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立碗藓泛素连接酶U-box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U-box家族编码E3 泛素连接酶能够特异性识别底物,从而调控蛋白的修饰和降解过程.为鉴定小立碗藓U-box家族成员,分析其生物学特征及基因表达规律,该研究基于小立碗藓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泛素连接酶U-box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进化关系、顺式作用元件、组织表达模式、胁迫响应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小立碗藓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得到 31 个U-box家族成员,并且不均匀地分布于 14 条染色体上;其分子量大小在 37.75~117.49 kDa之间,等电点介于 5.32~8.55 之间.(2)进化树显示,小立碗藓的U-box家族成员分布在Ⅰ-Ⅸ亚家族中,其中亚家族Ⅶ含有小立碗藓成员最多,共 11个(约占 36.67%),说明小立碗藓在历史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且功能多样化.(3)经启动子分析发现,小立碗藓U-box家族成员具有结合GA和ABA等多个激素的元件.(4)组织表达分析发现小立碗藓U-box家族成员主要在绿丝体、轴丝体和孢子体S3 时期大量表达.(5)通过ABA、甘露醇和饱和LiCl处理后发现,配子体的拟茎均发生黄化且PpPUB21 的表达量均被显著诱导.推测小立碗藓U-box家族成员在生长发育和响应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后续深入研究小立碗藓U-box家族成员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其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血清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体(LRP4-ab)阳性在成人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并总结LRP4-ab阳性MG患者临床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MG数据库中于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入库的成人MG(起病年龄≥18岁)患者共355例,采用商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其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采用基于细胞底物的实验方法检测LRP4-ab。回顾性分析其中LRP4-ab阳性MG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并与同期入库的LRP4-ab阴性MG患者进行比较。结果:355例成人MG患者中,有13例(3.7%)患者血清LRP4-ab阳性,且均同时AChR-ab阳性;男女性别比为2.3∶1,平均起病年龄54岁。其中5例行胸腺手术,病理证实3例为胸腺瘤,2例为胸腺增生。LRP4-ab阳性和阴性MG患者在起病症状、AChR-ab滴度、球肌无力、呼吸肌无力、胸腺瘤和病情最重时的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GFA)临床分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LRP4-ab阳性MG患者中MGFA分型为Ⅲ型者(病情最重时)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分别为8/13和26.9%(7/26), P=0.08]。13例LRP4-ab阳性患者经治疗后,10例病情缓解,3例临床明显改善,与LRP4-ab阴性患者无明显差异。 结论:本组MG患者的LRP4抗体阳性率为3.7%,LRP4抗体阳性MG的临床特点与阴性者无明显差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1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1(USP11)是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s)家族成员之一,通过介导底物的去泛素化过程,抑制靶蛋白的泛素-蛋白酶体降解,进而参与细胞周期进程、DNA损伤修复、细胞死亡、自噬、信号传导、免疫炎症反应及大脑皮层发育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调节。研究表明,USP11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USP1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CNS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靶向USP11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二甲双胍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组+二甲双胍组(I/R+MET组)。I/R组和I/R+MET组小鼠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小鼠不建模。I/R+MET组小鼠术前每日二甲双胍200 mg/kg腹腔注射,术前24 h停止给药。Sham组和I/R组小鼠术前每日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小鼠在术后6 h,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试剂盒分析3组肝脏组织细胞凋亡。放射免疫法检测3组小鼠氧化应激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3组小鼠肝脏炎性因子水平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3组小鼠肝脏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UNC-51样激酶(ULK1)、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自噬底物p62蛋白表达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I/R+MET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62.37±8.07)、(121.51±20.45) U/L]明显低于I/R组[(140.53±13.07)、(187.19±18.73)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150、7.489, P<0.05)。I/R+MET组小鼠肝脏组织炎性因子[(55.70±6.36)、(39.62±6.66)、(64.12±5.33) pg/g]低于I/R组[(99.15±7.45)、(82.73±8.90) 、(102.40±13.17) p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580、14.030、9.630, P<0.05)。I/R+MET组小鼠血清MDA水平[(1.03±0.05) μmol/ml]明显低于I/R组[(1.73±0.14) μ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970, P<0.05)。I/R+MET组小鼠血清SOD水平[(129.70±7.12) U/ml]明显高于I/R组[(99.50±10.66)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970, P<0.05)。I/R+MET组小鼠肝脏组织TUNEL染色阳性率[(13.57±2.01)%]明显低于I/R组[(26.40±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967, P<0.05)。I/R+MET组小鼠肝脏组织AMPK磷酸化和ULK1磷酸化水平(1.25±0.06、1.37±0.09)明显高于I/R组(0.65±0.07、0.9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480、11.670, P<0.05)。I/R+MET组小鼠肝脏组织自噬底物蛋白p62水平(0.67±0.08)明显低于I/R组(0.9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050, P<0.05)。 