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ISPR/Cas系统中工程化gRNA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CRISPR/Cas是原核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免疫防御系统,用于抵抗外来遗传物质的入侵,近年来被开发成为高效的基因编辑、基因调控以及分子诊断工具.其可编程靶向机制揭开了利用该系统进行基因组操作的序幕,并允许在活性范围内实现动态调节和控制基因表达.作为现有基因修饰手段中灵活性最强和成本最低的技术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工农业生产、可持续染料开发和化学品加工等领域.随着对CRISPR/Cas系统的不断深入挖掘和探索,大量研究报道了 gRNA工程改造及优化方法,包括改变间隔序列长度、调节恒定区和可变区的结构、向末端或中间延伸添加额外功能序列及化学合成修饰等,以期降低脱靶突变率,提高作用效率,充分激发CRISPR基因操纵工具在生物医学方面的潜力.基于此,本综述将介绍CRISPR/Cas9和CRISPR/Cas12系统中gRNA工程化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探讨了当前工程化gRNA技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旨在为获得性能更加优异的gRNA提供思路和方向,从而提高利用CRISPR/Cas系统探测人类细胞基因组的能力,进一步为可编程生物学带来更多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拉考沙胺添加治疗在中国儿童局灶性癫痫发作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拉考沙胺添加治疗用于中国局灶性癫痫发作儿童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SP848是一项全球多中心单臂研究,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全国7所医院接受拉考沙胺添加治疗的4~17岁中国局灶性癫痫发作患儿60例,在足疗程且至少使用2种抗癫痫发作药(同期或序贯)治疗后,观察到患儿局灶性癫痫仍然控制不佳;添加口服拉考沙胺口服溶液(糖浆)或片剂。最低起始口服剂量为2 mg/(kg·d),研究期间最大允许服用剂量为12 mg/(kg·d)或600 mg/d,研究者根据患儿的耐受性和癫痫发作控制水平调整服用剂量。记录自基线期至末次访视每28 d局灶性癫痫的发作频率及中位变化百分比,包括50%应答率及75%应答率。结果:60例中国患儿进入期中分析,患儿平均年龄9.18(4.00~15.40)岁,男39例,女21例,平均癫痫病程为5.04(0.50~15.20)年。其中43例(71.7%)仍在接受治疗,1例(1.7%)完成了6个月至1年的随访,14例(23.3%)完成了6个月随访。自基线期至末次访视,患儿每28 d局灶性癫痫发作频率中位变化为-2.91,百分比变化中位数为-25.46%,50%和75%应答率分别为40.0%、28.3%。共有52例(86.7%)发生265起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其中11例(18.3%)发生19起严重TEAE,37例(61.7%)发生127起药物相关TEAE,11例(18.3%)发生16起导致终止研究的TEAE。最常见的TEAE为上呼吸道感染(20例,33.3%)、嗜睡(16例,26.7%)、头晕(15例,25.0%)和呕吐(13例,21.7%)。治疗期间未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心电图异常变化。结论:对其他药物控制不佳的≥4岁中国局灶性癫痫患儿,拉考沙胺是一种有效的添加治疗药物,耐受性良好。安全性特征与儿童和成人已报道的研究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性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围术期娱乐运动及呼吸训练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围术期娱乐运动及呼吸训练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择期手术的100例肺癌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进行呼吸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娱乐活动干预,于术前3 d开始干预至术后8 w。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肺功能进行测定,观察患者肺功能变化;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观察患者运动功能变化;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观察患者不良情绪的变化;采用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L)观察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采用本院自制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 1)、FEV 1/用力肺活量(FEV 1/FVC)和6MWT均大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HADS-A和HADS-D的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以及运动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娱乐活动方案的实施较优于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运动依从性,增强其肺功能和运动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早发性癫痫脑病(EOEE)患儿的临床表型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内科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2例患儿,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应用疾病基因家系全外显子二代测序及拷贝数变异技术进行测序分析,寻找致病突变。不同电压门控钠通道α1亚基( SCN1A)突变类型间癫痫发作控制数据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52例患儿中35例(35/52例,67.3%)诊断为Dravet综合征、3例(3/52例,5.8%)婴儿痉挛症、14例(14/52例,26.9%)非综合征类EOEE。