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2019年北京市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015—2019年北京市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MV)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通过北京市麻疹实验室网络收集2015—2019年麻疹病毒阳性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核酸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C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获得基因序列同WHO麻疹病毒基因型代表株、中国和其他国家D8基因型参考株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对D8和B3基因型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5—2019年全市麻疹病毒基因型鉴定株546株,其中H1a基因型531株,疫苗株5株,B3基因型1株,D8基因型9株,其中8株为2019年流行株。本土株H1a基因型MV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1.5%~100.0%和73.6%~100.0%。2019年8例D8基因型麻疹病例均为成人,其中2例为一起暴发疫情,其余6例为散发病例。结论:输入性D8基因型成为2019年北京市MV主要流行基因型;2015—2019年随着麻疹发病下降,本土基因型H1a已经不占优势,而其他不同基因型输入,形成混合流行的趋势,建议在消除麻疹工作中,不仅要努力阻断本土麻疹病毒传播,更要防控非本土基因型病毒输入和持续传播,避免其逐渐演化为优势毒株而建立本土传播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NGS)技术检测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病原体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的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男10例、女1例,年龄23~85岁),共采集标本23份,其中全血标本6份、皮肤组织块标本1份、引流的脓液标本1份、创面分泌物拭子标本15份。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分别采用微生物培养法、mNGS法检测病原体。统计2种方法检测出的病原体数量和种类以及mNGS法检测的相对丰度,并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对数据行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经微生物培养法检测,在23份标本中,5份标本未检出病原体;其余18份标本共检出35株病原体,属于9种细菌和2种真菌。5份标本均各检出单一病原菌,9份标本均各检出2种病原菌,4份标本均各检出3种病原菌。经mNGS法检测,在23份标本中,1份标本未检出病原体;其余22份标本共检出75株病原体,分属于28种细菌、3种真菌和3种病毒。8份标本均各检出单一病原体,5份标本均各检出2种病原体,2份标本均各检出3种病原体,3份标本均各检出4种病原体,2份标本均各检出6种病原体,各1份标本检出7、20种病原体。微生物培养法在每份标本中检出的病原体为2(1,2)种,明显少于mNGS法的2(1,4)种( Z=3.359, P<0.01)。在微生物培养法未检出病原体的5份标本中,mNGS法在其中2份标本中检出细菌、另2份标本中检出病毒。mNGS法检出的存在2种及2种以上细菌的标本13份,每份标本中相对丰度占第1位的细菌其相对丰度范围为28.8%~95.9%。在23份标本中,有7份(30.4%)标本采用2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5份(21.7%)结果完全不一致,11份(47.8%)结果不完全一致。 结论: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相比,mNGS法检测敏感性更高、对病原体的检出能力更强,并且可判断混合感染的病原体的相对丰度,作为培养法的补充,可对烧伤和急慢性创面感染病原体的诊断产生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618例小儿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谱及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住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谱及临床特点,为其病原学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618例临床诊断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采集患儿咽拭子和肺泡灌洗液标本。应用病毒分离、细菌培养、飞行时间质谱和PCR/RT-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核酸和蛋白质谱。结果:住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高峰年龄段为7~12月龄小儿。发病多集中在冬春季。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检出率最高,为56.15%(347/618);检出一种病毒病原阳性73.49%(255/347),其中前5位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27.8%)、甲型流感病毒(23.9%)、乙型流感病毒(16.1%)、鼻病毒(12.2%)和偏肺病毒(10.2%);两种病毒阳性19.88%(69/347);3种病毒阳性4.32%(15/347);4种病毒阳性2.31%(8/347)。非典型微生物感染占29.77%(184/618),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95.65%(176/184)。细菌感染17.31%(107/618),以肺炎链球菌(39.25%,42/10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4.30%,26/107)为主。多种病原混合感染7.61%(47/618),其中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病毒混合感染分别为40.43%和34.04%。高热、呼吸增快和口周发绀是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OR值和95% CI分别为7.71和4.56~13.04、2.43和2.02~2.93、3.53和2.56~4.86);病毒混合感染36.96%(34/92)出现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心肌损害等并发症;肺炎支原体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35.29%出现胸腔积液。 结论:长春地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以病毒为主,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优势病原,肺炎支原体次之,细菌病原以肺炎链球菌为主。