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休克蛋白90在乳腺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是一类分子伴侣,可促进蛋白质折叠,并维持蛋白的稳定性。HSP90包括HSP90α、HSP90β、GRP94和TRAP1等4种亚型。研究发现,HSP90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明显升高,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针对HSP90这一靶点的抑制剂研究也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4种HSP90亚型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讨论HSP90各亚型特异性抑制剂在乳腺癌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HSP90作为乳腺癌预后监测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增强创伤后小鼠巨噬细胞的芳香烃受体表达对炎症因子水平和杀菌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中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规律并分析增强创伤后PM的AhR表达对炎症因子水平和杀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40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小鼠周龄、性别、品系下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对照组、创伤后2 h组、创伤后6 h组、创伤后12 h组,每组10只。将后3组小鼠构建骨折+失血的严重创伤模型,对照组小鼠不做处理。分别在未创伤和创伤后2、6、12 h时,提取对照组、创伤后2 h组、创伤后6 h组、创伤后12 h组小鼠原代PM(提取细胞下同),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AhR的蛋白和mRNA表达,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Ah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基因表达。取20只小鼠分为对照组、创伤后6 h组,每组10只,提取PM后,采用免疫沉淀法检测AhR泛素化水平。取12只小鼠,分为单纯二甲基亚砜(DMSO)组、创伤后6 h+DMSO组、单纯MG-132组、创伤后6 h+MG-132组,每组3只,并行相应处理后,提取PM,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hR蛋白的表达。取20只小鼠构建创伤后6 h模型并提取PM,分为空载腺病毒(Ad-NC)组和AhR过表达腺病毒(Ad-AhR)组,部分细胞转染相应腺病毒36 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hR的蛋白表达;将剩余Ad-NC组细胞分为单纯Ad-NC组、Ad-NC+内毒素/脂多糖(LPS)组,将剩余Ad-AhR组细胞分为单纯Ad-AhR组和Ad-AhR+LPS组,并行相应处理12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样本数为6)。取20只小鼠提取PM并分为对照+Ad-NC组、创伤后6 h+Ad-NC组、对照+Ad-AhR组、创伤后6 h+Ad-AhR组,并行相应处理后,采用平板涂布法检测细胞内载菌量(样本数为6)。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1.16±0.28)比较,创伤后2 h组(0.59±0.14)、创伤后6 h组(0.72±0.16)、创伤后12 h组(0.71±0.17)PM中AhR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对照组、创伤后2 h组、创伤后6 h组、创伤后12 h组PM中AhR的mRNA表达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h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包括 AhR、AhR抑制因子、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b1、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1a1 、热休克蛋白90、芳香烃受体-相互作用蛋白、热休克蛋白70相互作用蛋白。除创伤后2 h组PM的热休克蛋白90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其他分子的表达水平在创伤后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创伤后6 h组PM中AhR泛素化水平升高。与单纯DMSO组比较,创伤后6 h+DMSO组PM中AhR的蛋白表达量下降,单纯MG-132组PM中AhR的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与创伤后6 h+DMSO组比较,创伤后6 h+MG-132组PM中AhR的蛋白表达量上调。转染36 h,与Ad-NC组比较,Ad-AhR组PM中AhR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处理12 h,与Ad-NC+LPS组比较,Ad-AhR+LPS组PM上清液中IL-6、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 t值分别为4.80、3.82, P<0.05)。对照+Ad-NC组、创伤后6 h+Ad-NC组、对照+Ad-AhR组、创伤后6 h+Ad-AhR组1×10 6个PM的胞内载菌量分别为(3.0±1.8)、(41.8±10.2)、(1.8±1.2)、(24.2±6.3)集落形成单位。与创伤后6 h+Ad-NC组比较,创伤后6 h+Ad-AhR组PM的胞内载菌量明显减少( t=3.61, P<0.05)。 结论:严重创伤后小鼠PM中AhR发生泛素化降解导致其蛋白表达降低,增强创伤后巨噬细胞AhR的表达可降低LPS诱导的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且提升创伤后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浆HSP90α评估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疗效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水平在评估治疗效果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5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未经过手术治疗,既往已行多程多线化疗。本次联合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5-FU为基础的化疗)至少2个疗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化疗前后血浆HSP90α的水平,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浆HSP90α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无关( P>0.05);化疗后,血浆HSP90α水平变化明显:在有效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39例患者中,血浆HSP90α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 P<0.05);在无效组(PD)15例患者中,血浆HSP90α水平较化疗前明显升高( P<0.05)。无肝转移组中,血浆HSP90α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 P<0.05)。 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血浆HSP90α呈高表达,检测血浆HSP90α水平对于评估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和网络药理学研究银甲片治疗盆腔炎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研究银甲片治疗盆腔炎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结合文献与对照品比对鉴定银甲片的化学成分.