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藻提取物褐藻多酚的抗过敏治疗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过敏性疾病是常见的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食物过敏和过敏性湿疹等。过敏性疾病治疗的药物部分需要长期应用,所以寻找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尤为重要。褐藻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海洋植物褐藻中的以间苯三酚为结构单元的植物多酚,具有抗凝血、抗病毒、抗氧化、抗过敏、抗癌、消炎和抗肥胖等多种生理活性。该文针对海藻提取物褐藻多酚的抗过敏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严重战创伤并发症救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严重战创伤可导致休克、感染、脓毒症等并发症,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伤死率高,救治困难。炎症反应是上述多种并发症发生过程中的共同中间环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一类主要抑制环氧合酶活性从而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兼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功能以及抗血小板作用的药物。适量NSAIDs在严重战创伤救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时更能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有助于延缓甚至阻止严重战创伤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笔者就NSAIDs的研究现状、临床应用及其在严重战创伤救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阻止或延缓严重创伤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种复方中药精油抗菌消炎及驱蚊活性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评价一种复方中药精油的抑菌、抗炎活性及其驱蚊效果,并对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复方精油;滤纸片法测试复方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将 36 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皮酚软膏组及复方精油组,建立小鼠急性虫咬性皮炎模型,检测各组小鼠皮损处病理学切片及其炎症因子水平以验证复方精油对小鼠急性虫咬性皮炎的抗炎效果;对复方精油进行驱避蚊虫药效试验,验证其驱蚊效果;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复方精油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与单方精油比较,复方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效果更好,其抑菌圈直径为(17.25±0.37)mm,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对中度敏感;复方精油有效降低了小鼠虫咬性皮炎引起的皮肤组织水肿程度,减少了皮损组织炎性细胞产生与肥大细胞浸润,降低了小鼠血清TNF-α、IFN-γ、IL-6、IL-1β水平;复方精油对白纹伊蚊的有效驱避时间为 7.83 h;GC-MS检测出精油中含有芳香类、萜类等 28 种化学成分.结论 该复方精油有一定的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的作用,能够有效减轻小鼠虫咬性皮炎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有效成分中芳香类化合物占比最多,驱避时间优越,符合预期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去氢木香内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7
去氢木香内酯是从菊科云木香属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根部提取的一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是木香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溃疡、抗糖尿病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近年,去氢木香内酯在抗肿瘤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去氢木香内酯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对肺癌、宫颈癌等癌症有抑制作用.其抗肿瘤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本文对近年来去氢木香内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综述,旨在为该类药物在临床肿瘤治疗中提供新的理论支持、新的思路以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紫堇属植物苄基异喹啉类成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全球紫堇属Corydalis约400余种,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和非洲南部地区.在我国,该属多种物种作为民间用药具有上千年历史.紫堇属植物富含异喹啉生物碱,对该类成分通常以回流、超声加热、湿法超微粉碎法和酶解辅助技术等方法提取,并使用溶剂分离法、硅胶柱色谱法、反向填料柱色谱法、HPLC法、离子交换树脂法、高效逆流色谱法和活性引导技术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法.紫堇属生物碱有效部位或单体成分都具有较强药理活性,现代药理学表明,该属所含生物碱类成分对心脑血管、抗肿瘤、镇痛、消炎、保肝和抗血小板凝集等均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本文对已报道的紫堇属植物生物碱类成分的结构类型、特征、药理作用以及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行综述,为植物药用化学成分富集和安全用药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江香薷炮制前后多糖含量及消炎、止血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究生姜汁炮制前后江香薷多糖含量变化,以及对炮制前后多糖消炎止血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 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炮制前后江香薷多糖(JXRPs)和姜制江香薷多糖(JZJXRPs)的含量;体内通过构建大鼠足肿胀模型和体外内毒素(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采用细胞增殖法(MTT)选取最佳给药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一氧化氮(NO)、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来评价炮制前后多糖的抗炎作用;通过剪尾法观察小鼠的出血时间来评价其止血效果;最后,利用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和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的能力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能力.结果 生姜汁炮制前后江香薷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3%、22%;大鼠足肿胀结果显示,在注射角叉菜胶4 h后,与模型组相比,江香薷多糖在给药剂量为200 mg/kg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而姜制江香薷多糖在给药剂量为100 mg/kg时就可明显减轻大鼠足肿胀(P<0.05);体外抗炎结果显示,炮制前后的多糖均能显著抑制细胞分泌IL-6、IL-12和NO(P<0.01),促进细胞分泌IL-4和IL-10(P<0.01),且炮制后作用更强.