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寻常的“乏力”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通过报道1例主诉“咳嗽、咳痰、乏力”的患者的全科诊疗过程,此病例所出现的症状常见,但引起此症状的原因并不常见,从社区常见临床症状入手,一步步拨开迷雾,展示了该症状的全科诊疗思路,以及该患者进一步转诊专科的指征,体现了全科与其他专科之间的分工与有效合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气溶胶传播途径的思考及防控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于2020年3月14日优先发布于中华眼科杂志官网。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目前正处于抗击疫情的关键阶段。以往流行病学及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部分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临床观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也具有气溶胶传播的风险,应引起公众广泛关注。本文根据气溶胶的传播特征、以气溶胶为传播途径的疾病病原学特征,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气溶胶传播途径的可能性,并提出与气溶胶传播相应的防护策略,警示医护人员和普通群众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应更加全面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抗击疫情发挥积极作用。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53-6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右美托咪定滴鼻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滴鼻对成年人上肢手术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镇静镇痛效果以及对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滴鼻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患者麻醉前30 min采用黏膜雾化装置进行1 μg/kg Dex (100 mg/L)原液滴鼻,C组以同样方式滴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予0.33%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20 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记录入室后(T 0)、臂丛穿刺前(T 1)、臂丛穿刺时(T 2)、臂丛穿刺后(T 3)、切皮时(T 4)及手术开始后20 min(T 5)的MAP、心率、SpO 2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T 2和T 4时的VAS评分,记录术中芬太尼使用情况,记录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随访患者并记录麻醉满意度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SpO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T 0时,两组患者MAP、心率、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T 0时比较,T 1~T 5时:D组MAP、心率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升高( P<0.05);C组MAP、心率及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C组比较,T 1~T 5时,D组MAP、心率明显降低( 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 P<0.05)。D组T 2和T 4时VAS评分低于C组( P<0.05 ),术中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C组( P<0.05 )。两组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组患者术后麻醉满意度高于C组( P<0.05 )。 结论:在上肢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30 min前应用黏膜雾化装置进行1 μg/kg Dex滴鼻,可以起到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佩戴护目镜的正确选择和防雾指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为避免病毒感染,医护人员须做好各种有效防护,口罩、防护服和护目镜是必备的用具。多数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期间镜片很快起雾,遮挡视线,严重干扰工作,导致护士不能有效治疗操作,医师不能精准诊疗,紧急时耽误患者抢救,防护不当甚至引发院内交叉感染。我们经过文献查询、临床实践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如何正确选择护目镜,及解决护目镜防雾问题的七种方法。希望对抗疫的医护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有所借鉴和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姜黄素对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致肾纤维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通过气道内雾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SD成年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引起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ARDS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6只。对照组仅气道内雾化生理盐水2 mL/kg,ARDS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气道内雾化等容积的LPS 4 mg/kg,低剂量组每天灌胃姜黄素100 mg/kg,高剂量组每天灌胃姜黄素200 mg/kg。7 d后处死大鼠,比色法检测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含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肾脏组织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B p65, NF-κB p65)、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检测各组肾脏组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脯氨酸羟化酶3(prolylhydroxylase 3, PHD3)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mRNA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 EPOR)mRNA表达情况,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的变化。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SNK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DS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SOD活性、GSH水平明显降低(均 P<0.05),MDA、NF-κB p65、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L-6 mRNA、PHD3 mRNA、VEGF mRNA、EPOR mRNA明显上调(均 P<0.05)。肾脏组织HE染色显示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水肿、Masson染色均见胶原样物质沉积。与ARDS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SOD活性、GSH含量升高(均 P<0.05),NF-κB p65、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及IL-6 mRNA、PHD3 mRNA、VEGF mRNA、EPOR mRNA明显降低(均 P<0.05),HE染色肾小管水肿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肾脏组织Masson染色均见胶原样物质沉积减少。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SOD活性、GSH含量升高(均 P<0.05),MDA、NF-κB p65、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及IL-6 mRNA、PHD3 mRNA、VEGF mRNA、EPOR mRNA明显降低(均 P<0.05),HE染色水肿减轻,Masson染色胶原样物质沉积减少。 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ARDS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增强抗氧化应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based angiography, OCTA)是一种定量评估视网膜微血管灌注的新型非侵入性技术。由于视网膜和脑小血管具有相似的胚胎起源、解剖特征和生理特性,视网膜微血管改变可能为研究脑小血管病的机制提供新的视角。文章对OCTA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旨在评估OCTA能否成为早期预测脑血管病发生以及监测疾病变化的有效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复吸入阳离子胍类消毒剂引起小鼠肺的纤维化改变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重复吸入暴露消毒剂聚六亚甲基胍(PHMG)气溶胶的肺损伤及其毒理学特征。方法:将30只4周龄的C57BL/6N品系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高剂量组,每组雌雄各5只。以实验室Ⅱ级纯水作为溶剂对照;采用超声雾化含有PHMG水溶液产生气溶胶,低、高剂量组水溶液中PHMG浓度分别为0.1(0.01%)和1 mg/ml(0.1%),超声雾化后染毒室内PHMG的浓度分别为1.03和9.09 mg/m 3。对实验小鼠进行动式呼吸暴露染毒,动物每天染毒4 h,共21 d。染毒结束后,使用肺灌洗细胞计数法对暴露后肺部炎性细胞进行评估,利用病理评价、特殊染色以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对肺部纤维化的关键指标进行评价。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体重出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剂量组小鼠肺灌洗液中炎性细胞数目降低,肺组织病理显示肺部发生损伤,伴随早期纤维化症状( P<0.05)。高剂量组可见肺组织纤维化改变。低、高剂量组肺纤维化标志物α-SMA均明显上调( P<0.05)。 结论:吸入PHMG消毒剂能够引起小鼠肺部损伤,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提示我们在工业生产和日常使用过程中,需要对这种常用消毒剂进行特殊的警示,并采取呼吸防护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雾化治疗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龄前儿童呼吸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针对临床雾化治疗中的常见困惑,邀请了国内部分儿科呼吸专家,以问答的形式,就雾化疗法过程中的20个常见问题达成共识,希望能够为儿童雾化疗法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气雾型皮肤冷喷剂对缓解无损伤针穿刺的疼痛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气雾型皮肤冷喷剂对于缓解无损伤针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使用无损伤针行输液港维护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喷射气雾型皮肤冷喷剂,对照组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疼痛度、穿刺成功率、皮肤不良反应、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各纳入29例患者。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1.52±1.02)分比(2.24±1.62)分, d=-0.02(95% CI:-0.55~0.51), P=0.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试验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绝对危险度=27.6%(95% CI:11.32%~43.86%), P=0.008],舒适度[ d=-0.97(95% CI:-0.42~-1.52), P<0.01]及满意度较高[绝对危险度=13.8%(95% CI:1.24%~26.34%), 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气雾型皮肤冷喷剂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无损伤针穿刺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冷喷剂起效迅速、舒适安全,患者满意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烟雾病遗传易患基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病,特征性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段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并伴有颅底代偿性增生的异常血管网形成。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该病的报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由于其具有种族易感性、家族聚集性特征,认为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发病。该文主要从烟雾病遗传相关基因进行综述,旨在通过详细及全面的了解其遗传相关基因在烟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更早、更准确的作出诊断,有助于及时治疗,改善患儿长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