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热疫病肺胃同治的思路探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温热疫病的病因病机常见肺胃同病,特别是在疫毒感染初期即出现肺胃同病,肺气宣降正常,胃气和降通顺,升清降浊,气机条畅,则温热邪气邪有出路,张玮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提出肺胃同治理念,创制了以麻杏石甘汤、升降散合方化裁而成的麻杏清肺颗粒,该方集宣降清透于一方,重在调气解毒,畅达肺胃脏腑气机,清解疫毒,共复脏腑气机平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经方中吴茱萸配伍应用规律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考据《伤寒杂病论》中配伍应用吴茱萸的4首经方及相关的6段条文,总结出:1)吴茱萸在质地上具有颗粒小的特点,故在经方中以"升"作为计量单位,并通过漂洗,配伍生姜、甘草、大枣以减低毒性;2)吴茱萸在经方中原为生用,较炮制后的干品含水量大,这是原方药量大于现通行用量的重要原因;3)含吴茱萸经方均可治疼痛,或为"连年积冷""内有久寒",或为"落马坠车""曾经半产",可伴见有"干呕吐涎沫""冷肿上气"浊阴上逆之证,也有"下利(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等"瘀血在少腹"之证.寒气重者,需配伍生姜、干姜、附子、细辛、巴豆等温热药,瘀血阻滞者需配伍当归、芍药、牡丹皮等活血药;4)吴茱萸性偏温燥,病在血分者需配伍麦冬、阿胶、当归、芍药滋阴养血之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治策略与方法刍议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对中西医而言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疾病",虽然已经进入"邪气衰退"阶段,但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中医药诊治瘟疫病本有章可循,中医药人既要积极汲取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西为中用,又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自信自强.当遵循"司外揣内"基本辨证策略,不必苛求病因病名.新冠肺炎病属瘟疫,既非伤寒亦非普通温病,温热夹杂秽浊之邪,易与寒湿疫、湿热疫相混淆.要按照中医瘟疫病的策略去辨治,温热邪气是辨治重点,灵活应用汗清和下滋五法.临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脉证,或单用,或联合运用,药随证转,随证治之.疗效是硬道理,要重视个案研究,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应与西医一致,鼓励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同时,中医药人也要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大医精诚,并及时公开自己的经验与所得,为战胜这场瘟疫做出应有的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国医大师熊继柏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治方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通过国医大师熊继柏诊治的36例新冠肺炎病案,解读其对新冠肺炎疫病的中医认识和辨证论治.国医大师熊继柏认为此次新冠肺炎属于温热浊毒之疠气引起的疫病,并将病程分为轻症期、重症期、危重期、恢复期.笔者以此四期为线索将36例病案归纳为温邪犯肺证、咳嗽微喘证、痰热结胸证、邪热壅肺证、肺热腑实证、三焦热盛证、脾肺气虚证以及正虚邪恋证,并解读熊老师诊治各证的辨治方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陈新宇教授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15例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陈新宇教授从"正邪分争"角度分析正邪消长变化辨证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陈教授谨守"温热浊毒犯肺"病机,把握"正邪分争"这一影响疾病发展及转归的根本原因,会诊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15例,达167诊次,疗效显著.邪气初入,正气尚足为新冠肺炎"正邪分争"的第一阶段,以祛邪为主,或辛凉透邪,或泻肺防喘,或清热化痰,或运脾化浊;若温热浊毒之邪进一步亢盛,予以宣泄肺热、泻下通腑、分消走泄等逐邪之法,同时兼顾阴分;若邪气极盛,正气欲脱,则予以回阳救逆,或清肺热,固脱并举;经治得当,邪祛正虚,则以扶正为主,更需注意余邪留恋,施以芳香化浊法,总归令患者邪祛正复,归入"平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寒温之我见
编辑人员丨2023/8/5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机寒热归属,本文立足"浊变"要素的考量,从运气、 证候分析、治验方解三个角度来对其病机进行寒热偏向讨论,以阴气不纯的浊变内因来作为该病情中阐释诸症的核心因素,进而辨析类湿温症象与其非湿温的证据,从治则上思考本次疫情的干预处理模式.笔者认为疫情干预中经方的适宜性得到一定程度凸显,而其病情进展少见以温热邪气主导的一般过程,对于其"寒化""浊变""伏藏"的特点尤其应该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张仲景疫病理论浅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六经、三焦证候与调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5
张仲景疫病理论可见于《伤寒论·伤寒例》《伤寒论·辨脉法》及《温热经纬·仲景疫病篇》.宋代以前诸多医家从时行寒疫的角度归纳了张仲景疫病六经传变的思想.明清时期温病学家王孟英从"疫邪夹杂,清浊不分,三焦相溷"角度提出张仲景疫病理论的三焦传变.挖掘张仲景疫病理论,从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角度浅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因病机、方证治法的认识,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血瘀水停"角度探讨"治未病"思想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类单股正链RNA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力强、潜伏期长和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在中医理论中可归于疫病范畴,性质为"温热浊毒"."血液运行不利,津液代谢失常"的病机贯穿疾病全程,与该疾病的发生、进展及转归关系密切.从"血瘀水停"角度,探讨"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全周期干预过程中的运用,力求血脉通而邪无所附,水液行而痰无所凝,宣畅被郁之正气,对本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中医膜系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湿疫"范畴,西医学尚无针对性抗病毒药物.中医在该病辨证论治方面独具特色,其病机传变还在进一步探索中.中医膜系理论是基于古代文献及西医学对"膜"的认识系统整理而成.膜系遍布全身体腔内外,联系三焦上下,涵盖全身各级膜层结构,既是气、水、火生理通道又是病邪传变的通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湿浊温热"邪气从人体各窍道黏膜外通膜系而入,伏于膜原,沿内外膜系分布在体内上下传变,膜道异常是其发病及传变的核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避其毒气疏通膜道、分消走泄给邪出路的防治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火郁视角的升降散治疗温疫的理论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从温疫与火郁的学术渊源,阐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升降散的组成、主治、方证探讨其治疗温疫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认为温疫为感触温热疠气所致,火热怫郁是温病及温疫的重要病机.升降散本为温疫而设,契合杂气所致温疫"表里两感"的发病特点、升降失调,气化不利的病机内涵,邪入气营、耗血动血的病机演变过程及后期耗气伤阴,主客交浑的转归机制.因此,"火郁发之"是温疫治疗的重要思路,升降散方证之中寓有"辛凉宣散,表里双解""升清降浊,疏利三焦""透热转气,营血两清""补泻兼施,分离主客"之治法,贯穿于温疫治疗之始终,其性清化浊、清热解毒、逐秽通下的配伍特点正是温疫"火郁发之"治则的具体应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