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代谢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肺间质纤维化和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为特征的间质性肺病。目前临床上经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用于治疗IPF的药物只有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但治疗效果欠佳,IPF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因此开发新的治疗药物迫在眉睫。近年来,脂代谢研究在IPF中的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脂代谢在IPF的发病机制、生物学标志物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间质性肺病相关咳嗽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间质性肺病相关咳嗽临床上很常见,发病机制可能与气道炎症、肺组织机械扭曲、咳嗽高敏感性和胃食管反流有关,多为难治性咳嗽,可加重呼吸困难,引起自发性气胸、晕厥及胸痛等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有较大负面影响。其诊断应在明确间质性肺病的基础上,确立咳嗽与间质性肺病的因果关系。治疗原发病是咳嗽缓解的基础,其次是处理伴随疾病,镇咳药物如神经因子调节剂有助于缓解咳嗽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个体化治疗是基本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诊治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肺病(DILD)是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中常见的肺部不良反应之一。近年来,随着临床肿瘤学的快速发展,大量新型抗肿瘤药物获得批准上市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DILD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治疗暂停或中断,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由中国临床肿瘤学、呼吸病学、影像学、药学、病理学和放疗领域的多位专家共同组成的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诊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对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的诊治与管理进行多次研讨,最终达成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诊治专家共识。共识内容涵盖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多学科协作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的认识水平,规范临床诊治,倡导对肿瘤患者全方位、全周期的全程健康管理,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1例晚期乙状结肠癌西妥昔单抗转化治疗致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的个案报道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肺病是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中常见的肺部不良反应之一.西妥昔单抗常用于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是新型的抗肿瘤靶向药物.本文报告1例晚期乙状结肠癌患者接受抗肿瘤药物西妥昔单抗治疗后致间质性肺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期引起临床对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的警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奥希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致严重间质性肺病1例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奥希替尼目前推荐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T790M突变以及一二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耐药患者的治疗.在使用奥希替尼的同时需警惕其药物不良反应.本文报告 1 例 66 岁女性肺腺癌患者,在未进行基因检测情况下盲用奥希替尼进行治疗,5 d后出现咳嗽、喘息、胸憋,行血气分析为Ⅰ型呼吸衰竭[血氧分压 51.1 mmHg(1 mmHg=0.133 kPa)];行胸部CT显示双肺弥漫磨玻璃渗出病变及斑片影,双肺多发结节影,双侧胸腔积液.随后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GFR阴性.奥希替尼引起严重的间质性肺疾病(ILD)为罕见的不良反应,且多在 1 个月后出现,该患者用药 5d即发生严重肺损伤.进一步寻找潜在原因,发现患者可能自身存在风湿免疫疾病,用药前未筛查.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炎以及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奥希替尼所致肺损伤得到逆转.由此可见,靶向药物可能引起严重的肺损伤.用药前建议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尤其是对于合并有风湿免疫病的患者需要更加谨慎,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寻找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自噬与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特发性肺纤维化(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病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的疾病之一,目前我们对该病发病机理知之甚少[1] ,治疗方法十分有限,IPF患者的预后极差,诊断后平均预期寿命不足3年,患者多在终末期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IPF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2].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肺组织出现肺纤维化发生时存在肺组织自噬水平不足,引起肺泡上皮细胞衰老和损伤,产生上皮-间质效应,促进成纤维细胞向纤维细胞分化;而恢复自噬水平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向纤维细胞的转化减少胶原蛋白的沉积,抑制肺纤维化形成[3]. 目前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尚无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问世,深入研究细胞自噬与肺纤维化的关系,有助于发现和完善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肺纤维化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免疫相关性疾病临床实用热点问题专家建议系列之二——中国儿童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变诊治专家建议
编辑人员丨2023/8/5
风湿性疾病(rheumatic diseases,RD)或称结缔组织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相关间质性肺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即RD-ILD或CTD-ILD,以下统称为CTD-ILD)在儿童患者并不少见,诊治不当往往会加重病情、增加病死率,而且以肺部表现为首发症状的部分病例极易发生误诊、漏诊或治疗不当.肺部受累发生率较高的CTD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幼年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tissue disease,MCTD)、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包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等.虽然CTD-ILD可急性起病,但慢性和反复迁延可能更常见[1].CTD-ILD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原发病,但是一些治疗原发病CTD的药物如甲氨蝶呤本身也可能引起CTD-ILD[2-3],尽管目前尚无甲氨蝶呤引起ILD的相关文献.CTD-ILD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规范化管理是改善CTD整体预后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mTOR信号通路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肺纤维化是由肺泡上皮细胞的持续损伤和病理损伤的修复引起的肺部疾病,其特征为连续的急性肺损伤以及随后的瘢痕形成和终末期肺病[1]. 肺纤维化引起肺功能丧失,严重影响人体呼吸功能,表现为干咳和急性呼吸窘迫. 随着肺损伤的加重和病情的不断恶化,患者的呼吸功能不断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肺纤维化包括继发性因素造成的肺纤维化和不明原因导致的特发性肺纤维化(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 . 据统计,IPF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且预后很差,诊断后5 年生存率为30%甚至更低,其死亡率高于大多数肿瘤[2]. 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 . 近年有两种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靶向新药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的审批,分别为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但其确切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肺纤维化过程中出现mTOR信号通路过度活化,抑制该信号通路可通过减少细胞外基质的表达和抑制上皮间质转化等多种促纤维化途径抑制纤维化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最常见、致命性、病因不明的间质性肺病,目前认为是反复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的异常修复导致肺功能丧失的过程.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被批准用于治疗IPF,抗肺纤维化药物治疗手段仍亟待开发.由于已上市药物的药动学以及安全性资料较为详尽,研发周期大大缩短,"老药新用"策略的出现给研究者们带来了希望.本文就已上市的不同种类药物在抗肺纤维化中的基础研究进行汇总,为抗肺纤维化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openFDA数据对阿贝西利不良事件的信号检测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基于openFDA数据分析阿贝西利的不良事件报告,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访问openFDA药物不良事件端点,检索2018年2月26日至2021年9月15日期间阿贝西利的不良事件报告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2种方法,按药物不良反应术语集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ystem organ classification,SOC)和首选术语(preferred term,PT)对阿贝西利的不良事件(ad verse events,AE)进行分类并挖掘可疑风险信号.结果:检索时段中阿贝西利的不良事件报告共4 734份,患者首发AE年龄平均为63.55岁,集中在50~74岁;女性患者占绝大部分;主要上报国家是美国;消费者或非健康专业人员为主要上报人;适应证多为乳腺癌;严重不良事件占44.70%.根据阳性标准共筛选出45个不良反应风险信号,涉及11个SOC分类.腹泻、肺炎、间质性肺病、血肌酐增加、肝功能异常和白细胞减少症等25个信号较强,另外说明书未提及的治疗改变、乳腺癌转移、疾病进展、脱水和肝病等20个可疑信号需给予关注.结论:对阿贝西利真实世界的不良事件数据进行挖掘,有助于发现潜在不良反应风险信号,提示临床除关注说明书提及的不良反应外,对说明书未提及的信号应引起重视,并采取干预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