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华黄精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研究"十大皖药"品种——九华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in Jiuhua Mountain)块状根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综合采用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九华黄精生药材的8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并通过1 H NMR、13C NMR、HR-ESI-MS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结构,分别为 polygodoside H(1)、polygonatumoside G(2)、25(S)-funkioside B(3)、typaspidoside A(4)、芦丁(5)、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6)、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9)、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0)、5-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1)、4-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2)、3,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3)、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4)、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5)、对羟基肉桂酸甲酯(16),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九华黄精中分离得到.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3、5~8均能够有效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释放NO,且无细胞毒作用,IC50值范围为8.28~41.85 μmol/L,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炎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川西合耳菊中1个新的艾里莫芬烷倍半萜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川西合耳菊Synotis solidagine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反相C18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文献对比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 从川西合耳菊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 18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4S,5R,8R,10S)-2-angeloyloxy-8,10-dihydroxy-eremophil-7(11)-en-8,12-olide(1)、(1R,4S,5S,6S,8R,10S)-1,10-epoxy-6,8-dihydroxy-eremophil-7(11)-en-8,12-olide(2)、(4S,5R,8S,10S)-8,10-dihydroxy-eremophil-7(11)-en-8,12-olide(3)、(4S,5R,8R,10S)-10-hydroxy-eremophil-7(1 1)-en-8,12-olide(4)、橐吾内酯(5)、4,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6)、异绿原酸C(7)、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8)、异绿原酸A(9)、1,4-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0)、绿原酸(11)、咖啡酰苹果酸(12)、咖啡酸甲酯(13)、反式咖啡酸(14)、山柰酚-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5)、紫云英苷(16)、2-苯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7)、桦褐孔菌二糖(18).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艾里莫芬烷倍半萜类化合物,命名为川西合耳菊内酯A;化合物2、4、5、10、12、13、15、17、18为首次从合耳菊属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和特征分子网络技术快速鉴定滇白珠水提物化学成分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结合特征分子网络(feature-based molecular networking,FBMN)技术,对滇白珠 Gaultheria leucocarpa var.crenulata 水提物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8mL/min,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滇白珠水提物MS/MS数据,并在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GNPS)网站(http://gnps.ucsd.edu)上创建 FBMN.根据 Compound Discoverer软件及GNPS数据库匹配结果,结合化合物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特征碎片离子、色谱保留时间,参考对照品、文献及Pubchem、Massbank数据库,快速鉴定滇白珠水提物的化学成分.结果 共从滇白珠水提物中鉴定出130个成分,并区分了同分异构体,包括黄酮类40个、苯丙素类22个、糖苷类19个、有机酸类10个、生物碱类10个、酚类7个、萜类6个、酯类5个、氨基酸类4个、糖类3个、核苷酸类2个、醛类2个,其中5-O-咖啡酰奎宁酸、4-熊酰奎宁酸、邻苯二甲酸二丙酯这3个成分为根据FBMN结果推测解析.结论 FBMN弥补了传统分子网络在鉴定同分异构体方面的不足,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结合FBMN能快速、准确、全面地鉴定滇白珠水提物化学成分,可为其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枸杞属植物果实多类型化学组分分析比较及其"化学-性状"关联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全面了解及利用我国枸杞属植物资源,该研究以枸杞属不同种植物干燥成熟果实为研究对象,比较其糖类、蛋白质类、类胡萝卜素类、有机酸类及酚类化学组分组成及含量,并结合果实百粒重、果形指数及籽实比性状指标,分析其"化学-性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枸杞其化学成分主要组成类别具有差异,如截萼枸杞、黄果枸杞及红枝枸杞为单糖优势种;宁夏枸杞及黄果枸杞为总多糖优势种,且宁夏枸杞为枸杞红素绝对优势种;云南枸杞与北方枸杞干果为可溶性蛋白质优势种;截萼枸杞、新疆枸杞及宁夏枸杞为有机酸类及酚类优势种;宁夏枸杞、黄果枸杞为枸杞属中大果优势种;云南枸杞及枸杞为多籽劣势种.多糖类、类胡萝卜素类、果实百粒重、籽实比、东莨菪素、果糖、5-O-阿魏酰奎宁酸、山柰酚-3-O-芸香糖苷、东莨菪苷、隐绿原酸及咖啡酸被认为是不同种干果间主要差异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百粒重与东莨菪苷及总多糖含量呈强正相关;籽实比与琥珀酸、水溶性蛋白质及玉米黄素含量呈强正相关性,与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果糖及葡萄糖含量呈强负相关,表明不同化合物在枸杞果实中分布趋势不同.该研究系统分析比较了枸杞属8个不同种果实化学组分及性状差异,可为枸杞属植物全面开发利用及品种定向选育和精细化、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多组分定量联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及熵权优劣解距离法的抗菌消炎胶囊质量差异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及熵权优劣解距离法(EW-TOPSIS)评价抗菌消炎胶囊的多组分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15批抗菌消炎胶囊中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绿原酸、3,5-二-O-咖啡酰奎宁酸、知母皂苷BⅡ、知母皂苷AⅢ、原百部碱、对叶百部碱、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借助PCA、OPLS-DA及EW-TOPSIS模型对15批消炎胶囊样品进行质量差异分析,筛选出导致差异的特征成分,并进行质量排序.结果 12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9)96.90%~100.23%(RSD<2.0%).化学计量学筛选出2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累计达95.172%;OPLS-DA发掘出黄芩苷、绿原酸、知母皂苷B Ⅱ和对叶百部碱对抗菌消炎胶囊质量有显著影响:EW-TOPSIS分析结果显示Ci值0.082 7~0.849 5,15批样品质量差异较大.