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和特征分子网络技术快速鉴定滇白珠水提物化学成分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结合特征分子网络(feature-based molecular networking,FBMN)技术,对滇白珠 Gaultheria leucocarpa var.crenulata 水提物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8mL/min,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滇白珠水提物MS/MS数据,并在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GNPS)网站(http://gnps.ucsd.edu)上创建 FBMN.根据 Compound Discoverer软件及GNPS数据库匹配结果,结合化合物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特征碎片离子、色谱保留时间,参考对照品、文献及Pubchem、Massbank数据库,快速鉴定滇白珠水提物的化学成分.结果 共从滇白珠水提物中鉴定出130个成分,并区分了同分异构体,包括黄酮类40个、苯丙素类22个、糖苷类19个、有机酸类10个、生物碱类10个、酚类7个、萜类6个、酯类5个、氨基酸类4个、糖类3个、核苷酸类2个、醛类2个,其中5-O-咖啡酰奎宁酸、4-熊酰奎宁酸、邻苯二甲酸二丙酯这3个成分为根据FBMN结果推测解析.结论 FBMN弥补了传统分子网络在鉴定同分异构体方面的不足,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结合FBMN能快速、准确、全面地鉴定滇白珠水提物化学成分,可为其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透骨香中6种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透骨香中原儿茶酸、表儿茶素、绿原酸、槲皮苷、白珠树苷、滇白珠苷A的含量.方法 分析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水(含 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 0.3 mL/min;柱温 4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筛选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成分.结果 6 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2),平均加样回收率 98.76%~101.88%,RSD 1.0%~2.5%.透骨香根、地上部分所含成分有较大差异,白珠树苷、表儿茶素、原儿茶酸是质量标志成分.结论 该方法准确、高效,可用于透骨香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一种滇白珠富含水杨酸甲酯糖苷抗炎镇痛活性部位提取富集方法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以活性成分为指标,优化滇白珠抗炎镇痛活性部位(ARF)提取富集工艺.方法 以水杨酸甲酯三糖苷(MSTG-B)为指示性成分对滇白珠水杨酸甲酯糖苷类成分进行提取及富集,确定最佳提取和洗脱溶剂.选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2%乙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4 nm,建立滇白珠ARF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 滇白珠药材的最佳提取溶剂为30%乙醇溶液,经大孔树脂AB-8富集后的35%乙醇洗脱部位为ARF部位.所测定的3个不同产地的滇白珠样品,其ARF部位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和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结论 ARF部位提取富集方法工艺稳定,重现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PLC测定民族药滇白珠抗炎镇痛活性部位(ARF)中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民族药滇白珠抗炎镇痛活性部位(ARF)中4种活性成分methylbenzoate-2-O-β-D-xylopyranosyl(1-2)[O-β-D-xyl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MSTG-A),methyl benzoate-2-O-β-D-glucopyranosyl(1-2) [O-β-D-xyl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MSTG-B),gaultherin及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滇白珠药材的深入研究及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依据,并为后期滇白珠的制剂与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COSMOSIL 5C18-PAQ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2%冰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l mL· min-1,检测波长294 nm.结果:MSTG-A,MSTG-B,gaultherin,绿原酸分别在0.014 06 ~0.450 00,0.007 81 ~0.250 00,0.003 13 ~0.100 00,0.000 94~0.030 00 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在100.81%,99.19%,96.12%,102.56%,其RSD分别为1.4%,0.7%,0.7%,2.4%.滇白珠ARF部位中MSTG-B,MSTG-A,gaultherin,绿原酸质量分数分别为23.608,41.973,8.282,2.673 mg·g-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滇白珠抗炎镇痛活性部位中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为滇白珠药材的深入研究、质量控制与综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后期滇白珠药材的制剂与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叶绿体基因证据的民族药滇白珠复合群系统发育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滇白珠是我国重要的民族药用植物,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是一个分类困难的复合群.为了探讨其种下分类关系,该文对滇白珠复合群(包括毛滇白珠、秃果白珠和滇白珠3个变种)进行网罗式采样,基本覆盖了该复合群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同时包括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各1个居群,共计81个居群241个个体,通过联合两个变异位点适中的叶绿体片段rpl33-psaJ和trnL-rpl32,构建基于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和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的系统发育树,以及Neighbor-Net法构建系统发育网络.结果表明:滇白珠复合群内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这种差异性相比形态,与地域分布相关性更大.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滇白珠复合群分为3个支系.其中:一支包括中国台湾和菲律宾南达沃的居群,为变种秃果白珠,符合前人分类结果;一支包括分布于横断山脉区域的居群,由变种毛滇白珠和滇白珠组成;剩余一支包括分布于华东南区域的居群,同样由变种毛滇白珠和滇白珠组成.