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犁形电极(大禹刀)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犁形电极(大禹刀)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大体积(前列腺体积>80 ml)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75.9±8.1)岁,前列腺体积(108.5±15.3)ml,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4.9±4.5)分,生活质量评分(QOL)4.5(4.1,4.9)分,最大尿流率(Qmax)(6.7±2.1)ml/s,残余尿量(PVR)102.5(62.1,184.9)ml。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犁形电极前列腺剜除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再次评估IPSS、QOL、Qmax及PVR等指标,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剜除时间(65.6±8.1)min,组织粉碎时间(11.2±7.6)min。术中及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9.7±2.3)g/L,术后膀胱冲洗时间(1.2±0.3)d,尿管留置时间(3.4±0.8)d。术后3个月时Qmax较术前明显提高,IPSS、QOL、PVR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手术并发症包括压力性尿失禁3例,尿潴留2例,尿道狭窄1例,泌尿道感染1例,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犁形电极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症状评分改善明显、恢复更快等优点,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含三角区的逼尿肌内BTX-A重复注射术联合间歇导尿治疗成年男性脊髓损伤并NDO和尿失禁的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含三角区的逼尿肌内A型肉毒毒素(BTX-A)重复注射术联合间歇导尿治疗成年男性脊髓损伤并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NDO)和尿失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8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采用含三角区的逼尿肌内BTX-A重复注射术治疗43例成年男性脊髓损伤伴NDO和尿失禁患者的资料。年龄(29.1±10.7)岁,术前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评分(I-QOL)(39.0±4.8)分,每日尿失禁(11.9±2.6)次,每次排尿量(170.7±20.1)ml,首次出现NDO时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81.4±19.6)cmH 2O(1cmH 2O=0.098kPa),首次出现NDO时膀胱容量(169.1±40.0)ml。经尿道将300 U BTX-A分30个点注射于包括膀胱三角区的逼尿肌内。留置尿管1~3 d后改为间歇导尿。间隔6~9个月重复注射,共注射4次。记录每次注射12周后I-QOL、排尿日记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并观察不良事件。 结果:患者4次BTX-A注射间隔时间分别为(220.6±27.4)、(222.8±24.2)、(224.4±39.0)d( P=0.13)。与首次注射前基线值比较,第1、2、3、4次注射后患者I-QOL分别增加至(54.9±9.1)、(56.1±7.9)、(61.7±9.1)、(68.8±8.9)分;尿失禁例数分别降至36、35、35、33例;每日尿失禁次数分别减少至(4.4±0.6)、(3.8±0.4)、(2.2±0.5)、(2.1±0.3)次;每次排尿量分别增加至(288.3±40.2)、(300.0±38.6)、(316.8±46.8)、(319.5±36.7)ml;首次出现NDO时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分别降至(29.4±11.0)、(26.1±8.7)、(20.3±5.9)、(18.5±6.0)cmH 2O;首次出现NDO时膀胱容量分别增加至(270.0±48.7)、(284.9±51.3)、(287.7±47.9)、(303.0± 46.2)ml。4次注射后患者I-QOL、尿失禁例数、每次排尿量、首次出现NDO时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和首次出现NDO时膀胱容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4次注射后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注射后无新发膀胱输尿管反流,术前2例一侧Ⅱ级VUR于第1次注射后消失。术后1周内,9例出现尿管内重度肉眼血尿,予延长留置尿管时间或膀胱冲洗后血尿消失。12例出现尿路感染症状,予留置尿管并予敏感抗生素治疗,感染控制后继续间歇导尿。 结论:含膀胱三角区逼尿肌内BTX-A注射术联合间歇导尿能显著降低男性脊髓损伤伴NDO和尿失禁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压力,部分恢复下尿路功能,减少尿失禁,提高生活质量;重复注射与首次注射效果相似,且安全性未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诊开放性伤口冲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伤口冲洗是创伤后开放性伤口处置的首要步骤,也是预防伤口感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伤口冲洗通过去除伤口内的细胞碎片、致病微生物、异物以及伤口渗出物等,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并促进伤口愈合。伤口冲洗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冲洗的压力、水流方向、冲洗液的种类、温度及用量。针对国内急诊临床工作中对于开放性伤口冲洗不规范的现象,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伤后特殊感染与咬蛰伤学组和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组织国内急诊科、创伤救治中心等相关领域专家,收集急诊开放性伤口冲洗最新证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并结合中国专家临床经验,撰写本共识,以期提高从事急诊开放性伤口处置的医务人员对伤口冲洗的认识和处置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通道经皮肾镜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术中肾盂内压力比较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微通道经皮肾镜(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PCNL)术中的肾盂内压力(IPP)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研究其相关性。方法:将20例患有肾结石且已经接受过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后结石残留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由同一位主刀医师,分别施行微通道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穿刺开始前、碎石时、冲洗碎石时、手术完成时的肾盂内压力。