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邵念方治疗老年期痴呆肾虚髓亏证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邵念方教授治疗老年期痴呆肾虚髓亏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邵老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经诊治的老年期痴呆病肾虚髓亏证患者医案,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处方统计,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2.4)对纳入处方的用药进行用药频次、药性药味、归经功效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医案110个,涉及中药238味,使用频次前10的中药依次为茯苓、石菖蒲、酒萸肉、山药、熟地黄、益智仁、生地黄、黄芪、川芎、白术;药性以平、温、微寒、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淡为主;归经以脾、肝、肺、肾经为主;功效以利水渗湿、清热活血、宁心、清热解毒、化湿开胃、健脾为主;关联分析结果发现,使用频次超过25次的药物组合有15组,分别是:酒萸肉-茯苓、酒萸肉-山药、山药-酒萸肉、熟地黄-酒萸肉、山药-茯苓、黄芪-茯苓、泽泻-茯苓、牡丹皮-茯苓、熟地黄-茯苓、生地黄-茯苓、远志-石菖蒲、牡丹皮-酒萸肉、牡丹皮-山药、泽泻-酒萸肉、泽泻-山药;聚类分析发现4组新处方,第1组为茯苓、生地黄、熟地黄、泽泻、牡丹皮、酒萸肉、山药,第2组为石菖蒲、肉苁蓉、巴戟天,第3组为益智仁、川芎、炙甘草;第4组为白术、党参、黄芪、当归;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核心组方为六味地黄丸加减。结论:针对老年期肾虚髓亏证痴呆,邵老重视扶正,治疗以补虚为中心,兼顾利水、清热、解毒、化瘀、开窍之法。研究新发现的四组新处方,可为今后辨证加减药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UPLC-Q-TOF-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泻肺利水方治疗心力衰竭的物质基础及可能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泻肺利水方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析鉴定泻肺利水方的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药物靶点预测,并在GeneCards、DisGENET和TTD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将核心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药物成分与对应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鉴定泻肺利水方10个活性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泻肺利水方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活性成分8个,所对应相关作用靶点160个,疾病相关靶点共收集到1 305个,两者交集靶点51个,17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泻肺利水方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蛋白结合、ATP结合、凋亡过程的负调控VEGF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通路等途径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汉黄芩素与ESR1,毛蕊异黄酮与ESR1,以及槲皮素与AKT1、EGFR、IL2、ABCB1均显示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泻肺利水方可能通过作用于ESR1、AKT1、EGFR等靶点,通过多条通路发挥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ICU 4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中药处方进行数据分析,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运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方法:将河北省中医院重症医疗队2021年1月7日至3月4日在河北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的确诊为新冠肺炎的48例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既往史以及住院期间首诊和复诊的全部中药处方。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建立数据库,用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48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2.4±13.7)岁;病情普遍偏重,其中普通型17例、重型25例、危重型6例;大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共纳入有效处方146张,涉及方剂59首、中药115味。对146张处方进行使用频次(使用率)分析显示,新冠肺炎患者常用方剂为清肺排毒汤(30次,20.55%)、宣白承气汤(10次,6.85%)、达原饮(10次,6.85%);常见中药为甘草(80次,54.79%)、茯苓(76次,52.05%)、石膏(70次,47.95%)、苦杏仁(70次,47.95%)、麻黄(57次,39.04%)、黄芩(56次,38.36%)、陈皮(53次,36.30%)、广藿香(50次,34.25%)、白术(50次,34.25%)、柴胡(43次,29.45%)。