结论: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促进细胞自噬,缓解肝脏缺氧缺血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起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槲皮素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槲皮素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作用,为新型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中药开发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根据细胞毒性实验确定槲皮素的最大工作浓度,采用病毒滴度TCID 50检测法、细胞毒性检测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槲皮素体外对RSV的增殖、蛋白表达和基因转录抑制效果。采用RNA干扰敲低HSP70表达水平,检测病毒的生长曲线。 结果:槲皮素对Vero细胞的毒性呈现明显的梯度依赖效应,最大无毒浓度为25 μM,且12 μM的槲皮素浓度下,细胞上清中病毒滴度抑制率达60%;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槲皮素处理的细胞中病毒F蛋白受到显著抑制;qPCR对细胞中RSV G蛋白的转录本的检测结果表明槲皮素使病毒G蛋白的转录效率下降了85%以上。敲低HSP70的表达水平后,病毒的滴度下降了两个数量级。结论:槲皮素体外对RSV-A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且可能是通过抑制其特异性底物HSP70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泛素特异性肽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泛素特异性肽酶(USP)是去泛素化酶家族的主要成员,其失调可能会导致泛素系统功能障碍,进而调控肿瘤的进展。USP通过选择性地降解或稳定癌基因、抑癌基因、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周期等相关的底物蛋白来调节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文章总结关于USP在HCC中的研究进展及USP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的应用,为通过靶向USP诊断和治疗HCC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提高对溶酶体贮积症诊断与治疗的认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溶酶体贮积症(LSD)是由于溶酶体酶缺陷导致溶酶体内底物累积而引起的一组疾病。其种类繁多,临床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且症状缺乏特异性,发病机制复杂,确诊需依赖酶学及基因分析。特异性治疗如酶替代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仅适用于某些LSD,尽管症状前和早期治疗可以减缓部分LSD的进展,但尚不能成功治愈LSD的神经和骨骼症状或消除所有的临床表现。随着对疾病分子生物学和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新型治疗如基因治疗、分子伴侣等在不断发展中,有望作为LSD的特异性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法布雷病特异性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法布雷病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罕见遗传溶酶体贮积症,及时进行特异性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从而延长患者预期寿命。目前,特异性治疗方法中酶替代治疗(ERT)和分子伴侣疗法已获得批准上市,底物减少疗法、新型ERT以及基因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案正在临床研究中。本文基于《中国法布雷病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的治疗指导建议,并结合本科的治疗经验,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法布雷病特异性治疗领域的新进展,重点阐述了特异性药物尤其是ERT的作用机制、临床获益、启动时机、疗效监测以及用药注意事项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葡糖鞘氨醇在戈谢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戈谢病(G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因溶酶体中葡糖脑苷脂酶(β-glucocerebrosidase,GBA)功能缺陷导致。当 GBA1基因发生突变,其编码的GBA活性发生缺失或下降,造成底物葡糖脑苷脂(glucocerebroside,Gb1;也称为葡糖神经酰胺,glucosylceramide,GlcC)在各脏器的单核巨噬细胞中贮积,包括肝、脾、肾、骨骼、肺,甚至脑。葡糖鞘氨醇(lyso-Gb1)是Gb1的脱酰衍生物,对GD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现就lyso-Gb1在GD的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随访监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GD诊疗进展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采用抗活化因子Ⅹ活性试验评估利伐沙班血药浓度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抗活化因子Ⅹ活性试验(anti-FⅩa)监测利伐沙班血药浓度,研究该实验评估出血风险的临界值及其诊断性能。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于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患者368例,男201例,女167例,年龄(62.8±15.7)岁,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105例,61~70岁组135例,≥71岁组128例。用ACL 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以发色底物法检测anti-FⅩa,定量测定利伐沙班血浆浓度。anti-FⅩa数据以 M( P25~ P75)表示;多组间比对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间数据比对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用χ 2检验进行阳性率比较;用ROC曲线分析anti-FⅩa评估出血风险的诊断性能;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获得风险比( HR)。 结果:61~70岁患者组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均高于≤60岁组( U值分别为5 618和5 725, P值分别为0.006和0.011);≥71岁患者组的峰值和谷值均高于61~70岁组( U值分别为6 438和6 317, P值均<0.001)。61~70岁患者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60岁组(χ 2=3.06, P<0.05),≥71岁患者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与61~70岁组无显著差异(χ 2=0.35, P>0.05)。出血患者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均高于未出血患者( U值分别为1 429和2 185, P值分别为<0.001和0.001)。ROC显示,血药浓度峰值评价总体人群和≥61岁人群出血风险临界值分别为200.8 ng/ml和209.9 ng/ml时,敏感度为90.9%和95.0%;谷值临界值分别为35.1 ng/ml和39.1 ng/ml时,敏感度为72.7%和70.0%,但上述临界值的诊断特异度较低。生存分析显示,以35.1 ng/ml作为谷值临界值,高于此临界值的患者的出血风险累计概率显著增高(Log-rank χ 2=4.513, P=0.034)。Cox比例回归模型显示,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预测出血风险的 HR分别为1.023(95 %CI:0.834~1.256)和0.948(95 %CI:0.773~1.164)。 结论:出血患者的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均高于未出血患者,其中血药浓度峰值对出血风险的敏感性高,血药浓度谷值水平的增高提示短期内的出血风险概率增加,但无论峰值和谷值,其评估出血风险的特异性均较低,单独应用时对出血事件的预测不具备直接的指导意义,建议动态监测和联合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