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红细胞比容下降、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PCNL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延长( P=0.034、0.01)。MPCNL组患者术后血细胞比容下降幅度较低( P=0.004)。在不同的手术阶段,MPCNL术中的IPP均明显升高。PCNL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血红细胞比容下降高于微通道组( 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MPCNL术中IPP水平较标准PCNL明显升高,行MPCNL时需要对充分考虑术中灌注压力,但两者术后并发症等无明显差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五步法"大功率绿激光汽化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采用180 W XPS绿激光"五步法"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PVP)治疗大体积(≥80 ml)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采用180 W XPS绿激光"五步法"PVP治疗的240例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0.18±7.71)岁,其中年龄≥70岁者129例;体质指数(24.91±2.98)kg/m 2,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3(20,26)分,生活质量评分(QOL)5(4,5)分,前列腺体积98.29(86.49,116.32)ml,最大尿流率(Q max)6(4,8)ml/s,残余尿量120(30,200)ml。240例均行180W XPS"五步法"PVP:按顺序汽化左侧叶1~2点、右侧叶10~11点,建立工作通道;由腹侧至背侧分别逐层斜行汽化左侧叶与右侧叶;分别汽化5、7点前列腺组织,建立"中叶旁沟"工作通道;侧向汽化前列腺中叶;汽化修整两侧叶及前列腺尖部。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并评估患者术后12个月IPSS、QOL、Q max、残余尿量变化。 结果:2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9(59,85)min,激光手术时间52(46,62)min。术中包膜穿孔3例(1.25%),均出现在创面修整阶段;联合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止血9例(3.75%),无围手术期输血病例。术后22例(9.17%)行膀胱冲洗6~24 h;术后尿管留置时间3(3,4)d,术后住院时间4(3,5)d。术后26例(10.83%)出现尿失禁,其中急迫性尿失禁22例,压力性尿失禁4例,无真性尿失禁。术后2周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控尿。术后无严重血尿、严重膀胱刺激征患者;术后12个月IPSS 5(4,7)分,QOL 1(1,2)分,Q max 18(15,20)ml/s,残余尿量10(0,30)ml,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P<0.01),无二次手术患者。 结论:180W XPS绿激光"五步法"PV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显著,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微创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VSD联合碘伏溶液冲洗在四肢感染性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VSD联合碘伏溶液冲洗在四肢感染性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该院接收的四肢感染性组织缺损创面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VA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1 500 mg/L碘伏溶液经输液器连接冲洗管,利用输液泵对引流瓶和管道进行冲洗。比较两组患者封闭式负压引流通畅度、感染控制效果、细菌培养阴性情况、住院及创面愈合时间、负面心理压力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封闭式负压引流通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细菌培养阴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住院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VSD联合碘伏溶液冲洗在四肢感染性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创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尿道柱状水囊扩开术治疗BPH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尿道柱状水囊扩开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经尿道柱状水囊扩开术治疗的25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中位值80岁(57~94岁),前列腺体积中位值75 ml(30~176 ml),术前最大尿流率(Q max)中位值6 ml/s(2~9 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中位值25分(18~34分),术前生活质量评分(QOL)中位值4分(3~5分),术前残余尿量中位值85 ml(30~510 ml)。术前国际勃起功能评分量表(IIEF-5)评分中位值11分(5~21分)和射精功能量表(PEDT)评分中位值10分(6~17分)。手术方法:精确定位后先向内囊注入5 ml生理盐水,在前列腺尖部触到内囊,固定导管,再向外囊注水使压力达2.5 kPa,放缓注水速度,当外囊压力稳定在3.0 kPa后,停止注水,注意观察压力表,当前列腺腺体裂开时,需继续补水维持压力在3.0 kPa,持续5 min。比较手术前后IPSS、QOL、Q max和残余尿量等指标;对有正常性生活者评估有无逆向射精和精液量减少,比较手术前后IIEF-5评分和PEDT评分变化。 结果:1例前列腺连续两次扩裂未能裂开,2例前列腺为6点方向裂开,此3例改行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其余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22例手术时间中位值17 min(11~23 min),血红蛋白丢失量中位值19 g/L(15~22 g/L),膀胱持续冲洗时间中位值1 d(1~2 d),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中位值10 d(7~11 d),术后住院时间中位值11 d(7~12 d)。20例随访12个月,术后IPSS中位值8分(4~14分),较术前降低( P<0.001);术后Q max中位值17 ml/s(9~25 ml/s),较术前升高( P<0.001);术后残余尿量中位值10 ml(0~150 ml),较术前降低( P<0.001)。术后QOL中位值1分(1~2分),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5)。