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牙周软组织增量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牙周软组织增量手术领域,自体组织移植物替代材料发展迅速,其可避免第二术区、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反应及疼痛,而且不受组织量的限制,可以治疗软组织缺损范围较大的病例。本文介绍可作为自体组织移植物替代材料的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特点及其组织学相关研究、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为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膜龈手术在牙龈退缩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随着人们对美观需求的日益提升,治疗牙龈退缩已经成为牙周科临床常见的患者诉求.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牙龈退缩,常见的手术包括游离龈移植术、带蒂瓣技术和双层瓣技术,适应证选择恰当时,通常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但上述术式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根面覆盖效果不理想等.近年来,学者们针对这些不足陆续提出了一些改良方案来治疗不同程度的牙龈退缩,如改良游离龈移植术,即包含龈乳头及游离龈的牙龈单元移植,可改善受体区血供,提高根面覆盖效果,其针对轻度退缩的部位可获得良好的根面覆盖,同时可增宽角化龈和加深前庭沟,但应用于上颌美学区时可能存在术后牙龈颜色、形态不协调,美学效果欠佳的问题.牙龈瓣采用半厚-全厚-半厚的技术进行制备的改良冠向复位瓣,用于多颗牙牙龈退缩时,以退缩最严重牙为中心的改良切口设计的冠向复位信封瓣技术,可提高根面覆盖效果.不离断龈乳头,使龈瓣形成隧道,以容纳移植物的隧道技术及各种改良的隧道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术区的组织损伤,并促进创面愈合.本文通过对各类术式的阐述和文献回顾,总结改良膜龈手术治疗牙龈退缩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并提出牙龈退缩的治疗方案建议,同时强调牙龈退缩的对因治疗,以达到稳定的根面覆盖效果.创伤小、疗效稳定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法是今后膜龈手术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角化龈增宽术的角化龈宽度测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对角化龈增宽术使用3种测量方法比较角化龈宽度增量的差别,为临床角化龈增宽效果的测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参加角化龈增宽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移植物为可吸收梯度层修复膜)和对照组(移植物为自体游离龈组织).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利用3种方法测量角化龈宽度(the width of keratinized gingival,KW),分别为颊侧中点法、颊侧近中/中央/远中位点法及自定义定点法,并按整体、不同分区及不同牙位数分类计算3种方法组间KW增量的差别.结果:从整体上,3种测量方法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KW增量的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手术区域上,前牙区3种测量方法的KW增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后牙区,试验组中方法三与方法一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对照组的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手术牙位数上,当牙位数少于3颗牙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3组间KW增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牙位数达3颗及以上时,试验组方法三与方法一的KW增量差值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6),方法三与方法二的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7),而对照组的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角化龈宽度测量方法均适用于角化龈增宽效果的评价,临床应用可优先选择最简便的颊侧中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在种植体周附着龈增宽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在种植体附着龈增宽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0例种植体周附着龈不足或缺失的患者,采用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增宽种植体周的附着龈.术后观察游离龈瓣的存活状态,并记录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时附着龈的宽度,计算术后1年附着龈的收缩率.结果 20例患者的游离龈瓣均存活,术后1年附着龈宽度为(3.05±0.44)mm,与术前相比增加了(2.56±0.31)mm,与术后即刻相比减小了(2.13±0.28)mm,附着龈收缩率为41.22%±5.04%.结论 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应用于附着龈增宽术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能较好地提高种植体周附着龈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体结缔组织移植术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自体结缔组织移植术为基础的根面覆盖手术,因其较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目前被认为是治疗牙龈退缩最有效的手术方法.结缔组织移植术是指切取供区部位游离的结缔组织移植至受体区,其中上腭部是最常用的供区部位,然而个体间上腭咀嚼黏膜的厚度是存在差异的,并且临床运用不同所需要的游离移植物厚度不同、相应的在腭侧获取游离移植物的手术方法也不同.