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脾滋胎气"理论探讨蜕膜巨噬细胞极化在甲状腺自身免疫合并流产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甲状腺自身免疫(Thyroid Autoimmunity,TAI)与妊娠不良结局相关性是该领域研究热点,其中单纯甲状腺抗体增高可不依赖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降低而独立导致流产发生.中医学认为,脾脏象理论与TAI合并流产病机关系密切,其中脾主运化可滋养胞胎;脾气之升使胎附胞宫;脾气之卫可致胎无邪扰.因此,将脾脏象理论中"运化水谷""脾气主升"和"脾旺不受邪"三方面统称为"脾滋胎气"理论.此与母胎界面中螺旋动脉形成、滋养细胞、免疫排斥与容受等功能颇具相似性.其中胚胎免疫细胞中的1型巨噬细胞(Type-1 Macrophage,M1)/2型巨噬细胞(Type-2 Macrophage,M2)极化失衡为TAI合并流产的潜在机制,M1、M2表现出来的独特表型在建立母胎相互作用的免疫学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两者进行取象比类,以蜕膜巨噬细胞极化失衡为本病西医病理基础,"脾滋胎气"理论为中医基础,取"滋化源、举中气、御邪气"之意,探讨与蜕膜巨噬细胞极化中"螺旋动脉重塑、滋养细胞植入、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为TAI合并流产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气血水理论探析肠道菌群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为一种慢性肝病,中医气血水理论是从气、血、水角度阐述人体病理生理变化,论述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文中从人体精微物质"气、血、水"角度探析气血水、肠道菌群及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气血水调和、肝脾功能正常及肠道菌群动态平衡层次阐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肠道黏膜屏障等改变可促进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相关的病理改变,从而影响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病程进展,主张调节肝脾功能来调控肠道菌群,以此来达到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参苓白术散“异病同治”2型糖尿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理论,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T2DM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关联规律。方法:采用TCMSP、ETCM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获取参苓白术散的化学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结合OMIM、GeneCards、DrugBank、TTD疾病数据库获取T2DM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靶点,利用微生信平台获取参苓白术散化学成分、T2DM、溃疡性结肠炎的交集靶点,应用Cytoscape 3.8.2软件绘制“中药-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及“有效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借助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PPI网络,应用Cytoscape 3.8.2软件的CytoNCA插件获取核心靶点。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检验复方的核心成分与靶点的效应关系。结果:获得参苓白术散化学成分176个,对应靶点226个,T2DM靶点11 478个,溃疡性结肠炎靶点4 857个,药物化学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162个。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相关生物过程1 789个、分子功能163个、细胞组分92个,获得192条通路,主要涉及AGE-RAGE、TNF、IL-17、MAPK、PI3K-Akt信号通路等。参苓白术散核心成分主要为谷固醇、木犀草素、山柰酚、柚皮素、β-胡萝卜素等,核心靶点包括EGFR、ALB、IL1B、CASP3、ESR1、VEGFA、PTGS2、TNF、IL6、MYC、AKT1、JUN、TP53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参苓白术散通过作用于TNF、IL1B、IL6、AKT1、VRGFA、PTGS2、MYC、JUN、TP53等核心靶点,调节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改善组织炎症损伤、黏膜屏障损伤、免疫调节失衡、肠道菌群失调、胰岛素抵抗、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生物进程,异病同治T2DM与溃疡性结肠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中医学气血与络脉理论探析儿童青少年近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视是我国乃至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儿童近视率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医药疗法特别是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学者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中医病机提出了新的观点,推动了中医药防控近视的理论创新和发展。脉络膜、巩膜缺血缺氧学说是现代医学关于近视形成学说的重大发现,我们基于中医学络脉与现代医学微血管的同质性,以及现代医学缺血缺氧与中医学气血亏虚的密切联系,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目中气血不足、目络亏虚失养,久之目络瘀滞,目中筋脉挛急、调节失灵,神光不能发越于远,是近视的中医病机之核心。据此,我们提出"气血不足,目络瘀滞"的近视形成假说,从气血与络脉理论角度探讨近视的病机,以期为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肠道干细胞稳态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机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肠道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s,ISC)维持着肠道各种细胞的更新与平衡,影响着ISC的稳态.ISC稳态的维持则与肠道微生物、肠道屏障及肠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with predominant constipation,IBS-D)患者普遍存在肠道内分泌细胞异常、肠道菌群紊乱、肠粘膜屏障受损及肠道动力异常的情况,ISC稳态失衡可能是其发病的核心机制.