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2017—2021年克-雅病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7—2021年克-雅病(CJD)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为贵州省CJD的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贵州省9家医院报告的CJD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信息,同时结合患者脑脊液、血液、皮肤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至2021年,贵州省共报告47例疑似病例,发现CJD病例22例,其中散发型CJD(sCJD)临床诊断病例18例(18/22),sCJD临床疑似病例2例(2/22),遗传型CJD(gCJD)确诊病例2例(2/22)。患者的首发症状以快速进行性痴呆为主要表现,辅助检查以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异常为主(16/20);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率较高(14/21),血液中朊蛋白基因(PRNP)129个氨基酸和219个氨基酸均为M/M纯合子和E/E纯合子。除2例gCJD确诊病例PRNP基因检测发现T188K、E200K突变外,其余的都没有发现突变,5例病例的皮肤朊病毒蛋白(PrPSc)呈阳性。病例的长久居住地呈散在分布,职业分布广泛,男女性别比例为13∶9,年龄中位数为64岁,主要为汉族,流行病学史未见特别之处。结论:2017年至2021年,贵州省发现的CJD病例以sCJD为主,其居住地、职业、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等均符合sCJD的发病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姿势平衡障碍为突出表现的家族性致死性失眠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报道1例以姿势平衡障碍为突出表现的家族性致死性失眠(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特点。方法:分析1例以姿势平衡障碍、重复语言为突出表现,曾疑诊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的FFI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脑电图及多导睡眠监测等资料,并对患者血标本进行朊蛋白PRNP基因检测。结果:本例患者为39岁女性,症状逐渐进展,主要表现为姿势平衡障碍、语速快、重复语言,快速进展的认知障碍,伴睡眠相关呼吸暂停、吸气性喘鸣,同时有血压高、出汗多、心动过速、呼吸不规律等自主神经症状。结合患者PRNP基因检测结果为D178N/129M型,最终诊断为FFI。结论:吸气性喘鸣或"牛吼声"在FFI的诊断中有提示意义。姿势平衡障碍在FFI临床症状谱中相对罕见,129位氨基酸等位基因多态性为Met/Met纯合子的FFI患者早期以姿势不稳,向后倾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FFI病例,国内鲜有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不宁腿综合征首发的克雅病1例并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以不宁腿综合征(RLS)起病的散发型克雅病(sCJD)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方法:对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2019年10月收治的sCJD患者1例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59岁,女性,汉族,慢性起病,以左下肢不宁腿样表现18 d首诊于骨科,治疗后症状无改善;20 d后转入神经内科,患者日常生活、活动无任何影响,头颅MRI、脑电图、脑脊液(CSF)常规和生化均阴性;5 d后出现左侧轻微共济失调,随后快速进展,先后出现右侧共济失调,左下肢痉挛内收,不自主运动,肌阵挛,认知下降,无动缄默,反复高热,反复复杂部分癫痫发作;2周后复查头颅MRI见扣带回、额叶皮质、右侧岛叶皮质DWI高信号,小脑萎缩,脑电图三相波;4周后CSF14-3-3蛋白阳性,朊蛋白基因(PRNP)无相关遗传突变,从起病至死亡约8个月。结论:sCJD为朊蛋白病的一种常见亚型,以RLS起病后病情可稳定1个月余,早期临床和辅助检查无任何特异性,多巴丝肼、营养神经治疗均无效,随后病情快速进展,复查头颅MRI及脑电图可发现线索,CSF14-3-3蛋白可辅助临床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朊蛋白基因突变致格斯特曼综合征家系临床表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3例以共济失调起病的格斯特曼综合征(GSS)家系患者的临床表型、影像学特征和致病基因突变。方法:采用二代测序外显子捕获方法对2014年以来中日友好医院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收集的137个已排除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2、3、6、7、8、12、17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致病基因重复扩展突变的拟诊共济失调家系先证者进行检测,对于阳性病例进行Sanger测序和家系共分离验证,分析先证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结果:基因检测发现3个GSS家系先证者携带朊蛋白基因(PRNP)杂合错义突变c.305C>T(p.P102L),均为成年起病。3例先证者临床均表现为行走不稳、构音障碍,同时家系1先证者还表现为帕金森病样症状,家系2先证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家系2、3先证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小脑萎缩,家系1先证者还表现为苍白球对称高信号。结论:GSS作为朊蛋白病的一种罕见亚型,临床可表现为共济失调,易被误诊漏诊。对于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的家系患者,在基因检测时需要关注GSS致病基因突变,及时诊断,有助于对家系成员开展遗传咨询和出生缺陷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朊蛋白病百年历史回顾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人们首次认识并报道朊蛋白病可追溯至1922年克雅氏病的提出。一百年来,从对临床症状的困惑到典型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描述,从提出"朊蛋白假说"到发现朊蛋白病相关基因,人们对朊蛋白病的认识在不断加深,朊蛋白病也逐渐成为一组少见的传染性致死性退行性脑病的总称,主要包括克雅氏病及其变异型、Kuru病、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综合征、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等。