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DGAT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牡丹种子中克隆得到1个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DGAT),命名为PaDGAT1(GenBank登录号为MG214258).Pa DGA T1基因cDNA全长为2 028 bp,包含1 554 bp开放阅读框,编码517个氨基酸.PaDGAT1蛋白属于疏水性碱性蛋白,分子量为58.86 kD,理论等电点为8.62,二级结构预测表明,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是该蛋白的主要结构元件.氨基酸序列对比分析表明,PaDGAT1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DGA T1亚家族,与油橄榄(Olea europaea)的DGAT1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a DGA T1基因在花芽中表达水平较高,在叶、茎和未发育子房中表达水平较低;在种子发育过程中,PaDGAT1基因表达水平呈现出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其中在发育28 d时表达水平最高,随后其表达水平逐渐减低,在种子发育70 d时又升高,至发育末期的85 d时表达水平升高至较高水平;在种子收获后,常温存放7d时,Pa DGA T1基因表达水平最高,随后其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结果推测,DGAT基因在牡丹种子的油脂合成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从油橄榄叶中快速分离制备橄榄苦苷的方法.方法 以从甘肃省陇南地区采集的油橄榄叶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溶剂系统、流速、进样浓度等分离参数对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 以正丁醇∶乙酸乙酯∶甲醇∶水∶氯仿(1∶ 19∶1∶19∶0.4)作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作为固定相,下相作为流动相;在转速900 r/min;流动相体积流量1.5 mL/min;进样浓度20 mg/mL条件下从油橄榄叶中成功分离得到橄榄苦苷,纯度可达到90%以上.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回收率高,为高效分离制备油橄榄叶中的橄榄苦苷提供了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油橄榄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类黄酮是酚类代谢物的一大亚组,其生物合成属于苯丙素代谢途径的分支,它们广泛分布在整个植物界.不仅在植物中有极其重要的生理、生化和生态功能,而且对动物的生物活性及提供营养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油橄榄叶、果实、根都富含类黄酮,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研究综述了油橄榄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相关酶(CHI, CHS, F3H, DFR, FLS, FNSI, LAR, F3'H, F3', 5'H)的底物特异性和功能性区域,分析总结了编码这些酶的基因在不同物种间的序列相似性和在不同组织的表达特异性.这对深入研究植物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酶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克隆、表达和调控以及对油橄榄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相关酶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油橄榄HMGR基因家族的克隆表达及功能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还原酶(HMGR),催化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 A(HMG-CoA)生成甲羟戊酸(MVA),是MVA 途径中第一个关键酶.油橄榄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油料作物,其含有的萜类物质具有重要营养价值,但关于调控萜类物质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研究较少.为研究萜类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HMGR,本研究采用RT-PCR 法克隆油橄榄HMGR 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对表达蛋白生物活性进行功能验证,并采用荧光定量PCR 分析HMGR 在油橄榄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克隆出油橄榄HMGR 基因家族的三个基因,分别命名为OeHMGR1、OeHMGR2、OeHMGR3, mRNA ORF 的长度分别为1 713 bp、1 773 bp、1 737 bp,编码570、590、578个氨基酸;基因编码蛋白均有2个跨膜区及HMGR 催化活性的结构域,不含信号肽;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b(+)-OeHMGR,转入到大肠杆菌BL21 中成功表达,3个重组酶蛋白分子量大小均在66.2~68.0 kD 之间,分离纯化重组蛋白进行功能验证, GC-MS 检测表明该蛋白具有HMGR 催化活性功能;荧光定量PCR 分析表明该家族基因在果实和叶片中表达量较高,而在根、茎、花中表达量较低,在开花后45 d、90 d、120 d 表达量较低,但在花后165 d 表达量上升至较高水平.该研究为进一步鉴定OeHMGR 的功能及油橄榄萜类物质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油橄榄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油橄榄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糖高脂饲料及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以二甲双胍作为对照, 通过测定空腹血糖 (FBG) 、血糖曲线下面积 (AUC) 、空腹胰岛素 (FINS) 、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血清血脂、糖化血清蛋白 (GSP) 考察不同剂量油橄榄叶提取物 (500、250、125、62.5 mg/kg) 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结果:油橄榄叶提取物 (500、250、125 mg/kg) 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降低AUC;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 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给药5周后, 血清TG、TCHO、LDL-C、NEFA、GSP含量降低, HDL-C含量升高.