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随访干预对小儿泪道探通术后遵医行为及家属照护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干预对小儿泪道探通术后遵医行为及家属照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泪道探通术后患者106例,其中2019年1~6月收治的53例患者进行常规随访干预;2019年7~12月收治的53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院外遵医行为如掌握疾病知识、正确合理用药、指导患儿规范饮食、按时复诊以及主动询问,并采用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FCTI)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1 w和1个月家属照护能力。结果:观察组掌握疾病知识、正确合理用药、指导患儿规范饮食、按时复诊以及主动询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FCTI评分均在干预前最高,在干预后1 w降至较低水平,但在干预后1个月有所回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干预后1 w及1个月,观察组的FCT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电话随访干预可以提高小儿泪道探通术患儿遵医行为,并改善家属照护能力,但其远期干预效果仍有待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婴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泪道探通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婴儿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泪道探通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寮步医院2009年至2018年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1~11个月龄),行泪道探通手术后发生并发症者124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772眼泪道探通术中12眼(1.55%)发生假道,112眼(14.51%)发生泪点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随月龄增加而增加,3月龄以下患儿无出血发生。操作者熟练程度与假道的发生有关( χ2=12.00, P=0.001),与出血的发生无关( χ2=0.562, P=0.453),探通并发症与感染无关( P>0.05)。 结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在2~3个月龄时行泪道探通手术并发症少,规范操作、技术熟练,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泪小管断裂伴眼睑全层撕裂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修复技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急诊泪小管断裂伴严重眼睑全层撕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修复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立眼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泪小管断裂伴严重眼睑全层撕裂伤30例(30眼),均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泪道环形支撑管置入,及眼睑清创缝合修复术。术后3~6个月拔管,随访6~12个月。观察泪小管是否通畅、眼睑形态、眼睑位置及眼睑运动功能。结果:术后28例(93.34%)泪小管保持通畅,眼睑外观形态自然、眼睑闭合自如及眼睑运动良好,其中1例(3.33%)术后并发泪点息肉,经手术切除后息肉无复发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1例(3.33%)不同程度溢泪伴下睑瘢痕性外翻,术后6个月行下睑外翻矫正术,术后恢复良好,泪道通畅,溢泪症状消失。结论:对于泪小管断裂伴严重眼睑全层撕裂伤患者,行泪小管断裂吻合的同时,利用整形技术修复眼睑撕裂伤,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泪道冲洗器的设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临床医生进行诊疗时,常应用泪道冲洗器进行冲洗,检查泪道是否通畅。目前临床应用的泪道冲洗器针头仅可确定患者泪道发生堵塞的大概位置,但无法探知具体位置,并且由于鼻泪管与泪总管之间的生理弧度,导致硬质针头无法伸入鼻泪管直接朝向堵塞处冲洗,对泪道堵塞的冲洗效果不理想。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泪道冲洗器。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泪道探通引导针联合泪道支撑管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引导针联合Ritleng泪道支撑管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鼻泪道阻塞25例(32眼)接受泪道探通引导针联合Ritleng泪道支撑管置管术,术后随访6个月,对术中操作、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拔管,拔管后3个月泪道冲洗通畅率A级(通畅)20眼(62.50%),B级(通,稍有不畅)4眼(12.50%),C级(通而不畅)3眼(9.38%),D级(不通)5眼(15.62%)。术前、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患者泪河高度依次为(528.63±65.23)μm、(296.72±248.53)μm、(256.36±187.62)μm及(271.81±192.43)μm。结论:泪道探通引导针联合Ritleng泪道支撑管治疗鼻泪管阻塞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并发症少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泪囊瓣与前组筛窦黏膜瓣吻合的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前组筛窦过度气化的慢性泪囊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前组筛窦气化至上颌骨额突时的成年慢性泪囊炎患者采取泪囊瓣与前组筛窦黏膜瓣吻合的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通过泪道CT造影(CT-DCG)确诊的前组筛窦气房气化至上颌骨额突的成年慢性泪囊炎并接受En-DCR的患者。