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肾疏肝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心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PCOS病机以肾虚为本,发病与肾、肝二脏功能失调尤为密切,致病因素多为情志不遂,治疗时还需重视瘀血的影响,临床可以补肾疏肝法为基本治法,辅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生理病理特点,结合患者不同症状表现辨证论治。基于张景岳“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观点,补肾填精用药不可一味选择滋肾阴为主之药,需于补肾阳中滋肾阴,加入补肾助阳药物则疗效更加明显。重视心理因素亦是治疗PCOS的关键点,临床结合中医情志疗法效果甚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从汪机不应脉理论管窥《运气易览》在医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汪机及《运气易览》在运气学说史上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其中对南北政不应脉理论,汪机明辨金元以后理论之流变,依据《内经》及刘温舒《素问入式运气论奥》的相关篇章对该理论进行了探本溯源,务在使其重归经旨。通过对不应脉理论之流变进行古今文献的初步考证,发现南北政不应脉理论在宋代以后有两条主要流变。一条以成无己、刘完素为源头,张景岳、李延昰、姚止庵、陆筦泉、吴谦、黄元御、薛福辰、周学海等为支流,主张“少阴所在为不应”;另一条以刘温舒为源头,汪机、李中梓、张志聪、任应秋等为支流,主张根据“少阴居中,厥阴居右,太阴居左,此不可易也”的方位判断不应脉的左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景岳全书》阐析金水六君煎内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通过梳理《景岳全书》原文,发现临床应用金水六君煎应紧扣肺肾精气亏虚、痰浊内蕴的病机,熟地黄为本方关键药味,当重用,以突出填精益肾、金水相生的制方思想。该方被张景岳用于20余种病证,也被后世医家灵活加减,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在肺系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对金水六君煎进行深入理论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张氏填精养血学术思想及“和法”含义,并拓宽金水六君煎的应用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镇阴煎加减治疗恶性肿瘤验案二则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景岳全书》镇阴煎可滋阴敛阳、引火归原,体现了张景岳"阳非有余,阴亦不足",并注重阴阳调和的学术思想,而正虚邪实、阴阳失调为恶性肿瘤的重要病机,顾护阴液应贯穿于治疗全程。临床中恰当运用镇阴煎治疗恶性肿瘤可取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张景岳不孕症诊疗思路探微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张景岳在《妇人规·子嗣类》中对乏嗣阐述详尽,基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内容,阐述理论,并附方药,旁搜博采,开拓创新,是古代辨证论治研究不孕症的代表之一.书中援引《黄帝内经》"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填补不孕症概念空缺,从天时、地利、人事、药食、疾病五个方面论述求子理论方法,提出调补命门、平和阴阳,女子首重调经、尤重脾肾,重视七情等治法.在古方遣方用药基础上创立新方,辨证为先基础上强调以"纯投"为要,用药则注重温补,提倡男女同治、起居有常,如此完法,对现代妇科临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元气、督脉、脊柱轴"与治脊八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基于越医名家张景岳"中兴论"和"命门学说",传承天元经络调理术及《伤科秘诀》临证经验,创新提出"元气、督脉、脊柱轴"学说与治脊八法,并应用于脊柱疾病和脊源性疾病的诊治,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张景岳治疗淋浊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张景岳治疗淋浊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规范《景岳全书》中张景岳治疗淋浊的方药信息,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Modeler18.0、SPSS Statistics26.0、Cytoscape3.9.1等软件进行药物频次、频率分析,以及药物关联、聚类分析.结果:共获得方剂55首,使用中药105味,105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386次.28味高频中药(频次≥5次)中茯苓使用频次最高,按功效统计,补虚药有13味,居第一,其次为利水渗湿药6味.药物关联分析得到茯苓→远志、人参,山药→山萸肉等8个药物关联规则,药物关联网状图得到茯苓、人参,山药、山萸肉,茯苓、远志,木通、栀子等关联度较高的药对.聚类分析得到"山药、山萸肉、熟地黄、肉桂、菟丝子、韭菜子、杜仲、巴戟天、牛膝、五味子、牡丹皮""当归、白术、人参、远志、茯苓、炙甘草""黄芩、麦冬、生地黄、泽泻、猪苓、车前子、灯心草、木通、栀子、甘草"3首核心处方.结论:张景岳治疗淋浊主张补虚治本,利湿治标.补虚治本重在脾肾,脾肾亏虚型淋浊以温补升提为主,稍佐甘淡渗利,并根据证候特点运用收涩、宁心、助阳等药物.利湿治标不拘寒热,首推茯苓甘淡渗利,膀胱湿热型淋浊以清热、利湿为主,亦灵活辅以牛膝活血通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浅析《妇人规》妇人癥瘕防治的治未病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7/13
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病三个方面讨论《妇人规》妇人癥瘕防治中的治未病思路.癥瘕病病机多为脏腑失调,气血阻滞,瘀血内结.张景岳重视养正固正,着重调补脾肾的功能;以调气为先、活血为要防治血癥、气瘕,阻止疾病进一步传变;从药物、情志、规避外邪等方面提示警惕疾病复发.书中的治未病思路对后世中医妇科学及预防医学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从"痰涎本皆血气"认识痴呆补肾祛痰之治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肾虚与痰浊是痴呆形成的关键因素,痴呆患者肾虚不能生髓,元气不充不能化水,遂致痰实为标,阻滞气血、脑窍,发为痴呆.张景岳谓痰涎与血气本属一源,在元气未充之时,水饮化失其正,血气即成痰涎,故在治疗上应补肾与祛痰并举,因为痰涎与血气本属一源,只有正本清源,恢复肾主水的生理功能,痰涎才会化得其正.临床有医家在治疗痴呆患者的过程中谓补肾会助生痰涎,倡导先祛痰实,再补肾虚,实是未得痰涎本皆血气之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从张景岳郁证论治谈对丹溪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探析明代浙江医家张景岳对朱丹溪治郁证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数据挖掘法,以《朱丹溪医学全书》《景岳全书》为蓝本,构建"郁证方药数据库",探究用药规律,并研读整理郁证相关内容,从理法方药各角度归纳比较二者临证经验.[结果]二者均认同气血结聚、升降失职的病机理论,然丹溪以脾胃为要,景岳以气机为关键.在临床辨证中,丹溪以病理因素为依据,将郁证分为气血湿食痰热六者;景岳吸收"六郁"理论,将郁证分为五气之郁和情志之郁.在用药上,丹溪从脾、肝、肺经入手,祛邪为要,理气为主,并辅以甘缓养阴;景岳用药,温补为主,又采丹溪之则,尤重滋阴,并以祛邪,故其用药攻补兼施,补益为主.[结论]朱丹溪与张景岳均认同致郁关键为气血怫郁.丹溪分郁证为六郁,以祛邪为要;景岳分郁证为五气之郁、情志之郁二类,攻补兼施,尤重滋阴.景岳在继承丹溪理论之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辨证论治体系.二者的郁证诊疗经验,可为当今郁证治疗提供范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