分子证据支持基于形态分类的秃果白珠作为变种,而不支持毛滇白珠作为变种的处理.这样的遗传分化式样可能是由地理隔离导致,这一结果为民族药滇白珠的种质资源评价和保护利用奠定了分类学框架.然而,变种滇白珠居群间的谱系发生关系却尚未得到很好地解决,特别是无法明晰华东南大部分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格局,需要进一步补充样本通过谱系地理学手段,并寻找分辨率更高的核基因分子标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滇白珠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滇白珠 Gaultheria leucocarpa var.Yunnanensis 为我国民间传统药物,常用于风湿、眩晕、闭经、咳嗽等疾病的治疗,目前已从中分离到83种成分,包括水杨酸甲酯糖苷类、黄酮类、木脂素类、萜类、有机酸类等,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其中抗炎作用尤为显著.但近年来关于滇白珠的质量控制研究较单薄,且大多为基于HPLC法的一种或一类指标性成分含有量测定,不能全面反映药材质量.本文对滇白珠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该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滇白珠醇提物预防大鼠胃溃疡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滇白珠醇提物(DBZ)预防给药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A)及乙醇型胃溃疡(B)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A模型,观察DBZ对大鼠胃溃疡发生率、溃疡指数以及胃液量、胃酸、胃蛋白酶的影响;采用B模型,观察DBZ对大鼠胃溃疡发生率、溃疡指数以及胃黏膜组织SOD、MDA、PGE2、NO含量的影响.结果:A模型为瘤胃部胃溃疡.模型组胃溃疡发生率高,溃疡指数大,病理检查显示溃疡部位胃组织严重缺损.与模型组比较,DBZ高剂量组大鼠胃溃疡发生率及溃疡指数显著减少,胃组织缺损程度明显减轻,胃液量、胃酸浓度和总酸排出量均显著降低;DBZ低剂量组大鼠胃溃疡指数显著减小,胃组织缺损程度明显减轻,胃酸浓度显著降低;DBZ高、低剂量组对胃蛋白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B模型为腺胃部胃溃疡.模型组大鼠胃部出现明显淤血及溃疡.与模型组比较,DBZ高剂量组大鼠胃部没有淤血及溃疡,DBZ低剂量组淤血及溃疡程度明显减轻;DBZ高、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的SOD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降低,而对PGE2、NO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结论:DBZ预防给药对大鼠A、B模型胃溃疡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对A模型抑制作用可能与减少胃酸分泌有关,对B模型抑制作用可能与升高胃黏膜SOD水平、同时降低MDA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滇白珠止泻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滇白珠Gaultheria leucocarpa BI.var.yunnanensis(Franch.)T.Z.Hsu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对滇白珠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水杨酸(1)、槲皮素(2)、熊果酸(3)、香豆素(4)、龙胆酸(5)、槲皮苷(6)、对香豆酸(7)、芦丁(8)、对羟基苯乙酸(9)、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0)和胡萝卜苷(11).结论 化合物4~7、9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离体外翻肠囊法研究滇白珠抗炎镇痛活性部位的肠吸收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考察滇白珠抗炎镇痛活性部位(ARF)的肠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大鼠右后足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方法建立佐剂诱导关节炎(AIA)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ARF高、中、低浓度),每组3只,另取9只正常大鼠随机分为3组(ARF高、中、低浓度),每组3只;实验前12 h禁食不禁水,收集大鼠肠系的小肠部分10 cm左右,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法,考察滇白珠ARF高、中、低浓度给药后正常大鼠和AIA模型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肠吸收差异.通过HPLC检测肠囊液样品中3个水杨酸甲酯糖苷类成分methyl benzoate-2-O-β-D-xylopyranosyl(1-2)[O-β-D-xyl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MSTG-A)、methyl benzoate-2-O-β-D-glucopyr-anosyl(1-2)[O-β-D-xyl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MSTG-B)及2-[(6-O-β-D-xy-l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oxy]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冬绿苷)的含量,计算累积吸收量,吸收速率常数及表观渗透系数,比较3个成分在正常大鼠及AIA模型大鼠的肠吸收情况.结果 滇白珠ARF中的3个活性水杨酸甲酯糖苷类成分在正常大鼠及AIA模型大鼠中均为线性吸收(均r>0.9),符合零级吸收速率.各成分吸收速率常数与给药浓度及机体状态有关,在生理状态下,其吸收速率常数均随ARF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3个指标成分属于被动扩散;而在病理状态下,其吸收速率常数均随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各成分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均吸收良好,表观渗透系数均大于1×10-6 cm/s,且在病理状态下吸收强于生理状态.结论 滇白珠ARF中MSTG-A,MSTG-B和冬绿苷在正常及AIA模型大鼠离体小肠中的吸收均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且病理状态对活性成分的吸收具有影响;选择外翻肠囊法可评价滇白珠ARF中3个水杨酸甲酯糖苷类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水杨酸甲酯糖苷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水杨酸甲酯糖苷是来源于中药滇白珠的具有明确抗炎作用的新型非甾体天然化合物,该研究探讨其通过抗炎对APP/PS 1模型鼠学习记忆改善的作用.方法 建立APP/PS1老年痴呆小鼠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评价水杨酸甲酯糖苷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并对脑组织病理组织进行尼氏染色、硫磺素T染色和电镜技术观察神经细胞的功能变化.结果 水杨酸甲酯糖苷能够提高AD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表现为缩短APP/PS 1小鼠的潜伏期,增加其在目标区域的停留时间和穿越次数;其次能够部分减少APP/PS 1小鼠脑内Aβ沉积、缓解神经细胞的损伤、改善神经毡超微结构病变.结论 水杨酸甲酯糖苷可能通过抗炎作用,减少了Aβ沉积和保护神经细胞,从而提高了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