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营养性角膜炎患者感染性角膜溃疡诊疗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男,41岁,因左眼视物不清2年伴耳鸣1个月余,于2021年4月19日至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眼科就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0.08,矫正视力0.8;双眼眼压均为1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瞳孔正圆,瞳孔直径约5 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右眼瞳孔正圆,瞳孔直径约3 mm,直接对光反射灵敏,余眼前节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双眼视野检查示可见生理盲点,全视野范围内各部位光敏感度正常。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头颅CT检查后诊断为头颈部腺样囊性癌,行肿瘤次全切除术及放射治疗。术后6个月,患者因左眼视物不清伴分泌物增多及左耳胀痛2周,再次就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指数20 cm;眼压19 mmHg,球结膜中度充血,角膜中央可见4 mm×4 mm溃疡,荧光素钠染色阳性,前房可见积脓,眼后段结构窥不清(图1)。激光扫描角膜共焦显微镜示病灶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图2)。结膜囊分泌物培养未见细菌及真菌生长。角膜知觉检查显示左眼角膜知觉反射迟钝。耳鼻喉科医师会诊诊断为左中耳炎。临床诊断为左眼感染性角膜溃疡,左眼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左中耳炎。给予氧氟沙星眼膏(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1次/2 h点眼,头孢曲松钠3.0g 1次/d静脉滴注。治疗5 d后,患者眼部及耳部症状明显减轻,左眼角膜溃疡范围缩小至3 mm×3 mm(图3A、B),前房积脓消失。停用全身抗感染药物,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1次/2 h点眼并佩戴角膜绷带镜。持续治疗5 d后检查发现左眼角膜上皮缺损持续不愈,予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1:1约0.2 ml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后行左眼角膜羊膜覆盖术。术中将羊膜覆盖全角膜,于角膜缘进行间断缝合。术后1 d,羊膜贴敷紧密,角膜缘无渗出及分泌物(图4A)。术后1周羊膜贴敷紧密、无溶解,拆除缝线(图4B)。术后2周羊膜仍覆盖角膜,未见溶解迹象(图4C)。术后1个月检查发现溃疡病灶愈合并呈片状云翳,球结膜中度充血,角膜缘上方可见一新发1.5 mm×1.5 mm角膜溃疡灶,前房下方积脓(图4D);压迫泪囊区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自下泪小点溢出,泪囊区皮肤无红肿和压痛;结膜囊分泌物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综合诊断为左眼泪囊炎、左眼感染性角膜溃疡、左眼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左中耳炎。给予全身头孢曲松钠3.0 g 1次/d静脉滴注,局部氧氟沙星眼膏、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1次/2 h点眼抗感染治疗,治疗5 d后行左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1年角膜溃疡已形成角膜云翳(图5),泪道冲洗通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管路护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及支架植入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治疗。该术式有很多优点,能让患者受益,但也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与患者需长期带管及疾病本身有关。规范的PTBD管路维护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和改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本共识简述了PTBD的基本知识,重点对带管患者的护理评估、引流管冲洗、更换引流装置及换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特殊情况处理、健康宣教等进行了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Lowe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儿,男,2岁5个月,系第2胎第2产,36周 +4顺产,有吸氧史、保温箱史及新生儿抢救史,出生时缺氧性肺炎,高胆红素血症肺透明膜病。患儿2个月(2018年5月8日)时于潍坊眼科医院就诊,行新生儿眼底筛查时发现双眼先天性白内障(见图1),行眼科A超和B超检查。A超测量双眼眼轴长度(Axis length,AL)均为17.98 mm,B超检查双眼眼后段未见明显异常,泪道冲洗示双眼泪道阻塞。患儿3个月(2018年6月11日)时于潍坊眼科医院全身麻醉下分别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晶状体后囊膜切除术+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发现双眼晶状体后囊膜发育不完全,且视轴区后囊膜局限性混浊,直径约3 mm;术后患儿配镜并行视觉训练,至6个月(2018年9月18日)时发现患儿体格及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建议患儿于儿科会诊。儿科行全身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示:患儿特殊面容,包括面容耳大、鼻梁高、下颌小,喉鸣音,四肢肌张力低下,右侧隐睾,下牙龈囊肿,尿常规检测见蛋白尿(+),肾脏B超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在 OCRL基因上发现1个位于X染色体(chrX128696700)的半合子突变,为蛋白编码区的第1182位碱基(c.1182dutT)发生移位导致的氨基酸改变(p.A395Cfs*21),其父母均未检测出该基因异常,确诊Lowe综合征。2年来患儿一直于当地医院儿童康复科行康复训练及视觉训练。患儿于2020年8月3日至潍坊眼科医院就诊。入院后行心脏及肾脏彩超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化验结果示:尿白细胞(+-),尿酮体(+-),尿蛋白(+)。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略迟钝,无晶状体,后膜囊瞳完整,眼底检查不配合(见图2)。角膜映光检查:左眼注视,右眼外斜约20°;右眼注视,左眼外斜约20°。