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质瘤氨基酸PET/MR多模态影像的肿瘤体积及空间分布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脑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脑肿瘤,基于结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成像导航肿瘤手术切除是常规治疗方案.然而结构MR成像难以精准显示肿瘤的体积及空间分布,导致的肿瘤术后残留会缩短患者生存期.氨基酸正电子发射断层/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多模态影像显示的胶质瘤体积及空间分布存在重叠及差异,本文通过综述氨基酸PET与MR的结构、血流灌注及分子成像显示的胶质瘤体积及空间分布差异,探讨了多模态影像的肿瘤空间分布异质性,比较不同模态影像显示肿瘤空间分布的准确性,辅助临床制订PET/MR导航胶质瘤手术的最佳多模态影像组合,实现肿瘤最大化安全切除,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并且为未来进一步研究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介导PET/MR影像空间分布表征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氨基酸类PET联合MRI在脑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侵袭性强、致残和致死率高、预后差。氨基酸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利用特定放射性药物的生物学分布特征反映肿瘤分子代谢信息,与MRI的形态和功能信息互补,在脑胶质瘤的诊断、活检计划制订、复发监测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现围绕氨基酸类PET联合MRI在脑胶质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脑胶质瘤的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八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总结8例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FFI)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导睡眠监测(PSG)、影像检查、基因分析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9-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过基因检查确诊的8例FFI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检查、脑脊液检查、PSG、头颅磁共振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1s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脑电图等资料.结果 8例FFI患者中,男3例,女5例,起病年龄(49.8±14.3)岁(19~64岁),病程8~18个月.所有8例患者基因检查均显示20号染色体朊蛋白基因(PRNP)出现D178N突变,129位氨基酸多态性为M/M型,其中5例患者有家族史.8例患者均有睡眠障碍以及与睡眠相关的不自主运动、呼吸困难、喉鸣;8例患者均出现快速进展性痴呆,并伴或不伴有精神症状、共济失调、锥体束及锥体外系损害;8例患者均有自主神经损害,表现为高血压、出汗、心动过速、不规则呼吸等症状.3例患者SPECT/18F-FDG-PET提示丘脑葡萄糖代谢减低.7例患者PSG提示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觉醒周期障碍,尤其是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减少或缺失,并记录到呼吸困难、喉鸣及不自主运动.结论 FFI表现为睡眠障碍及睡眠相关的非自主运动、呼吸困难、喉鸣、快速进展性痴呆及自主神经损害,家族史、PSG和PET检查有助于FFI的诊断,PRNP基因序列的分析能明确FFI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胶质瘤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代谢显像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胶质瘤是神经外胚层衍化而来并由胶质细胞或前体细胞发生的肿瘤,是第2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分为4个等级,Ⅰ级和Ⅱ级被认为是低级别肿瘤,Ⅲ级和Ⅳ级肿瘤被认为是高级别肿瘤.功能分子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使用各种示踪剂来观察生物过程,不仅可以提供肿瘤的代谢与分子信息,成为胶质瘤的诊断、分级、复发监测、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显像方法,其中代谢显像剂主要包括葡萄糖代谢显像剂、氨基酸代谢显像剂、核酸代谢显像剂、胆碱代谢显像剂以及乏氧显像剂等.本文就近几年关于胶质瘤的PET代谢显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参数11C-MET PET/MRI在脑肿瘤样病变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双参数11C-MET PET/MRI检查在脑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因"颅内占位"为主诉行11C-MET PET/MRI多模态脑显像的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7~82岁),测量病灶及健侧正常脑组织的SUVmax,采用dipy工具包计算DKI数据(Kmax,Kmean及Kmin),以手术病理、临床最终诊断及治疗后随访为标准.结果:恶性病变的SUVmax显著高于良性病变(Z=-3.04,P<0.01),其Kmean值显著低于良性病变(Z=-2.25,P<0.05).恶性病变的Kmean值显著低于健侧参考区(t=-5.44,P<0.05),而良性病变的Kmean值未见显著性差异.ROC分析显示在良、恶性病变鉴别中SUVmax和Kmean值的AUC分别为0.85和0.77,对应的最佳阈值分别为4.7和2.1.双参数分析显示良、恶性病变存在明显不同的影像特征.结论:双参数MET-PET/MRI通过互补信息的整合分析,在脑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 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儿童脑肿瘤氨基酸PET显像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脑肿瘤是儿童肿瘤中最常见的实体肿瘤,也是儿童肿瘤致死的首要原因.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儿童脑肿瘤的诊断、治疗管理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反映肿瘤生物学特征的成像技术,利用特定放射性药物的生物学分布特征,可以提供肿瘤的不同功能代谢信息,与常规MRI的形态学信息进行互补.氨基酸PET显像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各种氨基酸在人体内的代谢情况,进行肿瘤的功能显像.氨基酸PET显像在儿童脑肿瘤的诊断与分级、活检计划制订、预后评估、复发监测与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就近年来氨基酸PET/CT与PET/MRI在胶质瘤、神经上皮肿瘤等儿童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蓝刺头提取物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代谢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蒙药蓝刺头提取物对D-半乳糖诱导的骨质疏松症的干预作用及代谢机制.方法 选取12周龄雄性Wistar大鼠36只,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骨疏康组,蓝刺头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日按120 mg/kg腹腔注射D-半乳糖,持续注射8周后,蓝刺头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878、439、219.5 mg/kg灌胃给药,骨疏康组按105.1 mg/k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8周.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骨代谢指标[羟脯氨酸(HYP)、碱性磷酸酶(ALP)]及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分析各组大鼠右侧胫骨微结构变化;同时借助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蓝刺头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代谢的调节作用.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HYP、ALP、MDA、骨表面积/骨体积比值(BS/BV)、骨小梁间距(Tb·Sp)均显著升高(P<0.05),TAOC、SOD、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F)、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逆转.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蓝刺头提取物干预后,大鼠血清中花生四烯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尿酸等18种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共涉及花生四烯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等15条代谢通路,其中花生四烯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为主要影响通路.结论 蓝刺头提取物能够有效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及骨微结构恶化,并通过干预花生四烯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等途径起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