高热、呼吸增快和口周发绀是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多病原混合感染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种多重呼吸道病毒检测试剂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检测中的初步应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一种六重呼吸道病毒real-time PCR试剂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多重荧光探针real-time PCR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300份鼻咽拭子进行常见6种呼吸道病毒检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Ⅰ型和副流感Ⅲ型病毒),并应用液相悬浮芯片试剂进行对比检测;另外对136份免疫荧光法抗原检测阳性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抽吸物标本进行验证分析。结果:300份鼻咽拭子中,该六重荧光探针real-time PCR试剂检出阳性标本173例,液相芯片法检出阳性标本159例,该real-time PCR试剂检出率高于液相芯片法。此外,在136份抗原检测阳性标本中,该试剂还检测出22例抗原法未检到的2种或2种以上病毒病原混合感染样本。结论:该多重呼吸道病毒real-time PCR试剂在儿童下呼吸道病毒病原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8—2020年徐州市儿童流感样病例呼吸道病毒病原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徐州市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parainfluenza virus,ARTI)中常见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IF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腺病毒(adenovirus,ADV)、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以及偏肺病毒(metapneumovirus,MPV)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临床诊治及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依托徐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徐州市儿童医院),采用PCR的方法对2018—2020年间共3 140例流感样病例患儿的咽或鼻咽拭子样本核酸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26.59%(835/3 140)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患儿拭子样本中检出呼吸道病毒核酸,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IFV 9.68%、RSV 5.32%、PIV 5.29%、HRV 3.63%、HEV 1.91%、ADV 1.53%、HBoV 1.02%、MPV 0.29%;病毒混合感染率为7.43%(62/835);不同年龄段患儿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21.71, P<0.05),1~<3岁组儿童病毒总检出率最高;12—3月为病毒检出率高峰期;IFV和HEV常作为单一的致病因子感染使儿童发病。 结论:徐州市儿童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以IFV、RSV、PIV和HRV为主,不同时间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不同,流行期也有较大差异,尤其在流感流行期间其他呼吸道病毒常呈低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重PCR技术和呼吸道病原体微流体芯片在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多重PCR技术(RespiFinder?SMART 22检测试剂盒)和呼吸道病原体微流体芯片技术(TaqMan array cards, TAC)在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AR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8年8月份至2019年8月份采集的成都市儿童专科医院275例有ARI症状的患儿咽拭子样本中随机选择120份样本,分别使用RespiFinder?SMART 22和TAC进行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结果:120份儿童ARI标本经RespiFinder?SMART 22和TAC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8.33%和93.33%,混合感染率分别为26.67%和35%。在120份样本中,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率为88.33%,其中阳性一致性106例,阴性一致性7例。结果不一致的有7例。结论:多重PCR技术和TAC技术在此次实验检测中检出阳性样本一致性较高,两者对于呼吸道病毒检测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年人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原谱特点以及与疾病严重度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成年人支气管扩张症在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原谱的特点以及其与疾病严重度的关联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成年人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108例,行痰细菌培养,同时对痰液、鼻拭子常见呼吸道病毒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检测。随访1年,对急性加重期患者再次做痰细菌培养、PCR法行病毒检测,并对比急性加重期不同疾病严重度患者呼吸道病原谱的差异。结果:随访期间发生急性加重事件53例共91例次(最多5次/例),急性加重期患者痰液病毒阳性率、鼻拭子病毒阳性率均较稳定期增高[39.6%(36/91)比15.1%(8/53)、45.1%(41/91)比9.4%(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460、13.621, P<0.05);而急性加重期患者痰液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与稳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急性加重期轻度患者(16例、23例次)、中度患者(16例、26例次)、重度患者(21例、42例次)的痰液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0、34.6%(9/26)、52.4%(22/42)]、痰液鼻病毒阳性率[8.7% (2/23)、3.8%(1/26)、23.8%(10/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急性加重期混合感染组C反应 蛋白、白细胞介素(IL)-8水平高于阴性组、细菌组和病毒组[C反应蛋白:(45.6 ± 23.0) mg/L比(11.2 ± 2.7)、(32.3 ± 10.2)、(21.3 ± 8.0) mg/L;IL-8:(9.0 ± 2.5) ng/L比(1.5 ± 0.9)、(1.8 ± 1.1)、 (2.0 ± 1.