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致过敏性紫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98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氨溴索等治疗。治疗前患者凝血功能基本正常,血小板计数在参考值范围。因抗感染效果不佳,13 d后将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改为伏立康唑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7 d后改为伏立康唑、美罗培南及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利奈唑胺3 d后患者体温39.3 ℃,双手、双上肢、肩背部出现散在暗红色瘀点,部分呈片状瘀斑,按之无压痛且不褪色。实验室检查示凝血酶原时间18.4 s,国际标准化比值1.5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3.6 s,纤维蛋白原5.11 g/L,血浆D-二聚体4.27 mg/L。考虑为过敏性紫癜,可能与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有关。停用该药,换用替加环素,并给予抗过敏、补液和输注血浆等治疗,其他治疗不变。11 d后,患者皮肤瘀点瘀斑消失,实验室检查示凝血酶原时间16.2 s,国际标准化比值1.28,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6 s,纤维蛋白原2.62 g/L,血浆D-二聚体2.48 mg/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所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84岁男性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因合并肺炎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5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用药当晚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6 ℃),次日出现皮肤瘙痒。第4天,患者躯干和四肢皮肤出现片状红斑,伴糜烂渗出,皮肤压痛,尼氏征阳性。诊断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停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改为莫西沙星;并在常规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基础上,更换透析模式为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隔日1次治疗;同时加强皮肤护理及支持治疗。3周后,患者皮损基本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注射用美罗培南致血小板增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53岁女性患者因泌尿系感染给予注射用美罗培南1 g静脉滴注、1次/8 h。用药前血小板计数(PLT)151×10 9/L;使用美罗培南第9天,实验室检查示PLT 577×10 9/L;使用该药第12天,患者感染得到控制,但PLT升高至829×10 9/L。考虑血小板增多可能与美罗培南有关,停用该药,换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5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8 h。3 d后PLT降至782×10 9/L,23 d后PLT降至272×10 9/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层医院重点监控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管控思路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为更精准地管控重点监控抗菌药物,对基层医院该类药物使用现状进行调查,针对问题较为突出的品种进行原因分析,为降低药品费用提出管控思路.方法 计算重点监控抗菌药物总金额占抗菌药物总金额比例,计算各品种重点监控抗菌药物金额占抗菌药物总金额比例,绘制各品种重点监控抗菌药物金额百分比堆积图.计算住院患者重点监控抗菌药物使用量及占同期抗菌药物使用量比例.结果 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重点监控抗菌药物金额占抗菌药物总金额比分别为35.44%、34.51%、40.53%、59.11%、59.65%.总金额较高的分别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其中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金额占比稳步上升,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金额占比较为稳定.近5年住院患者重点监控抗菌药物使用占比分别40.67%、42.75%、46.26%、53.71%、56.61%.针对问题较突出的品种分析可能原因、提出相应对策,金额较高的品种关注同品种集采药品的引入和使用,对于临床应用广泛的品种重点关注耐药性和可替代性,并加强处方审核及点评.结论 充分发挥抗菌药物科学管理(AMS)团队作用、多学科联动促进,总体上减少药品费用支出、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观察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0年 5 月—2023 年 3 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 122 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61 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根据患儿体质量按 75 mg/kg将本品溶于 0.9%氯化钠注射液 100 mL,每 12 小时 1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开水冲服小儿肺热咳喘颗粒,4 g/次,6 个月~3 岁者3 次/d,3~6 岁者4 次/d.两组疗程均为 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肺部湿啰音、4 大主症的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肺炎胸片吸收评价量表(PCRAES)评分、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及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清 C 反应蛋白(CRP)、补体C3、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是 96.72%,较之对照组的 86.89%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肺部湿啰音及喘促、发热、咳嗽、痰鸣的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 PCRAES 评分均显著降低,而潮气量(TV/kg)、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 PCRAES 评分和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 NLR 和血清CRP、补体C3、PC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减轻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损害,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4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6年上报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管理平台的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报告级别、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给药途径、ADR系统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引发ADR的药物种类、引发ADR病例数排序居前5位的药品及引发ADR的抗菌药物种类等方面对41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0例ADR报告中,一般的ADR 230例(占56.10%),严重的ADR 64例(占15.61%),新的、一般的ADR 63例(占15.37%),新的、严重的ADR 53例(占12.93%);严重的ADR共117例(占28.54%).男性患者208例(占50.73%),女性患者202例(占49.27%);>60~70岁者最多(67例,占16.34%),且新的、严重的ADR中该年龄段患者数最多(9例,占2.20%);严重的ADR多发于>70~80岁者(14例,占3.41%).静脉滴注致ADR最为常见,其次为口服给药.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循环系统及全身性.410例ADR报告共涉及药物16类262种,抗微生物药所致ADR病例数最多,其次为调节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和抗肿瘤药;抗菌药物引发ADR 153例(占37.32%),排序居前5位的药品分别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液/冻干粉末、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氧化钠注射液、复方氨基酸-18注射液和氯化钾注射液.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医疗机构加强对ADR的监测十分必要,同时应加强医药合作,积极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促进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邵武市立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头孢他啶,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细菌清除率为90.0%(27/30),明显优于对照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致儿童双眼睑水肿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桑杏清肺汤加减治疗CAP疗效评价及其对体液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桑杏清肺汤加减治疗CA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体液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桑杏清肺汤加减口服.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痰致病菌转阴、胸部X线病灶吸收及平均住院天数,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d的血常规、CRP、PCT及治疗前后、随访1月IgA、IgM、IgG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治疗组痰致病菌转阴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治疗组WBC、N%、CRP、PCT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胸部X线病灶吸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随访1月IgM、IgG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月,治疗组IgM、IgG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桑杏清肺汤加减治疗CAP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痰菌转阴及胸部X线病灶吸收,并能缩短病程,其作用机制与减轻炎症反应、调节体液免疫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贫血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例47岁女性患者,因"体检发现右肾囊肿进行性增大5年余"入院,临床诊断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肾囊肿.患者既往无基础疾病,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时血常规和肝功能指标正常.入院后行右侧逆行肾盂造影术,术后第3天因尿路感染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q 8 h,ivgtt)抗感染治疗.用药后第5天查血常规达贫血标准,血红蛋白显著下降至88 g·L-1,红细胞计数2.85×1012·L-1,红细胞比容0.26,患者无明显不适主诉.相对排除感染、手术等诱发因素,考虑贫血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相关不良反应,立即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改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 g,q 12 h,ivgtt),5 d后复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指标均回升,血红蛋白96 g·L-1,红细胞计数3.21×1012·L-1,红细胞比容0.2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