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小肠镜诊治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专家共识意见(2022年)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和肿瘤易感性为主要特征。小肠是PJS息肉好发部位之一,易伴发肠套叠、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癌变等并发症。随着小肠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小肠镜已经成为PJS诊治的关键技术,在小肠息肉诊断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PJS临床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国消化内镜医师对PJS诊治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积累。为进一步促进小肠镜技术在该领域的推广应用,有必要制定中国小肠镜诊治PJS的专家共识意见。本共识基于循证依据及专家经验对PJS的流行病学、遗传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内镜治疗、外科手术、息肉监测及随访等方面进行梳理,以便于指导专科医师、内镜医师加强对PJS患者全生命周期的规范诊治和管理,从而更好地发挥小肠镜在PJS患者小肠息肉诊治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0—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流感样病例及病原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010—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流感样病例(ILI)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感病毒的病原学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上海市闵行区2010年第1周—2021年第52周共12个监测年度间的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和流感网络实验室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122 903例ILI,年平均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为0.94%,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P<0.001)。ILI中,0~4岁、5~14岁、15~24岁、25~59岁、≥60岁年龄组病例分别占4.35%、13.30%、14.30%、54.32%、13.73%。ILI%呈现明显的周期性,12月—次年2月为冬季高峰,7—9月为夏季高峰,2013年初的冬季高峰有所推延,2021年未出现明显就诊高峰。2010—2021年闵行区共检测ILI标本11 625份,流感病毒阳性率为20.92%(2 432/11 625),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2.83%(1 492/11 625),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8.09%(940/11 625),甲型流感的流行强度高于乙型流感。2010—2021年各型流感病毒的总体阳性率:甲型H3N2(1 051,9.04%)>甲型H1N1(441,3.79%)>乙型Victoria系(313,2.69%)>乙型Yamagata系(255,2.19%),2010—2019年间上海市闵行区甲型流感与乙型流感交替流行,且每种流行株大概持续半年时间被新流行株所替代,2020、2021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2010—2019年报告的ILI数量和流感病毒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20、2021年的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别。 结论:上海市闵行区流感呈现季节性流行,且各亚型流感病毒交替或混合成优势毒株流行,发病集中在冬季和夏季。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流感流行强度下降,但伴随疫情防控逐渐常态化,流感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故应继续加强流感的防控与监测,并及时对病毒变异情况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丁型肝炎流行病学及筛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RNA病毒,它需要借助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完成其生命周期。慢性HDV感染是最严重的病毒性肝炎形式,与单纯HBV感染相比,HDV/HBV重叠感染会加速疾病的进展。然而,HDV感染的疾病负担一直未得到充分认识,有可能是被低估的。近年来,有关丁型肝炎的研究逐步增多,现对抗-HDV流行病学及筛查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小肠镜诊治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专家共识意见(2022年)》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2年,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小肠镜和胶囊镜学组及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共同组织专家制定的《中国小肠镜诊治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专家共识意见(2022年)》于《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发表。本共识是我国首部关于Peutz-Jehgers综合征(PJS)诊治的专家共识,主要从消化内镜医师的角度阐述了PJS的全生命周期诊治流程,内容涉及PJS的流行病学、遗传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内镜治疗、外科手术、息肉监测及随访等方面。本文对共识意见制定过程中的部分背景和思考进行了阐述,并重点对PJS的小肠镜诊治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副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百日咳的流行情况及实验室诊断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副百日咳鲍特菌( Bordetella parapertussis)感染可引起百日咳样症状,其流行人群主要为2~6岁的学龄前儿童,流行周期为3~5年,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差异较大。目前,以典型症状为主的临床诊断并不能准确区分引起百日咳的致病菌,因此,使用合理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百日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就副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百日咳的流行情况及其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限时进食对成年肥胖人群的健康影响: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0年全球肥胖现象已达到流行病的程度。肥胖增加了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卒中、某些癌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热量摄入增加和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能量不平衡是成年人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和运动成为肥胖的一线治疗方法。间歇性禁食是基于周期性禁食的膳食模式,即交替进行禁食和进食。限时进食(TRE)是间歇性禁食的一种形式,每天在特定时间段内进食,时间窗口通常为8~12 h,伴或不伴能量限制。