本文就结缔组织移植术适应证及临床运用时移植物厚度的选择、腭侧咀嚼黏膜的测量、腭侧获取移植物的部位、获取移植物的手术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等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游离牙龈移植技术临床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种植体周围改良游离牙龈移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例患者42个下颌后牙区种植位点,种植后颊侧龈缘中点处角化龈宽度均小于2 mm.修复前2个月采用改良游离牙龈移植技术,即供区使用个性化腭护板,受区使用个性化移植物压板.术后观察移植物的成活情况.术后即刻,术后2、6、12个月对种植体颊侧角化龈宽度进行测量.术后1、3、6d用目测类比法(VAS)记录患者术创疼痛.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42个种植位点移植瓣均成活.术前种植体颊侧角化龈宽度平均(0.39±0.41)mm,术后12个月平均(4.17±0.43)mm,与术前相比,平均增加(3.78±0.21)ram,平均收缩量为(1.12±0.12)mm.结论:改良游离牙龈移植技术可有效增加种植体颊侧角化龈宽度,术后1年移植物收缩量较小,患者术后疼痛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牙龈退缩及微创隧道治疗技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GR)是指牙龈边缘向釉牙骨质界的根方退缩从而致使牙根暴露,对患者牙的美观和功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重者可引起牙齿敏感、根面磨损以及根面龋,并给菌斑控制带来困难.研究表明牙龈退缩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牙周炎是引起牙龈退缩最常见的原因,口腔局部异常解剖和牙列不齐亦可造成牙龈退缩,此外,不当的刷牙方法、创伤和医源性损伤等也是重要危险因素.牙龈退缩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指通过膜龈手术治疗牙龈退缩,以恢复局部组织的正常形态和功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进,牙周外科移植技术已进入微创时代,为了同时满足美观和舒适的要求,手术方式从最初的游离龈移植技术发展为微创隧道技术,即受区预备时采用沟内切口而不是龈表面切口,通过建立牙龈乳头下方及侧面的隧道,有利于囊袋的被动冠向复位,供体可减少或不用自体腭侧游离组织瓣而采用同种异体移植物.微创隧道技术可以达到更好的根面覆盖并减轻术后反应,临床上具有美观性和实用性双重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下颌后牙区不同时机游离龈移植的效果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对不同时机的游离龈移植术(FGG)增加下颌后牙区种植体周颊侧角化龈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东莞健力口腔医院修复种植科下颌后牙区单牙缺失角化牙龈不足的患者(宽度为2 ~ 4 mm)共40例,将纳入的40例患者进行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例为实验组,其余2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种植Ⅰ期手术时放置愈合基台同期行FGG。对照组种植Ⅰ期手术潜入式愈合,3个月Ⅱ期手术时放置愈合基台同期行FGG。术后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情况,测量术前牙槽嵴顶剩余角化龈宽度,测量颊侧FGG后即刻、移植术后2个月、戴牙后即刻和戴牙后6个月的颊侧角化龈宽度,使用SPSS 20.0软件对移植物存活率、颊侧不同时间点角化龈宽度等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伤口正常愈合,组织瓣均存活。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牙槽嵴顶余留角化龈宽度分别为(2.9 ± 0.3)和(3.0 ± 0.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种植体颊侧龈缘中点角化龈宽度分别为(4.9 ± 0.5)和(4.9 ± 0.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2,P = 0.8)。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2个月颊侧龈缘中点角化龈宽度分别为(4.2 ± 0.4)和(4.5 ± 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9,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戴牙当天种植体颊侧龈缘中点角化龈宽度为(3.2± 0.4)和(3.7± 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戴牙后6个月种植体颊侧龈缘中点角化龈宽度为(3.1 ± 0.4)和(3.5 ± 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7,P<0.05)。结论:当下颌后牙区剩余角化龈为2 ~ 4 mm时,FGG在种植Ⅰ期手术同期及Ⅱ期手术同期均能获得较好的增加角化龈的效果。相比于种植Ⅰ期手术同期进行FGG,Ⅱ期手术同期FGG能获得更好的颊侧角化龈的宽度,但会增加手术次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三种材料封闭磨牙牙槽嵴保存术创的早期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价应用三种材料封闭磨牙牙槽嵴保存术创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纳入30颗磨牙样本,随机分为三组,即骨胶原(Bone collagen,BC)组、胶原基质(Collagen matrix,CM)组及自体游离龈移植物(Free gingival graft,FGG)组,分别进行牙槽嵴保存术创封闭,每组10颗.结合CBCT、口腔扫描观察软组织厚度、创口面积、牙槽骨高度及体积变化.结果:术后15 d Collagen组创口面积收缩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即刻、15 d、30 d软组织厚度CM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30 d牙槽骨垂直高度变化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牙槽骨体积减少量Collagen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在牙槽嵴保存术创面愈合早期应用胶原基质及自体游离龈移植物封闭创面能阻止游离龈收缩塌陷,有利于维持附着龈稳定及成骨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