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巩膜炎中的异常表达与分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巩膜炎中的异常表达与分子机制.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3年1~6月在我院就诊巩膜炎患者60例(60只眼)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泪液中β-catenin、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RP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2(IL-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分析临床炎症活动度评分与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间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泪液β-catenin和LRP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泪液IL-1β、IL-22、TNF-α及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巩膜炎患者泪液IL-1β、TNF-α 水平与临床炎症活动度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巩膜炎患者泪液IL-22、MMP-9水平与临床炎症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巩膜炎患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亢进,且IL-22和MMP-9水平均与炎症活动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1例(122只眼)为病例组,年龄(61.44±7.14)岁;同年龄段健康人群为对照组61例(122只眼),年龄(64.52±6.93)岁.所有受试者均采用Keratograph 5M 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测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TBUT)、泪河高度(TMH)及上下睑板腺缺失评分,泪液分泌检测滤纸条行基础泪液分泌检查(s I t),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行角膜染色检查(FL),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主观评分.2型糖尿病患者记录糖尿病病程,并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查.根据患者年龄及HbA1c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分组条件下以上指标有无差异.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ATBUT、TMH、上下睑板腺缺失评分、s I t、FL、OS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HbA1c≥7.5%患者的ATBUT、sIt、TMH、FL、上下睑板腺缺失评分与HbA1c<7.5%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TBUT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HbA1c(P<0.001)、睑板腺缺失评分(P=0.014)对ATBUT具有影响,HbA1c值每增加1%,ATBUT减小1.635 s,而睑板腺缺失评分每增加1分,ATBUT减少0.747 s.结论 与同年龄段健康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易出现ATBUT缩短、泪液分泌量下降、泪河高度降低、睑板腺缺失增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高,且血糖控制水平与泪膜破裂时间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眼用药物药代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视力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临床上倾向于使用侵入性较小的外用和全身给药方式治疗青光眼等眼部常见疾病.眼部许多的生理生化屏障包括泪液周转、角膜渗透、血-眼屏障等,限制药物在眼部的渗透与分布,造成眼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不明确,常用眼部房室模型来描述药物在眼内处置动力学.经典眼房室模型以角膜或玻璃体为中央室,将眼部其他组织整体视为外周室,而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则引入眼部血流量变化、转运体对药物转运影响、血-眼屏障等因素,可提供更多药物在眼部的处置细节,有助于辅助眼用新药的开发和指导眼部疾病药物治疗.文章综述了不同给药方式时眼部用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经典房室模型和PBPK模型及其在临床眼部用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眼睑成形术对眼表及屈光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眼睑成形术对患者眼表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01/2023-06在我院眼科行眼睑成形术的患者70例108眼.其中诊断为上睑下垂的患者行提上睑肌缩短术40例48眼,诊断为眼睑皮肤松弛/单睑的患者行双眼重睑成形术30例60眼.比较各组患者手术前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术眼泪河高度(TMH)、泪液分泌试验(S Ⅰ 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角膜散光(Cyl)、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AI)、角膜平均曲率(Km)、总散光值(C).结果:提上睑肌缩短术组患者手术前后OSDI评分、BUT、S Ⅰ t、FL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TMH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 1 mo,OSDI 评分、BUT、S Ⅰt、FL 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重睑成形组患者手术前后OSDI评分、BUT、S Ⅰ t、FL、TMH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提上睑肌缩短手术组和重睑成形组患者手术前后Cyl、SRI、SAI、Km、C 比较均无差异(均 P>0.05).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手术对于上睑下垂患者早期眼表有所影响,早期应予以保护角膜的措施,而重睑成形术对患者早期眼表无明显影响;眼睑成形术对于所有患者屈光状态均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干眼患者泪液相关检测指标及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泪液质和量的检查是诊断干眼的重要指标.