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载银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水凝胶对兔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负载银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水凝胶对兔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制备含不同浓度甲基丙烯酸酐(MA)的低浓度MA明胶(GelMA)材料、中浓度GelMA材料和高浓度GelMA材料,加入光引发剂后分别制得低浓度GelMA水凝胶、中浓度GelMA水凝胶和高浓度GelMA水凝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前述3种浓度GelMA材料的氢核磁共振谱并根据波谱图计算其取代度,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检测前述3种浓度GelMA水凝胶的三维微观结构及孔径,样本数均为9。根据前述筛选出的MA浓度合成含10种浓度银的GelMA(含银GelMA)溶液,将每种浓度的含银GelMA溶液均分为3份,加入光引发剂后分别暴露于紫外光下持续20、25、35 s,制得相应的含银GelMA水凝胶。采用胶原酶降解法测定不同光交联时间含银GelMA水凝胶降解12、24、36、48 h的降解剩余率及彻底降解所需时长,样本数为5。测定前述筛选出光交联时间下含10种浓度银GelMA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反映其抑菌能力,样本数均为5。以与含最低浓度银(即不含银)GelMA水凝胶抑菌圈直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的含银GelMA水凝胶为有抑菌活性。选取具有抑菌活性的且载药浓度最低的含银GelMA水凝胶,采用FESEM检测其三维微观结构及孔径,采用能谱仪检测其内部银元素的存在情况,样本数均为9。将冻干单纯GelMA水凝胶和冻干含银GelMA水凝胶分别浸没于磷酸盐缓冲液中24 h,通过称重法计算并比较2种水凝胶的溶胀率,样本数为5。根据预实验及前述实验结果,制备含银和rh-bFGF的GelMA水凝胶(简称复合水凝胶)。大体观察复合水凝胶的外观,并采用FESEM检测其三维微观结构与孔径。取30只4~6个月龄、雌雄各半日本大耳兔,在其背部制作深Ⅱ度烧伤创面。以兔头侧为基准,将脊柱左侧创面作为复合水凝胶治疗组,右侧作为纱布对照组,2组创面分别作相应处理。观察伤后3、7、14、21、28 d创面愈合情况;记录伤后7、14、21、28 d创面愈合面积并计算其愈合率,样本数为30。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低浓度GelMA材料、中浓度GelMA材料及高浓度GelMA材料的取代度,差异明显( F=1 628.00, P<0.01)。低浓度GelMA水凝胶存在疏松、不规则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孔径为(60±17)μm;中浓度GelMA水凝胶的三维空间网络、孔径大小均较均匀规则,孔径为(45±13)μm;高浓度GelMA水凝胶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致密、层次混乱,孔径为(25±15)μm。3种GelMA水凝胶孔径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20, P<0.01),选取(MA)中浓度为后续材料制作浓度。相同光交联时间下的含不同浓度银GelMA水凝胶的降解性基本一致;20、25、35 s光交联时间下含银GelMA水凝胶降解12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74.2±1.7)%、(85.3±0.9)%、(93.2±1.2)%,降解24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58.3±2.1)%、(65.2±1.8)%、(81.4±2.6)%,降解36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22.4±1.9)%、(45.2±1.7)%、(68.1±1.4)%,降解48 h的降解剩余率分别为(8.2±1.7)%、(32.4±1.3)%、(54.3±2.2)%;20、25、30 s光交联时间下含银GelMA水凝胶彻底降解所需时间分别为(50.2±2.4)、(62.4±1.4)、(72.2±3.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82.40, P<0.01),选取25 s作为后续光交联时间。低浓度至高浓度的10种含银GelMA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依次为(2.6±0.4)、(2.5±0.4)、(3.2±0.4)、(12.1±0.7)、(14.8±0.7)、(15.1±0.5)、(16.2±0.6)、(16.7±0.5)、(16.7±0.4)、(16.7±0.6)mm,基本呈浓度依赖性升高趋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28.70, P<0.01),与含最低浓度银GelMA水凝胶相比,其他有抑菌活性的含低浓度至高浓度银GelMA水凝胶的抑菌圈直径均明显增大( t值分别为26.35、33.84、43.65、42.17、49.24、55.74、43.72, P<0.0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2.1±0.7)mm的含银GelMA水凝胶具有抑菌活性且载药浓度最低,选取该含银浓度为后续材料制作浓度。含银GelMA水凝胶的微观形貌为规律的趋于平行线性的条索状结构,孔径为(45±13)μm,且含有银元素。浸没24 h,含银GelMA水凝胶的溶胀率与单纯GelMA水凝胶相近( P>0.05)。复合水凝胶呈无色清亮透明状;其三维结构为规则、均匀的网格状,内部存在细丝网状结构,孔径为(40±21)μm。伤后3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可见大量坏死组织及渗出物;纱布对照组兔创面可见散在结痂,亦可见少量坏死组织及渗出物。伤后7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已明显缩小,纱布对照组兔出现创面存在与纱布粘连情况。伤后14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红润、可见肉芽组织生长;纱布对照组兔创面基底呈苍白色、血运差。伤后21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完全愈合,纱布对照组兔创面出现愈合趋势。伤后28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部位可见新生毛发,纱布对照组兔仍残存椭圆形创面。伤后7、14、21、28 d,复合水凝胶组兔创面愈合率均明显大于纱布对照组( t值分别为2.24、4.43、7.67、7.69, P<0.05或 P<0.01)。 