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静脉压和有创动脉血压测量过程中校零和零点位置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明确中心静脉压(CVP)和有创动脉血压(IBP)测量过程中的校零时机及零点位置,为临床诊治提供更科学准确的监测结果。方法:运用液体容器实验模型模拟连续压力监测系统的测压过程,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并结合血压的生理学及心血管解剖学知识,分析校零及标定CVP和IBP零点位置过程中充液导管系统内压力的组成及影响因素。结果:校零时充液导管系统内的压力由大气压、加压袋压力、墨菲滴管液面与压力传感器的垂直距离(ΔH)水柱重力和导管壁阻力组成,此压力数值为基线0 mmHg(1 mmHg≈0.133 kPa);测压过程中当压力传感器置于容器最高液平面下10 cm水平位置时,不同的导管尖端位置测得的压力均为10 cmH 2O(1 cmH 2O≈0.098 kPa);当压力传感器置于容器最高液平面水平时,测得压力为0 mmHg。 结论:仅在评估到大气压、加压袋压力、ΔH水柱重力和导管壁阻力其中1个或多个条件发生变化时才需要重复校零;测量过程中应随时调整压力传感器于零点位置以消除静水压的影响,确保数值客观、准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本刊对论文中计量单位的要求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本刊法定计量单位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 Hg)或厘米水柱(cm H2O)为计量单位,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 Hg 或cm H2O 与kPa 的换算系数(1 mm Hg=0.133 kPa,1 cm H2O=0.098 kP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本刊对论文中计量单位的要求
编辑人员丨2024/7/6
本刊法定计量单位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 Hg)或厘米水柱(cm H2O)为计量单位,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 Hg 或cm H2O 与kPa 的换算系数(1 mmHg=0.133 kPa. 1 cm H2O=0.098 kP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本刊对论文中计量单位的要求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本刊法定计量单位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 Hg)或厘米水柱(cm H2O)为计量单位,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 Hg 或cm H2O 与kPa 的换算系数(1 mmHg = 0.133 kPa. 1 cm H2O = 0.098 kP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卷曲乳杆菌类细菌素的分离纯化及表征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初步分离纯化并鉴定卷曲乳杆菌类细菌素,为研发针对念珠菌性阴道炎(VVC)的药物奠定基础.方法 以氟康唑作为标准药物,测定卷曲乳杆菌发酵上清液(CFS)对于白假丝酵母菌的抑菌活性,研究温度、pH值和酶解处理对于CFS抑菌活性的影响;采用硫酸铵沉淀法、疏水柱层析法及透析法对CFS中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离纯化;采用苯酚-硫酸法、双缩脲反应、UV、FTIR、HPLC和SDS-PAGE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卷曲乳杆菌CFS中存在耐酸碱、热稳定性好的糖蛋白或糖肽类抑菌物质,初步纯化之后CFS比活力从 218.6 U·mg-1 提升到 700.7 U·mg-1,提高了 3.2 倍,初步鉴定为分子量均为 55 kD左右的两种糖蛋白或糖肽.结论 卷曲乳杆菌CFS中含有糖蛋白或糖肽类细菌素,对白假丝酵母菌具有抑制作用,有望将其开发成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基于胸骨体下端为骨性标志的门静脉压力测定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讨以胸骨体下端为骨性标志门静脉压力直接测定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在CT多平面重建下观察胸骨体下端解剖结构及其在轴位的特征.在临床测压时,以CT轴位胸骨体下端为骨性标志测定门静脉主干中点的中心点至胸骨体下端表面皮肤的距离(A值),再通过胃网膜右静脉留置导管以胸骨体下端表面皮肤为零点测定门静脉压力的水柱高度(B值),将A值与B值相加即为门静脉自由压力.结果 对260例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用该法通过胃网膜右静脉留置导管进行门静脉压力测定,同一患者的A值恒定,不同患者间A值波动范围7.6~13.2 cm,B值反映门静脉压力变化.结论 胸骨体下端作为门静脉自由压力测定的骨性标志在CT下及手术中均易定位,该法准确可靠、经济实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冲牙器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影响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应用冲牙器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指导BASS刷牙,观察组在BASS刷牙的基础上使用冲牙器;分别于牙周基础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记录患者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和Mazza出血指数,并采集龈下菌斑,定量PCR测定Pg含量.结果: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周状况明显改善和Pg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冲牙器的观察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结论:冲牙器提供的超细高压水柱,对牙周维护期的龈下菌斑中Pg的控制有一定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腔闭式引流接负压吸引治疗原发性气胸的压力选择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原发性气胸病人胸腔闭式引流同步接低负压治疗的可行性及最佳负压值.方法 我院收治原发性气胸病人60例,入院后即行胸腔闭式引流并同步接符合胸膜腔生理的低负压持续吸引,按吸引负压值不同将其分为A组(-0.5 kPa)、B组(-1.0 kPa)、C组(-1.5 kPa),观察3组病人中重度胸痛持续时间、气泡溢出时间、水柱显示恢复负压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结果 B、C组气泡溢出时间、水柱显示恢复负压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均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04~4.068,P<0.05);3组胸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与C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闭式引流同步接-1.0、-1.5 kPa的持续负压吸引效果优于-0.5 kPa,能有效促进肺复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盐水柱腔内心电图引导技术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盐水柱腔内心电图引导技术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并纳入研究的8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体表标记预测留置长度法行PICC尖端定位,观察组应用盐水柱腔内心电图引导技术行PICC尖端定位.比较两组患者PICC尖端到位精准率及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PICC尖端到位精准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水柱腔内心电图引导技术有助于提高P1CC尖端到位精准率,降低置管并发症,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患者带管期间的指导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定位导管尖端位置技术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带管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6例PICC置管患者,在无导丝状态下通过盐水柱引导出腔内心电图定位,其中110例心电图显示P波高耸,4例P波出现M样切迹,2例P波低平.经X射线检查确认2例P波低平患者发生导管异位.结果:经盐水柱导引出腔内心电图后凭借P波的改变可定位PICC置管患者的尖端位置,特异度为98.2%;引导出的腔内心电图与体表心电图P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94,P<0.05).结论:无导丝PICC导管,通过引出腔内心电图观察P波的改变,可判断导管尖端位置.该操作简便,对患者无损害,特异性高,降低了患者检查费用,提高了PICC置管患者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