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科电子胸腔镜术在二例儿童胸腔积液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内科电子胸腔镜术在儿童难治性胸腔积液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呼吸二科收治的2例难治性胸腔积液患儿,行内科电子胸腔镜术及胸膜活检术,并松解粘连带、清除包裹性积液、行胸膜腔冲洗。结果:2例患儿,1例胸膜活检病理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1例化脓性胸膜炎,胸腔镜下行脓苔剥离清除、胸膜腔冲洗术,联合抗感染、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胸膜粘连消失,临床症状控制;2例患儿均在喉罩全麻下进行,先行电子支气管镜术,后行内科电子胸腔镜术,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科电子胸腔镜术作为儿科呼吸介入技术,对儿童难治性胸腔积液的诊治有重要临床价值,在充分掌握临床操作技术,严格把握适应证、禁忌证的情况下,其安全、有效,值得在儿科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壳聚糖季铵盐闭式冲洗对大鼠移植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壳聚糖季铵盐联合闭式冲洗对大鼠移植皮瓣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壳聚糖组3组,每组15只。术前测降钙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制备右下腹岛状皮瓣I/R模型。术后I/R组及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壳聚组用壳聚糖季铵盐胶体液进行冲洗。分别采集冲洗3 d、5 d、7 d的各组皮瓣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移植皮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测定以及动脉血降钙素(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并于术后7 d计算皮瓣成活比例。结果: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壳聚糖季铵盐组比I/R组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组织水肿程度明显改善。I/R组较假手术组SOD活力逐渐降低,MDA指标逐渐升高;壳聚糖组较假手术组SOD活力降低,MDA指标升高;壳聚糖组较I/R组SOD活力逐渐升高,MDA指标逐渐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大鼠的动脉血降钙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呈逐渐增高后降低趋势,壳聚糖组3 d、5 d、7 d的指标较I/R组明显下降。其中3 d、5 d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7 d I/R组皮瓣成活比例为(41.11±14.17)%,壳聚糖组皮瓣成活比例高达(85.34±10.02)%,较I/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壳聚糖季铵盐联合闭式冲洗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及减轻组织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提高移植皮瓣的成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序贯疗法治疗手指关节慢性骨髓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序贯疗法治疗手指关节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2月至2019年2月,我们对21例手指关节慢性骨髓炎患者行病灶扩创,术中关节行可吸收线"十"字固定融合,术毕放置自制闭式冲洗管,术后1周采用改良序贯疗法,即交替使用敏感抗生素及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冲洗病灶,门诊随访观察伤口及指骨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2周伤口愈合良好,无红肿及炎性渗出,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等均正常。术后6~8个月门诊随访,患指未再发红肿、疼痛等异常,复查X线片未见指骨原病灶周围处骨质坏死、骨密度降低等异常,关节融合处骨痂生长良好。结论:改良序贯疗法治疗手指关节慢性骨髓炎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非腔镜微创治疗重度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55岁男性患者,2019年7月22日右下齿跳痛、颈前区红肿,28日突发胸骨后持续性剧痛,向肩背部放散,伴喘憋、气促、心悸。胸部CT检查示纵隔增宽、散在气肿伴脂肪间隙渗出,双肺炎性改变,心包、双侧胸腔积液。急诊开胸行前纵隔贯通、纵隔胸膜-脓胸侧胸腔内开放、纵隔及胸腔双管持续性冲洗和负压引流,手术顺利。病理检查示(纵隔)脂肪组织化脓炎症伴坏死。术后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术后18天拔除双侧胸腔闭式引流管,剑突下切口甲级愈合,颈部、引流管切口乙级愈合。随访3个月无活动耐力下降,颈、胸部CT检查示纵隔无增宽、密度均匀,心包无增厚,局部胸膜粘连、增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期后路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椎化脓性脊柱炎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一期后路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且获得随访的73例胸椎或腰椎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男52例,女21例,年龄35~75岁(56.5±10.7岁).T1~T10 15例,T11~L2 32例,L3~L5 26例.局部均有明显后凸畸形,23例伴有椎管内硬膜外脓肿形成,17例伴有椎旁或腰大肌脓肿形成,7例伴神经功能损害[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C级1例,D级6例].24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35例合并糖尿病,30例有术前有创操作病史.术前取静脉血做细菌培养,均采用一期后路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取病灶组织做细菌培养,术后持续冲洗10~14d,抗感染治疗6~8周.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比较术前和出院前的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术前、出院前和末次随访时对胸腰背部疼痛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在X线片上测量病灶节段后凸Cobb角,计算后凸畸形矫正率和末次随访矫正丢失角度;末次随访时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状况(ASIA分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95.8±15.5min,术中出血量562.1±45.5mL,住院时间18.0±2.0d.9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2.3%):2例出现谵妄综合征,口服奥氮平后逐渐消失;4例出现下肢疼痛、麻木,给予营养神经等处理后症状消失;3例出现胸腔积液,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加强肺功能锻炼后治愈.51例细菌培养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29例,大肠埃希菌17例,表皮葡萄球菌5例.术前ESR、CRP、PCT分别为 80.9±13.9mm/h、58.4±13.5mg/L、0.8±0.2ng/mL,出院前分别为 29.6±8.9mm/h、15.0±7.2mg/L、0.1±0.0ng/mL,出院前ESR、CRP、PCT均较术前显著性下降(P<0.05).随访12~30个月(20.1±4.0个月),术前、出院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7.6±1.1分、2.2±0.6分、1.6±0.6分,出院前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均较术前均显著性降低(P<0.05);Cobb 角分别为 19.6.