手术步骤:切开鼻黏膜的同时开放并扩大前组筛窦,再进行常规En-DCR手术,最后将泪囊瓣与前组筛窦黏膜瓣进行吻合。对随访超过12个月的患者,记录手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纳入前组筛窦气房气化至上颌骨额突并接受En-DCR的成年慢性泪囊炎患者84例(90眼)。En-DCR的成功率为87%(78/90)。术后出现再次泪道阻塞12眼,其中肉芽阻塞造瘘口7眼,瘢痕闭锁造瘘口4眼,泪总管阻塞1眼。术后均未出现眼眶脂肪脱垂、脑脊液漏、鼻窦炎、视力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开放前组筛窦完整暴露泪囊窝行En-DCR,通过泪囊瓣与前组筛窦黏膜瓣的吻合方法,对前组筛窦气房气化至上颌骨额突的慢性泪囊炎患者是可行且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干眼新疗法:神经刺激促进自身泪液分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干眼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通常由泪液分泌不足或质量不佳引起。干眼的治疗方法已有很多,但相当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神经刺激疗法为这一难题带来了崭新的解决方案。神经刺激疗法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刺激鼻部神经,借助鼻泪反射通路来促进泪液分泌。与传统干眼治疗方法相比,神经刺激疗法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促使人体自身天然泪液的分泌,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成分的外源性补充。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有望更有效地恢复泪膜的稳定性。神经刺激促进泪液分泌是一种有前景的干眼治疗新选择,许多相关设计已成功转化,陆续完成临床试验、上市,并正在不断地改进。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神经刺激疗法能显著促进使用后即刻的泪液分泌,亦有文献报道了其长期应用能够改善干眼的症状及体征,在干眼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建议广大眼科临床医师及研究者关注神经刺激疗法在干眼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未来的研究方向应更着重于探讨神经刺激疗法改善干眼症状和体征的长期作用,探索神经刺激疗法如何融入已有的干眼诊疗规范中,推广神经刺激疗法以造福更多的干眼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替吉奥致严重泪道阻塞的临床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替吉奥(S-1)引起严重泪道阻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泪器病中心住院手术治疗的S-1相关严重泪道阻塞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3±8)岁;口服S-1时间为(4.1±1.1)个月,从开始服用S-1至溢泪症状出现的时间为(53.3±31.2)d。12例患者均为双眼患病(12例,24眼),同时出现上下泪小管阻塞(12例,24眼,48个泪小管),其中45个泪小管(93.8%)重度阻塞,3个泪小管(6.2%)中度阻塞。2例患者双眼上下泪小管的泪点(8个)完全闭锁。12例患者中8例双眼(16眼)同时并发鼻泪管完全阻塞,4例患者双眼(8眼)同时并发鼻泪管不完全阻塞。8例患者接受泪道内窥镜下泪道激光成形术联合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术,取管后5例溢泪减轻,3例无好转。2例接受泪囊切开逆行探查疏通泪小管联合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术,取管后溢泪减轻。2例接受泪囊切开逆行探查疏通泪小管联合泪囊鼻腔吻合术及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置入术,取管后溢泪症状改善明显,仅有轻度溢泪。结论:S-1所致严重泪道阻塞以广泛性多部位阻塞为特征,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部分患者溢泪症状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窥镜下经鼻径路泪囊切开术在上泪道远端异物取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经鼻径路泪囊切开术进行上泪道远端异物取出并重建泪液引流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连续收集2008年5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且采取内窥镜下经鼻径路泪囊切开术进行上泪道远端异物取出的患者17例(17眼)进行分析。分析异物是否取出、异物种类、术后泪液引流重建的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患者年龄21~60(38.5±12.2)岁,其中右眼7眼,左眼10眼,病程2~65(21.5±4.8)d。所有异物均顺利取出,其中圆形金属异物7眼,破碎小硅胶异物5眼,断裂猪鬃毛4眼,断裂探针小金属1眼。术后随访12~24(16.1±3.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诉溢泪、溢脓,泪道冲洗通畅,且未见明显上泪道狭窄或阻塞、泪囊鼻腔吻合口闭锁、鼻部不适等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经鼻径路泪囊切开术为上泪道远端异物取出的一种可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的时机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至12月眼科门诊治疗的1~24个月龄新生儿泪囊炎202例(234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患儿月龄分为3组。A组,96例(112眼),月龄为1~6个月;B组,74例(86眼),月龄为7~12个月;C组,32例(36眼),月龄为13~24个月。所有患儿接受泪道探通术,对比3组患儿泪道探通术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愈率为99.11%(111/112),高于B组的89.53%(77/86)和C组的66.67%(24/36)( P<0.05);B组的治愈率高于C组( P<0.001),月龄越小,手术治愈率越高。 结论:新生儿泪囊炎最佳治疗时机为出生后1~6个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