达量分别为5.67±1.05、5.60±0.02、4.99±0.94、4.82±0.93、4.50±0.70、4.14±0.53、0.97±0.53,4.0 mmol/L组与0 mmol/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6)。选用4.0 mmol/L作为最佳浓度干预细胞,干预0、3、6、9、12、24、48 h后细胞中GPX4的表达量分别为11.73±1.29、11.68±1.32、11.72±1.30、10.97±1.28、10.63±1.21、8.79±1.10、8.03±1.06,24 h组与0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90)。CaOx+Erastin组与NC组相比,ACSL4表达量(9.71±0.68与3.96±0.17, P<0.01)升高;SLC7A11(5.76±1.31与9.18±1.54, P=0.001)和GPX4(3.61±0.25与9.26±0.13, P<0.01)表达量降低;CaOx+Fer-1组与CaOx组相比,GPX4(7.52±0.23与3.61±0.25, P<0.01)、SLC7A11(7.85±1.34与5.76±1.31, P=0.012)表达量升高,ACSL4(5.84±0.62与9.71±0.68, P=0.002)表达量显著降低。CaOx+Erastin组与CaOx组相比,GPX4(2.71±0.18与3.61±0.25, P=0.001)、SLC7A11(3.82±1.60与5.75±1.31, P=0.017)表达量显著降低,ACSL4(11.15±0.44与9.71±0.68, P<0.01)表达量升高。NC组、CaOx组、CaOx+Fer-1组、CaOx+Erastin组的谷胱甘肽含量分别为(81.88±4.02)、(53.38±3.53)、(68.26±4.55)、(38.22±2.95)mmol/L;DCFH-DA荧光染色强度分别为(22.72±3.73)、(63.36±5.17)、(82.38±6.25)、(45.32±4.33);免疫荧光强度分别为(50.36±4.23)、(31.63±2.86)、(23.36±3.74)、(39.89±3.35),CaOx组与NC组、CaOx+Fer-1组、CaOx+Erastin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P<0.05)。DAPI染色计算NC组、CaOx组、CaOx+Fer-1组、CaOx+Erastin组细胞核损伤比例分别为2.85%、11.96%、8.76%、16.27%。 结论:CaOx晶体可以通过增加HK-2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进而诱导HK-2细胞发生铁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轴突导向因子3A对脂多糖诱导的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轴突导向因子3A(Sema3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egs)稳定性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采用体外免疫磁珠法分离和培养C57BL/6J小鼠脾脏CD4 +CD25 + Tregs,将分离的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仅给予抗小鼠CD3e和CD28诱导细胞处于激活状态)、LPS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LPS 100 μg/L)、LPS+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组(给予LPS 100 μg/L+PDTC 25 mg/L)、LPS+磷酸盐缓冲液(PBS)组(给予LPS 100 μg/L+PBS 10 μL)、LPS+PDTC+重组Sema3A(rSema3A)组(给予LPS 100 μg/L+PDTC 25 mg/L+rSema3A 300 μg/L)和LPS+PBS+rSema3A组(给予LPS 100 μg/L+PBS 10 μL+rSema3A 300 μg/L)。各组培养24 h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CD4 +CD25 + Tregs特异性标志物叉头翼状转录因子-3(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膜相关转化型生长因子-β1(TGF-β1 m+)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分泌型转化生长因子-β1(sTGF-β1)的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Foxp-3-Tregs特异性去甲基化区(Foxp-3-TSDR)的去甲基化程度,以反映CD4 +CD25 + Tregs的稳定性,采用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检测NF-κB信号通路的DNA结合活性,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信号通路活性。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能够增加细胞稳定性,表现为Foxp-3、CTLA-4和TGF-β1 m+的基因及蛋白表达上调,IL-10和sTGF-β1分泌增加,细胞凋亡减少,Foxp-3-TSDR去甲基化程度增加;同时LPS可增加细胞内NF-κB信号通路的DNA结合活性,以及主要分子NF-κB抑制蛋白激酶β(IKKβ)和p65的磷酸化水平,说明LPS增加细胞稳定性的机制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与LPS组比较,PBS并未对细胞稳定性和NF-κB信号通路产生影响;但添加rSema3A后能进一步增加细胞稳定性,并激活NF-κB信号通路。而PDTC能够抑制rSema3A增加细胞稳定性的功能,表现为:与LPS+PBS+rSema3A组比较,LPS+PDTC+rSema3A组Foxp-3、CTLA-4和TGF-β1 m+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Foxp-3基因(2 -ΔΔCt):8.092±1.117比18.509±1.068,Foxp-3蛋白(相对荧光强度):1.224±0.033比1.826±0.181;CTLA-4基因(2 -ΔΔCt):3.254±0.760比11.840±0.827,CTLA-4蛋白(相对荧光强度):1.305±0.058比1.842±0.111;TGF-β1 m+基因(2 -ΔΔCt):3.589±1.180比8.509±0.472,TGF-β1 m+蛋白(相对荧光强度):1.319±0.033比1.822±0.063,均 P<0.01〕,IL-10和sTGF-β1分泌减少〔IL-10(ng/L):445.33±54.08比992.67±83.10,sTGF-β1(ng/L):1 116.67±65.25比1 494.67±94.45,均 P<0.01〕,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荧光强度:0.398±0.031比0.268±0.046, P<0.01),Foxp-3-TSDR去甲基化程度明显降低(灰度值:0.467±0.048比1.780±0.119, P<0.01),NF-κB信号通路的DNA结合活性被明显抑制(灰度值:1.23±0.02比3.95±0.06, P<0.01),IKKβ和p65的磷酸化水平降低〔p-IKKβ表达(p-IKKβ/IKKβ):0.97±0.07比1.97±0.04,p-p65(p-p65/p65):0.95±0.08比1.93±0.06,均 P<0.01〕。 