A超检查示右眼AL 19.20 mm,左眼AL 19.25 mm。双眼B超检查示:眼后段未见明显异常(见图3)。患儿分别于2020年8月4日及8月1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双眼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左右眼眼压(ICare回弹式眼压计)分别为18.9、19 mmHg(1 mmHg=0.133 kPa),患儿眼球震颤较术前减轻,能追物。术后2周、4周、3个月复诊时较之前可更快抓取目标物体,行走时有效避开障碍物,患儿家属对治疗表示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壳聚糖季铵盐闭式冲洗对大鼠移植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壳聚糖季铵盐联合闭式冲洗对大鼠移植皮瓣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壳聚糖组3组,每组15只。术前测降钙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制备右下腹岛状皮瓣I/R模型。术后I/R组及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壳聚组用壳聚糖季铵盐胶体液进行冲洗。分别采集冲洗3 d、5 d、7 d的各组皮瓣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移植皮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测定以及动脉血降钙素(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并于术后7 d计算皮瓣成活比例。结果: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壳聚糖季铵盐组比I/R组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组织水肿程度明显改善。I/R组较假手术组SOD活力逐渐降低,MDA指标逐渐升高;壳聚糖组较假手术组SOD活力降低,MDA指标升高;壳聚糖组较I/R组SOD活力逐渐升高,MDA指标逐渐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大鼠的动脉血降钙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呈逐渐增高后降低趋势,壳聚糖组3 d、5 d、7 d的指标较I/R组明显下降。其中3 d、5 d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7 d I/R组皮瓣成活比例为(41.11±14.17)%,壳聚糖组皮瓣成活比例高达(85.34±10.02)%,较I/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壳聚糖季铵盐联合闭式冲洗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及减轻组织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提高移植皮瓣的成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麻醉方式对小儿泪道探通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表面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下小儿泪道探通术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经保守治疗无效的6~12月龄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152例(164眼),分为表面麻醉组96例(103眼)和静吸复合麻醉组56例(61眼),表面麻醉组采用盐酸奥布卡因滴注,静吸复合麻醉组采用静吸复合喉罩麻醉。分别行泪道探通术,术后常规冲洗。统计两组患儿泪道探通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表面麻醉组103眼,治愈94眼,治愈率91.26%(94/103);静吸复合麻醉组61眼,治愈56眼,治愈率91.80%(56/6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06)。表面麻醉组术中出血、术后溢泪及假道形成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静吸复合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两组眼睑蜂窝织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88)。表面麻醉组术中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静吸复合麻醉组,术后烦躁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静吸复合麻醉组术中出现短暂气道痉挛1例,苏醒延迟1例,术后呕吐2例,予及时对应处理后,预后均良好。 结论:静吸复合麻醉下泪道探通术更为安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铒激光荡洗活化对于根管内壁玷污层和根管硬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荡洗方式对根管内壁形态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牙周炎患者(60岁以上)拔除的20颗单根前磨牙,使用简单随机方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4颗),A组:注射针头冲洗组;B组:超声荡洗组;C组:铒(Er)∶钇铝石榴石晶体(YAG)激光(15 Hz、15 mJ、0.20 W)荡洗组;D组:Er∶YAG激光(15 Hz、20 mJ、0.30 W)荡洗组;E组:Er∶YAG激光(15 Hz、20 mJ、0.35 W)荡洗组。观察根管内玷污层及根管硬度的变化。结果:经不同根管荡洗方法处理后,A组、B组、C组、D组、E组去除牙本质玷污层评分分别为(4.67±0.27)分、(3.08±0.57)分、(2.83±0.43)分、(1.17±0.19)分、(2.87±0.50)分,效果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5.946, P<0.01)。其中,B组、C组、D组、E组的玷污层去除效果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D组荡洗对玷污层去除效果优B组、C组和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经不同根管荡洗方法处理后,A组、B组、C组、D组、E组根管壁牙本质显微硬度分别为(58.98±5.54)分、(55.19±5.71)分、(56.04±3.96)分、(66.65±3.23)分、(45.68±7.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83, P<0.05),其中,激光D组的根管壁牙本质显微硬度高于激光C组、B组(均 P<0.05)。 