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医务人员的心理干预、确保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2月4至16日,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应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中的《压力-焦虑亚量表》,通过问卷星调查615名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共发放、回收615份问卷,有效问卷615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医务人员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的检出率分别为13.82%(85/615)及25.37%(156/615)。31~40岁年龄段、工作于重点科室是医务人员心理压力的危险因素( OR=1.779、2.127);女性、经常用肥皂/洗手液/消毒液洗手是心理压力的保护因素( OR=0.520、0.528)。医务人员工作于定点救治医院、重点科室更容易产生焦虑( OR=2.042、2.702);口罩与面部及鼻梁贴合高是医务人员心理焦虑的保护因素( OR=0.500)。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表现较高的心理压力及焦虑,应早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干预,重点关注男性、31~40岁年龄段、工作于定点救治医院及重点科室的医务人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169家医院员工护目镜使用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医院员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护目镜佩戴的使用现状,为科学有效的安全防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国169家医院1 050名职工,其中医师69人(6.6%)、护士945人(90%)、管理人员24人(2.3%)、后勤、护工等辅助人员6人(0.6%)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设有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及护目镜使用现况两部分。结果::疫情期间,380人(36.2%)在临床工作中未佩戴护目镜,其中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未佩戴护目镜171人(占未戴人员的45.1%)。在670名佩戴者中,有488人(占佩戴护目镜人员的72.8%)表示佩戴不舒适,其中375人(占佩戴护目镜不舒适人员的76.8%)反映镜片起雾为主要原因。在所有佩戴护目镜的员工中,615人出现过起雾现象,占佩戴护目镜人员的91.8%;401人(占起雾人员中的65.2%)认为护目镜起雾对工作有中、重度的影响,会导致视物模糊而降低工作效率,严重者导致无法工作;243人(占起雾人员中的39.5%)认为护目镜起雾的问题需迫切解决,361人(占起雾人员中的58.7%)的员工希望尽快解决。高危人群优先选用镜片涂抹抗菌洗手液,然后是碘伏、肥皂类洗涤剂等预防护目镜起雾;非高危人群优先选用鼻梁上垫纸巾,然后是镜片涂抹碘伏、抗菌洗手液等防雾。结论::所调查的医院工作人员中,护目镜佩戴率相对较低;其原因主要是护目镜佩戴期间的起雾问题,它降低工作效率,增加医疗风险,甚至影响抢救。因此,指导医护人员进行科学的护目镜防雾处理,从而改善护目镜佩戴体验,是增强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安全保护的一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感染科手卫生依从性及多模式干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感染科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并采取多模式干预措施探讨干预效果,以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年3~5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感染科全部在职护理人员46名为调查与干预对象,调查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分析导致手卫生依从性不乐观的原因,并采取多模式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的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知识知晓程度、现场考核合格率、手消毒剂、洗手液消耗、干手纸巾消耗量。结果:干预后,5个时机的洗手依从性均比干预前显著提高;干预后手卫生知识知晓程度(得分)均比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干预后洗手合格率为86.96%,显著高于干预前73.91%,( χ2=4.486 5, P=0.048 3);干预后手消毒剂、洗手液、干手纸巾每床日消耗量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增加,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多模式干预对提高感染科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具有显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卵磷脂肉汤法在抗菌洗手液细菌检测中的验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研究改良卵磷脂肉汤(MLB)方法在抗菌洗手液细菌检测中的实用性.方法 采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三部)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指导原则中定性方法验证原则,验证MLB方法在抗菌洗手液大肠菌群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中专属性、检测限和耐用性参数,并与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等效性比较.结果 MLB方法的专属性和耐用性良好.该方法检测抗菌洗手液中的大肠菌群和溶血性链球菌代表菌株的50%阳性标本检出限(LOD50)分别为1.76和17.44 cfu/g.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其检测灵敏度显著优于标准方法(P<0.05).结论 MLB方法与标准方法具有等效性,可应用于抗(抑)菌洗手液细菌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常熟市≥65岁老年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了解常熟市≥65岁老年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接种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更优的老年人肺炎疾病免疫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10月-2022年11月,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常熟市4个乡镇(街道),再从每个乡镇(街道)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65~84岁本地户籍老年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获取其PPV23接种相关信息,并从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PPV23的接种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常熟市老年人接种PPV23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回2 402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310份,问卷有效率为96.17%.40.39%(933/2 310)的老年人接种了 PPV23,肺炎疫苗的接种意愿率为47.14%(1 089/2 3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远离市中心、70~79岁、无糖尿病、居住或工作学习场所未使用空气净化器或新风系统的老年人更愿意接种PPV23(P<0.05);平均月收入为3 000~4 999元、总体健康状况差、没有听说过肺炎疫苗、不愿意和不清楚是否要接种肺炎疫苗、每天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次数8次以上的老年人不愿意接种PPV23(P<0.05).结论 常熟市≥65岁老年人PPV23接种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政府及相关卫生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多方入手,更好地落实该老年人群肺炎疫苗免费接种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重症监护病房近13年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通过开展重症监护病房(ICU)目标性监测,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某院2010年5月—2022年12月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目标性监测,对患者医院感染率、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医院感染部位和手卫生依从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CU共收治患者8 998例,医院感染率为10.35%,例次感染率为14.66%,调整例次感染率为3.72%.