结论:中浓度GelMA水凝胶在溶胀性、可降解性方面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筛选出的含银GelMA水凝胶具有抑菌活性且载药浓度最低,制得的复合水凝胶可明显缩短兔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关节感染患者225例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骨关节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体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0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诊断为骨关节感染的2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检验。 结果:225例患者中,四肢与其他部位骨髓炎占75.6%(170/225),化脓性关节炎占16.0%(36/225),脊椎骨髓炎占8.4%(19/225);非植入物相关感染占80.4%(181/225),植入物相关感染占19.6%(44/225)。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48.4%(109/225)]、肢体运动障碍[47.6%(107/225)]、局部肿胀[28.9%(65/225)]、发热[28.0%(63/225)]、脓性渗出物增多[24.9%(56/225)]为主。非植入物相关感染患者局部疼痛[55.8%(101/181)比18.2%(8/44)]、发热[31.5%(57/181)比13.6%(6/44)]比例较植入物相关感染患者更高,而植入物相关感染患者脓性渗出物增多比例[50.0%(22/44)]较非植入物相关感染患者[18.8%(34/181)]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5.49、5.60、18.45,均 P<0.050)。225例患者中63例(28.0%)合并其他部位感染,主要为软组织感染和血流感染。225份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06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58.5%,62/106),34.0%(36/106)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11.3%(12/106)。40.4%(91/225)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升高,32.9%(74/225)的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非植入物相关感染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43.6%(79/181)比27.3%(12/44)]和C反应蛋白[37.6%(68/181)比13.6%(6/44)]升高比例高于植入物相关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94、9.19, P=0.047、0.002)。 结论:骨关节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肢体运动障碍、局部肿胀、发热、脓性渗出物增多为主,易合并软组织感染和血流感染,常伴有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升高。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诊开放性伤口冲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伤口冲洗是创伤后开放性伤口处置的首要步骤,也是预防伤口感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伤口冲洗通过去除伤口内的细胞碎片、致病微生物、异物以及伤口渗出物等,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并促进伤口愈合。伤口冲洗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冲洗的压力、水流方向、冲洗液的种类、温度及用量。针对国内急诊临床工作中对于开放性伤口冲洗不规范的现象,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伤后特殊感染与咬蛰伤学组和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组织国内急诊科、创伤救治中心等相关领域专家,收集急诊开放性伤口冲洗最新证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并结合中国专家临床经验,撰写本共识,以期提高从事急诊开放性伤口处置的医务人员对伤口冲洗的认识和处置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胃镜引导下复杂性食管异物取出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45岁,因“误吞鸡爪骨后吞咽疼痛3 d”于2020年4月18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入院后行食管镜和普通胃镜检查,结果均未发现异物,复查CT显示食管内异物,入院诊断为食管上端异物。4月20日患者在全身麻醉下经超声胃镜引导下顺利取出异物。术后食管造影显示,造影剂通过顺畅,可见钛夹,患者顺利出院。术后病理回报:送检炎性纤维素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另见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及食管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EB病毒感染相关急性生殖器溃疡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36岁,因反复阴茎溃疡2年、复发并加重6个月,于2020年8月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龟头灼热、瘙痒,2 d后龟头、阴茎出现点状溃疡,稍疼痛,无渗出、流脓,于外院诊断为生殖器溃疡待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HIV抗体检查均为阴性,予外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洁皮肤,龟头及阴茎溃疡面逐渐增大,伴明显渗出、红肿、疼痛,后予外用中草药治疗1个月后溃疡愈合。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龟头、阴茎再次出现溃疡,外院诊断为固定性药疹可能,予口服甲泼尼龙和头孢类抗生素,外用中草药治疗5 d,溃疡面积增大伴红肿、部分脓性渗出物、渗血,疼痛显著,遂至我科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发病以来精神、睡眠较差,体重无明显增减。否认冶游史,发病前1个月内无可疑食物及药物服用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及传染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病变阶段急性梅毒性后极部鳞样脉络膜视网膜炎患眼多模式影像特征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病变阶段急性梅毒性后极部鳞样脉络膜视网膜炎(ASPPC)患眼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ASPPC患者8例1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10只眼,女性1例1只眼;平均年龄(48.7±8.9)岁;平均病程(13.24±11.30)个月。