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频咽腔电刺激联合酸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低频咽腔电刺激联合酸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4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C组。A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低频咽腔电刺激治疗,B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酸刺激治疗,C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低频咽腔电刺激+酸刺激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C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整体吞咽功能优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治疗前表面肌电图(sEMG)最大波幅值、吞咽时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治疗后sEMG最大波幅值高于B组和A组,吞咽时程短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低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低频咽腔电刺激联合酸刺激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促进sEMG最大波幅的升高,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围手术期脑氧供需平衡与皮层脑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先天性心脏病(CHD)新生儿手术前后脑氧供需平衡与脑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NICU收治的CHD新生儿,分别在手术前、后采用近红外线光谱技术(NIRS)监测脑组织血氧饱和度(TOI)和氧摄取分数(FTOE),结合临床特征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结果,分析手术前、后TOI、FTOE的水平和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90例CHD新生儿,术前监测TOI 0.56±0.05,术后0.59±0.03,均低于正常新生儿平均水平( P<0.05)。术前FTOE 0.36±0.07,术后FTOE 0.39±0.04。术后TOI、FTOE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OI术后较术前改善程度与术前发绀程度呈负相关( β:-0.202),术后FTOE则无明显差异。术前需要呼吸支持的患婴,术前TOI水平较低( β:-0.879));术前导管前SpO 2较高,则术前TOI也较高( β:0.214)。术前aEEG背景模式轻度异常的患婴术后FTOE较背景模式正常的患婴显著减低( P<0.05),术后aEEG监测显示睡眠觉醒周期(SWC)不成熟的患婴术后TOI较SWC成熟的患婴显著减低( P<0.05)。延迟关胸是术后死亡的风险因素。 结论:CHD患婴术后TOI较术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紫绀型CHD改善显著。术前TOI与呼吸支持级别负相关,与导管前SpO 2正相关。术前脑电活动波幅较低的患婴术后脑氧摄取分数亦较低。术后监测脑功能异常则脑氧饱和度亦较低。NIRS监测TOI与aEEG检测皮层脑功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用于指导CHD新生儿围手术期脑保护策略的目标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问世的生物制剂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治疗提供了新方法。专家论坛《生物制剂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在分析近期发表的网状Meta分析研究和系统性综述的临床研究数据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生物制剂治疗CRSwNP的适应证、用法、疗效评价、安全性和治疗花费情况。论著《蜗神经动作电位监测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探讨了蜗神经动作电位(CNAP)监测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听力保护的意义。发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CNAP监测有利于术中听力保护,应用定位监测可提示术者避免损伤神经;肿瘤切除后,近脑干端CNAP波形及N1波幅对预测术后听力保留状态具有一定价值。论著《鼻瓣区静态参数在鼻腔空间三维模型中的研究》应用Mimics软件对颌面部CT数据进行处理,建立鼻腔空间三维模型,定位鼻瓣区并测量其重要参数,以期为鼻阀功能不良的定量诊断提供依据。论著《MEN2A/MEN2B家系RET胚系突变携带者“分级预警制”与甲状腺预防切除术的研究(附7例报道)》指出,对于有MEN2A/MEN2B家族史的健康人群,应用“分级预警制”的综合判断,在严格筛选和密切监测的基础上,把握合理时机,可开展甲状腺预防性切除术。论著《甲状腺未分化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单中心20年回顾性研究》探究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发现ATC患者中,初诊无喉返神经受累症状、白细胞正常、无远处转移的患者预后相对好,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继续教育园地《原发性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进展》围绕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SNMM)展开讨论,全面分析其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等,以期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了解SNMM,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机会,提高患者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电针联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电针联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T2DM合并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T2DM合并轻中度CT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过程中,2组分别脱落2例,最终各有38例进入疗效统计。全部患者均积极控制血糖,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甲钴胺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电针患侧大陵、内关,连续治疗6周。采用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采用波士顿腕管问卷调查量表(Bonston Carpal Tunel Questionair, BCTQ)中的症状量表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 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 SNAP)的波幅及远端运动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 DML)。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6%(31/38)、对照组为60.5%(23/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94, P=0.024)。