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抗菌消炎胶囊质量的综合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和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评价不同生长期毛菊苣药材质量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建立不同生长期(花前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毛菊苣Cichorium glandulosum地上部位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和薄层色谱(TLC)生物自显影技术评价毛菊苣药材质量,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olyPack C18-AQ色谱柱,以甲醇(A)-乙腈(B)-0.3%磷酸溶液(C)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体积流量为1.0 mL/min.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建立不同生长期毛菊苣地上部位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分析相似度.应用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 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筛选不同生长期下毛菊苣地上部位药材中具有的差异性化学成分.利用TLC-生物自显影技术对不同生长期毛菊苣药材进行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 不同生长期下20批次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匹配出12个共有峰,指认出3号峰为秦皮乙素、6号峰为异槲皮苷、7号峰为3,5-O-二咖啡酰奎宁酸.CA将20批不同生长期下药材分为4类;PCA确定了3个主成分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8.143%,PCA结果与CA结果基本一致;PLS-DA结果显示色谱峰11、2、6(异槲皮苷)、3(秦皮乙素)和5号峰可作为不同生长期毛菊苣药材质量的差异标志物.样品展开斑点和TLC-生物自显影说明花前期和开花期药材相比成熟期药材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作用.结论 利用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为毛菊苣地上部位药材规范化种植以及质量评价提供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不同栽培密度对茵陈生长及药材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考察不同栽培密度对茵陈产量及其主要功效成分合成累积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以提高药材品质.[方法]设置 8组不同栽培密度的试验田,分别为15 cm×20 cm(M1)、15 cm×25 cm(M2)、15 cm×30 cm(M3)、20 cm×20 cm(M4)、20 cm×30 cm(M5)、25 cm×20 cm(M6)、25 cm×25 cm(M7)、25 cm×30 cm(M8).基于不同采收期进行采收,测定生长指标及主要成分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茵陈株高、叶柄长度和单株鲜质量逐渐增长,分枝数增加,成活率、茎粗和小区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茵陈叶长、叶宽无明显变化规律.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茵陈药材中挥发油含量逐渐增加,总黄酮、绿原酸、咖啡酸及 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的茵陈药材绿原酸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限量标准.基于茵陈产量和药效成分含量信息,综合主成分分析对结果进行评价,推荐茵陈的最佳栽培密度为 25 cm×20 cm(M6).[结论]适宜的栽培密度能够有效提高茵陈的产量和品质,为进一步茵陈大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科学实验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基于UPLC定量指纹图谱与UPLC-QE-Plus-MS/MS技术的吴茱萸(石虎)标准汤剂量值传递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借助UPLC定量指纹图谱与UPLC-QE-Plus-MS/MS技术,研究吴茱萸Euodiae Fructus[石虎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通过对18批吴茱萸(石虎)样品进行检测,获得吴茱萸(石虎)饮片和标准汤剂的对照指纹图谱,并采用UPLC-QE-Plus-MS/MS技术,对标定的吴茱萸(石虎)共有峰进行鉴定.通过峰个数传递、相似度比较、有效成分含量转移率、出膏率测定等,对吴茱萸(石虎)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在饮片与标准汤剂中共标定25个对照指纹图谱共有峰,包括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去氢吴茱萸碱、evodiaxinine、吴茱萸酰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12个有机酸类化合物(咖啡酰葡萄糖酸及其同分异构体、阿魏酰葡萄糖酸及其同分异构体、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阿魏酰奎宁酸等)、7个黄酮类化合物(香树素-7-O-β-D-葡萄糖苷、芦丁、金丝桃苷、柠檬黄素-3-O-芸香糖苷、柯伊利素-7-O-芸香糖苷、水仙苷、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个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柠檬苦素).经测定饮片中25个共有峰均传递到标准汤剂中,共有峰传递率为100%.以每批次吴茱萸(石虎)饮片的指纹图谱为对照,对应批次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以有效成分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为指标,吴茱萸(石虎)标准汤剂中指标成分的转移率均在其均值±30%范围内.18批标准汤剂的出膏率也在其均值±30%范围内.结论 制备过程量值传递情况稳定,制备工艺可行,可为吴茱萸(石虎)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杞荷分清饮中12种成分在正常及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研究杞荷分清饮中12种活性成分(琥珀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原儿茶醛、咖啡酸、5-O-阿魏酰奎宁酸、对香豆酸、荷叶碱、槲皮素、齐墩果酸、熊果酸)在正常和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HPLC-QTRAP-MS/MS)方法,同时测定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分别单次灌胃给予杞荷分清饮后血浆中12种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对12种所测定成分线性关系良好,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等方法学均符合要求.采用DAS 3.2.8软件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模型组中除咖啡酸、5-O-阿魏酰奎宁酸、齐墩果酸外其余9种成分半衰期时间(t1/2)相对正常组延长;隐绿原酸、对香豆酸、熊果酸、齐墩果酸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模型组相对正常组增加,且平均驻留时间(MRT)延迟;正常组中槲皮素、荷叶碱出现"双峰"现象,模型组未见,提示疾病状态下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出现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菊苣H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建立菊苣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差异性成分并进行含量测定和方差分析.结果:16 批菊苣药材HPLC指纹图谱确定 15 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在 0.900 以上;聚类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一致,可将样品分为3 组,并筛选出5 个差异性成分,指认其中3 个为绿原酸、菊苣酸和3,5-O-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测定及方差分析的显著性差异情况与前述分组结果一致.结论:HPLC指纹图谱结合差异性成分的含量测定及统计分析,可阐明菊苣药材整体质量特征及差异性,为菊苣药材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