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使用《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网上投稿、审稿系统的通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 投稿请登录网址http://www.jcd.org.cn 2. 网上投稿成功后1周内,请将以下文件快递至广州市越秀区东川路96号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33室《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邮编51010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IMB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IMB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广州市越秀区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伴失眠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IMB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收集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发生情况、睡眠质量及改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HAMA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将基于IMB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CHF患者中,可以有效帮助患者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改善其失眠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预后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广州市越秀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2020—2022年)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2020—202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分布情况,为评价广州市越秀区预防接种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和广东省疫苗流通与接种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广州市越秀区报告的AEFI数据以及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0—2022年广州市越秀区共报告AEFI病例335例,总报告发生率为7.96/10万剂。男女性别比为0.88∶1,第2季度报告数最多,非严重AEFI和严重AEFI报告发生率分别为7.53/10万剂和0.43/10万剂,严重AEFI和非严重AEFI病例在转归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666, P=0.003)。转归中87.16%(292/335)的病例治愈或好转。各类疫苗AEFI报告发生率在2.44/10万剂(2/81 950)~128.73/10万剂(6/4 661),AEFI报告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059, P=0.033)。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以高热(35.83%,67/187)和局部红肿(24.06%,45/187)为主;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主(89.66%,52/58)。 结论:广州市越秀区预防接种疫苗安全性整体良好,但还需进一步加强监测,提高AEFI监测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常见非细菌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对川崎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感染因素对川崎病(KD)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明确诊断为KD的172例住院患儿,并将其分为KD合并感染组与KD无感染组,其中KD合并感染的患儿共有43例,KD无感染共有129例;KD合并感染组涉及的常见非细菌性病原微生物包括: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B病毒(CBV);对两组感染情况、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血常规、生化指标、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进行比较,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儿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在172例KD住院患儿中,KD合并感染率为25%(43/172);两组患儿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共61例,总发生率为35.47%(61/172),其中,KD合并感染组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48.84%(21/43),KD无感染组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31.01%(40/1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KD合并感染组IgA(1.22±0.98g/L)、IgM(1.41±0.47g/L)、IgG(8.96±3.71g/L),均较KD无感染组IgA(0.88±0.76g/L)、IgM(1.16±0.48g/L),IgG(7.59±2.5g/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KD合并感染组ESR(36.13±24.38mm/h)较KD无感染组ESR(27.46±19.44mm/h)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KD合并感染后急性期更容易出现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炎症反应更强烈,KD合并感染后冠脉损伤的发生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妇女产后1年体重滞留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分析妇女产后1年体重滞留的影响因素,构建并评估产后1年体重滞留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于2010年9月-2011年2月在广州市越秀区和白云区妇幼保健院招募468名孕晚期孕妇,追踪至产后1年,采用 自制问卷收集孕妇的基本人口学信息,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调查孕晚期膳食摄入,测量妇女分娩前及产后1年体重.根据产后1年滞留体重是否>0 kg,将研究对象分为产后1年体重滞留组和体重恢复组,运用Logistic回归筛选产后1年体重滞留的影响因素.应用R 4.2.3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准确度及临床适用性.结果 模型训练集329名研究对象产后1年体重滞留率为68.09%,滞留体重的四分位数水平为5.0(3.0,10.0)kg.经Logistic回归分析,以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产次、孕次、产后0~6月喂养方式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区分度(AUC训练=0.778,AUC验证=0.767)和准确度(Hosmer-Lemeshow检验:P训练=0.946,P验证=0.891)较好.结论 基于妇女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产次、孕次、产后0~6月喂养方式构建的产后1年体重滞留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准确度和临床适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广州市妇女孕期膳食质量与胎儿免疫功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了解广州市孕妇孕期膳食质量情况,探究孕期膳食指数与胎儿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于2010年9月-2011年2月招募在广州市越秀区和白云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孕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膳食问卷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调查孕期膳食情况,通过问卷收集孕妇的一般人口学信息,分娩时收集新生儿脐血,实验室检测脐血免疫球蛋白和免疫细胞因子水平.