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分裂症患者语义距离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激活扩散模型和语义距离来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词汇语义加工异常及其与认知功能、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人口学资料匹配的被试随机分为研究组(27名)和对照组(30名)。两组分别对不同语义类别和词汇类别的词汇进行1~7等级语义距离赋值。对两组的语义距离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研究组语义距离偏差与认知成套测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分数及阳性阴性症状量表分数(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语义距离的组别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 F(1,55)=7.460, P=0.008, ηp2=0.981],研究组的语义距离(3.672±0.105)低于对照组语义距离(4.068±0.100)。语义类别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 F(1,55)=833.37, P<0.01, ηp2=0.938],相关条件下的语义距离(1.965±0.074)低于不相关条件下语义距离(5.775±0.117)。语义相关条件下,具体语义偏差和MCCB总分( r=-0.405, P=0.036)及言语学习( r=-0.569, P=0.002)呈负相关;抽象语义偏差和言语学习( r=-0.429, P=0.026)呈负相关。语义不相关条件下,具体语义偏差和MCCB总分( r=-0.597, P=0.001)、言语学习( r=-0.399, P=0.039)等维度呈负相关;抽象语义偏差和MCCB总分( r=-0.593, P=0.001)、言语学习( r=-0.285, P=0.050)等维度呈负相关。语义相关条件下,抽象语义偏差和其一般症状量表分呈正相关( r=0.448, P=0.019);语义不相关条件下,抽象词汇偏差和PANSS总分( r=0.120, P=0.010)、阴性量表分( r=0.047, P=0.030)及一般症状量表分( r=0.306, P=0.010)呈正相关。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词汇语义距离存在异常;其语义偏差与认知功能指标、症状学指标存在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OPN/IGF-1/mTOR探讨左归丸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恢复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探讨左归丸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作用及其机制.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 5 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左归丸低剂量组(3.5 g·kg-1)、左归丸中剂量组(7 g·kg-1)、左归丸高剂量组(14 g·kg-1),每组 15 只.采用光化学栓塞法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分别于造模前和给药第 7、14、21、28 天进行行为学检测.在造模 3 d后进行 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给药 28 d后进行影像学T2 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检测、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测,评估模型损伤情况.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脑皮质区组织学情况.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蛋白印迹观察轴突标记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轴突生长相关蛋白 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细胞内在活力相关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及其下游磷酸化S6 核糖体蛋白(phosphorylated s6 ribosomal protein,p-S6)以及机制相关蛋白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相对表达量.左归丸治疗组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神经功能的损伤有一定的恢复作用,TTC染色显示感觉运动皮质区出现白色梗死灶,T2WI影像学上观察到感觉运动皮质区坏死,形成囊腔;脑组织损伤较轻、瘢痕较少、毛细血管增多,神经元轴突较模型组增多、神经元活力较强.与模型组相比,左归丸治疗组GAP43、OPN、IGF-1、mTOR蛋白表达明显增多.综上,左归丸能促进缺血性脑梗死小鼠神经功能恢复,促进轴突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激活OPN/IGF-1/mTOR信号轴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促内源性干细胞再生修复治疗心脑血管药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9
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病理机制和康复难题.其中脑梗是全球死亡和残疾的首位原因,约占全球5%的伤残调整年和10%的死亡率,我国每年新发心肌梗死超过250万人,死亡人数超过100万人.尽管及时溶栓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治疗方法可以挽救部分脑梗、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生命,但是对于严重的脑梗后遗症和陈旧性心肌损伤,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以及强大的营养和分泌功能,为受损脑组织和心肌组织再生修复提供可能.但干细胞移植治疗由于干细胞体内容易扩散,很难在损伤部位定植存活,影响治疗效果.通过药物手段激活内源性神经再生和心肌再生具有很大优势,将成为今后治疗脑梗和心梗的重要策略.莫诺苷是我们从中药山茱萸中提取的环烯醚萜苷类单体化合物.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上,我们发现莫诺苷能显著促进卒中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和血管芽生,进而促进内源性神经发生、血管新生过程,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并促进微循环网络重构,最终改善缺血侧皮层神经元功能,修复受损神经功能.在大鼠心梗模型上,我们发现莫诺苷能够促进急性心梗后的心肌细胞增殖、血管新生,改善心脏纤维化和心肌肥大,发挥心脏保护作用.表明莫诺苷可能具有促进脑梗和心梗后内源性干细胞再生、迁移到受损部位弥补坏死的脑组织或心肌细胞、以及促进微循环重构的能力.我们对莫诺苷调控干细胞增殖的机制和靶点进行探索,发现Eph信号通路参与莫诺苷对脑梗和心梗后再生修复的作用.以上研究为将莫诺苷开发成为再生修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效药物奠定基础,为解决临床康复治疗难题、改善脑梗和心梗预后带来希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基于领域关联兴趣模型的个性化文献推荐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文献资料是目前最重要的科研知识源,但爆炸式增长的科技文献所带来的信息过载,使得科研人员难以快速找到真正需要的文献.