结论:激光根管荡洗优于传统荡洗方式,0.30 W Er:YAG激光进行根管荡洗可最大化清除玷污层,同时对根管硬度影响最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头面部犬咬伤暴露伤口一期缝合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头面部犬咬伤后暴露伤口行一期缝合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了42例头面部犬咬伤创面Ⅲ级暴露患者,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1~81岁。首先以弱碱性冲洗液冲洗创面、彻底清创,11岁以下患儿只注射狂犬疫苗,其他患者同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 500 IU,在创面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20 IU/kg)后行一期缝合手术,术后以倍舒痕(Dermatix)抗瘢痕治疗至少1年。术后观察创面愈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面部有无畸形、双侧是否对称进行随访,并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瘢痕。结果:42例中38例(90.4%)甲级愈合;2例(4.8%)乙级愈合,其中1例深度在肌层的下颌部伤口,术后10 d在颈部出现深部脓肿,穿刺引流后治愈;2例(4.8%)丙级愈合。32例患者在术后2~5 d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在38.5 ℃以下,1~2 d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破伤风和狂犬病。术后1~2年随访时,42例中1例术后1年左右面颊部不对称,1例术后1年上睑有瘢痕,睁眼时双眼不对称;40例双侧面部对称,无张口、睁眼和闭眼功能障碍,面部形态恢复满意,VSS评分在1~3分。结论:对于头面部犬咬伤暴露伤口,根据狂犬病预防处置规范处理后行一期缝合手术,在预防狂犬病的同时,可有效预防患者面部畸形和严重瘢痕的形成,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鼻腔盐水冲洗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上呼吸道感染(URTIs)是造成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鼻腔冲洗是一种方便、有效和廉价的物理治疗方式,通过物理清除、改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和抗病毒作用,有助于减轻临床症状。目前鼻腔冲洗在儿童URTIs的应用尚缺乏统一规范,存在临床使用误区。本共识在阐明上述机制和疗效的基础上,结合儿童年龄和生理的特点,推荐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鼻腔盐水冲洗装置,选择适宜的盐水温度和浓度,介绍使用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等,为URTIs的儿童提供一种有效的可供选择的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内置物表面培养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致病菌中的检出效能初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一种内置物表面培养方式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致病菌中的检出效能。方法:前瞻性筛选自2020年1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诊断为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根据临床诊疗原则需取出内置物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术中取出的内置物于无菌环境下采用生理盐水冲洗2遍后,表面浇筑薄层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随后置于37 ℃含5% CO 2的细菌培养箱,每天观察内置物表面及周围变化,必要时再次加注培养基避免其干涸凝固,培养2周,对于出现的菌落予无菌咽拭子采集3个独立菌落送检验科进行鉴定;将鉴定结果与传统术中多点取材进行培养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共纳入75例患者,其中男56例,女19例;年龄(46.2±15.4)岁;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胫骨(37例),最常见的内置物类型是钢板螺钉(59例);内置物表面细菌阳性率为86.7%(65/75),显著高于传统术中多点取材培养的52.0%(3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传统培养阴性的80.5%(29/36)采用内置物表面培养可获得阳性结果;传统培养阳性而采用内置物表面培养获得阴性结果的患者3例;36例患者两种方式的培养结果均为阳性,35例患者两种方式的结果一致,一致率为97.2%(35/36);内置物表面培养方法的培养时间[1(1,2)d]显著短于传统培养方式[3(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65例内置物表面培养的阳性患者中,59例为单一菌种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9例)。 结论:内置物表面培养致病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阳性率高,培养时间短,可作为传统培养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小儿外周动脉导管冲洗系统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小儿外周动脉导管冲洗系统维护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Up To Date、BMJ Best Practice、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指南库(NICE)、医脉通、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INAHL、迈特思创、PubMed、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关于小儿外周动脉导管冲洗系统管理与维护的二次证据资源。对各类型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并汇总证据。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形成小儿外周动脉导管冲洗装置基本要求、动脉冲洗方式、注射泵系统冲洗速率、加压袋泵系统冲洗压力、动脉冲洗液、小儿外周动脉导管冲洗系统更换与维护、动脉导管维护的持续改进7个方面共计22条最佳证据。结论:小儿外周动脉导管冲洗系统建立与维护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但仍需要实践检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