中药功效以清热解毒(129次)、清热泻火(129次)、利水渗湿(110次)为主;药性以温(509次)、平(287次)、寒(235次)为主;药味以辛(765次)、甘(654次)、苦(626次)为主;归经以肺(1 096次)、脾(785次)、胃(687次)为主。关联分析显示,共17对药物组合,其中支持度排在前3位的药对分别为苦杏仁-石膏(0.43)、麻黄-苦杏仁(0.38)、陈皮-茯苓(0.36)、麻黄-石膏(0.36)。聚类分析显示,共有3个聚类药物组合,分别为麻黄、苦杏仁、石膏,广藿香、茯苓、陈皮、白术,以及黄芩、炙甘草、枳实、泽泻、柴胡、生姜、桂枝;核心药物由茯苓、柴胡、陈皮、白术、广藿香、苦杏仁、黄芩、石膏、麻黄、甘草组成。结论:中老年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正虚毒损,病机演变迅捷,湿浊毒邪多闭肺困脾、枢机不利,甚者内陷营血、阴竭阳脱;治以化浊解毒为要、补气养阴为则,使邪去而正气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续名医类案》成人与小儿泄泻治疗处方用药特点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分析《二续名医类案》收录医案治疗成人和小儿泄泻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二续名医类案》中药内服治疗成人与小儿泄泻的处方,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1)进行药物使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药对分析、功效统计、药物性味归经统计、聚类分析等,并比较分析成人与小儿处方用药特点的异同。结果:纳入中医治疗成人泄泻处方456首,涉及药物360种,频次排名前5位为茯苓、白术、陈皮、白芍、木香,常用药对有白术-茯苓、陈皮-茯苓、陈皮-白术、白芍-白术,核心药物为陈皮、白术、茯苓。中医治疗小儿泄泻处方111首,涉及药物180种,频次排名前5位为白术、茯苓、白芍、生甘草、荷叶,常用药对有茯苓-白术、白术-炙甘草、附子-白术,核心药物为白术、茯苓、附子。中医治疗成人与小儿泄泻用药均以温性为主,药味均以甘为多,归经均以脾经为主,其次为胃经、肺经。成人使用炭类药多于小儿。结论:《二续名医类案》中,中医治疗成人与小儿泄泻用药均以补气药为主,其次为利水渗湿药;在健脾化湿基础上,成人常配燥湿健脾、芳香化湿、淡渗利湿之药,小儿常配升阳温阳、消导利湿之药。治疗成人泄泻可活用多种炭类药,而治疗小儿时则需慎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温阳利水类经方辨治Ⅳ型心肾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Ⅳ型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以心肾阳虚、水湿泛滥为核心病机,属危急重症的一种,可合用"温阳利水"类经方直中病机.Ⅳ型CRS急性发作时水湿之邪较重,据张仲景分三焦论治的祛邪之法,水停上焦选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黄芪或参类振奋心肺阳气;出现肺水肿、心包积液时合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或葶苈子丸,补泻同施;水停中焦选厚朴温中汤,治疗重在梳理气机,根据气机阻滞部位灵活加减以行气利水;水停下焦,心衰较重时选真武汤;若三焦水湿并重可三方合用.辨治过程中需根据疾病病机演变灵活化裁.阳虚水停可致瘀血内生,活血化瘀法需贯穿疾病始终.见阳虚甚浮阳上扰之象需与阴虚火旺之证鉴别.峻药利水后易损耗气阴,善后调护时需重视调补气阴以扶正固元.本文从分析病因病机的角度出发,探讨温阳利水类经方治疗Ⅳ型CRS的辨治思路,以期为临证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探究恶性胸腔积液病机及治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晚期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该文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阐述了恶性胸腔积液形成的核心病机和中医基本治法.肺肾亏虚、中焦脾胃运化无力是"血不利则为水"的根本原因,气、血、水循环障碍导致瘀血阻络是中间环节,血溢于脉外日久为水,积聚胸腔是最终结果.活血利水法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基本治法,应贯彻治疗全程,同时根据辨证辅以补肺健脾益肾,行气补气,温阳化饮.作者认为,治疗MPE不能拘泥于活血祛瘀、逐饮利水等对于实证的处理,应剖析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脏腑亏虚,关键病机在于气、血、水相互搏结,互为因果,造成血行不利、积液内聚,故治疗时应兼顾发病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标本兼治,补泻共用,肺脾肾同调,气、血、水同治,达到保持相关脏腑功能平衡、胸水自退且少生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证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证治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统计源,借助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IBM SPSS Modeler18.0、IBM SPSS Statistics 21.0 等软件建立数据库,对2000 年1 月1 日至2023 年7 月31 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383 篇文献,涉及102 个证型,得到682 首处方,298 味中药,用药总频次为7 530 次.IgA肾病的证型以气阴两虚证为多,其余依次为血瘀证、脾肾气虚证、湿热内蕴证等;高频药物有黄芪、生地黄、茯苓、山药、甘草、山茱萸、白茅根、墨旱莲等;中药功效频数分析显示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止血药及活血化瘀药为多;常用药对组合为"墨旱莲-女贞子""黄芪-党参""山药-山茱萸-茯苓""茯苓-泽泻"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肾、肝、肺、脾经为主;聚类分析得到4 首新处方.