采用孕期膳食质量指数(diet quality index for pregnancy,DQI-P)、孕期膳食平衡指数(dietary balance index for pregnancy,DBI-P)和替代地中海膳食评分(alternate Medierranean diet score,aMED)对孕期膳食质量进行评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孕期膳食指数与胎儿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DQI-P评分总分均值为55.8±10.0,食物总体多样性和蛋白质食物来源多样性平均得分高达12.0±2.4和4.8±0.7,产能营养素供能比和脂肪酸供能比平均得分只有0.3±1.0和0.4±1.0,提示该人群孕期膳食多样性较好,但膳食充足性、适宜度以及平衡性不佳.DBI-P总分为-19.2±9.4;正端分为4.6±2.9,仅有7.2%的研究对象孕期膳食存在中高度摄入过量问题;负端分为23.9± 7.9,提示该人群膳食处于中度摄入不足状态;膳食质量距分值为28.5±7.1,仅有0.6%的研究人群整体膳食情况较为均衡,67.9%的孕妇存在中高度摄入不平衡问题.aMED总分为4.9±1.3,豆类和坚果食物摄入量少于人群中位数的比例分别为62.5%和79.1%,提示该人群豆类和坚果食物摄入不足.校正孕妇年龄、胎次、产次、孕前BMI、孕期增重、分娩方式等混杂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孕期DQI-P与胎儿IgG呈正相关,与白细胞介素-6呈负相关(β=0.143,β=-0.155,P<0.05);DBI-P与白细胞介素-6呈负相关(β=-0.177,P<0.01);aMED与干扰素-γ呈负相关(β=-0.161,P<O.01).结论 广州市孕期妇女膳食质量较低,膳食结构不平衡.较高的孕期膳食质量能促进胎儿免疫系统发育,提高胎儿免疫功能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网格尺度的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脆弱性评估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构建基于网格尺度的模型评估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脆弱性,为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整合2019 年广州城市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与人口和经济空间分布数据,以1km×1km的网格作为基本研究单元,构建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脆弱性评估模型,使用核密度分析工具测算医疗卫生服务类场所空间分布,采用主导要素法识别广州市不同网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脆弱性类型.结果: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脆弱性等级从中心城区向外围逐渐降低;中度及以上脆弱等级的网格仅占0.33%,主要分布在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3 个传统老城区;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的脆弱性类型主要为"暴露-适应性脆弱型",网格占比达 41.74%.结论: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整体脆弱性较低,但城市内部的空间差异显著,主要脆弱类型为"暴露-适应性脆弱型".建议未来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和服务能力,定期开展风险评估与预测,优化城市空间规划,以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基于TOPSIS法和RSR法对广州市基层社区中医药资源配置的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综合评价2022年广州市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资源配置现状.方法 以广州市基层中医药资源配置指标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使用MATLAB R2021a和SPSS 27软件,用TOPSIS法和RSR法相结合对广州市1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资源配置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档.结果 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个社区的中医药资源配置被评价为"优等",4个社区的中医药资源配置被评为"差".另外,27个、53个、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被评为"中上""中等""中下".方差分析显示各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231.268,P<0.001).结论 TOPSIS法结合RSR法可较好地对基层社区中医药资源配置进行评价:广州市基层社区中医药资源配置总体较好,但不同社区之间仍存在显著差异性;未来,广州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针对不同社区差异,有针对性合理配置资源,更好地提升基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健康城市理念下广州市越秀区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对广州市越秀区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现况开展调查,为促进健康城市理念下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广州市越秀区6个街道的305名流动人口作为调查对象,采用 自制问卷进行匿名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中,接受过社区就业服务、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的比例分别为13.4%、6.2%及52.1%;78.6%的调查对象表示居住房屋为自己所租;6.8%的调查对象没有参加任何保险,39.3%的调查对象保险费由个人承担;30.8%的调查对象表示从不参加社区活动.结论 广州市越秀区流动人口对社区服务的利用率较低,与其对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高需求不匹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困难,社会保障水平低,社区融入程度也有待提高,社区公共就业服务仍需提高支持力度.当前的社区化管理仍然难以完全保障广大流动人口的健康生活和工作.建议以需求为导向拓宽服务内容,强化流动人员 自治式管理,强调管理主体多元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全覆盖,以期实现健康城市的构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低保对广州市越秀区0~3岁儿童保健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广州市越秀区贫困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状况及低保的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广州市越秀区49户低保家庭的0~3岁儿童看护人进行普查,另根据低保家庭儿童年龄和性别在相应居住社区按1:2比例群组匹配法随机抽样98名非低保家庭0~3岁儿童看护人,共147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及儿童保健服务等信息.结果 广州市越秀区非低保家庭0~3岁儿童规律接受保健服务率为76.53%,低保家庭0~3岁儿童规律接受保健服务率仅为44.90%;低保家庭儿童在18月龄及30月龄的平均身高及平均体重均低于非低保家庭儿童;影响0~3岁儿童是否规律接受保健服务的主要因素为是否低保、看护人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及是否知晓免费儿童保健服务政策.结论 广州市越秀区0~3岁儿童、尤其是低保家庭0~3岁儿童规律接受保健服务率有待提高,应加大经济和政策支持,加强对免费儿童保健服务政策的宣传,提高0~3岁儿童规律接受保健服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