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床旁超声联合呼吸力学参数在呼吸衰竭患者撤机结局中预测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评估膈肌功能、肺部通气,并结合呼吸力学参数气道闭合压P0.1和呼吸浅快指数(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 RSBI)在呼吸衰竭患者撤机结局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2月上海东方医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治疗患者45例,所有患者拔管前均符合自主呼吸实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 SBT)的指征,通过30 min SBT后且在撤机前采用超声评估患者膈肌功能和肺部通气,同时记录呼吸力学参数。根据48 h内是否再插管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患者肺部超声评分、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分数、P0.1与RSBI预测拔管的准确性。结果:45例患者中,25例患者撤机成功。失败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和膈肌厚度分数低于成功组患者( P<0.05),失败组患者肺部超声评分、P0.1与RSBI均高于成功组患者( 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肺部超声评分、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分数、P0.1与RSBI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分别为85%、80%、96%、70%和90%,特异性分别为72%、80%、60%、76%和68%。以肺部超声评分、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分数、P0.1与RSBI ROC曲线的临界值作为预判值,预判失败拔管的数值记1分,预判成功拔管的数值记0分,以上5个预判值得分相加得出预判值总分,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909,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度90%,特异性76%。 结论:撤机时结合超声评估肺部通气、膈肌功能及呼吸力学参数能减少呼吸衰竭患者再次插管的风险,在指导撤机方面提供优化方案,以改善撤机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急预案护理流程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应急预案护理流程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应急预案护理流程展开护理。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气道阻力、气道闭合压、浅快呼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验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应急预案护理流程对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改善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进而提升救治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膈肌浅快呼吸指数联合肺部超声评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脱机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联合肺部超声评分(LUS)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机械通气后脱机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0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根据脱机结果分为脱机成功组(63例)和脱机失败组(37例)。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基础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白细胞计数、乳酸和肌酐水平等临床资料,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I)和D-RSBI,并进行LUS。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D-RSBI、RSBI、LUS预测脱机不良结局的价值,采用平行试验进行联合诊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患者脱机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D-RSBI、LUS与RSBI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心率、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均动脉压、机械通气时间、白细胞计数、肌酐和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脱机失败组RSBI、D-RSBI、LUS高于脱机成功组[(56.63±11.18)次·min -1·L -1比(43.58±9.24)次·min -1·L -1,(1.86±0.62)次·min -1·mm -1比(1.13±0.36)次·min -1·mm -1,(38.63±7.51)分比(26.85±6.29)分; t值分别为6.30、7.46、8.41,均 P<0.05]。RSBI、D-RSBI、LUS预测脱机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863、0.831,D-RSBI联合LUS预测脱机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9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BI>53.489次·min -1·L -1、D-RSBI>1.429次·min -1·mm -1、LUS>32.683分是脱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D-RSBI与RSBI呈正相关( r=0.335, P=0.002),LUS与RSBI无相关性( r=0.184, P=0.671)。 结论:D-RSBI联合LUS可用于预测ICU患者机械通气后脱机不良结局。D-RSBI>1.429次·min -1·mm -1、LUS>32.683分是脱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呼吸力学导向的镇静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呼吸力学导向的镇静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MV)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收治的行有创MV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行MV,并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祛痰、营养支持、镇痛镇静等治疗;两组镇静药物均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镇痛药物均为舒芬太尼。观察组每6 h行呼吸力学监测,根据患者呼吸力学状态调整镇静深度:气道阻力(Raw)>20 cmH 2O·L -1·s -1时,给予深镇静,维持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3分;Raw为10~20 cmH 2O·L -1·s -1时,初始镇静深度维持RASS评分-2~0分;Raw<10 cmH 2O·L -1·s -1时,停止镇静,或给予浅镇静,维持RASS评分-2~0分。对照组初始即给予浅镇静,维持RASS评分-2~0分。两组均于镇静过程中调整镇静深度,以维持人机同步,保证患者安全。床旁超声测量患者膈肌移动度(DE),同时记录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计算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D-RSBI=RR/DE)和膈肌运动效能(DEE,DEE=VT/DE)。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 d、5 d时DE、D-RSBI、DEE的差异;比较两组镇静3 d内RASS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MV时间及28 d病死率的差异。 