小鼠断尾止血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江香薷多糖组可以加快止血效果但无显著性差异,而姜制江香薷多糖在中剂量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剂量有加快趋势但并无显著性差异;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炮制前后的江香薷多糖对DPPH和ABTS皆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能力,其中江香薷多糖的IC50值分别为0.2215 mg/mL和0.2110 mg/mL,姜制江香薷多糖的IC50值分别为0.1651 mg/mL和0.1884 mg/mL.结论 江香薷经生姜汁炮制后可促进多糖的溶出,增加多糖含量;炮制后江香薷多糖消炎止血及抗氧化能力均比江香薷多糖强,可为江香薷多糖后续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消炎止痛膏对脂多糖诱导的C2C12分化肌管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研究消炎止痛膏对脂多糖诱导的C2C12肌管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C2C12细胞,用2%马血清诱导分化C2C12为成熟肌管,设置空白组、模型组、双氯芬酸钠组、消炎止痛膏组.非空白组加入不同浓度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探究LPS对C2C12的最佳致炎浓度和作用时间,复制体外骨骼肌炎症细胞最佳模型;探究消炎止痛膏和双氯芬酸钠对C2C12肌管炎症模型的最佳干预浓度.采用CCK-8测定细胞活性,ELISA检测加入消炎止痛膏后LPS诱导的C2C12中IL-1β和IL-6浓度,SOD和MDA含量.结果 ①分化实验:经2%马血清诱导,C2C12第4~5d分化明显,肌管形成,第9~10 d达高峰.②C2C12炎症模型:在1 μg/mLLPS作用24h后C2C12炎症反应最明显,且CCK-8显示细胞活性无明显改变.③药物浓度:消炎止痛膏溶液1.25 mg/mL、双氯芬酸钠溶液6.25 μg/mL作用24h下C2C12炎症反应最轻,且CCK-8显示细胞活性无明显改变.④机制:与模型组比较,1.25 mg/mL消炎止痛膏显著抑制LPS诱导的C2C 12肌管细胞IL-1β(P=0.006)和MDA水平(P=0.002),提高SOD水平(P=0.0001);与双氯芬酸钠组比较,1.25 mg/mL消炎止痛膏抑制LPS诱导的C2C12肌管细胞IL-1β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188),但提高SOD(P=0.0001)和抑制MDA水平(P=0.014)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消炎止痛膏成分可降低LPS诱导的C2C 12肌管炎症模型IL-1β、IL-6和MDA水平,提高SOD水平,可能与减轻组织炎症反应、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损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纳洛酮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于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收治的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02例为调查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5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平喘、消炎、抗感染及祛痰等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连续治疗1周后,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通路活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升高,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治疗后试验组患者PaO2及SaO2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PaCO2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最高呼气流速(PEF)均升高,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VC、FEV1及PEF均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均下降,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RP、IL-6及TNF-a均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TLR4及NF-κB水平均下降,治疗后试验组患者TLR4及NF-κ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纳洛酮可有效改善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抑制TLR4/NF-KB通路及炎症反应,促进疾病的良性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中药有效成分结合支架材料促进骨组织再生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随着淫羊藿苷、黄连素等中药被证实可以促进骨再生,研究者将中药活性成分与骨组织工程相结合,发现其在骨缺损的修复中具有独特优势.目的:从促进成骨的中药有效成分出发,筛选其与不同载药支架材料有效结合的案例,归纳总结有潜力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中药有效成分.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以"骨组织工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骨缺损,骨修复,骨再生,中医药"为中文检索词,以"bone tissue engineering,bone tissue-engineered scaffold materials,bone defect,bone repair,bone regener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为英文检索词,检索时限限定为2000-2023年,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8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促进骨再生的中药有效成分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非黄酮类多酚、生物碱、苷类,有消炎止痛、促进成骨细胞和抑制破骨细胞以及促进血管早期生成的作用.中药有效成分与骨组织工程结合后在抗炎、加速胶原蛋白和骨骼形成、促进成骨基因表达等方面效果显著,为中药在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流苏子根中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和抗菌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系统开展流苏子[Coptosapelta diffusa(Champ.ex Benth.)Steenis]根中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和抗菌活性测试.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 从流苏子根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拉帕醇(lapachol,1)、hydroxyhydrolapachol(2)、dehydro-α-lapachone(3)、α-lapachone(4)、rhinacantin A(5)、β-lapachone(6)、2-carbomethoxyanthraquinone(7)、7-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8)、isoscopoletin(9)、alyxialactone(10)、(3S)-3-(hydroxymethyl)-3H-isobenzofuran-l-one(11)和(7'S,8S,8'R)-4,4'-dihydroxy-3,3',5,5'-tetramethoxy-7,9-epoxylignan-9'-ol-7-one(12).化合物1~4和6对测试病原菌菌株表现出较好的抗菌作用.结论 化合物1~6和10~12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流苏子根中拉帕醇的含量为3.56 g/kg(干重),可作为拉帕醇的原料来源;该研究为流苏子根抗菌消炎的民间药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