结论:油橄榄叶提取物在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的同时, 可以调节血脂代谢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水曲柳2个PLT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初步探究水曲柳根发育中PLT转录因子的基因功能及遗传调控机理,以水曲柳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参考拟南芥AtPLT2和AtPLT3基因序列,通过PCR技术从水曲柳中克隆了两个PLT转录因子基因,通过同源比对将它们命名为FmPLT2和FmPLT3,分别编码532和497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9和55 kDa,等电点分别为5.98和5.79,均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均含有2个AP2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同属木犀科的油橄榄OePLT2和OeOLT3转录因子的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FmPLT2和FmPLT3蛋白都主要集中于细胞核中.通过qRT-PCR技术分析FmPLT2和FmPLT3在不同组织部位及生根期间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FmPLT2和FmPLT3具有相似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在根中表达含量均最高,在叶中的表达含量均最低;FmPLT2在生根期间的表达量变化极为显著,21天时的表达量是0天时的32倍,但FmPLT3的表达量变化并不显著,表明FmPLT2不仅在根发育中起重要作用,还可能参与细胞增殖和生长等多个发育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油橄榄叶总黄酮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油橄榄叶总黄酮.方法 以总黄酮吸附量、解吸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大孔吸附树脂.以总黄酮质量浓度、上样液体积流量及pH值、洗脱液(70%乙醇)体积流量为影响因素,总黄酮吸附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吸附条件.结果 HPD-300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解吸效果最优,吸附量181.91 mg/g,解吸率87.28%.最佳工艺为径高比1∶10,上样液质量浓度3.25 mg/mL,体积流量2 BV/h,pH值5.0,体积16 BV,洗脱液体积流量1 BV/h,总黄酮吸附率83.5%,得率10.19%,质量分数87.38%,回收率80.74%.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油橄榄叶总黄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茶树CsGGDPS7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茶树基因组鉴定得到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CsGGDPS7,以铁观音茶树为材料克隆获得全长cDNA(GenBank登录号MH891780).CsGGDPS7序列全长1 185 bp,包含1 098 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65个氨基酸.预测结果显示在N端包含叶绿体转运肽,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中.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具有类异戊二烯合成酶家族的5个保守域和2个特征功能域(DDXXXXD和DDXXD).进化树结果表明与油橄榄(Olea europaea)OeGGDPS7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检测显示,CsGGDPS7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但花发育阶段CsGGDPS7表达量差异不显著.在乌龙茶做青过程中,CsGGDPS7在晒青阶段就快速上调表达并在三摇达到峰值.CsGGDPS1和CsGGDPS2表达也受做青调控,但CsGGDPS4不受做青调控.研究推测,CsGGDPS7可能与乌龙茶萜类香气物质合成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溶剂系统极性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油橄榄叶多酚类化合物过程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讨目标化合物极性和溶剂系统极性在HSCCC分离过程中的相关性,本文以油橄榄叶中的2种主要有效成分-橄榄苦苷和木犀草素-7 '-O-β-D-葡萄糖苷为目标化合物,系统考察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系统[(1∶ 19∶ 1∶19,v/v)、(1∶9∶1∶9,v/v)、(1∶9∶2∶8,v/v)、(1∶9∶3∶7,v/v)、(1∶6∶1∶6,v/v)、(1∶5∶1∶5,v/v)]不同比例组成的两相溶剂系统对目标化合物分离的影响.结果 表明:橄榄苦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随着溶剂系统的极性的减小,其分离效果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在最佳的分离条件下,分离制备所得橄榄苦苷、木犀草素-7 '-O-β-D-葡萄糖苷的纯度按照HPLC归一化法检测,分别为87.8%和77.5%.本实验结果为HSCCC溶剂系统快速筛选及提高HSCCC在复杂体系中分离制备目标化合物的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油橄榄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效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油橄榄在育苗栽培及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胁迫,影响果实产量和橄榄油品质,而接种可与油橄榄共生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可以提高苗成活率,改善油橄榄生长状况,抵御胁迫效果显著.目前从油橄榄根系和根际土壤分离报道的AMF已达13属50多种,可用于油橄榄栽培的潜在AMF资源十分丰富.总结影响AMF侵染油橄榄根系的主要因素,着重阐述接种AMF对油橄榄生长、抗性生理及品质的影响:(1)促进植株根系的生长和分枝,提高对水分及矿质元素的吸收效率;(2)增大宿主叶面积,提高气孔导率及光合效率,使植株营养生长更加旺盛,增强对移植、干旱、虫害等胁迫的耐受性;(3)改善油橄榄果实外观、品质及产量.因此,研究国产油橄榄的共生AMF种类、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开发有效的AMF菌剂用于国产油橄榄育苗和种植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