结论:IgA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以血瘀、湿热为标;治法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理气活血为主;得到了分别具有益气养阴、健脾补肾,养血通络,益肾活血,清热解毒、凉血利湿功效的 4首新处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泻肺利水合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观察泻肺利水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兼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和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心内科病房收治的CHF患者9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口服中药安慰剂治疗,每次100 mL,2次/d,早晚餐后服用;观察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泻肺利水合剂口服治疗,每次100 mL,2次/d,温服.2组疗程均为6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心脏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与舒张晚期流速峰值比值(E/A),再次住院频次及不良事件、疗效.结果 治疗2、6周,2组血清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6周,观察组LVEDV、LVESV、LVEF、E/A、S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观察组CO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半年随访,观察组2例(4.3%)患者再次住院,对照组8例(17.0%)患者再次住院,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别为1、2例,发生低血压分别为4、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药物性猝死、尿便常规异常、药物性肝肾损害、血糖异常发生.结论 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泻肺利水合剂4号可降低气虚血瘀兼阳虚水泛型CHF患者的血清NT-proBNP,改善心功能,降低住院频次,效果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且未增加不良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的用药规律,以期为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相关文献.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提取方药信息,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SPSS Statistics 27.0.1等软件对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的药物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共筛选 65 首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的方剂,涉及中药 114味.高频药物有茯苓、黄芪、白术、附子、桂枝等.药性多温,药味以甘、辛为主;归经以脾、肺、心、肾为要;功效类别以补虚药多见.关联规则获得"白术-茯苓""附子-茯苓"等多个核心药对.聚类分析将药物归为4类,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 8个.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原则以温阳健脾、泻肺利水、活血化瘀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讨中枢性性早熟中医诊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TCMICS)探讨中枢性性早熟(CPP)中医诊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中建库以来至2023年2月所收录的中药内服治疗CPP的临床研究文献,手工检索现代名家医案书籍(出版时间为2004-2021年),提取中药处方,采用Excel软件创建中药治疗CPP处方数据表,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挖掘诊治规律.结果:纳入现代医案82则,涉及方剂210首,中药216味.82则医案中CPP病位证素以肝为主,涉及脾、胞宫、肾;病性证素以阴虚、热、气滞、痰为多.CPP常见证型为阴虚火旺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盛证、痰湿内阻证、脾虚痰湿证;频数最高药物依次为知母、黄柏、牡丹皮、生地黄、柴胡等;功效以清热类、补虚类、利水渗湿类、理气类、化痰止咳平喘类为主;四气主要以寒性、平性、温性为主;五味以苦味、甘味、辛味为多;归经频数以肝经为首,肾经、肺经、脾经次之;核心药对有"知母,黄柏""知母,生地黄""黄柏,牡丹皮""知母,牡丹皮""黄柏,生地黄";聚类分析得出3个核心组方,组方1为白芍、柴胡、当归、牡丹皮、甘草,组方2为柴胡、浙贝母、白芍、夏枯草、茯苓,组方3为知母、黄柏、牡丹皮、生地黄、夏枯草.结论:CPP的中医药治疗宜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肝脾肾同调,尤其要注重调畅肝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