结果:共入选96例患者,因谵妄、MV时间<3 d等原因剔除6例,最终入组90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44例。治疗前两组DE、D-RSBI、DE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D-RSBI均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DEE则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且观察组3 d、5 d D-RSB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次·min -1·mm -1:3 d为1.73±0.48比1.96±0.35,5 d为1.45±0.64比1.72±0.40,均 P<0.05),DEE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L/mm:3 d为19.7±4.3比17.1±3.9,5 d为25.8±5.6比22.9±5.4,均 P<0.05);两组各时间点D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镇静2 d内观察组RA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1 d为-3.78±0.92比-2.34±0.68,2 d为-2.87±1.04比-2.43±0.79,均 P<0.05),3 d时两组RA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MV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d:5.78±2.01比6.84±2.27, 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1例患者死亡,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比2.2%, P>0.05)。 结论:对于行MV治疗的AECOPD患者,呼吸力学导向的镇静策略能够降低D-RSBI,增加DEE,缩短MV时间,具有一定的膈肌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轻中度AECOPD患者采用HFNC辅助治疗对患者膈肌运动、血气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HFNC)在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轻中度AECOPD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常规组(常规氧疗)和HFNC组(HFNC治疗)各60例,两组均采用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气管扩张药物、帮助排痰等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48 h后患者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氧合指数(OI)、血氧饱和度(SaO 2)、平均动脉压(MAP)、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深呼吸膈肌移动度、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对比两组连续治疗3、5 d的临床缓解率。 结果:治疗前,HFNC组和常规组患者的pH值、PaO 2、PaCO 2、OI、SaO 2、MAP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值、PaO 2、OI、SaO 2、MAP测定值较治疗前升高( P<0.05),PaCO 2测定值较治疗前降低( P<0.05);治疗后,HFNC组pH值、PaO 2、OI值高于常规组( P<0.05)。治疗前,HFNC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深呼吸膈肌移动度、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深呼吸膈肌移动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膈肌浅快呼吸指数较治疗前降低( P<0.05);治疗后,HFNC组患者的深呼吸膈肌移动度高于常规组( P<0.05),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膈肌浅快呼吸指数低于常规组( P<0.05)。治疗3 d后,HFNC组和常规组患者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5 d后,HFNC组患者的治疗缓解率(85.00%)高于常规组(66.67%, P<0.05)。 结论:轻中度AECOPD患者采用HFNC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吸氧,对于缓解膈肌疲劳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期肠内营养标准化治疗流程管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标准化治疗流程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通气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依据医院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持续质量改进项目启动时间,以2018年1月1日为时间节点,将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20例患者纳入常规EN组,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23例患者纳入早期EN组。早期EN组于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存在EN禁忌证时开始早期经鼻肠管EN,根据EN耐受性评分调整输注速度或添加肠外营养,目标喂养量为104.6~125.5 kJ·kg -1·d -1,最终实现完全EN;常规EN组于患者渡过早期应激阶段、生命体征平稳、入ICU 48 h后开始EN,管理流程同早期EN组。比较两组患者撤机时浅快呼吸指数(RSBI)、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剩余碱(BE)和撤机后2 h PaCO 2、CO 2潴留率等通气指标,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再插管率等重症管理指标。 结果:早期EN组患者经过早期EN标准化治疗流程管理后,撤机时RSBI明显低于常规EN组(次·min -1·L -1:36.68±16.12比52.63±14.81, P<0.05),而pH值、PaO 2、PaCO 2和BE与常规EN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撤机后2 h PaCO 2和CO 2潴留率均明显低于常规EN组〔PaCO 2(mmHg,1 mmHg=0.133 kPa):52.48±7.62比58.32±8.43,CO 2潴留率:(10.25±2.86)%比(18.46±3.21)%,均 P<0.05〕。与常规EN组比较,早期EN组VAP发生率〔8.7%(2/23)比15.0%(3/20)〕、有创机械通气时间(h:52.64±14.81比53.78±12.75)、ICU住院时间(d:4.92±1.26比5.24±1.84)、总住院费用(万元:2.09±0.48比2.10±0.69)、再插管率〔13.0%(3/23)比20.0%(4/20)〕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早期EN标准化治疗流程管理可以改善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肌疲劳状态,且未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联合肺泡灌洗在ICU气管切开撤机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我科的患者采用了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联合肺泡灌洗的方法,并探讨在ICU气管切开撤机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选自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联合肺泡灌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相关指标,包括住院时间、咳痰消失及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费用,并比较呼吸浅快指数(RSBI)、心率及呼吸频率、血气指标及肺部并发症,并比较两组患者通过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排痰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