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黄䗪虫丸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大黄?虫丸为张仲景治疗虚劳干血的有效方剂.该方是在抵挡汤的基础上加苦杏仁、黄芩、地黄、白芍等8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破瘀、缓中补虚之功,即峻药丸服,以缓攻瘀血,瘀血去则新血生,最终达扶正不留瘀、祛瘀不伤正的目的.适用于虚劳后期、因虚致瘀之证,故此方兼具扶正与祛邪双重功效.临床运用方面,单用大黄?虫丸治疗相关疾病的报道偏少,多以其加减方或联合其他方剂或联合西药,治疗肝、心、肺、肾、妇科、男科等各类疾病.实验研究方面,大黄?虫丸具有抗炎、抗纤维化,改善血糖、改善血脂、改善血管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多针对某一具体疾病探讨其作用、机制,故其物质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通过查阅近10年大黄?虫丸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情况,对其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大黄?虫丸深入研究、运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甬派名中医陈宁刚运用白花蛇舌草汤治疗痤疮方证玄机参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介绍甬派名中医陈宁刚运用白花蛇舌草汤治疗痤疮的辨证处方经验.[方法]以古代相关经典论述为基础,对比分析历代医家对于此病病机认识的异同,并结合陈师经验,博古通今,探讨现代患者临床致病因素及发病特征,从而深入剖析陈师运用白花蛇舌草汤的处方结构与方药化裁之内涵,并附验案一则予以佐证.[结果]历代医家针对痤疮发病机制持有不同观念,相关方论不胜枚举.陈师认为甬城位于江南多潮湿,加之现代人不良生活习惯及情志等影响,患者多以肺胃湿热为主要病机,治宜清热利湿、宣疮透表,并依据多年临证经验,自拟白花蛇舌草汤,方中以白花蛇舌草为君清利湿热、散结消疮,臣以茯苓助君通利水湿,佐以白芥子化痰散结,皂角刺破疮透脓,干姜温脾护胃,使以麻黄引诸药透表、消散阴结;以甘草守中调和.文中所附医案,再现了陈师谨守方证病机,解决患者疾病过程中湿、热、痰、瘀等内在矛盾的思辨过程,收效显著.[结论]陈师以肺胃湿热为病机核心,自拟痤疮治疗组方一则,方中既可见清热逐湿之峻猛,又可见温脾护本之巧思,正所谓药简而力专,并根据临证所遇各类变化灵活化裁,疗效显著,其方证辨析思维过程值得进一步探索及研究,以供临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刘胜运用"气血水"理论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
编辑人员丨2024/8/10
乳腺囊性增生症属痰瘀互结型乳癖病,即气滞、血瘀、痰湿积聚乳房形成病理产物,根本病因为冲任失调、肝郁脾虚肾亏,主要病机为气不畅、血不利、水不行.治疗时应以调气为本,活血利水为标,气血水同治,活血利水必先要治气,才能打破气血水三方胶着的恶性循环局面,临证常用三子养亲汤.瘀血与痰水异流同源,瘀水交结,聚于乳络久生痰核,故活血则乳络通,治疗应活血与利水并举,水利则痰核散,临证常用桂枝茯苓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从"痰瘀毒"病机解构当归贝母苦参丸在肿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从"痰瘀毒"病机探讨当归贝母苦参丸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运用.[方法]从《灵枢》相关论述出发,论述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同时在系统阐述"痰""瘀""毒"病机基础上解构当归贝母苦参丸的组方机理,并列举相关临床案例.[结果]从恶性肿瘤的病机来看,"痰瘀互结"是恶性肿瘤重要的成形性病机,"毒"是恶性肿瘤重要的恶性属性病机,可以总结为"无痰瘀,不成形"和"无毒邪,不恶性".当归贝母苦参丸的组方原理可以与恶性肿瘤"痰瘀毒"病机相对应,总结为化痰祛瘀解毒法.所举2则案例,案例1患者为前列腺癌术后出现小便不利,因患者久为痰瘀之体,手术之后,络脉更损,痰瘀停滞,气化不利,故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化痰祛瘀解毒加通淋利尿之品而愈;案例2患者为肾癌晚期肿瘤病灶破溃而出现全程尿血,因患者痰瘀毒胶结不化,久而蕴热,损脉破络,致使肾络受伤,迫血外溢,故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和犀角地黄汤清热通淋、凉血止血而收功.[结论]从"痰瘀毒"病机解构当归贝母苦参丸,可以更好地理解该方并在肿瘤临床上加以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胰腺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大多数AP患者为轻症,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1~2周即可恢复.但约20%AP患者会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为20%~40%.西医治疗AP易引起继发性感染、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认为,AP起因于诸多病邪,包括热、湿、水、气、瘀等壅阻于胰、肝、胆、胃、脾、肠等脏腑,在治疗上应以"攻下通腑""疏肝退热""清热解毒"为突破点.常用的中药复方包括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柴芩承气汤、清胰汤等,其作用机制包括改善胃肠功能,修复肠黏膜屏障;抑制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促进胰腺微循环;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等.