高体质指数(BMI)是多种健康问题的高危因素,研究表明体重减轻能改善代谢相关标志物如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胰岛素、血压等,TRE已在肥胖等多种疾病研究中被证实是有益的。因此,这项荟萃分析纳入了9项研究共665例(TRE者345例,对照组320例)BMI>25 kg/m 2的18岁及以上成年人,目的是评估TRE干预后体重、脂肪量及代谢指标等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RE组体重减轻量更明显(-1.28 kg,95% CI:-2.05~-0.52, P=0.001),BMI降低量显著(-0.34 kg/m 2,95% CI:-0.64~0.04, P=0.03),脂肪量减少量显著(-0.72 kg,95% CI:1.40~-0.03, P=0.04),舒张压(DBP)降低(-2.26 mmHg,95% CI:-4.02~-0.50, P=0.01)。然而,TRE与对照组在瘦体重、收缩压、腰围、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TRE者8 h进食窗口组体重减轻( P=0.007),而超过8 h进食时间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RE干预>12周组体重下降、脂肪量减少(均 P<0.05);TRE能量限制组体重减轻( P<0.0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肥胖症及其并发症评估的挑战与机遇--基于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中国的肥胖症数量已位居全球第一,肥胖症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国范围内超重和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患病率最大规模的横断面研究显示我国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具有显著的性别、年龄及地区差异。男性较女性更为普遍,男性肥胖高峰年龄较女性早,北方地区的超重/肥胖比例普遍高于南方;肥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脂肪肝,肥胖者合并并发症的比例和数量显著高于健康体重人群。但目前我国公众对于肥胖及其并发症的认知有限,此外肥胖的诊断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关并发症的评估存在不足、缺乏标准化的肥胖诊疗路径和多学科联合的肥胖管理指南,这些都是我国肥胖症诊治面临的挑战。未来应将肥胖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管理和预防有机地融入国家卫生政策和医疗体系中,通过开展公众健康教育、提高肥胖专科诊疗能力、开发新的检查方法并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推动实施全生命周期的肥胖管理措施,全面提高对我国肥胖和超重人群的诊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诊治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肺病(DILD)是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中常见的肺部不良反应之一。近年来,随着临床肿瘤学的快速发展,大量新型抗肿瘤药物获得批准上市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DILD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治疗暂停或中断,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由中国临床肿瘤学、呼吸病学、影像学、药学、病理学和放疗领域的多位专家共同组成的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诊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对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的诊治与管理进行多次研讨,最终达成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诊治专家共识。共识内容涵盖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多学科协作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的认识水平,规范临床诊治,倡导对肿瘤患者全方位、全周期的全程健康管理,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年女性痤疮患者患病情况调查与风险因素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成年女性痤疮(AFA)患者的患病情况,探讨风险因素。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痤疮专病门诊调查年龄25~48(29.57±4.50)岁AFA患者290例。以问卷方式调查其风险因素并观察患者痤疮情况。结果:AFA好发于下颌部(95.17%)、面颊部(93.79%)、额部(89.66%),粉刺型痤疮(50.34%)较多见,复发型痤疮(38.62%)不少见,使用化妆品、内分泌、饮食、遗传等诱因加重AFA。年龄因素( H=7.286, P>0.05; F=0.122, P>0.05)、性激素水平( Z=-0.365, P>0.05;χ 2=0.276, P>0.05)、月经周期( Z=-0.274, P>0.05;χ 2=0.217, P>0.05)、遗传( Z=-1.244, P>0.05;χ 2=1.771, P>0.05)对痤疮分级与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化妆品种类过多可导致粉刺增多(χ 2=7.097, P<0.05),但对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065, P>0.05),性激素水平对月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397, P>0.05)。 结论:AFA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提示临床需要综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5—2021年徐州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分析与预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气象因素的关联,预测并解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5—2021年徐州市住院儿童的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使用SPSS 26.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使用2015—2019年数据构建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对RSV感染有影响的气象因素。使用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预测2020—2021年RSV检出率。结果:2015—2021年共收集1 663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样本,其中RSV检出阳性样本218例(13.1%)。RSV季节效应明显,以1年为周期出现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为高峰,夏季(6—8月)为低谷。负二项回归分析表明,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总日照时数可能是本地区RSV感染的影响因素。以日照时数为协变量的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预测效果较好,实际值与预测值接近。2021年的预测变化趋势一致,但实际值高于预测值。结论:月平均气温降低、月平均相对湿度升高或月总日照时数延长可能是本地区儿童中RSV感染增加的影响因素。可以使用2015—2019年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其中2021年预测值的偏差,体现了疾病的流行是多因素相关,提示未来RSV的流行趋势可能会上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