患者均行眼底彩色照相、红外照相(IR)、FAF、FFA、OCT、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根据病变阶段及特征将患眼分为急性期、吸收期,分别为7、4只眼。观察不同病变阶段ASPPC的眼底彩色照相、IR、FAF、FFA、OCT、OCTA的影像特征。结果:急性期,眼底彩色照相可见后极部视网膜下黄白色鳞状病变、神经上皮脱离、黄白色渗出物;IR可见病灶区域内可见不均匀红外反光;FAF可见后极部类圆形或鳞片状强自身荧光,范围较眼底彩色照相更广泛;FFA动静脉期病灶呈模糊弱荧光,随时间延长荧光逐渐增强,晚期呈类圆形强荧光,其周围环绕弱荧光环,渗出浓厚区域呈荧光遮蔽;OCT可见病变区域神经上皮脱离,其内可见均匀强反射信号。吸收期,眼底彩色照相可见后极部视网膜下黄白色鳞状病变吸收,色素轻度脱失;IR可见病变区域内斑驳状红外反光较急性期明显减少;FAF可见后极部斑点状强自身荧光,其中"豹斑样"改变3只眼;FFA可见病灶内斑驳状荧光染色,未见荧光素渗漏和积存;OCT可见RPE层针尖样突起,外界膜、椭圆体带均显示不清;OCTA可见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信号减弱,部分区域内信号缺失。结论:ASPPC急性期,患眼后极部视网膜下黄白色鳞状病变、神经上皮脱离、黄白色渗出物,FFA可见病灶区晚期荧光素渗漏;吸收期,眼底可见黄白色病灶已吸收,FFA呈现荧光素着染,无渗漏。OCT提示RPE、外界膜及椭圆体带均有不同程度破坏,OCTA提示病变区脉络膜有血流信号减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创面愈合新理念:姑息性创面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及各种慢性病和创伤发生率的升高,由不同原因(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压迫、感染、肿瘤等)导致的慢性创面患者日渐增多。特别是生命终末期患者的慢性创面具有愈合难度大、甚至无法愈合的特点,对其进行姑息性治疗势在必行。慢性创面的姑息性治疗着重于创面的气味、疼痛、渗出物、出血和感染管理等,以前有效预防感染,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轻医疗经济负担。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姑息性治疗在慢性创面的相关研究,探讨不同创面姑息性治疗的评估和管理,为慢性创面治疗提供新策略、新材料、新理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Leber多发性粟粒状视网膜动脉瘤病3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Leber多发性粟粒状视网膜动脉瘤病是一种罕见的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以多发性视网膜血管瘤形成、不同程度渗漏和黄白色硬性渗出物沉积为主要特征 [1,2]。由于其与毛细血管扩张和Coats病相似,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Coats病的早期阶段 [3,4]。Leber多发性粟粒状视网膜动脉瘤病好发于中青年,多为单眼发病,以视力下降或视野出现暗影为主要症状 [2, 5]。目前国内外针对本病的报道极少。我们回顾分析了3例临床检查确诊的Leber多发性粟粒状视网膜动脉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负压伤口疗法在游离皮瓣移植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负压伤口疗法(NPWT)是一种利用持续性真空负压管理创面的方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创面的治疗。局部应用NPWT技术可清除创面渗出物,减少细菌感染,刺激血管和肉芽组织形成等,为游离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基底。然而,对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是否行NPWT存在争议。研究表明,NPWT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治疗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的作用;在皮瓣供区创面使用NPWT可以减小创面张力,促进创面愈合,还能改善色素沉着。该文对NPWT在游离皮瓣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为两者的联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羊膜泪道修复支架与硅胶管鼻泪道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羊膜泪道修复支架在泪道阻塞性疾病(LDOD)中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LDOD患者72例72眼,按分区组随机法产生随机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36眼。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经鼻腔泪道内逆行植入羊膜泪道修复支架和硅胶管,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冲洗泪道,比较2个组泪道冲洗通畅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泪道冲洗通畅率为91.7%(33/36),高于对照组的80.6%(29/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07);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泪道冲洗通畅率为88.9%(32/36),高于对照组的75.0%(27/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20)。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试验组的溢泪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729, P=0.006),术后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921, P=0.055)。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泪小点充血和渗出物发生率为2.8%(1/36),低于对照组的13.9%(5/36),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199)。 结论:羊膜泪道修复支架能有效治疗LDOD,其治愈率不低于经鼻腔逆行植入硅胶管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