这些中药复方以其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相互作用,协同发挥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名中医陈锋从"肝主筋、为罢极之本"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由椎间盘各部分(包括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受外力作用的因素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刺激或压迫相邻脊神经根,产生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医学通常把本病归纳在"腰痛"范畴,病因病机以肾虚为本,兼有外感风寒湿热或瘀血邪阻.陈锋教授认为肝脏亦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之一,提出从"肝主筋,为罢极之本"溯发病之源,以肝不束筋骨致椎间盘退变为始、肝疏泄失司经不络属致腰背筋脉失常为标、肝筋劳损过度罢极不复致腰部筋力涣散为变的核心病机,日久腰背部气血失调、筋骨失衡发为本病.临证善于抓主症、辨主因、守病机,专病专药随症加减化裁,采用补肝养血、行气祛瘀为遣方思路,同时中药内服与外敷结合,注重手法推拿、腰背肌功能锻炼,发挥中医中药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从"寒湿人营"论治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
编辑人员丨2024/1/13
"寒湿入营"是寒湿疫病情转重的关键,多见于老年染疫或寒湿疫危重症邪盛正虚者.报告1例以"寒湿入营"理论为指导、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过程.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无大热,但D-二聚体持续升高且出现全身多发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水肿、少尿、休克等多器官功能障碍,舌脉表现为舌胖大晦暗、舌苔黄厚腻、舌底暗瘀,脉细数且涩,此为"寒湿入营"的特征性表现,整体辨证为寒湿瘀之态,在改善心功能、杭感染、平喘止咳化痰等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药治以开郁闭、救逆回阳、益气固脱、活血利水,予破格子龙宣白承气汤加减,药中病机,故获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陈其华从瘀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陈其华教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以肾虚、脾虚为本,湿热、气滞、瘀血为标,瘀血为疾病之纲要.陈教授治疗该病以通瘀为核心,强调应明确病位、细审病因,随证治之,自拟前列清瘀汤.CP初期病位表浅,多在气分,责之湿热,可酌加车前子、滑石、大黄、山栀子、草薢等.瘀血初成者可用川芎、香附、延胡索等散瘀利湿止痛;瘀而化热时,用当归、赤芍、牡丹皮、生地黄等凉血化瘀;热象明显者加金银花、白花蛇舌草等;顽证难愈者,瘀血潜伏体内,疼痛甚重,加三棱、莪术等破血化瘀药.病情迁延,患者受病痛折磨,易出现情绪焦躁,甚至影响勃起功能,陈教授认为CP的治疗不能单纯拘泥于精室,肝经与前阴病关系密切,情志不佳者以"川芎-郁金-川牛膝"化瘀、开郁,既调摄消极情绪,又防因郁成瘀.此外,陈教授强调化瘀不忘顾护脾胃,温补脾肾,可加茯苓、陈皮、砂仁健脾醒脾,肾阳亏虚者酌加原蚕蛾、黑蚂蚁、菟丝子、肉苁蓉、肉桂等.陈教授从整体观出发,重视多脏腑、多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内外兼治,协同作用.陈教授常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中药坐浴熏洗,穴位贴敷疗法,清热利湿、化瘀药物保留灌肠,针刺治疗等,还参考各项检验检查结果,适当运用抗生素、5α-还原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刘丽芳教授从络病理论辨治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成因与手术破坏局部淋巴管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微血管失调、神经损伤等导致淋巴回流受阻有关.刘丽芳教授基于现代研究对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认识,结合其临床表现,认为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可从中医学的"络病"视角进行论治.认为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病因病机为金刃损伤络脉,耗伤气血以致络脉虚损,日久成积.络脉不通是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形成的核心病理环节.治疗上遵"络脉以通为用"之旨,将通络之法贯穿治疗全程,并灵活运用养络充络、祛瘀通络、剔邪搜络之法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常使用圣愈汤合三甲复脉汤、补阳还五汤、国医大师熊继柏经验方黄芪虫藤饮加减治疗,以收行气通络、开闭消肿之效,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附临床验案,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沈惠善自拟"归芍四二汤"治疗瘀血型肝硬化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4
肝硬化的病理本质是正常肝脏组织形态破坏,肝脏弥漫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硬化初期常无明显症状,但到失代偿期时常出现严重腹水、呕血、肝昏迷等表现[1].中医学多将肝硬化归于"臌胀""呕血""黄疸"等范畴,其主要病理因素有"虚""瘀""湿"等,治法多为活血化瘀、健脾化湿、疏肝利胆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