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肝细胞癌(HCC)作为肝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等特点。其进展涉及多种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改变。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是一种选择性蛋白水解系统,参与肝癌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以蛋白酶体为靶点的抑制剂在肝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全面了解UPS在肝癌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开发UPS特异性肝癌治疗药物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近年来UPS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和药物研发,为未来的机制和临床转化研究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蛋白质稳态在病理性心脏重塑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病理性心脏重塑是多种心脏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表现为心肌肥厚和纤维化,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心肌细胞作为一种终末分化细胞,增殖再生能力有限,因此蛋白质稳态对于心肌细胞生存和功能极其重要。细胞蛋白质稳态是指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过程达到动态平衡,其主要受到包括分子伴侣、泛素蛋白酶体、细胞自噬等3种途径在内的蛋白质质量控制系统的调节。近年的研究表明,心肌细胞蛋白质稳态在心脏稳态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蛋白质质量控制系统中任一环节出现异常均可能引起蛋白质毒性,从而导致病理性心脏重塑。该文综述了蛋白质稳态在心脏稳态维持中作用的新进展,并展望了通过调节蛋白质稳态治疗心脏疾病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1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1(USP11)是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s)家族成员之一,通过介导底物的去泛素化过程,抑制靶蛋白的泛素-蛋白酶体降解,进而参与细胞周期进程、DNA损伤修复、细胞死亡、自噬、信号传导、免疫炎症反应及大脑皮层发育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调节。研究表明,USP11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USP1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CNS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靶向USP11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氟中毒对骨骼肌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氟具有双重的健康效应。适量的氟对于骨骼发育、预防龋齿和神经系统活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过量的氟可引起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氟中毒可导致骨骼肌形态结构改变和功能损害。低浓度氟可诱导骨骼肌肌管肥大,而高浓度氟则通过引起一系列信号通路的异常,导致骨骼肌萎缩。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氧化应激、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异常改变均在氟中毒引起的骨骼肌损害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氟化物对骨骼肌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ROTAC药物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雄激素剥夺治疗无效或耐药、免疫治疗反应率低和小分子靶向药物疗效欠佳是目前前列腺癌药物治疗面临的主要难题。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通过将靶蛋白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连接,引发靶蛋白降解,在肿瘤治疗领域颇具发展潜力。近年来,以雄激素受体、细胞增殖及转录调控相关蛋白为靶点治疗前列腺癌的PROTAC药物的基础研究取得显著成果。PROTAC药物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试验也正逐步开展。在精准治疗时代,PROTAC药物是前列腺癌药物治疗领域的全新突破。本文总结PROTAC药物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前列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钠泵调节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水清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肺水堆积致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病死率高,潜在机制尚不清楚,当前也无特效治疗药。肺泡内水肿液主要由钠水转运系统主动转运而重吸收,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TⅡ)基底侧钠泵即Na +-K +-ATP酶介导的Na +转运是肺水清除的主要动力。Na +-K +-ATP酶调节通过多种途径,受诸多调节因素影响,其中长期调节机制起着重要作用,即在转录水平使Na +-K +-ATP酶合成增多,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Na +-K +-ATP酶还可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和自噬-溶酶体途径降解而影响其丰度及酶活性,其中Na +-K +-ATP酶α1亚基起关键作用,在钠水转运中最重要。本文针对肺水清除中Na +-K +-ATP酶相关通路的长期调节机制以及针对这种机制探索ARDS新疗法的可能性进行综述,以期为ARDS治疗提供新的药物作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脂肪变性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影响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脂肪供肝则会加重上述情况。本文从细胞和分子角度分析了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启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失衡及各种效应分子等,为减少并预防肝脏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泛素连接酶Cullin3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泛素化连接酶E3蛋白(Cullin3,CUL3)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取TNBC组织中CUL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数据,评估CUL3在TNBC患者肿瘤组织( n=160)中和正常乳腺组织(NC)( n=572)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CUL3对TNBC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IP)联合质谱分析筛选出可能与CUL3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确定CUL3调控的底物蛋白为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GSTP1对TNBC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探索过表达CUL3是否可以逆转GSTP1对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印迹和IP检测CUL3对GSTP1蛋白泛素化修饰的影响,验证CUL3调控GSTP1表达影响TNBC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 结果:CUL3在TNBC中表达量显著增高( P<0.000 1),CUL3高表达与TNBC患者预后不良相关,高表达CUL3的TNBC患者总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RFS)均更短(OS, P=0.018;RFS, P=0.008);过表达CUL3可显著增加TNBC细胞增殖(231细胞组 F=11.97, P=0.002;468细胞组 F=51.92, P<0.001)、迁移[231细胞系和468细胞系过表达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74.7±4.0)、(128.0±6.1)个,而空白对照(NC)组分别为(21.0±2.7)、(70.0±6.6)个,231和468细胞组 t分别为-19.24和-11.23, P均<0.001]和侵袭能力(231细胞系和468细胞系过表达组48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56.6%±4.4%、51.6%±3.7%,而NC组分别为40.5%±2.9%、32.9%±4.8%,231细胞组 t=-5.26, P=0.006 3;468细胞组 t=-5.38, P=0.005 8);GSTP1在TNBC表达中降低,上调GSTP1可抑制TNBC细胞迁移[231细胞系和468细胞系过表达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6.3±6.5)、(33.0±6.2)个,而NC组分别为(34.3±2.5)、(77.3±5.0)个,231细胞组 t=5.44, P=0.006;468细胞组 t=7.20, P=0.002]和侵袭(231细胞系和468细胞系过表达组48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49.6%±1.7%、36.2%±1.4%,而NC组分别为59.4%±4.7%、53.0%±1.7%,231细胞组 t=3.42, P=0.027;468细胞组 t=13.18, P<0.001),而上调CUL3可逆转GSTP1对细胞迁移[231细胞系和468细胞系过表达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37.0±1.0)、(67.0±5.3)个,231细胞组 t=-3.97, P=0.017;468细胞组 t=-6.12, P=0.004]、侵袭(231细胞系和468细胞系过表达组48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71.9%±3.6%、59.4%±2.1%,231和468细胞组 t值分别为-9.61和-16.01, P均<0.001)的抑制作用;CUL3通过增加GSTP1泛素化修饰,促进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GSTP1蛋白,从而降低GSTP1蛋白的稳定性。 结论:过表达CUL3通过促进GSTP1泛素化降解诱导细胞迁移和侵袭,从而促进TNBC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促进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导致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病因之一。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在真核细胞内介导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降解。近年来研究发现,UPS在HBV感染及相关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靶向HBV X蛋白(HBV X protein, HBx)干预HBV感染或HBV相关肝癌的进展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对HBx通过UPS促进HBV感染和肝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及TDP-43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TAR DNA/RNA结合蛋白43(TDP-43)是阿尔茨海默病(AD)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清除异常聚集的TDP-43可能是AD潜在的治疗靶点。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是TDP-43蛋白的主要清除方式之一,UPS功能障碍在AD的发病机制和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故本文围绕TDP-43、UPS在AD发病进程中的作用,以及UPS介导清除TDP-43在A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