不同年份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呼吸机、导尿管置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使用率分别为57.56%、95.92%、79.14%,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分别为10.62‰、3.08‰、0.65‰.呼吸机使用率从2010年的37.12%上升到2022年的72.35%,VAP发病率从23.36‰下降至5.61‰.CAUTI和CLABSI发病率趋于较稳定水平.共检出病原菌1 673株,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34.79%)、肺炎克雷伯菌(18.35%)、铜绿假单胞菌(10.5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81%)和大肠埃希菌(2.75%).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率位于前3位的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83.8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6.37%)、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50.29%);MDRO医院感染率前3位分别为CRAB(6.39%)、CRKP(2.56%)、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1.09%).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55.80%)为主,其次为泌尿系统(16.53%)、血液系统(16.38%)、消化系统(6.75%)等.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2010年5-12月的62.25%上升至2022年的87.86%.速干手消毒剂和洗手液消耗量从2013年的65.66 mL/日·床上升至2022年的95.49 mL/日·床.结论 近13年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有利于帮助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发生趋势,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对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旨在探讨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e ICU)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医院感染管理及多重耐药菌(Multi Drug-resistent Organisms,MDRO)防控的基础上,采用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对某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洗手方式、洗手液用量、洗手次数)进行干预,收集干预前、干预中、干预后三个阶段洗手采样的合格率,以及三个阶段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率等资料.结果 干预前、中、后洗手采样合格率为:60.00%、74.69%、88.89%,呈增加趋势(x2=3.05,P=0.001,有统计学差异);医院感染率分别为:3.27%、3.01%、2.33%,呈降低趋势(x2=3.76,P=0.046,具有统计学差异);MDRO的检出率分别为:4.36%、4.28%、3.49%,有显著的降低趋势(x2=5.19,P=0.044,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降低ICU院感发生率及MDRO的检出率,客观有效地缩短感染患者的隔离时间,直接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院文化管理对护理人员手卫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讨医院文化管理对护理人员手卫生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将医院文化管理应用于手卫生专项管理当中,比较文化管理前后医院手卫生设施建设和护理人员手卫生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医院开展手卫生文化管理后,洗手液、消毒凝胶及手卫生操作图示的配备率分别由70.17%、41.98%、60.22%上升到95.03%、90.02%、95.80%;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知识知晓率、科室自行开展监测占比及护理人员接受手卫生培训占比由之前的52.56%、15.38%、24.61%上升到92.30%、82.05%、96.83%;洗手正确率及执行率分别从48.68%、25.53%上升到98.71%、52.67%,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文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手卫生的管理工作当中,并能持续提高和保持护理人员手卫生行为的积极性及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州市越秀区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广州市越秀区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2016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门诊就诊的流动儿童手足口病患儿300例,另采用1:1的匹配设计方式选择越秀区300名健康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儿童基线资料、患儿临床症状、家庭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习惯,采用单因素x2检验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儿童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显示,男性患儿170例,女性患儿130例,年龄2~4岁居多,平均年龄为5.12岁;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收入情况、接触患者史、家庭垃圾堆积、小区垃圾堆积、小区人粪堆积、吮咬手指的习惯、饭前便后是否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与手足口病发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显示,接触手足口病患者史(OR=1.655,95%CI:1.226~2.234),小区垃圾污物堆积(OR=1.407,95%CI:1.017~1.946),吮咬手指的习惯(OR=1.535,95%CI:1.146~2.055),饭前便后是否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OR=1.614,95%CI:1.106~2.355)是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广州市越秀区流动儿童手足口病多发生于2~4岁,儿童生活卫生问题是导致手足口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做好儿童卫生保健是预防手足口病发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在ICU医院感染干预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在ICU医院感染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医院60名ICU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取3个阶段进行,2016年6~9月为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前,2016年10月~2017年1月为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过程,2017年2~5月为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后.管理措施包括加强手卫生管理知识培训、加强手卫生设施配置及加强手卫生监督管理等.比较3个阶段手卫生管理效果,统计3个阶段由入选的60名医护人员负责的ICU住院导管留置患者相关感染发生率及多药耐药菌检出率.结果:管理前、管理中及管理后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度、手卫生执行率及洗手合格率均依次明显升高(P<0.05),且平均每日洗手次数、每月洗手液消耗量均明显增加(P<0.05).3个阶段ICU住院的尿道插管留置≥7 d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管理前、管理中、管理后中心静脉置管≥7 d患者感染率(12.70%、6.58%、1.47%)依次明显降低(P<0.05).管理后检出率与管理前、管理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及合格率,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