脑电图提示多量多灶性棘波、棘慢波、尖波、尖慢波发放。45例(45/52例,86.5%)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正常,1例双侧额叶脑沟稍增宽,1例双侧颞极、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增宽,余5例脑外间隙增宽、脑室稍大。后期13例患儿复查头颅MRI,其中3例患儿轻度脑萎缩。52例患儿中 SCN1A突变43例(43/52例,82.7%),其中28例(28/52例,53.8%)为错义突变、5例(5/52例,9.6%)无义突变、7例移码突变(7/52例,13.5%)、3例(3/52例,5.8%)剪切位点突变。 SCN2A突变3例(3/52例,5.8%),其中2例(2/52例,3.8%)错义突变,1例(1/52例,1.9%)移码突变。 SCN3A突变1例(1/52例,1.9%),为错义突变。 SCN8A突变5例(5/52例,9.6%),均为错义突变。治疗后平均随访1年,发作控制1年以上者13例(13/52例,25.0%),其中发作控制2年以上者6例(6/52例,11.5%),3年以上者4例(4/52例,7.7%)。分析 SCN1A突变类型与癫痫发作控制程度,发现 SCN1A错义突变较 SCN1A截断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患儿癫痫发作相对易控制( P<0.05)。5例 SCN8A突变患儿中,2例添加奥卡西平后,发作控制1年以上,智力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 结论: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EOEE患儿中, SCN1A、SCN2A、SCN3A、SCN8A的遗传变异是EOEE遗传学病因的重要因素,以 SCN1A最为多见,突变率高达82.7%。Dravet综合征是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相关EOEE最常见临床表型。 SCN1A错义突变患儿较截断突变患儿癫痫发作相对容易控制,提示基因突变类型与发作控制程度相关。奥卡西平添加治疗 SCN8A脑病患儿有效,提示EOEE依然可根据基因功能类型选择联合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老年患者临床营养和水化实践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营养不良和脱水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而肥胖又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这均对老年患者的营养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ESPEN)于2022年3月5日在线发表《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老年患者临床营养和水化实践指南》。该指南从临床实用性出发,为老年患者临床营养和水化治疗提供82条推荐意见,内容包括4个方面:基本问题和总体原则、营养不良和(或)营养风险防治、特殊疾病防治以及肥胖防治,并添加流程图,更加便于临床医师、营养师及护士等在临床实践中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移动滑轨在椎体瘤调强放疗计划中的动态剂量扰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Qfix kVue治疗床移动滑轨在椎体瘤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中的动态剂量扰动。方法:移除EDGE直线加速器碳基绝缘滑轨,进行CT扫描并上传至治疗计划系统,重建床板和滑轨模型。依据均质模体和非均质患者CT,分别制作6和10 MV光子IMRT计划(180°、200°、220°、160°、140°),处方剂量为3 Gy/次,共10次,采用AcruosXB计算剂量。分别制作无滑轨和双侧滑轨对称移动(4~19 cm,步长1 cm)的优化计划。在优化计划中添加、移除滑轨结构,创建验证计划。对比分析验证计划和优化计划的差异,包括靶区平均剂量( Dmean)、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和脊髓最大剂量( Dmax)。 结果:有无滑轨患者靶区HI均变差,其最大差值为2%。6 MV有滑轨时患者靶区 Dmean减少(2.07±0.99)%,靶区CI值增加(4.91±3.12)%,脊髓 Dmax减少(1.83±1.37)%。无滑轨时患者靶区 Dmean增加(2.02±0.96)%,靶区CI减少(3.07±1.31)%,脊髓 Dmax增加(2.03±1.44)%。移除和添加滑轨组间,靶区 Dmean、CI和脊髓 Dmax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7.55、361.32、13.05, P<0.05)。靶区 Dmean和脊髓 Dmax随滑轨位置变化呈倾斜的" W"减少。在滑轨<10 cm范围内,差值出现极大值。当滑轨向外侧移动时,差值逐渐减小为0,6 MV计划中靶区 Dmean和脊髓 Dmax变化值>10 MV。 结论:Qfix kVue治疗床滑轨位置变化对椎体瘤IMRT计划扰动不可忽略,计划制作时应予以考虑,治疗时滑轨应与计划位置保持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添加益生菌对脓毒症患儿的远期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补充益生菌对脓毒症患儿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对远期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慰剂组和益生菌组,每组50例。两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益生菌组口服或鼻饲益生菌0.5 g,每日3次,连用30 d;安慰剂组口服安慰剂。另外选择4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7 d和随访时测定两组脓毒症患儿血浆白细胞介素(IL-4、IL-10)、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以及外周血和诱导痰液中NKT细胞比例、肺功能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绘制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两个脓毒症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累积生存率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探讨各因素对诱导痰液中NKT细胞比例的影响。