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3.012、9.926, P<0.05);混合感染组的住院率高于阴性组、细菌组和病毒组[29.6%(8/27)比0、16.7%(4/2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691, P<0.05)。 结论:成年人支气管扩张症在急性加重期呼吸道病毒阳性率较稳定期明显增加,中、重度患者以铜绿假单胞菌及鼻病毒感染为主,轻度患者以副流感嗜血杆菌、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为主;而细菌病毒混合感染者的全身炎性反应程度重且住院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5—2020年天津市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015—2020年天津市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2015—2020年天津市哨点医院第三中心医院的SARI病例监测数据,有1 597例SARI病例纳入研究。研究对象的临床标本进行了呼吸道多病原检测,并对HRSV阳性标本进行分型,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时段病例的HRSV检出率差异以及混合感染情况。结果:共收集鼻咽拭子样本1 597份,HRSV检出率为4.20%。67份HRSV阳性标本中单纯HRSV-A核酸阳性19份,单纯HRSV-B核酸阳性19份,HRSV-A和HRSV-B同时核酸检出阳性29份。不同年龄组HRSV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5岁以下儿童HRSV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2016至2020年,HRSV检出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SARI病例冬季HRSV检出率最高,为7.15%。HRSV与其他病毒检出混合阳性10例(14.93%),其中HRSV与甲型流感病毒检出混合阳性4例。 结论:天津市HRSV流行高峰为冬季,2016至2020年天津市HRS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5岁以下儿童是HRSV感染的高发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诺如病毒混合基因型致沈阳市某高校胃肠炎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明确2020年11月沈阳市一起由混合基因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某高校胃肠炎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该起暴发的流行病学和病例临床信息,采集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样本、相关餐具等样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对胃肠炎主要病毒(诺如病毒等)进行检测,诺如病毒阳性样本进行RT-PCR扩增,PCR产物测序,采用Mega 7.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020年11月16~30日该高校共报告疑似病例229例,罹患率2.8%(229/8 270)。临床症状中腹泻占比最高(92.7%),不同症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683, P<0.001)。在229名感染患者中,男女比为1 : 79(82 : 147);各年龄段均有发病,<20岁的人群罹患率最高53.3%(122/229);校内不同职业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3.049, P<0.001)。229份病例和90份环境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34.1%(78/229)和8.9%(8/90)。采用分型RT-PCR对86份诺如病毒阳性样本进行扩增及测序,其中19份样本测序成功,共分为4个基因型,分别为GII.4 Sydney [P16](1份,5.3%)、GII.6a[P7](11份,57.9%)、GII.2[P16](5份,26.3%)和GI.7b[P7](3份,15.8%),其中有1份为GII.6a[P7]和GI.7b[P7]混合感染,每个基因型的标本序列同源性均在99.6%~100%之间。 结论:该起暴发由4种诺如病毒基因型共同感染引起,存在GI和GII组混合感染病例,为今后高校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的预防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天津市520例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谱以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020年10月—2021年3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流感样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病原谱特征,为儿童流感样病例的防控以及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哨点医院520例流感样病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样本进行30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和病原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0例样本中,共检出16种呼吸道病原体,阳性样本239份,病原体检出率为45.96%。检出率前3位的病原体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9.62%,50/520)、鼻病毒(9.62%,50/520)、巨细胞病毒(5.96%,31/520)。不同性别间的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919, P<0.05),男性中病原体检出率为49.67%(149/300),女性中病原体检出率为40.91%(90/220)。不同年龄组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182, P<0.05),<2岁组最高(52.91%,91/172),>4岁组最低(38.10%,40/105)。不同月份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5.358, P<0.05),12月(58.00%,58/100)、11月(52.50%,42/80)、1月(47.50%,38/80)检出率居于前3位。在阳性样本中,52例样本为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为21.76%(52/239),其中鼻病毒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检出率最高(48.08%,25/52)。 结论:2020年10月—2021年3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流感样病例的主要病原体为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巨细胞病毒,混合感染率较高,易感人群为2岁以下儿童,不同月份病原体检出率不同。应加强对上述主要病原的监测及研究,为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