16例有正常性生活者术后未发现逆向射精和精液量减少,术后IIEF-5评分16分(7~24分),PEDT评分8分(6~1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尿道柱状水囊扩开术治疗BPH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有效改善残余尿和排尿困难症状,临床效果确切,且对性功能影响较小,适用于有保留性功能需求的高危BPH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治疗大体积(>80 mL)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行HoLEP的128例大体积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围手术期指标如剜除时间、粉碎时间、获取前列腺组织标本质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等。术后1、6、12个月时评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 max),并与术前一般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获取前列腺组织标本质量为(89.70±24.03)g,血红蛋白丢失量为(10.07±6.83)g/L,剜除时间为(38.85±9.11)min,粉碎时间为(8.48±3.51)min,剜除效率为(2.31±0.30)g/min,粉碎效率为(11.46±3.29)g/min,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为(1.08±0.29)d,尿管留置时间为(2.01±0.31)d,术后住院时间为(2.95±0.42)d。术后患者Q max明显提高,IPSS、PVR、QOL评分大幅度减低( P<0.001)。共发生并发症23例,其中压力性尿失禁8例,尿道狭窄1例,膀胱黏膜轻度损伤3例,泌尿道感染5例,拔管后尿潴留5例,输血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 结论:HoLEP治疗大体积BPH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应用HoLEP治疗大体积BPH,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术中精细谨慎操作,找对包膜层次、严密止血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预后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Ⅰb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广泛性切除术的预后差异。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0年间收治的Ⅰb2~Ⅱa2期、行腹腔镜或开腹子宫广泛性切除术患者(分别为腹腔镜组、开腹组)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有237例纳入本研究,其中腹腔镜组115例、开腹组1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相关并发症、复发及死亡情况,并对影响复发及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本院腹腔镜手术采取控制CO 2气腹压力,经阴道取出子宫标本时尽量避免阴道内肿瘤组织暴露于腹腔中,取出标本后用灭菌注射用水充分冲洗腹腔的无瘤措施。 结果:(1)临床病理特征:腹腔镜组、开腹组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阴道残端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治疗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手术相关并发症:腹腔镜组、开腹组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2%(37/115)、25.4%(31/1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复发及死亡情况:随访期内,腹腔镜组、开腹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5.7%(18/115)、12.3%(15/1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56)。腹腔镜组、开腹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8%、87.8%,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7%、84.6%,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405, P=0.429)。(4)影响复发及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淋巴结转移、阴道残端浸润、LVSI、间质浸润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P<0.05);新辅助化疗、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阴道残端浸润、LVSI、间质浸润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对于行子宫广泛性切除术的Ⅰb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经采用无瘤措施的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预后无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灌注液压力在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不同灌注液压力对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TURP术治疗的BP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60 cm(灌注液最下缘至膀胱的垂直距离)高度灌洗,观察组采用40 cm高度灌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临床参数[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钠(Na +)]、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最大尿流率(Q 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中60 min时,两组患者的HR、MAP均较术前升高,且对照组的HR、MAP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的Hb、HCT、Na +下降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观察组的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相比于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的Q max均明显升高,IPSS评分、QOL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Q max、IPSS评分、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的术后出血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BPH患者行TURP过程中适当降低灌注液压力可缩短术后膀胱冲洗、留置尿管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