这在目前得到普遍关注的认知科学领域尤为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领域关联兴趣模型的个性化文献推荐方法.方法 基于对研究人员短期兴趣变迁的观察,引入兴趣遗忘曲线进行用户建模,并改进激活扩散模型,利用兴趣间潜在的领域语义关系解决用户兴趣模型存在的数据稀疏问题,最后通过对比基于用户兴趣模型推荐方法与基于领域关联兴趣模型推荐方法的精确度与平均准确率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 采用PubMed文献作为实验数据,从精确度来看,fMRI、induction和normal分别获得0.60、0.80和0.550;从平均准确度来看,对于induction概念,此方法能够提供更高的精确度与召回率.结论 本方法能够有效捕捉用户研究兴趣及其变迁,进而为用户推荐内容上更贴近其研究兴趣的科技文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恒河猴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恒河猴脑梗死模型脑缺血后不同时期白质纤维束损伤的诊断价值,并观察白质纤维束的受损情况.方法 4只清洁级成年雄性恒河猴,平均年龄(8.0±1.5)岁,平均体质量(9.6±1.2)kg.采用恒河猴自体血栓制备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再通模型,闭塞后2.5 h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分别于脑缺血后4 h、7 d、30 d进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TI检查.对比梗死侧(梗死灶、额叶、小脑)与健侧相应部位脑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白质纤维束数量的改变.结果 梗死侧梗死灶的FA及纤维束数量均具有7d下降、30d升高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缺血后4h、7d、30 d的FA分别为0.301±0.045、0.200±0.050、0.305±0.026,纤维束数量分别为43.0±1.6、22.8±11.0、31.3±6.4;F值分别为8.223、7.861,均P<0.05).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梗死侧的额叶、小脑及对侧相应部位脑白质的FA和纤维束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TI及DTT技术能较好地评价脑梗死恒河猴模型脑缺血后不同时期白质纤维束的损伤程度,对指导临床诊断和帮助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二甲双胍通过调控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骨架系统抑制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Met)对代谢综合征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与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Met刺激转染了EGFP-CLIP170或EGFP-Pdlim5质粒的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观察pAMPK、pCLIP-170、pPdlim5等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的微管系统及肌动蛋白骨架系统的变化.对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行划痕实验,用Met梯度浓度(0、0.5、1 mmol/L)刺激细胞8 h,观察划痕愈合情况,评价各组细胞迁移能力.对ApoE-/-小鼠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糖尿病,之后予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代谢综合征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治疗组(Met组,n=12)给予Met灌胃干预,对照组(Control组,n=10)予生理盐水.造模8周后提取动物主动脉全长及根部分别行油红O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评价小鼠主动脉斑块内平滑肌细胞的异位迁移和脂质沉积情况.结果 小鼠主动脉平滑肌在Met处理后肌动蛋白骨架系统形态发生改变,应力纤维增粗,黏附斑增强,细胞的迁移运动受到明显抑制(P<0.05),但Met对微管骨架系统无明显影响;动物实验显示:在造模8周后,主动脉根部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示Met组平滑肌细胞迁移运动受到抑制,异位扩散程度较Control组明显降低,油红O染色示Met组脂质沉积较Control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二甲双胍通过调控细胞肌动蛋白骨架系统,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运动,从而抑制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川芎嗪联合大黄素抑制腹水癌细胞HIF-1α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从抑制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HIF)信号通路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角度探讨川芎嗪和大黄素合用抑制腹水癌细胞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组、大黄素组、川芎嗪+大黄素组,各实验组采用原位注射法对正常大鼠肝脏注射大鼠腹水癌细胞(Walker-256细胞),假手术组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并分组灌胃给药川芎嗪(10 mg·kg-1),大黄素(10 mg·kg-1),川芎嗪+大黄素(川芎嗪10 mg·kg-1+大黄素10 mg·kg-1),给药7d后取实验组肝脏肿瘤接种组织样本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细胞存留状态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别构建Walker-256细胞体外氧糖剥夺模型(缺氧缺糖模型)、单缺氧模型和单缺糖模型.川芎嗪组、大黄素组及川芎嗪+大黄素组均选择不影响Walker-256增殖的3个连续浓度作为考察浓度,造模前给药,模型处理时间4h,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IF-1α,VEGF-C,NF-κB的水平.结果:大鼠肝脏在接种Walker-256细胞后,肝脏总质量明显升高(P<0.05),川芎嗪组,大黄素组和川芎嗪+大黄素组肝脏总质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各给药组肝脏组织中的VEGF表达响应均低于模型组;在细胞水平,川芎嗪组和川芎嗪+大黄素组缺氧缺糖模型的HIF-1α,VEGF-C,NF-κ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对单缺氧模型作用有一定降低作用;大黄素1×10-2,1×10-3 mo1·L-1组和川芎嗪+大黄素1×10-2,1×10-3 mol· L-1组明显降低缺氧缺糖和单缺糖模型中HIF-1α,NF-κB的水平(P<0.05),而所有给药组对单缺糖模型中VEGF-C作用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川芎嗪和大黄素单用和川芎嗪+大黄素联合使用均可抑制大鼠肝脏在接种Wa1ker-256细胞后重量的异常升高,并抑制肝脏组织的VEGF表达;川芎嗪和大黄素可以抑制NF-κB,HIF-1α的蛋白表达,从而减少了HIF-1α转录激活的转移相关靶基因蛋白VEGF的表达、限制肿瘤细胞新生血管的生成以达到抑制腹水癌细胞侵袭和扩散.