结果:最终安慰剂组死亡2例,失访4例;益生菌组死亡3例,失访5例。治疗7 d,两组脓毒症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均呈缓慢下降趋势,虽然益生菌组降低更为明显,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随访期,益生菌组炎症因子的下降幅度进一步增加,IL-4及IL-10水平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出现统计学意义〔IL-4(ng/L):20.3±9.3比27.6±11.9,IL-10(ng/L):23.1±6.8比14.4±4.4,均 P<0.05〕,并伴有IgE水平明显下降(μg/L:53.0±15.6比64.2±16.9, 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外周血NKT细胞比例均处于逐渐回落状态,治疗7 d益生菌组外周血NKT细胞比例即较安慰剂组明显下降〔(4.2±0.9)%比(5.3±1.2)%, P<0.05〕,且随访期间外周血及诱导痰液中NKT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水平〔外周血:(2.4±0.9)%比(2.9±0.8)%,诱导痰:(2.5±0.8)%比(3.5±1.0)%,均 P<0.05〕,并与健康对照组儿童相接近;同时益生菌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包括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比值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EF%:(91.3±4.8)%比(85.8±8.6)%,FEV1/FVC比值:(91.8±4.7)%比(87.2±7.4)%,均 P<0.05〕。虽然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两组患儿CVA累及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0.260, P=0.613),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治疗、过敏史是NKT细胞增多的危险因素〔 β值分别为0.584、0.601,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0.069~1.099、0.011~1.192, P值分别为0.027和0.046〕,而服用益生菌为缓解NKT细胞增多的独立性保护因素( β值为-0.984,95% CI为-1.378~-0.591, P=0.001)。 结论:在脓毒症儿童中,早期添加益生菌能促进NKT细胞及炎症因子的恢复,减轻其对患儿远期肺功能的损害,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长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相关高血糖发生机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前沿药物,高血糖是其不良反应之一。这种高血糖的发生是由于ALK抑制剂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影响血糖调节过程导致的。对于ALK抑制剂导致高血糖,临床医师可有针对性地采用降糖药或暂停ALK抑制剂而添加更有效的降糖措施使患者的抗肿瘤治疗顺利进行。该文主要介绍了ALK抑制剂与高血糖的关系及其发生机制与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可视化研究食品添加剂在炎症性肠病发生、发展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饮食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生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同时是最有可能治疗IBD的方法之一。日常饮食中常含有食品添加剂,它存在于许多加工食品甚至膳食补充剂中。近年来,食品添加剂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该文旨在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可视化分析有关食品添加剂在IBD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酮饮食对癫痫患儿的癫痫发作、脑电图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生酮饮食添加治疗对儿童癫痫发作、脑电图(EEG)变化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断的癫痫患儿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生酮饮食。对比2组患儿Gesell发育量表评分,评价癫痫发作控制情况和EEG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癫痫发作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78.69%(48/61例)比54.10%(33/6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114, P<0.05)。观察组患儿EEG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81.97%(50/61例)比55.74%(34/6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623, P<0.05)。治疗12个月,观察组患儿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5个能区及总发育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6.64±13.29)分比(46.04±12.86)分、(54.84±12.18)分比(47.62±11.91)分、(54.44±10.70)分比(44.31±11.56)分、(51.48±12.99)分比(42.04±11.18)分、(57.88±11.04)分比(47.42±13.16)分、(275.28±54.71)分比(227.42±55.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997、5.887、6.003、5.889,6.007、6.010,均 P<0.05)。 结论:生酮饮食可明显减少癫痫患儿的癫痫发作、改善EEG和神经行为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