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伤弧菌原发性脓毒症2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文对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例创伤弧菌原发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综述最新文献。2019年11月6日收治1例54岁男性患者,其进食淡水水产品后双下肢红肿、疼痛明显,出现瘀斑及血性水疱,入院后3 h急诊行筋膜切开减张术,术后各脏器功能衰竭,入院后24 h放弃治疗。2020年8月12日收治1例73岁男性患者,其进食海鲜后右下肢出现血性水疱,入院时呈休克状态,入院后3 h急诊手术探查并行右大腿截肢,6 d后残端行负压伤口疗法,入院后13 d家属放弃积极治疗,入院后15 d患者死亡。2例患者均未能第一时间诊断,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坏死性筋膜炎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明确诊断后分别予筋膜切开减张和高位截肢,微生物培养结果均为创伤弧菌。虽最终均未救治成功,但早期截肢患者病程及部分指标均优于切开减张者。创伤弧菌分布广泛,淡水水产品中多次检出,致病途径模糊复杂,极易误诊,宜建立创伤弧菌脓毒症救治流程,尽早积极手术干预,筋膜切开和清创应彻底,合并出血性大疱者应早期截肢,术后采用综合措施提高患者存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洪湖周边养殖池塘微塑料污染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湖北省重要的水产养殖区——洪湖周边的鱼塘、河蟹塘和龙虾塘等三种淡水养殖池塘的水体和水产品微塑料污染特征,可以为评估该养殖区的微塑料生态风险和了解我国淡水养殖环境微塑料污染现状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三种养殖塘水体微塑料丰度在(296±140)-(992±558)items/m3.与国内外其他淡水养殖水体相比,该地养殖塘水体微塑料丰度处于中等水平.该地养殖池塘中超过一半的水产品受到了微塑料的污染,微塑料丰度为0-16items/ind..纤维状微塑料是水体和水产品主要的微塑料类型.相关性分析和微塑料群落相似度分析表明,水体微塑料污染特征并不是影响生物暴露微塑料的直接原因,同时生物微塑料污染水平也不受生物种类的影响.考虑到水产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建议加强对养殖环境和水产品中微塑料污染的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海南省养殖水产品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对海南省12种养殖水产品的粗脂肪及脂肪酸组成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监测海南省8个市县养殖基地共12种水产品,取其可食部进行粗脂肪和脂肪酸的检测,统计分析粗脂肪与脂肪酸含量与组成.结果 共监测12种养殖水产品,其中6种淡水养殖水产品,6种海水养殖水产品;12种水产品粗脂肪和总脂肪酸(total fatty acid,TFA)含量范围分别为 1.2 20 g/100 g 可食部和 1.0~15g/100g可食部,两者呈正相关(r=0.989,P<0.01).每种养殖水产品共检出脂肪酸18~30种,其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12 种,含量为 0.34~6.4 g/100 g 可食部,以棕榈酸为主;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8种,以油酸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10 种,含量为 0.28~2.6 g/100 g可食部,主要以亚油酸(linoleic acid,L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DHA)、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为主.结论 海南省养殖水产品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UFA)为主,多数水产品富含n-3PUFA,且n-6PUFA与n-3PUFA的比值小于6,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健康价值,有利于人群的营养膳食平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2021年西藏昌都洛隆县大骨节病病区人群饮食结构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了解西藏昌都洛隆县大骨节病病区内患者与非患者的膳食结构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西藏昌都地区洛隆县2021年全国大骨节病监测系统内已完成筛查并登记在册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源人群,在同居住县域内随机抽取经筛查未患有大骨节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使用自制膳食调查表,以一对一面谈方式记录被调查者家庭过去一年的食物消费种类、食物摄入频次,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家庭人口数等基本情况.结果 病例组对大米(米饭/米粉)的消费率最高(97.33%),对照组对非小麦制品、非油炸面食(面包/馒头/面条/饺子,方便面除外)消费率最高(90%),78.7%的患者选择不食用当地产小麦(藏面),非患者选择每周食用非当地产小麦(藏面)3~4次的人数显著高于患者.病例组(93.33%)及对照组(90%)对肉及肉制品消费率应答最高的均为牦牛肉(当地),对照组人群还选择消费牛肉(非当地/羔羊肉/羊肉/其他非加工肉类)、禽类和畜类内脏、鱼类(所有海水和淡水鱼)、虾蟹或其他海产品,其消费率及摄入频次都显著高于病例组人群.对照组人群对西红柿、葱蒜类(蒜苗/韭黄/葱/洋葱)]和鲜蛋(鸡蛋/鸭蛋/鹌鹑蛋/鹅蛋)的消费率及摄入频次均显著高于病例组人群.两组人群对水果类和奶及奶制品的消费率及摄入频次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西藏昌都洛隆县大骨节病区人群主食除当地青稞(糌粑)外,多数人还选择了外购大米和面粉,改变了以往主食单一的状况.