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止血药效的地榆炒炭工艺及质量标志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地榆经炒炭后止血活性显著增强被广泛报道与应用,而药典中规定的指标性成分鞣质与没食子酸经炒炭后含量下降,这与止血效应增强相矛盾.由此,该研究根据止血药效优化地榆炒炭工艺,并全面解析地榆及其不同程度炮制品的成分,由此探寻止血物质基础.结果表明,250℃炒制 14 min的炮制品符合药典对炭药的性状描述,该炮制品展现出显著优于生地榆的快速凝血与血液吸附能力(P<0.05).在大鼠断尾、肝脏出血、肌肉创伤模型中都能显著缩短出血时间,显著优于生品、炒炭过度品及氨甲环酸(P<0.05).鞣花鞣质、鞣花酸、没食子酸甲酯、焦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镁(Mg)、钙(Ca)、锰(Mn)、铜(Cu)、锌(Zn)等物质的含量与止血效应呈强或极强正相关,或为地榆炭止血的物质基础,其中鞣花鞣质、鞣花酸、Mg、Ca含量高,在 14 min地榆炭中分别达(106.73±14.87)、(34.86±4.43)、(2.81±0.23)、(1.21±0.23)mg·g-1.最后,地榆炮制品与生地榆的粉末色差值(ΔE?ab)与上述止血物质的含量呈强或极强正相关.综上,根据止血药效优化地榆炒炭工艺:250℃炒制14 min止血效果最佳;提出增设鞣花酸和/或饮片粉末色度值为地榆炭炮制工艺指标与质量控制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董明国采用运脾扶阳、祛湿止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介绍董明国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董明国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位在肠,与脾、胃、肝、肾等脏腑亦密切相关,其发病多涉及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肾虚火衰这3个环节.脾虚湿困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根本病机,治法以运脾扶阳、祛湿止泻为主,自拟溃结方加减以治疗本病.溃结方的药物组成为白术、熟附子、煨葛根、干姜、砂仁、枳壳、白扁豆、车前子、乌梅、秦皮、马齿苋、石榴皮、炙甘草、焦山楂、炒麦芽.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单纯服用中药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配合中药灌肠治疗.中药灌肠方由青黛、败酱草、救必应、蚕砂、地榆炭、黄芪、毛冬青组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程长,症状反复,多虚中夹实,亦有兼寒兼热,用药需根据实际情况,分清标本虚实,侧重用之,抓住病因,以取显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炒地榆炭及烘地榆炭对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炒地榆炭和烘地榆炭对小鼠凝血时间、出血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地榆炭的止血机制提供更好的炮制方法.方法:取10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地榆组、炒地榆炭组和烘地榆炭组,每组各2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0.667 g·kg-1云南白药灌胃,地榆组给予4.000 g·kg-1地榆水煎液灌胃,炒地榆炭组给予4.000 g·kg-1炒地榆炭水煎液灌胃,烘地榆炭组给予4.000 g·kg-1烘地榆炭水煎液灌胃.采用断尾法及玻片法测定地榆、炒地榆炭和烘地榆炭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地榆组、炒地榆炭组和烘地榆炭组都能够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榆组比较较,烘地榆炭组能够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炒地榆炭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炒地榆组比较,烘地榆炭组能够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榆、炒地榆炭和烘地榆炭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不同方法炮制的地榆炭对其止血作用有影响,烘地榆炭的止血作用明显强于炒地榆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癌造瘘还纳术后腹泻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7 岁,主因"腹泻"就诊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于 2017 年 11 月首诊天津市人民医院,查肠镜示:直肠恶性肿瘤.同月行"直肠癌根治术及直肠造瘘术",术后病理回报为中低分化腺癌.术后 TNM 分期:T3N2, Dukes 分期:C 期.患者及家属拒绝放疗及静脉化疗.2017 年 12 月排除禁忌后开始口服替吉奥胶囊, 40 mg/ 次,2 次 /d,化疗 6 个周期.2018 年 6 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再行直肠造瘘还纳术,术后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呈粥样便,夜间腹泻 10 余次,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后未见明显缓解,疗效评价疾病稳定(SD).于 2018 年 7 月3 日就诊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时症:患者消瘦,神疲乏力,面色恍白,大便 10 余次 / 日,呈水样便,时有腹部坠胀疼痛,食少纳差,寐欠安,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查血常规:WBC 5.76×109/L,中性粒细胞 4.22×109/L.便常规:潜血(+).尿常规:酮体(?).中医辨病为泄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中药汤剂用药:黄芪60 g,炒白术 15 g,鸡血藤 30 g,大血藤 15 g,败酱草 15 g,麸炒枳壳 10 g,郁金 10 g,片姜黄 10 g,猫爪草 15 g,白花蛇舌草 15 g,酒五味子 10 g,炒莱菔子 20 g,茯苓 10 g,佩兰 15 g,川芎 15 g,地榆炭 15 g,木香 10 g.共三剂,1 剂 /d,水煎服.同期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1.5 g/ 次, 3 次 /d.二诊时患者腹泻症状明显改善,大便质稀, 3 次 / 日,纳食增,诸症向善.考虑湿性重浊黏腻,且久痢伤阴,前方去地榆炭,佩兰,加薏苡仁 15 g,麦冬 15 g,玉竹 10 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叶柏效方治验——白血汤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白血汤组 成:白头翁15 g,黄连3 g,黄柏10 g,秦皮15 g,血见愁15 g,煨木香10 g,炒当归10 g,炒白芍15 g,炒薏苡仁30 g,地榆炭15 g,仙鹤草30 g,荆芥炭15 g.功 效:清肠化湿,凉血活血.主 治: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宋立群治疗膜性肾病用药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利用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联合Apriori算法分析宋立群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首次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门诊并经肾活检确诊的膜性肾病患者112例.