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应用于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自发生以来,在全国乃至全球迅速蔓延。广州作为一线城市,人口流动性大,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腾讯、阿里云两大科技公司,充分利用其人工智能技术,在病例传播链条分析、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员管理、一线工作人员防控技能培训和便民服务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通过人工智能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解决了防控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疫情防控提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浙江省一起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聚集性疫情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明确浙江省一起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模式HIV感染者之间的传播关系。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省浦江县新确证的疑似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聚集性疫情相关HIV感染者及其性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流调),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流动信息、HIV既往检测史、高危性行为史及性伴侣情况等信息。结合HIV分子传播网络监测进行传播关系分析,采集新确证HIV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前的全血样本6~8 ml,分离出血浆。通过核酸提取、PCR扩增 pol基因,通过Sequencher 5.0软件拼接整理测序结果,使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HIV分子传播网络进行分析。 结果: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浦江县共发现HIV感染者88例,其中异性性传播74例,有31例为非婚非商业性行为感染。初步个案调查发现,其中3例女性均与1例男性发生过无保护的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4例感染者中,有2例的配偶HIV抗体检测阳性。对新确证感染者开展分子传播网络分析,共获得异性性传播序列65例,形成9个传播簇,最大传播簇中包含10例HIV感染者。HIV聚集性疫情共涉及HIV感染者11例,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均≥50岁,职业类型为农民或农村家庭妇女;追踪溯源到7例性伴,其中6例HIV阴性,1例未检测。18例调查对象的性社会网络关系中,夫妻关系6对,固定性伴关系8对,临时性伴关系3对。11例HIV感染者中,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9例,婚内传播2例。7例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伴与病例2(56岁男性农民)的流行病学关联,3例有流调和分子传播簇结果证实,3例有分子传播簇和流调结果证实,另有1例流调结果证实。结论:本起HIV聚集性疫情的传播模式是以病例2为核心,通过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HIV,继而引起婚内和固定性伴间的传播。流调与分子传播网络相结合的溯源调查支持本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睡眠状况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该调查采用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开展,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询问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基本信息、行为危险因素、睡眠时间以及社会压力状况。对数据进行复杂加权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3 521名研究对象,就业流动人口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7.77 h,女性(7.87 h)高于男性(7.69 h)。就业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为12.3%(95% CI:11.8%~12.7%),45~59岁人群(21.2%)高于18~岁人群(1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流入地区、行为危险因素、BMI、社会压力、自评健康状况和自报患有慢性病是影响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的主要因素。男性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是女性的1.18倍(95% CI:1.07~1.31);吸烟人群是不吸烟人群的1.22倍(95% CI:1.11~1.33);过量饮酒人群是正常人群的1.31倍(95% CI:1.16~1.49);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是没有工作和生活压力人群的1.46倍(95% CI:1.29~1.65)和1.33倍(95% CI:1.18~1.50)。 结论:我国就业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睡眠状况的重视,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的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面二孩”政策下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本文欲探究“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湖北省数据,了解15~49周岁有配偶且已育一孩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并通过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20.10%的流动人口明确计划生育二孩。性别、年龄、户口性质、教育水平、就业身份、一孩性别、家庭平均月总收入、医疗保险、本次流动原因、流动累计时间、于流入地长期居住意愿影响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结论: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偏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通过加强政策宣传,降低二孩生育抚养的经济压力,完善抚育二孩相关资源设施,以提高流动人口二孩生育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理一致感在职业紧张与抑郁间的调节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心理一致感在职业紧张与抑郁间的调节效应。方法:于2018年6—9月,采用立意抽样的方式,在上海市主城区(以写字楼、商场、理发店或饭店等服务企业为主)和郊区企业(类型涉及微电子、互联网、服装加工及艺术设计等工厂)抽取非上海户籍流动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共调查了3 034名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2 573份。采用患者健康量表(PHQ)、心理一致感量表(SOC)和工作内容问卷(JCQ)对抑郁、心理一致感和职业紧张水平进行评定。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初步分析心理一致感在职业紧张与抑郁间的调节效应关系,并探讨心理一致感的调节效应。结果:2 573名研究对象年龄为(28.24±7.33)岁,男性1 281名(49.79 %),抑郁、职业紧张和心理一致感得分分别为6.67±4.74、28.45±4.38和62.02±10.89。抑郁水平与职业紧张正相关( r=0.33, P=0.007),与心理一致感负相关( r=-0.53, P=0.003)。层次回归分析显示,职业紧张与心理一致感的交互作用与抑郁症有关(β=-0.07, P=0.001);Bootstrap分析显示,当心理一致感水平较高时,抑郁症状和职业紧张关联无统计学意义(β=0.04,95% CI=-0.01~0.10),在心理一致感水平较低时,二者关联有统计学意义(β=0.19,95% CI=0.14~0.23)。 结论:高水平心理一致感在职业紧张与抑郁间具有调节效应,低水平的心理一致感不具有该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6至2020年我国口腔医师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016至2020年我国口腔医师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进一步优化口腔医师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分别收集2016、2018和2020年国内及国际上相关口腔医师资源的数据资料以及相关各省份人口、地区面积等数据资料,运用卫生资源集聚度(health resources agglomeration degree,HRAD)和人口集聚度(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degree,PAD)等数值分析相关的数据。结果:2010至2019年国际范围内我国每万人口口腔医师数排第46位,国内口腔医师卫生资源数量呈上升趋势,性别分布较均衡,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5~44岁;专业技术层面中初级所占的比例可达全体人员的79.5%~83.0%。