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天士运用通法治疗肾系疾病经验撷英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叶天士运用通法治疗肾系疾病的经验,从而为临床辨治肾系疾病提供思路.[方法]以《临证指南医案》为研究对象,结合《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籍论述,对叶天士运用通法治疗肾系疾病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通法具有丰富内涵,凡有助于气血运行、有利于恢复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方法,皆可视为通法范畴.叶天士提出"凡病宜通"的学术主张,临证确立通络、宣通、柔通、通利以及通阳等诸多方法,启发了通法的临床运用.在肾系疾病的辨治上,叶天士尤其重视其肾气不通的病机,认为肾气不通引发的阴阳失和、痰湿瘀邪蕴积、奇经八脉不通、虚实夹杂是引发肾系疾病的关键,治疗上当重视通达肾气,在水肿、淋浊、遗精等肾系疾病的治疗上形成了"燮理阴阳,以通为用""化瘀通络,通窍固肾""运通奇经,通补肝肾"的治疗原则,并以此遣方用药,效果显著.[结论]叶氏运用通法治疗肾系疾病颇具特色,其辨证准确,理法清晰,用药精简,为运用通法辨治肾系疾病提供了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张景岳治疗淋浊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张景岳治疗淋浊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规范《景岳全书》中张景岳治疗淋浊的方药信息,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Modeler18.0、SPSS Statistics26.0、Cytoscape3.9.1等软件进行药物频次、频率分析,以及药物关联、聚类分析.结果:共获得方剂55首,使用中药105味,105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386次.28味高频中药(频次≥5次)中茯苓使用频次最高,按功效统计,补虚药有13味,居第一,其次为利水渗湿药6味.药物关联分析得到茯苓→远志、人参,山药→山萸肉等8个药物关联规则,药物关联网状图得到茯苓、人参,山药、山萸肉,茯苓、远志,木通、栀子等关联度较高的药对.聚类分析得到"山药、山萸肉、熟地黄、肉桂、菟丝子、韭菜子、杜仲、巴戟天、牛膝、五味子、牡丹皮""当归、白术、人参、远志、茯苓、炙甘草""黄芩、麦冬、生地黄、泽泻、猪苓、车前子、灯心草、木通、栀子、甘草"3首核心处方.结论:张景岳治疗淋浊主张补虚治本,利湿治标.补虚治本重在脾肾,脾肾亏虚型淋浊以温补升提为主,稍佐甘淡渗利,并根据证候特点运用收涩、宁心、助阳等药物.利湿治标不拘寒热,首推茯苓甘淡渗利,膀胱湿热型淋浊以清热、利湿为主,亦灵活辅以牛膝活血通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类证治裁》治疗淋浊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类证治裁》治疗淋浊的用药规律.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整理《类证治裁》中治疗淋浊的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IBM SPSS Moderler18.0及IBM SPSS Statistics 23.0对所收集整理的处方进行分析整合.结果 《类证治裁》中治疗淋浊的方剂共71首,专治五淋、二浊方剂共22首.71首方剂包含164味中药,主要药性为寒、温、平;主要药味为甘、苦、辛;主入肾、脾、心经;主要功效为补虚类、利水渗湿类及清热类;药物出现频次在7次及以上(1.5%)的中药共有20味,其中频次在10次及以上(2%)的中药共有13味;支持度个数≥7,基于关联规则置信度≥0.6的药物组合7对,包含6味中药.结论 在治疗淋浊方面,《类证治裁》治疗淋浊病以利水渗湿为主,兼以清利湿热、滋阴补肾、温中补虚、活血祛瘀、健脾养胃等,为现代中医学诊疗淋浊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张锡纯论治淋浊经验撷菁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张锡纯是近代中西汇通之名医,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代表了其行医治病的独特思维.张锡纯认为淋浊多由纵欲过度而下焦相火妄动酿生虚热,虚热牵制气机使得膀胱气化不利引起尿道牵引作痛,尿流不畅.张锡纯以运转气机、补肾固脱、清热利尿为治疗准则,用药别出心裁,在淋浊篇 14 个独创方剂中,常以山药、芡实、阿胶补肾固涩,知母、白芍清热利小便,龙骨、牡蛎收敛固元气,白头翁、鲜小蓟根清热利血淋,以及鸦胆子、丈菊子化瘀解毒淋.上述思想打破了淋浊实热论治的惯性思维,为后世淋浊论治点明了新方向,具有深远影响和时代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柴胡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应用柴胡灵活广泛,认为柴胡具有理肝胆而除中满、升大气而挽下陷、解少阳寒热之邪、交通三焦利小便、入少阳提疟透膈等功效,并提出柴胡的用量应根据治疗疾病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书中记载了张锡纯创制的柴胡新方,包括升麻黄芪汤、鸡胵汤、气淋汤、升陷汤、理郁升陷汤、培脾疏肝汤、通变大柴胡汤、加味小柴胡汤、玉烛汤、升肝舒郁汤,可治疗多种疾病,如癃闭、淋浊、大气下陷、伤寒、疟疾以及女科阴挺、崩漏、热入血室等.在柴胡的配伍方面,张锡纯用其配伍薄荷增强和解少阳之功,配伍石膏以上下分消少阳阳明热邪,配伍鸡内金可治疗肝积、臌胀、疟母,配伍黄芪、升麻可添升陷之力.