治疗后,治疗组VAS、BCT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639、2.790, P值分别为0.010、0.007);DML[(3.62±0.19)ms比(4.00±0.17)ms, t=68.891]低于对照组( P<0.01),SCV[(47.36±0.18)m/s比(42.34±0.14)m/s, t=97.163]、SNAP[(14.74±0.18)μV比(12.10±0.16)μV, t=51.434]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电针联合口服甲钴胺片可减轻T2DM合并轻中度CTS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腕关节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运动传导异常与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运动神经传导异常与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 2023年8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符合修订版El Escorial临床肯定和拟诊型诊断标准的ALS患者,纳入临床和电生理资料完整且通过诊室或电话随访获取了生存或机械通气时间的患者;通过Kaplan-Meier和Log rank检验对性别、年龄、起病部位、诊断级别、疾病进展率(Disease progression rate,DPR,通过ΔFS进行评估)、运动传导检测的远端运动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①符合纳入标准的ALS患者共90例,其中男51例、女39例,男/女比例1.31/1,首发症状在上肢的患者37例、下肢28例、四肢4例、延髓21例;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7.106,P=0.008)、ΔFS(x2=7.586,P=0.006)和正中神经 DML(x2=5.796,P=0.016)对ALS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③多变量分析提示,年龄>54岁(HR=0.336,P=0.006)、ΔFS≥0.75/月(HR=0.185,P=0.000)和正中神经DML延长(HR=0.327,P=0.014)的患者预后较差;与正中神经DML较短的患者比较,正中神经DML延长的ALS患者生存期较短.结论 无论起病部位,常规神经传导检测的正中神经DML延长与ALS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正中神经DML这一简便、易获取的电生理参数可作为ALS患者的一项独立的预后指标,有助于患者的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电针联合面部表情控制肌群康复训练治疗重度特发性面瘫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电针联合面部表情控制肌群康复训练治疗重度特发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重度特发性面瘫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5例。2组均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配合面部表情控制肌群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针。2组均治疗8周,随访6个月。采用H-B量表和面神经Sunnybrook量表评价面神经功能;采用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acial Disability Index Physical Function, FDIP)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Facial Disability Index Social Function, FDIS)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质量;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患侧眼轮匝肌、口轮匝肌运动诱发动作电位潜伏期/M波波幅;记录随访期间面肌痉挛发生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 (60/65 )、对照组为76.9%(50/65)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495, P=0.039)。治疗后,观察组H-B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 t=3.438, P<0.01),面神经Sunnybrook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 t=2.674, P=0.032);观察组FDIP评分低于对照组( t=3.986, P<0.01);FDIS评分高于对照组( t=4.621, P <0.01);观察组眼轮匝肌[(2.51±0.27)ms比(2.82±0.46)ms, t=4.258]与口轮匝肌[(2.97±0.22)ms比(3.35±0.40) ms, t=4.783]NCV潜伏期低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眼轮匝肌[(1.83±0.45)mV比(1.30±0.39)mV, t=3.827]与口轮匝肌[(2.58±0.60)mV比(1.97±0.36)mV, t=4.017]M波波幅高于对照组( P <0.01)。随访期间观察组面肌痉挛发生率为4.62% (3/65)、对照组为15.38% (10/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271, P=0.033)。 结论:电针联合面部表情控制肌群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重度特发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质量,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有助于降低面肌痉挛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整合心理行为干预对多动症患儿认知功能及P300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整合心理行为干预对多动症患儿认知功能及P300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研究,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多动症患儿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 n=56)、B组( n=56),A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整合心理行为干预,两组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评分、脑电θ/β比值、P300(潜伏期、波幅)的变化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B组NE、DA分别为(340.83±43.22)ng/L、(1.12±0.25)ng/L,均低于A组的(416.15±48.37)ng/L、(1.30±0.3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69、3.38,均 P < 0.05);B组综合注意力商数、综合反应控制商数评分分别为(82.52±14.15)分、(96.34±13.95)分,均高于A组的(75.20±13.83)分、(90.62±15.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77、-2.08,均 P < 0.05);B组脑电θ/β比值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2, P < 0.05);B组P300 Cz区、Fz区潜伏期分别为(346.21±40.52)ms、(344.65±39.52)ms,均短于A组的(376.16±43.04)ms、(369.35±42.16)ms,波幅分别为(7.73±1.80)μV、(7.22±1.73)μV,均大于A组的(5.90±1.15)μV、(5.76±1.12)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79、3.20、-6.41、-5.30,均 P < 0.05)。B组总有效率为94.6%(53/56),高于A组的82.1%(4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26, P < 0.05)。 