按地理面积和人口密度算出的口腔执业(助理)医师HRAD与PAD比值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省份的HRAD与PAD比值均大于1,中部和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该比值均小于1,东部地区配置过剩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不足。结论:我国口腔医师资源配置仍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国家层面要继续培养优质口腔医学人才,加大对基层和偏远地区的扶植力度;全面提高在职在岗人员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推动和规范口腔医师多点执业,促进口腔健康人才的合理流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近代上海瘟疫流行及其防治史研究述评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从流行状况、疫病成因、社会影响、防治举措等方面梳理归纳综述海内外学者对于近代上海瘟疫流行及其防治的研究日新,发现近代上海各种瘟疫频繁流行与当时城市环境、人口流动、气候条件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疫情期间,上海租界、华界管理当局组织防治瘟疫,稳定社会秩序;地方社会的民间社团慈善机构亦参与其中;在促进公共卫生发展的同时,共同推动上海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其中跨学科的综合、管理者防疫举措的比较研究、中医药防治的经验借鉴等问题,仍有深化的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病传播动力学模型的综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传染病流行规律研究的数学和统计模型进行归纳和总结,探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分析和决策建模研究的思路和建议。方法:对比分析了常用的传染病建模分析的数学和统计模型,重点研究了已经公开的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数学模型及其实际效果。结果:多个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已经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分析,它们分别考虑了追踪和隔离机制,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和干预措施对病毒传播能力的影响等因素。从分析结果来看,多个模型对感染人数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由此可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动力学模型在准确性和扩展性上有待提高。结论:建议结合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利用更加多源化的数据和信息,提高分析和决策模型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511例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烧伤科(下称笔者单位)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指导燃气烧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笔者单位2011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所有火焰烧伤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对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占同期火焰烧伤住院患者总数的百分比、性别、年龄、受伤季节、致伤地点、烧伤严重程度、常见复合伤、并发症、人口口径、教育程度、从事行业,以及老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伤前疾病与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另单独分析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中流动人口的年龄、致伤地点、教育程度和从事行业,并与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总人口进行对比。对数据进行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onte Carlo算法)。 结果:笔者单位7年间共收治1 490例火焰烧伤住院患者,其中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511例,占34.30%。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例数在逐渐增多,但其占同期火焰烧伤住院患者总数的百分比无明显差异( χ2=7.087, P>0.05)。511例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下称本组患者)中,男315例、女196例,男女比为1.61∶1.00;中年最多,为270例,占52.84%。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段上的分布均有较大差异( χ2=54.810、27.832, P<0.01)。本组患者中,夏季受伤者最多,为251例,占49.12%;致伤地点以家中为主,共388例,占75.93%。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在不同季节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 χ2=42.254, P<0.01),在致伤地点上的分布无明显差异( χ2=6.782, P>0.05)。本组患者以中度烧伤为主(237例,占46.38%),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烧伤严重程度的分布趋势大体一致( χ2=19.680, P>0.05);176例(34.44%)伴吸入性损伤,30例(5.87%)伴肺爆震伤;20例(3.91%)发生并发症。44.44%(32/72)的老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伴有伤前基础疾病,其死亡或未愈百分比达18.06%(13/72)。本组患者中大部分为常住人口,共358例,占70.06%;以中等教育程度为主,共304例,占59.49%;多从事制造/建筑、个体和餐饮业,分别为138、90、90例,占27.01%、17.61%、17.61%。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在人口口径、教育程度和从事行业上的分布均有明显差异( χ2=17.496、29.898、88.896, P<0.05或 P<0.01)。本组患者中流动人口共153例,以青、中年为主,分别为90、62例,占58.82%、40.52%;主要致伤地点为家中,共97例,占63.40%;普遍为中等教育程度,共101例,占66.01%;主要从事制造/建筑、个体和餐饮业,分别为71、26、20例,占46.41%、16.99%、13.07%。与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总人口相比,流动人口更年轻化,工作场所致伤增多,从事行业更集中( χ2=42.924、9.390、27.819, P<0.01)。 结论:笔者单位燃气烧伤是火焰烧伤住院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该类烧伤主要发生在夏季、家中,受累患者以男性、中青年、常住人口为主,以中度烧伤居多,常伴吸入性损伤,且患者大多为中等教育程度,多从事制造/建筑、个体和餐饮业,其中流动人口患者更年轻化、工作场所致伤更多、从事行业更集中。预防燃气烧伤要重点关注对中青年男性、流动人口及退休老人和家庭主妇的燃气安全宣传教育,尤其是夏季要做好家中燃气的安检措施;应督促企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大社区居民健康体检现状及检后异常值管理意愿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超大社区居民健康体检现状及检后异常值管理意愿情况,探讨影响检后异常值健康管理需求的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将贵阳市花果园社区居民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分层系统抽样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检后异常值健康管理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404例居民参与本次调查,其中男182例(45.05%),女222例(54.95%);年龄(39.64±15.03)岁;城镇户籍179例(44.31%),农村户籍225例(55.69%);流动人口162例(40.10%),非流动人口242例(59.90%);34.2%的居民由于身体原因自主参加体检;年龄( χ2=16.227)、户籍( χ2=16.117)和职业( χ 2=36.454)对居民参与健康体检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户籍( χ2=18.726, P<0.001)和职业( χ 2=18.094, P=0.034)对体检结果异常值处理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 OR=7.00, P=0.032)和收入( OR=0.33, P=0.047)是检后异常值健康管理需求的影响因素。 结论:超大社区居民主动体检意识较薄弱,建议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居民检后异常值健康管理需求意愿较高,可作为提升体检相关机构服务质量的重要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