咳嗽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心率及呼吸频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气指标和RSBI较对照组明显好转,观察组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排痰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ICU气管切开撤机后患者中采用集束化胸部物理治疗联合肺泡灌洗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膈肌浅快呼吸指数与肺部超声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与肺部超声评分(LUS)的相关性及其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有创正压通气(IPP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撤机结局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以及撤机拔管前D-RSBI和LUS等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D-RSBI与LU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D-RSBI和LUS评分对老年IPPV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98例老年IPPV患者,其中撤机成功300例,失败98例。失败组与成功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55.1%(54/98)比59.0%(177/300),年龄(岁):67.02±5.03比66.96±4.99,均 P>0.05〕,失败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成功组(分:17.09±3.30比16.06±3.81, P<0.05),撤机拔管前D-RSBI和LUS评分均明显高于成功组〔D-RSBI(次·min -1·mm -1):2.19±0.33比1.60±0.22,LUS(分):17.30±3.04比11.97±3.20,均 P<0.01〕。所有患者D-RSBI与LU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r=0.406, 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D-RSBI预测老年IPPV患者撤机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95%可信区间(95% CI)为0.881~0.958, P=0.000,当截断值为1.85次·min -1·mm -1时敏感度为88.7%,特异度为86.7%;LUS评分预测老年IPPV患者撤机结局的AUC为0.875,95% CI为0.839~0.912, P=0.000,当截断值为14.50分时敏感度为75.7%,特异度为84.7%。 结论:老年机械通气患者D-RSBI与LUS评分有显著相关性,二者均可以预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在腹部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对于腹部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在自主呼吸试验结束时记录患者呼吸频率、潮气量,并应用M超声测量评估右侧膈肌移动度,记录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和ICU死亡率及撤机是否成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浅快呼吸指数(RSBI)及D-RSBI对撤机失败预测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纳入58例患者,其中撤机成功组为40例(69.0%),撤机失败组为18例(31.0%)。撤机失败组的RSBI高于撤机成功组( Z=-4.45, P<0.01),撤机失败组的D-RSBI高于撤机成功组( Z=-5.50, P<0.01)。RSB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5% CI:0.73~0.94),临界值为69次·min -1·L -1,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65%;D-RSB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5% CI:0.90~1.00),临界值为1.8次·min -1·L -1,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90%。 结论:D-RSBI预测撤机失败比传统指标RSBI更准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体外二氧化碳清除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二氧化碳清除(ECCO 2R)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接受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效率和膈肌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轻中度ARDS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抗炎、机械通气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ECCO 2R联合CRRT治疗,对照组给予床旁CRRT治疗。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因、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一般资料;分别于治疗12 h和24 h进行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氧合指数(PaO 2/FiO 2)〕,记录呼吸力学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最大呼气压(MEP)和最大吸气压(MIP)〕并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I),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治疗24 h超声测量膈肌活动度及膈肌厚度。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与本组12 h比较,观察组治疗24 h PaO 2、PaO 2/FiO 2明显升高,PaCO 2明显下降,RSBI明显下降,MEP、MIP明显升高,血清GSH-Px、MDA明显下降,SOD明显升高;对照组仅PaCO 2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12 h和24 h时PaCO 2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mHg(1 mmHg≈0.133 kPa):55.05±7.57比59.49±6.95,52.77±7.88比58.25±6.92,均 P<0.05〕,但PaO 2、PaO 2/FiO 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2 h和24 h RSBI显著下降(次·min -1·L -1:85.92±8.83比90.38±3.78,75.73±3.86比90.05±3.66,均 P<0.05),MEP、MIP明显升高〔MEP(mmH 2O,1 mmH 2O≈0.01 kPa):86.64±5.99比83.88±4.18,93.70±5.59比85.04±3.73;MIP(mmH 2O):44.19±6.66比41.17±3.13,57.52±5.28比42.34±5.39,均 P<0.05〕,血清GSH-Px和MDA显著下降〔GSH-Px(mg/L):78.52±8.72比82.10±3.37,57.11±4.67比81.17±5.13;MDA(μmol/L):7.84±1.97比8.71±0.83,3.67±0.78比8.41±1.09,均 P<0.05〕,SOD显著升高(U/L:681.85±49.24比659.40±26.47,782.32±40.56比676.65±51.97,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24 h膈肌厚度和膈肌活动度均明显增加〔膈肌厚度(cm):1.93±0.28比1.40±0.24,膈肌增厚分数:(0.22±0.04)%比(0.19±0.02)%,平静呼吸膈肌位移(cm):1.42±0.13比1.36±0.06,深吸气后膈肌位移(cm):5.11±0.75比2.64±0.59, P<0.05〕。 结论:ECCO 2R联合CRRT可降低ARDS无创通气患者的呼吸作功及氧化应激水平,保护膈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