根据中医理论脾"运化水谷精微"与"肝主疏泄"的功能和ISC稳态机理高度相似,研究发现痛泻要方可以从多个方面恢复失衡的ISC稳态.通过将中医"木旺克土"理论与ISC稳态相联系,提出痛泻要方治疗IBS-D的机制可能与恢复ISC稳态有关,为未来治疗IBS-D药物开发提供切入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邪伏膜原"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病机制与辨证论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中,相对于有症状感染者来说,无症状感染者携带的2019-nCoV因其隐匿性和被忽视性,更容易被广泛传播蔓延,从而给当前的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目前针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治疗方法尚在探索阶段,通过挖掘祖国医学典籍发现,"邪伏膜原"理论以其"伏而不发或表里九传"的独特辨证体系和"先证用药以截断病原、开达膜原以扭转病位、早逐客邪以防传变、瘥后调护以防复发"的标本兼治疗效,可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提供临床应用参考,并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抗击传染病战役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论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中医水液及三焦膜系理论探讨小儿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病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气道黏液高分泌病变部位在气道黏膜。现代中医理论认为,气道黏膜属三焦膜系范畴,是中医水液的一部分。从小儿生理特点出发,探究小儿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病机,气道黏液高分泌是中医水液代谢紊乱的结果,与三焦气化功能密切相关。三焦气化失司是小儿气道黏液高分泌核心病机。小儿阳气不足,阳气怫郁导致三焦气化失司,进而三焦“行”与“化”的功能不足,水液不行、气不行水、水液停聚,水谷异生,水液代谢紊乱导致小儿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玄府-腠理-三焦"理论探讨干眼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玄府-腠理-三焦"皆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门户通路,从微观到宏观,辩证统一,形成一个相对连贯的气液循环系统,共同维系着人体气血津液的运行以及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玄府启闭,腠理开合,三焦畅达,对调节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具有重要作用.干眼是以泪膜稳态失衡为特点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多因素眼表疾病之一,随着社会压力增大、环境污染、视频终端品广泛使用等,本病发病率逐渐增加.遵循"玄府-腠理-三焦"理论,提出以"开宣玄府、疏固腠理、畅达三焦"为治法,以期丰富干眼内涵和提高临床疗效,为干眼的中医防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肾主骨理论探讨肾病与骨质疏松症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索中医肾主骨理论下,肾病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因果关系.方法 使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库筛选肾病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作为工具变量,应用固定效应逆方差加权及多种敏感性分析以评估肾病与OP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 5种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膜性肾病(OR=1.000 6,95%CI:1.000 2~1.000 9,P=0.001 0)、慢性肾小球肾炎(OR=1.000 8,95%CI:1.000 1~1.001 5,P=0.038 0)、糖尿病肾病(OR=1.001 0,95%CI:1.000 1~1.002 0,P=0.031 6)、血清肌酐升高(OR=1.013 0,95%CI:1.000 0~1.026 0,P=0.050 8)可显著增加OP风险,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升高则与OP风险降低相关(OR=0.997 0,95%CI:0.995 3~0.998 6,P=0.000 3).多重敏感性分析证实了结果的稳健性,未发现明显的多效性(MR-Egger截距P>0.05)和异质性(Cohran's Q检验P>0.05).结论 肾病与OP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佐证肾主骨理论,为肾病相关OP预防和治疗提供新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肌筋膜触发点的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和并发症.其中,脑卒中后感觉异常,尤其是肩痛,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种肩痛被称为脑卒中后肩痛(post-stroke shoulder pain,PSSP).PSSP的特点是在偏瘫后出现肩部疼痛,进而影响肩部功能.据Meta分析PSSP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显示,PSSP总发病率为45.0%.针对不同研究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亚洲人群PSSP发病率为61.2%[1],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自理能力.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治疗手段,针刺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康复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的针刺治疗是目前肌骨疼痛治疗领域的热点.本文分析阐述该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在中、西理论指导下其治疗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