同时,《医学衷中参西录》也记载了临床慎用、忌用柴胡的情况.张锡纯运用柴胡治疗疾病经验丰富、观点独特,对现今临床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淋浊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淋浊的医案,探讨叶天士治疗淋浊的用药特色.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聚类、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叶天士治疗淋浊的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4首方剂药物105味,用药总频次是295次,平均每方用药少于7味,高频使用药物共18味占47.8%.药性最高频为寒性,药味最高频为甘味,药效最高频为补虚,归经最高频为肾经,聚类分析得到4组多味药物聚合组和7组药对聚合组.关联规则得到6组药对关联组和1组多味药关联组.结论:叶天士认为淋属肝胆、浊属心肾,并提出了奇脉病的概念以治疗淋浊,数据挖掘中得出的高频用药、药对及药物组合为其基础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关于慢性前列腺炎中医病名的两点商榷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有学者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在症状上与古医籍中的“精浊”“白淫”“劳淋”相似,病机可追溯到《素问·痿论》;“精浊”之名首见于《证治汇补》.对此,笔者提出两点商榷:第一,《素问·痿论》中虽然出现了“白淫”一词,但痿论篇主论“五脏使人痿”,所引文句当属“筋萎”病因,而非白淫;又,“白淫”在《黄帝内经素问》《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等书中并不特指男性病证.“白淫”的早期认识尚不统一,以《素问·痿论》作为本病文献记载的源头有待商榷.第二,“精浊”病名并非首见于《证治汇补》.明代《医灯续焰》中已有“精浊脉证”一节,详细论述了“精浊”的概念、病因、脉象、“精浊”与“便浊”的鉴别诊断以及“精浊”治法;《景岳全书·杂证谟·淋浊》对“精浊”病因与治法亦有论述,二书均早于《证治汇补》.王肯堂《证治准绳》中所论“赤白浊”与张景岳、李用粹的“精浊”在内涵上没有本质区别,作为病名的“精浊”二字已是呼之欲出,亦值得注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临证指南医案》淋浊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叶天士治疗淋浊病用药规律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方法 选用《临证指南医案》淋浊篇使用中药,并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及功效,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叶天士治疗淋浊病的常用中药18味,多属清热药和利水渗湿药,性味苦寒甘平,归经多入肾心肝脾胃.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配伍,如茯苓-地黄、茯苓-草蓐、地黄-牡丹皮、黄柏-知母等.结论 数据挖掘结果发现叶氏治疗淋浊病以分利湿热为主,兼以利尿通淋、健脾渗湿、活血祛瘀、滋阴补肾、温中补虚,立法全面,对于当代医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经典名方半夏厚朴汤的古代文献分析与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5
半夏厚朴汤现代临床使用广泛,疗效确切,是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的经典名方之一.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搜集中医古籍中半夏厚朴汤的相关文献,分析与考证方剂来源、历史沿革、组成、方义、功能、剂量、炮炙、制法与煎服法等.共获得相关古代文献数据259条,涉及中医古籍107部.归纳分析发现半夏厚朴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由半夏、厚朴、茯苓、紫苏叶和生姜5味药物组成.在历代医籍记载中出现厚朴汤、七气汤、四七汤、大七气汤等异名,其方剂组成、制法与煎服法被后世医家沿用,相关方义分析也鲜有争议.半夏厚朴汤中药物使用剂量可按l两折合3 g计算.其药物炮制方式与原方有别,半夏应选择“姜半夏”,厚朴为“姜厚朴”,其余药物炮制方式遵从2015年版《中国药典》.其主治病证亦有所延伸与拓展,除原方记载的“咽中如有炙脔”症状之外,此方还可用于心痛、胸闷、怔忡等心系病症、呕恶、噎膈、嘈杂等脾胃病证及遗精、淋浊、带下等下焦病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四圣心源》的血瘀理论辨治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
编辑人员丨2023/8/5
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及男科的常见病之一,常引起排尿异常、慢性疼痛、性功能减退等多种临床症状,在中医文献中无明确病名记载,多将其归属“阴痛”、“精浊”、“淋浊”、“白淫”、“尿浊”的范畴.张春和教授根据黄元御的“血瘀”理论,认为本病以肾虚水寒、脾虚湿盛为本,肝经郁热、血瘀凝滞为标.故运用黄氏破瘀汤加减辨治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以健脾利湿、温肾化气、疏肝清热、活血通络为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