临床常用诊断干眼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对泪液量及泪膜稳定性的检测以评估其严重程度,而实验室条件下对泪液成分进行分析标记以诊断临床分型,也指导临床对相关成分进行补充以有针对地对其进行治疗.准确评估泪液的产生和成分的变化使临床医生能够有效监测干眼的严重程度并评估治疗措施的有效性.随着近年来光学成像技术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临床泪液的相关指标及检查技术方法与其相结合,一些新的检测手段得以应用,可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精准的检测,极大提高了临床上干眼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针灸治疗干眼症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干眼症是临床眼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眼表疾病,病情反复缠绵,严重影响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特效方法.针灸作为中医学精粹,在治疗DES方面凸显优势.笔者检索近10年针灸治疗DES的相关文献,通过分析针灸治疗DES的机制研究可知,无论是改善泪腺功能、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眼表蛋白表达,还是调节性激素分泌,调节神经物质分泌,最终都是实现促进泪液分泌从而改善DES症状的效果;临床研究从单纯针刺、电针、火针、揿针、灸法、针灸联合、针药结合疗法等方面评价了针灸治疗DES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笔者指出了针灸在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些许不足,其意旨在推动今后针灸在调治DES方面的相关研究能够更好地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泪囊炎发病相关免疫因素及其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摒弃阻塞的鼻泪管,在鼻腔内开放新的泪液引流通路。现阶段,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目前观点认为有多种因素参与泪囊炎发病,其中阻塞和感染因素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泪道黏膜内存在泪道相关淋巴组织,在泪囊炎发病过程中发生明显改变,同时检测到泪囊炎患者与正常对照者泪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具有显著差别,以及泪道对置入硅胶管存在类似免疫排斥反应,均提示免疫因素参与泪囊炎的发病。因此,本文就泪道相关淋巴组织、细胞因子、泪道置管后局部组织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等对泪囊炎发病中免疫组织及大分子物质的改变进行综述,分析免疫因素在泪囊炎病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潜在作用和泪囊炎可能的发病机制,以期为泪囊炎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干眼相关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角膜上皮损伤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上皮功能与完整性被破坏,导致角膜上皮细胞层部分或全层缺失。干眼是角膜上皮损伤的常见原因,也是角膜上皮损伤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主要原因。我国研究者强调泪膜稳定性的改变是干眼发病的核心机制,这也提示我们改善泪膜稳定性在干眼及其相关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中的重要性。目前临床上应用眼表润滑剂补充泪液中水液、黏蛋白、脂质等成分,同时应用抗炎药物以提高泪膜稳定性。当眼表微环境存在异常或损伤时,其角膜上皮损伤位点积聚的生长因子满足不了损伤快速修复的需要,需要及时局部补充外源性生长因子,促进损伤愈合。本文从眼表润滑剂、抗炎治疗、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几个方面就干眼相关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住院行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复发性泪囊炎31例(31眼)的临床资料,其中泪道置管术后管留置复发者9例,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者12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者10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分析患者复发原因,观察吻合口是否开放、泪道冲洗结果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泪道置管术后复发者复发原因为泪囊黏膜增生肥厚导致泪囊腔变小,影响泪液引流;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者复发原因有:骨窗制作不适19例(86.36%)、吻合口与鼻腔粘连者4例(18.18%)、泪囊黏膜误与鼻窦黏膜吻合者1例(4.54%)。31例均行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29例吻合口开放,冲洗泪道通畅,溢泪、溢脓症状消失,均治愈,2例有轻微溢泪,吻合口开放,泪道冲洗通畅,溢脓症状消失,均好转,治愈率93.55%,有效率100.00%。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损伤小,疗效确切,手术成功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膳食补充剂Licofor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膳食补充剂Licofor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中心眼表专科确诊为MGD相关干眼患者60例120眼,男25例,女35例,年龄(42±13)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60眼)和对照组(30例60眼)。两组均采用眼部热敷、抗生素眼膏涂睑缘及人工泪液点眼;试验组联合口服Licofor,对照组联合口服安慰剂。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与体征、睑板腺结构与功能、眼睑局部炎症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12周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睑缘和睑板腺开口形态、睑板腺排出能力、睑酯性状和睑板腺腺泡周围炎症细胞密度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试验组在OSDI评分[16.7(12.5,20.8)比20.8(18.8,22.9)分, P<0.001]、睑缘和睑板腺开口形态、腺泡周围炎症细胞密度[443(318,513)比553(415,676)个/mm 2, P=0.002]方面较对照组改善均更为明显(均 P<0.05)。 结论:Licofor与常规治疗方法联合应用能更加有效地改善MGD相关干眼患者的干眼症状、睑缘和睑板腺开口形态、睑酯性状、眼睑局部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