结论:LPS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增加CD4 +CD25 + Tregs稳定性;Sema3A能够进一步增加CD4 +CD25 + Tregs稳定性,并且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通过抑制NF-κB活化改善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机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 PDTC)能否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 NF-κB)活化改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心肌损伤并改善心功能。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33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6)、PDTC+LPS组( n=12)和LPS组( n=15)。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测存活大鼠心功能;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nterleukin,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及心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IHC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及核转位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IL-6、TNF-α、NF-κB p65及其磷酸化(p-NF-κB p65)水平。 结果:实验雄性SD大鼠造模7 h后,对照组、LPS组、LPS+PDTC组分别存活6只、8只、9只。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心肌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增加( P<0.01),IL-6、TNF-α的蛋白表达增加(均 P<0.01),心肌细胞核上NF-κB p65阳性表达增加( P<0.01),血清中IL-6、TNF-α、cTnI的水平增加(均 P<0.01);心率、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减少(均 P<0.05);心肌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水肿、出血、炎症细胞浸润甚至心肌纤维断裂等。与LPS组相比,PDTC+LPS组心肌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水平降低( P<0.01),IL-6、TNF-α的蛋白表达减少(均 P<0.01),心肌细胞核上NF-κB p65阳性表达减少( P<0.01),血清中IL-6、TNF-α、cTnI的水平减低(均 P<0.01);每搏输出量、心率、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增加(均 P<0.05);心肌组织的水肿、出血、炎症细胞浸润及心肌纤维断裂改善。 结论:PDTC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减轻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与心肌损伤,并改善心功能。NF-κB可能成为脓毒症治疗中新的靶点,为降低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率及病死率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丁醚脲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多数杀虫剂中毒由有机磷酸酯和氨基甲酸酯类的杀虫剂所致,硫脲类较少见。丁醚脲是一种新型的低毒硫脲类杀螨、驱虫剂。具有内吸、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丁醚脲可与多数杀虫及杀菌剂混用,曾有案例报道因服用甲氨基阿维菌素和丁醚脲的混合液而中毒 [1],可仅服丁醚脲中毒且短时间内又致机体多器官功能障碍案例未见报道。本院成功救治一例自服丁醚脲中毒致机体多器官功能障碍病例,现报道如下。本病例报道经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检验指标及影像学资料均获得患者及其直系亲属知情同意(伦理审批号:HXSY-EC-202200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检测pSS患者粪便中菌群种类及分布情况,探究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代谢特征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及其在pSS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101例pSS患者以及以及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同期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101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HC)的粪便样本,进行16s rDNA扩增子分析。采用R软件4.0.3进行统计学分析。Wilcoxon检验及相似性分析(ANOSIM)比较2组间Alpha多样性及Beta多样性。采用 t检验进行差异菌群分析。同时通过流式微球分析技术检测pS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淋巴细胞亚群、ESR、CRP、唾液基础流率和刺激后流率等临床指标与特征菌群的关系。 结果:与HC相比,pSS患者的肠道菌群丰富度(Chao1指数、ACE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受损,整体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OSIM, r=0.09, P=0.001)。在门水平上,pSS患者厚壁菌门水平相对丰度减少,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pSS中大肠杆菌-志贺菌属( P<0.001)、乳酸杆菌( P<0.001)、双歧杆菌( P<0.001)、罕见小球菌( P<0.001)、另枝菌属( P<0.001)、产粪甾醇真杆菌( P=0.002)比例增高;粪杆菌属( P<0.001)、普氏菌属( P<0.001)、罗氏菌属( P<0.001)、巨单胞菌属( P<0.001)、无杆菌属( P<0.001)、毛螺菌属( P<0.001)、毛螺菌属NK4A136( P=0.006)、挑剔真杆菌( P<0.001)比例明显降低。PICRUST分析显示pSS患者中氨基酸代谢如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 P<0.001)、脂肪酸代谢如丙酸代谢( P<0.001)、谷胱甘肽代谢( P=0.002)、硫辛酸代谢( P=0.002)、脂多糖合成( P=0.003)、非核糖体肽合成酶介导的铁载体生物合成( P=0.005)、氨基苯甲酸酯降解( P=0.002)等途径被富集。Pearson相关结果显示,HC和pSS 2组间具有不同丰度的关键菌群,这些关键菌与基础唾液流率、Th17细胞及Treg细胞的绝对数量密切相关。 结论: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失调和代谢的改变会导致宿主免疫细胞的稳态发生变化,这可能与pS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