其中川芎嗪对缺氧的作用最显著,葡萄糖对川芎嗪的作用有干预,与大黄素合用时葡萄糖的干预作用降低,合用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更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酸敏感离子通道在偏头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偏头痛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内科疾病,其频繁发作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因此,预防性治疗对提高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作为可被酸性微环境激活的氢离子门控阳离子通道,在疼痛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中枢敏化性疼痛.而ASICs抑制剂可减少偏头痛模型小鼠行为学异常以及相关蛋白的表达,因此,明确ASICs在偏头痛中的作用可以为研究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性治疗提供新思路.此外,ASICs电流与皮质扩散抑制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与偏头痛发生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阐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白细胞介素10在银屑病中的表达特征及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银屑病患者及银屑病小鼠模型皮损处白细胞介素10(IL-10)特点及其与银屑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IL-10的表达对银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银屑病患者病损皮肤,同时通过咪喹莫特(IMQ)分别诱导C57BL/6(WT)小鼠和IL-10敲除(IL-10-/-)小鼠致银屑病模型.采用PASI评分观察皮损动态变化;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表皮厚度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免疫组化检测皮损组织中IL-10和CD19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皮损组织中CD4定位改变情况.结果:IMQ造模可以取得与临床银屑病患者相类似的皮肤表现.IL-10-/-造模组小鼠背部皮损处红斑评分、鳞屑评分、皮肤浸润厚度评分及PASI总评分和耳朵厚度较WT造模组和IL-10-/-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WT造模组小鼠皮损组织中IL-10的表达阳性率低于WT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造模组小鼠CD19阳性表达率略高于IL-10-/-对照组和WT造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WT造模组小鼠CD4阳性表达从表皮-真皮交界处向整个表皮层扩散,与银屑病患者样本CD4阳性定位类似.IL-10-/-造模组小鼠表皮层和真皮层均存在CD4阳性表达.结论:IL-10的缺乏会导致持续的免疫激活,加重银屑病的发生和进展,其可能通过增加鳞屑发生,促进皮肤表皮层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加重银屑病样皮损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金龙胆草醇提取物对慢性牙周炎的体外抑菌抗炎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金龙胆草醇提取物对慢性牙周炎常见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g)、具核梭杆菌(Fn)的体外抑菌效果,观察金龙胆草醇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LPS)诱导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以乙醇为提取剂,采用索式提取法、热水浴浸提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对金龙胆草进行提取,冷冻干燥后计算提取率;使用滤纸片扩散法观察提取物对Pg、Fn的抑菌效果;采用细胞计数试剂-8(CCK-8)检测金龙胆草醇提取物和Pg-LPS、HGF共同培养24h、48 h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分泌水平;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HGF炎症模型中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金龙胆草醇提取物对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情况.结果:3种提取方式的金龙胆草提取率比较,超声辅助提取法显著高于索式提取法和热水浴浸提法(P<0.05).金龙胆草醇提取物对Pg、Fn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0 mg/mL和40 mg/mL,索式提取法的抑菌效果优于超声辅助提取法和热水浴浸提法.干预24、48 h后,10、20、50 μg/mL药液组HGF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200、500、1 000 μg/mL药液组HGF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2、24h后,Pg-LPS组HGF培养液上清液中TNF-α、IL-1β、PG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 12、24h后,Pg-LPS+20 μg/mL药液组、Pg-LPS+50 μg/mL药液组TNF-α水平均低于Pg-LPS组(P<0.05);干预 12 h后,Pg-LPS+10μg/mL药液组、Pg-LPS+20 μg/mL药液组、Pg-LPS+50 μg/mL药液组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Pg-LPS组(P<0.05);干预 12、24h后,Pg-LPS+10μg/mL药液组、Pg-LPS+20 μg/mL药液组、Pg-LPS+50 μg/mL药液组PGE2水平均低于Pg-LPS组(P<0.05).干预12、24 h后,Pg-LPS组HGF中NF-κB、MMP-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 12、24 h后,Pg-LPS+10 μg/mL药液组、Pg-LPS+20 μg/mL药液组、Pg-LPS+50 μg/mL药液组NF-κB、MMP-1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Pg-LPS组(P<0.05).结论:金龙胆草醇提取物对Pg、Fn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索式提取法可提高抑菌效果;金龙胆草醇提取物可抑制Pg-LPS诱导HGF的TNF-α、IL-1β、PGE2分泌,阻断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这可能是其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