本文现从克雅氏病的发现入手,详述朊蛋白病特征性病理改变的发现、传染性的验证、朊蛋白及 PRNP基因的发现,以及朊蛋白病多种亚型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基因突变类型等,拟通过回顾朊蛋白病的研究历史,帮助临床同道更深入地了解该病诊断治疗的进展及困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E200K突变的遗传型克雅氏病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E200K突变的遗传型克雅氏病(genetic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gCJD)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EEG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例E200K突变的gCJD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和遗传学资料及发病5个月后的随访结果.结果 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快速进展性痴呆、癫痫发作及行走不稳.影像学表现为皮层与基底节异常信号,EEG可见三相波周期性发放.基因检测提示朊蛋白(prion protein,PRNP)基因E200K突变.随访发现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影像学表现为进行性脑萎缩与脑白质病变,发病18个月后死亡.结论 E200K突变的gCJD具有朊蛋白病的一般特点,因基因型不同而表现一定的异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2011-2015年陕西省克雅氏病监测病例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陕西省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CJD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了2011-2015年陕西省7家医院报告的49例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信息,收集了患者的血液及脑脊液样本.对脑脊液样本,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14-3-3蛋白.对血液样本,提取核酸,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朊蛋白基因;利用测序技术,测定其突变情况,同时对129位和219位氨基酸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 确定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16例,散发型CJD疑似诊断病例4例,遗传型CJD 1例.病例的地理分布和职业无明显聚集性;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年龄中位数为62岁,男女比例1.29∶1;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47.62%.结论 陕西监测到的CJD病例主要为散发型CJD,收集到的病例的年龄、性别比例、职业情况及住址分布等均符合散发型CJD的分布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初诊为额颞叶痴呆的家族性致死性失眠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报道1例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基因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 分析1例FFI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要表现,初诊为额颞叶痴呆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动态脑电图及多导睡眠监测等资料,并对患者及家属血标本进行朊蛋白基因(PRNP)检测.结果 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快速进展性痴呆、顽固性失眠、夜间睡眠中的异常运动、喉鸣,头颅MRI示额颞叶萎缩,多导睡眠监测未见有效睡眠,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阴性,PRNP检测显示D178N/129M基因突变.结论 PRNP检测对于确定FFI的诊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临床上疑为FFI的患者均应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本例患者的额颞叶萎缩是由FFI引起,还是与FFI并发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2家系患者的临床 、影像及基因改变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2个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家系患者的临床、影像及基因改变特点.方法 收集2014、2017年在海军总医院就诊的2个FFI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对先证者行视频脑电及头影像学检查,脑脊液14-3-3蛋白及朊蛋白基因(PRNP)测定.结果 2个家系共6例患者,男5例,女1例.家系1起病年龄分别为47、60岁;家系2起病年龄分别为46、58、58、60岁.家系1的2例患者死亡总病程约6个月;家系2的患者病程均超过12个月,仍存活.家系1患者诱发因素为惊吓,后出现睡眠障碍、精神行为异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家系2的患者无明显诱因,以记忆力下降、睡眠减少起病,后出现运动障碍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不突出.影像检查2例先证者示全脑轻度萎缩,未见彩带症;视频脑电未发现周期性三相波;2例先证者脑脊液14-3-3蛋白均阳性;PRNP基因均为D178N-129MM型;所有患者均给予传统镇静药或抗焦虑抑郁药,疗效不佳.结论 睡眠紊乱伴精神行为异常是FFI主要的临床表现;FFI在家系内部不同个体间临床表现相似,而在不同的家系间有明显的临床变异性;影像学表现为全脑轻度萎缩,无彩带征;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PRNP基因均为D178N-129MM型;视频脑电未发现周期性三相波;传统镇静药或抗焦虑抑郁药对其疗效不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快速进展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病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朊蛋白病又称感染性海绵状脑病,是一类同时感染人和动物的不可治愈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1].其特征是细胞内正常朊蛋白(PrPc)变构成致病朊蛋白(PrPsc),进而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丢失、脑组织海绵样变.根据PrPsc来源不同,朊蛋白病可分为散发性(80%)、遗传性(15%)和获得性(5%)[2].在人类,遗传性朊蛋白病包括家族性Creutzfeldt-Jakob病(familial Creutzfeldt-Jakobdisease,fCJD)、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 (GSS)病和家族性致死性失眠(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本文报道了1例GSS病,基因检测提示该患者朊蛋白基因(PRNP) P102L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