但与病区内健康人群相比,大骨节病人群对鱼类、虾蟹类、禽类及畜类内脏类、蛋类(鲜蛋)及蔬菜(西红柿、葱姜蒜)的消费率和摄入频次显著偏低,肉类品种选择单一,以当地牦牛肉为主,整体膳食结构仍呈现种类单一,膳食不均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利用sQMRA开展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感染致病风险控制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评估广州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人群致病风险,确定风险控制点.方法 对2009-2022 年广州市售生食动物性水产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检测,利用快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软件(swift quantitative microbiological risk assessment,sQMRA),开展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风险评估.依据分层分析以及评估软件评估结果,进行风险控制点分析.结 果2009-2022 年广州市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7.30%(98/1343).评估每年有3012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发病.减少生食的比例,发病人数将大幅降低,其中食用鱼类发病人数将从2128人降至217 人.淡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远高于海产品,人群感染发病概率更高.食用鱼类感染发病人数最多,甲壳类及软体动物类等生食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更高.食用鱼类感染发病率依次为 3季度4.93×10-5、2 季度2.53×10-5、1 季度2.40×10-5、4 季度1.77×10-5.结论 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人群副溶血性弧菌致病风险较高,做好公众健康宣传教育,水产品食用前应烧熟煮透,减少生食的比例,避免交叉污染,关注夏秋季节以及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水产品的风险.重点开展淡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科学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南昌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及耐药性和分子分型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了解南昌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2021年3-9月采集南昌市各农贸市场市售小龙虾、淡水鱼蛙及相关涂抹样本170份,分离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抗生素耐药检测、毒力基因检测以及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在采集的样品中,仅在小龙虾和小龙虾涂抹样本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总共分离副溶血性弧菌35株,其他淡水鱼、蛙及其涂抹样品均未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针对受试的17种常见抗生素,35株副溶血性弧菌中仅有2株显示对氨苄西林耐药、1株对链霉素耐药,而对其他抗生素均敏感;35株副溶血性弧菌都携带tlh基因,但只有1株携带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未发现直接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dh阳性菌株;PFGE图谱聚类显示没有PFGE图谱完全一致的菌株,且这些菌株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簇,亲缘关系较为疏远.结论 南昌市售水产品中小龙虾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比较严重.这些污染小龙虾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一般不携带tdh等关键毒力基因,对常见抗生素较为敏感,仅对氨苄西林和链霉素存在低水平耐药.PFGE图谱聚类显示副溶血性弧菌没有明显的优势簇,这些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显示具有不同的来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上海市徐汇区孕妇全氟化合物膳食暴露水平及其与围产期不良事件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26
[背景]全氟化合物(PFCs)是具有持久污染性的化合物.妇女孕期膳食暴露可能影响孕期不良事件及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目的]评估上海市徐汇区孕期妇女PFCs的膳食暴露风险,膳食PFCs暴露与孕期不良事件及产后抑郁风险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小型队列研究.2017年7月—2018年9月纳入徐汇区常住的孕期妇女,采用询问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数据收集.在纳入时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膳食信息,其中膳食信息通过食品频率调查问卷(FFQ)调查获得.在纳入对象产后 42 d内对其进行回访,收集孕期不良事件的发生和产后抑郁情况.根据实际的膳食调查结果,对纳入对象日常食用量较大的市售主食类、禽畜肉类、水产品类、蔬菜类、乳与乳制品、禽蛋类等食品进行采样和PFCs水平检测.采样点覆盖徐汇区所有街道,包括农贸市场、超市、便利店、商铺等类型.根据膳食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计算PFCs人均日暴露水平和危害指数(HR).使用logistic回归估计PFCs暴露水平与发生孕期发生不良事件和产后抑郁风险的关系,并根据四分位间距将PFCs暴露水平分成4组,分别计算OR值和趋势P值.[结果]本研究纳入孕妇 345名,平均年龄为(29.61±4.92)岁,其中 26.37%的研究对象至少发生过一项孕期不良事件,30.14%的对象《爱丁堡产后抑郁自测量表》(EPDS)得分≥12分.