±1.6°、6.2°±1.5°、9.4.±1.0°,矫正角度 13.4°±0.6°,矫正率 68.7%±5.3%,出院前较术前显著性矫正(P<0.05);末次随访时较出院前矫正角度丢失3.2°±0.7°,矫正角度丢失率24.0%±4.6%(P<0.05).末次随访时1例术前ASIA C级患者恢复至D级,6例D级恢复至E级,术前无神经损伤患者术后均无改变.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在抗感染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椎和腰椎化脓性脊柱炎能够实现清除病灶、椎管减压、椎体间支撑植骨融合与固定,同时保护椎旁肌肉以及后方韧带复合体、减少术后慢性胸腰部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肩关节结核临床误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肩关节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误诊的肩关节结核4 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 例因肩关节疼痛3 个月~1 年就诊,左肩2 例,右肩2 例;其中1 例有肺结核病史,误诊为肩关节炎;1 例误诊为肩关节滑囊炎伴细菌感染;1 例误诊为肩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 例误诊为肩袖损伤行手术治疗,术后切口不愈合.误诊时间3 个月~1 年.4 例均在关节镜下行病灶清理+闭式冲洗引流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证实为肩关节结核,正规服用抗结核药物,4 例随访12 个月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80~95 分.结论 肩关节结核诊断困难,漏误诊率高,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特别是对有结核病史的患者,应及早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从而减少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软性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老年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软性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老年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 采用软性神经内镜对12例老年分隔型CS-DH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使用软性神经内镜,直视下冲洗清除血肿,打通血肿分隔,清除纤维束,探查血肿腔确认血肿清除彻底后,直视下放置引流管外接闭式引流.结果 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2年,11例症状体征明显好转,1例术后并发对侧额叶出血但无需手术,术后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软性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老年分隔型CSDH可视性强,具有可操作性,术后复发再出血概率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食管金属烧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43岁.突遇高温液化铝水喷溅,全身多处烧伤,于当地医院初步治疗后转至我院.入院后于烧伤科行烧伤创面清创、镇痛、补液、抗休克、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12天后患者突然出现高热,胸闷、憋气,胸痛及重度贫血表现,排黑便,呕吐咖啡色液体,考虑食管烧伤后消化道穿孔出血.X线胸片示:胃部圆形高密度影,符合金属异物(图1).消化道造影示:食管下段及胃底、贲门黏膜粗乱、扭曲、模糊;食管下段-右胸腔瘘并右侧胸腔积液(图2).诊断为食管穿孔,给予抗休克及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转入胸外科继续治疗.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引出约1000 ml咖啡色液体,持续胸腔冲洗,静脉营养治疗.禁饮食,DSA下置入营养管及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1个月复查CT时患者胃内金属异物消失.3个月患者病情平稳,行消化道造影示:会厌食管开口处狭窄;喉镜示:会厌梨状窝组织正常(图3).遂行结肠代食管吻合术,取脾曲横结肠左部行逆蠕动结肠代食管吻合,结肠从胸骨后间隙提至颈部,左侧颈部切口在会厌梨状隐窝处切断食管与结肠吻合.术后2周开始尝试流质饮食,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后外侧入路两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后外侧入路空心螺钉和支撑钢板两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46例后踝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直接显露复位后踝,分别采用空心螺钉(22例)和支撑钢板(24例)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踝关节评分情况.结果 空心螺钉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支撑钢板组1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给予清创、闭式持续冲洗2周后切口愈合.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支撑钢板组和空心螺钉组术后各有1例出现腓骨后侧轻度疼痛不适,注意休息并外用扶他林软膏后疼痛缓解,支撑钢板组1例取出钢板后不适消失.两组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再移位等情况.术后12个月踝-后足AOFAS评分:支撑钢板组为48.4~96.3(88.1 ± 2.5)分,优良率为23/24;空心螺钉组为45.5~95.5(88.5 ± 3.0)分,优良率为21/22.两组AOFAS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外侧入路直接复位采用空心螺钉固定和支撑钢板固定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而空心螺钉固定创伤更小且便于取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合并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和讨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合并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合并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为43~65岁,平均49岁.按照Denis分型,A型16例,B型14例,C型6例,D型1例,E型1例.术前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S分级,C级1例,D级8例,E级29例.术前常规完善正侧位X线片、CT、MRI检查.术中先植入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后经椎弓根向伤椎内植入人工骨颗粒,再向伤椎内植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复查X线及CT,观测椎体后凸Cobb角度及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的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95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200 mL.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予清创、闭式冲洗引流后切口愈合;其余切口一期愈合.术后1年复查CT显示骨折均骨性愈合,人工骨融合良好.术后没有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等.患者术后1年的伤椎前缘平均压缩比和Cobb角度变化与术后3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合并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可有效增强脊柱强度,有效减少伤椎复位的丢失和内固定的失败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