结论:整合心理行为干预在多动症患儿中的实施效果良好,可降低患儿的NE、DA水平,提高认知功能,改善脑电θ/β比值、P30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及其细胞衰老相关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明确rTMS的抗细胞衰老作用,并探讨该作用与其改善帕金森病(PD)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PD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另选取在门诊体检的健康受试者54例作为正常组。rTMS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维持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rTMS组在此基础上增加rTMS治疗,rTMS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则接受假rTMS治疗,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运动症状[包括统一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计时运动试验和10 m折返运动试验]和非运动症状评估[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并于上述时间点采集2组患者和正常组的晨空腹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结果: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rTMS组患者的UPDRS Ⅰ、UPDRS Ⅱ、UPDRS Ⅲ评分、UPDRS总分、计时运动试验和10 m折返运动试验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rTMS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MMSE评分、P300潜伏期和波幅组间比较,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rTMS组的MMP-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rTMS组的TNF、IL-6、IL-1β和MMP-3水平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F、IL-6、IL-1β、MMP-3与UPDRS总分均呈正相关( r=0.620、0.446、0.552、0.529)。 结论:高频rTMS治疗可改变细胞衰老相关表型,进而对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靶点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震颤型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靶点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震颤型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原发性PD患者,依据主要运动障碍临床特征选择震颤型(TD)82例入组,受试者按1∶1∶1比例根据试验随机编码的序列分为3组,即初级运动皮质区(M1)组26例、小脑组26例和双靶点(M1、小脑)组30例,每组均给予相应靶点1 Hz低频刺激,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持续治疗2周,共10次;所有组的常规药物治疗期间剂量保持不变。治疗前、治疗后2周在患者未服药状态下进行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PD生活质量问卷-39(PDQ-39)评定,并测量皮质兴奋性即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包括静息运动阈值(rMT)和活动运动阈值(aMT)检查]、“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及肌电图震颤分析检查。结果:82例患者,男39例,女43例,年龄(67±8)岁。治疗前,3组患者的评价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双靶点组的UPDRS-Ⅲ评分[(38.9±2.5)分 比(29.2±3.6)分]、UPDRS-震颤子评分[(23.7±2.1)分比(14.6±3.1)分]、TUG时间[(44.8±3.1)s比(33.7±4.1)s]、震颤波幅(480±126)μV比(276±94)μV、PDQ-39评分[(51±13)分比(45±13)分]、rMT[(36±17)%比(43±13)%]、aMT[(26±16)%比(31±1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而M1组和小脑组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震颤峰频率3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双靶点低频rTMS能改善PD震颤,而M1或小脑低频rTMS对PD震颤改善不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皮质兴奋性从而改善PD震颤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F波对不同程度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的评估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胫后神经F波对大鼠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损伤(SNI)动物模型评估作用。方法:18只SPF级成年SD大鼠随机区组法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6只)、SNI组(坐骨神经损伤组,12只)。Sham组只行坐骨神经分离术,不进行夹压。SNI组分为SNI-A组[小号(10 mm×18 mm)动脉夹夹压组,6只]、SNI-B组[大号(17 mm×48 mm)动脉夹夹压组,6只]。各组观察急性期F波波形变化2 h,记录术前、术后2 h、2 d和7 d F波,术前、术后2 d和7 d评估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各组术后7 d取大鼠坐骨神经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切片和电镜切片。结果:SNI-A组和SNI-B组所有大鼠坐骨神经被夹压后均即刻出现F波消失。SNI-A组术后2 h、2 d和7 d波幅[(0.0±0.0)、(18.7±13.4)、(54.2±17.4) μV]明显低于术前[(113.2±28.9)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591、9.202、11.775, P均<0.05);SNI-B组术后2 h、2 d和7 d波幅[(0.0±0.0)、(3.0±2.1)、(6.13±4.3) μV]明显低于术前[(123.6±14.9)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269、8.167、7.928, P均<0.05)。SNI-A组术后2 d和7 d潜伏期[(11.7±2.0)、(10.2±0.5) ms]明显长于术前[(8.9±0.8)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21、5.363, P均<0.05)。SNI-A组术后2 d和7 d SFI(-59.0±4.4、-51.6±3.5)明显低于术前(-4.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490、32.049, P均<0.05);SNI-B组术后2 d和7 d SFI(-80.3±3.2、-75.0±6.8)明显低于术前(-4.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056、24.692, P均<0.05)。HE切片Sham组神经外膜、轴突正常;SNI-A组神经外膜完整,轴突小部分断裂;SNI-B组神经外膜完整,轴突明显断裂。电镜Sham组髓鞘板层致密,轴突无空泡样变;SNI-A组髓鞘板层轻微分离,轴突少数空泡样变;SNI-B组髓鞘板层明显分离,轴突明显空泡样变。 结论:大鼠胫后神经F波对评估坐骨神经损伤非常敏感;小号(10 mm×18 mm)和大号(17 mm×48 mm)动脉夹夹压法可以建立SunderlandⅡ和Ⅲ度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损伤的大鼠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