利用自主开发的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与Apriori算法对112例患者的首诊处方进行集合分析、药物关联分析、Apriori算法的关联分析以及药物配伍网络分析,总结宋立群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理论与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得到102味中药,从中发现宋教授治疗膜性肾病可能的药物组合(黄芪、炒白术、茯苓、白果、芡实、金樱子、女贞子、沙苑子、菟丝子、覆盆子、焦山楂、神曲、炒麦芽)以及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大蓟炭-小蓟炭、藕节炭-棕榈炭、芡实-金樱子、地榆炭-侧柏炭、穿山龙-龙葵、菟丝子-沙苑子、沙苑子-覆盆子、焦三仙(焦山楂、神曲、炒麦芽)、桑白皮-漏芦-路路通以及苏木-龙葵-穿山龙等药对或药物组合.并在其中体现出宋教授治疗膜性肾病以"补益脾肾"为主的学术思想.结论:宋立群治疗膜性肾病以补益脾肾、调畅三焦气化为主,以补益脾肾、调畅气机、固摄精微、通调水道、恢复三焦气化功能为治疗膜性肾病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炒炭存性"理论研究炮制工艺对地榆抑菌功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从药效与灰化2个角度阐释"炒炭存性"原理,并优选地榆炒炭工艺及探讨炮制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与灰化临界点参数.方法 考察炒炭温度、时间对地榆炮制品外观性状、提取物得率、指标性成分、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的影响,以此优选炮制工艺.结果 随炒炭程度增加,地榆炭提取物中没食子酸含量先增后减,鞣花酸一直增加.地榆在抗菌效果方面炮制增效,从而阐释"炒炭存性";地榆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与提取物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呈较强正向相关性.地榆炭提取物得率与提取物中鞣花酸含量呈极强的反向相关性(r=-0.96403),地榆炭提取物得率突然下降时,饮片质地开始出现脆化、灰化现象.获得的最优地榆炒炭工艺:在250℃温度条件下炒炭6min,此时提取物得率约30%,没食子酸在提取物[(46.41±0.06)μg/mg]和饮片中[(14.20±0.02)μg/mg]含量相较于其他炮制条件最高.结论 提出用没食子酸含量指导地榆炒炭工艺,用提取物得率控制灰化临界点的研究思路,并优化了基于抑菌效应的地榆炮制工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张声生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深度挖掘并系统总结张声生教授治疗消化科疑难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经验,分析张教授的组方用药规律,临证策略与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张教授门诊治疗UC病例资料97例,总计289诊次,并运用我团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共同合作开发的"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张教授治疗UC核心处方:炙黄芪、炒白术、薏苡仁、黄连、木香、白扁豆、三七粉、地榆炭.常用药对有:1)炒白术、炙黄芪、地榆炭;2)薏苡仁、白扁豆、山药;3)黄芩、黄连、木香、白芍;4)延胡索、仙鹤草、三七粉;5)当归、香附;6)防风、葛根.药物随证加减规律为::1)腹胀伴有肠鸣时,多用槟榔、木香、焦神曲;2)腹痛伴大便脓血时,多用延胡索、地榆炭、仙鹤草;3)里急后重时多用黄连、儿茶、三七粉;4)畏寒时多用炮姜、肉桂;5)口苦时多用黄连、连翘.结论:运用"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分析了UC的症状和证候规律,总结了张声生教授中医临证策略与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清热利湿活血方口服配合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及ICAM-1、VCAM-1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清热利湿活血方口服配合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 内 皮细胞黏 附分子-1(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影响.方法 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49例在此基础上采用清热利湿活血方(黄连、黄芩、白头翁、茯苓、炒白术、炒薏苡仁、陈皮、木香、当归、地榆炭、白蔹)口服配合中药灌肠,每日1剂,持续治疗8周.记录两组患者血清ICAM-1、VCAM-1、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3.67%)低于观察组(9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ICAM-1、VCAM-1水平降低;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CAM-1、VCAM-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D3+水平、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升高,CD8+水平降低;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CD3+水平、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升高,CD8+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腹痛、腹泻、便下脓血、肛门灼热等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腹痛、腹泻、便下脓血、肛门灼热等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利湿活血方口服配合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显著,可降低ICAM-1、VCAM-1,改善免疫功能和中医证候,且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刘佃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用药队
编辑人员丨2023/8/5
刘佃温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以溃疡性结肠炎发展阶段之不同,将该病分为大肠湿热、热毒炽盛、脾虚湿蕴、肝郁脾虚、脾肾阳虚、阴血亏虚6个证型.临证充分继承古代医家经验,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特色药队治疗.如炙黄芪、炒白扁豆、山药、炙甘草合用,以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白头翁、黄芩、黄连相伍,以燥湿清热、泻火解毒;仙鹤草、地榆炭、三七粉、槐花合用,以凉血化瘀止血;醋香附、木香、白芍合用,以调肝理脾、行气止痛;益智仁、吴茱萸、肉豆蔻、肉桂、淡附片、干姜合用,以温肾暖脾、散寒止痛;阿胶、大枣合用,以补气养血、滋阴润燥;茯神、制远志、酸枣仁合用,以补心益肾、安神定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