采集食品样品共 132件,检出PFCs主要分布在乳与乳制品、禽肉、畜肉、禽蛋、淡水产品和海水产品中,其中淡水产品检出率最高,达到 100%.PFCs在检出的食物中平均水平为 0.02~2.10 μg·kg-1.PFCs的HR为 4.44.在产后抑郁风险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暴露的模型中观察到OR值变大的趋势(P趋势=0.02).[结论]膳食PFCs的暴露对孕妇可能存在健康风险.本研究提示上海市徐汇区孕期妇女可以适量减少淡水产品的摄入,以降低PFCs的暴露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深圳市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量暴露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调查研究深圳市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状况及暴露风险,为引导消费和开展安全监管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随机采集2018-2019年深圳市市售畜肉、禽肉、水产品共计511份,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样品中氯霉素的含量,采用点评估法计算深圳市居民通过食用动物源性食品的氯霉素暴露量,并采用暴露边界比(MOE)法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160份畜肉和60份禽肉中未检出氯霉素,291份水产品(包括贝类、虾、淡水鱼)中氯霉素检出率为26.80%(78/291),其中贝类样品中氯霉素含量为0.05~205.00 μg/kg,平均值为13.71 μg/kg,检出率为37.21%(64/172);虾样品中氯霉素含量为0.05~2.20 μg/kg,平均值为0.20 μg/kg,检出率为13.64%(3/22);淡水鱼样品中氯霉素含量为0.05~1.90 μg/kg,平均值为0.11 μg/kg,检出率为11.34%(11/97),所有样品中氯霉素总检出率为15.26%(78/511).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深圳市居民膳食动物源性食品摄入氯霉素的平均 日暴露量为2.06×10-3 μg/kg·BW,MOE值为485,P5低端日暴露量为4.85×10-5 μg/kg·BW,MOE值大于10 000;P50和P95暴露量为6.72×10-4和9.25x10-3 μg/kg·BW,MOE值均小于10 000.结论 食用过多动物源性食品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中高端暴露人群应当注意减少食用动物源性食品,特别是水产品中贝类产品的食用次数和数量,以降低食用风险.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市售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保持对此类问题的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深圳市福田区2011-2016年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监测结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11-2016年随机选取辖区内大中型超市、农贸市场或街道市场作为监测采样点,采集市售水产品样品211份,依据GB4789.7-2013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检测.结果 211份水产品监测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的总体检出率为48.34%,其中海水鱼类检出率(54.84%)最高,其次为淡水0鱼类(47.13%)、贝类(43.55%);2013年总检出率最高,达71.43%,不同年份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类和淡水鱼类的检出率均以2013年最高,且不同年份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检出率最高,达54.05%;市场采集的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50.00%)高于超市采集的(43.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市售水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有必要适时开展高危食品的风险评估,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同时应加强综合监管,积极开展健康宣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5-2016年陕西汉中市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汉中市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能力.方法 按照GB 4789.4-2010和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检验.比较不同监测点、不同种类和不同来源样品在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2015-2016年汉中市5个监测点共检测7类样品285份,检出28株沙门氏菌,检出率为9.8%;宁强县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21.1%),各县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23,P>0.05).7类样品中生禽肉、动物性海水水产品、动物性淡水水产品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0.9%、30.0%、20.0%;生畜肉、熟肉制品和地方特色食品中也有检出,检出率分别为6.7%、3.3%、0.9%;流动早餐中未检出沙门氏菌,不同样品间沙门氏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43,P<0.05).不同样品来源间沙门氏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7,P>0.05).结论 生禽肉、动物性海水水产品、动物性淡水水产品中是沙门氏菌污染的主要食品,由此造成的二次污染是食物中毒的隐患,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