将化学成分和盆腔炎疾病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9.1 软件构建药材-成分-靶点-通路可视化图;利用Maestro 11.9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从银甲片中共鉴定 58 个化学成分,包含黄酮类、有机酸类、萜类、生物碱类.PPI分析得到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SRC)、热休克蛋白 90α家族A类成员 1(HSP90AA1)、磷脂酰肌醇 3-激酶调节亚基 1(PIK3R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3(STAT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3(MAPK3)5 个核心靶点;KEGG 结果显示银甲片主要通过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 B(PI3K-Akt)、MAPK 等通路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木犀草苷、山柰酚、木犀草素、香叶木素等成分与 SRC、HSP90AA1、PIK3R1 等 5 个核心靶点的对接构象稳定.结论:银甲片可能通过木犀草苷、山柰酚、木犀草素、香叶木素、芹菜素等活性成分调控PI3K-Akt、MAPK等通路发挥治疗盆腔炎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左归丸抑制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究左归丸作用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靶点并分析潜在机制.方法 自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分别通过TCMSP、BATMAN-TCM、GeneCards、CTD、OMIM数据库筛选左归丸的活性成分并筛选左归丸作用于HNSCC的潜在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潜在靶点互作网络,并进行多步拓扑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使用DAVID和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 Dock Vina进行核心成分与靶点的分子对接并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蛋白质印迹法验证左归丸对HNSC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结果 左归丸的8种活性成分具有487个药物靶点,其中440个为HNSCC相关基因;两步拓扑结构分析得到表皮生长因子(EGFR)、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核因子kappa B激酶亚基β抑制剂(IKBKB)和螺旋环螺旋结构域扩散激酶(CHUK)5个核心靶点;富集结果提示左归丸通过影响多种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在HNSCC中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左归丸与核心靶点之间结合稳定.体外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左归丸处理组显著抑制了WSU-HN6和CAL-27细胞增殖能力(P<0.001)并且可以降低CCND1,IKBKB和CHUK(P<0.0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左归丸能够靶向多条促癌信号通路从而对HNSCC起到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去氢骆驼蓬碱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去氢骆驼蓬碱(HM)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瑞士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药物银行数据库(Drugbank)获取HM相关基因,在基因卡数据库(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获取细粒棘球蚴病的作用靶点,将HM的预测靶点和细粒棘球蚴病相关基因相互映射,得到HM作用细粒棘球蚴病的靶点基因,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网络拓扑属性分析,筛选重要靶点蛋白,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和成分-疾病-靶点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和Kyot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与DNA损伤相关的基因靶点.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及Pymol软件对相关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和展示.将活力不低于98%的细粒棘球蚴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DMSO组、25μmol/L HM组、50μmol/L HM组、100μmol/L HM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体外验证HM干预细粒棘球蚴肿瘤蛋白P53(TP53)、拓扑异构酶Ⅰ(TopoⅠ)、染色体组蛋白H2A的变异体(H2AX)、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M)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共获得HM靶点 105个,细粒棘球蚴病相关基因88个,二者共有靶点为 2 个.HM干预细粒棘球蚴病的作用靶点主要有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3(MAPK3)、MAPK1、TP53、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 1(HSPAA1)、MAPK14、Jun,机制可能涉及MAPK信号通路、受体酪氨酸激酶(ERBB)信号通路、DNA损伤与DNA修复通路、细胞凋亡等过程.体外验证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5μmol/L HM组、50μmol/L HM组、100μmol/L HM组的TP53,TopoⅠmRNA和蛋白表达均呈下调趋势(P<0.05),H2AX,ATM mRNA和蛋白表达均呈上调趋势(P<0.05).结论 HM可通过多种生物学过程和相关信号途径治疗细粒棘球蚴病,HM参与细粒棘球蚴病DNA损伤与DNA修复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TP53,TopoⅠ,H2AX,ATM均可能是其作用靶点.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HM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深度烧伤痂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蛋白组学差异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分析不同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源性外泌体(ADSC-Exos)蛋白质组学差异,为深度创面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烧伤痂组织与正常皮下脂肪组织,分离脂肪干细胞(ADSC),通过光镜观察、Western blot(WB)、成骨分化、成脂分化鉴定ADSC.差速离心方法收集脂肪干细胞外泌体(ADSC-Exos),通过电镜观察、WB法、Nanosight分析仪鉴定ADSC-Exos;通过非标记定量蛋白质谱(LFQ)技术分析两组患者ADSC-Exos蛋白质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成功分离ADSC,光镜下呈纤维状,WB显示细胞稳定表达CD29及CD105,成骨诱导分化细胞内见红色密集钙结节、成脂诱导分化细胞内存在折光性好的透亮脂滴.成功分离ADSC-Exos,电镜下呈双膜性结构,WB显示外泌体可稳定表达表面标志物CD63及CD81,Nanosight显示外泌体均匀对称分布,直径30~150 nm.两组表达水平差异蛋白质184种,差异倍数显著上调前10种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转化生长因子β-1前蛋白、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AX、热休克蛋白HSP 90α、微管蛋白α-1B链、腺病毒E1B19kDa相互作用蛋白2、钙调素-3、热休克蛋白HSP 90β、蛋白激酶Cβ型;差异倍数显著下调前10种蛋白:激肽源B1、激肽源1、补体家族(C3、C1q C链、C1q B链、C5、C1q A、C4B、C4A、C9).结论:烧伤痂下组织来源ADSC-Exos蛋白与正常组织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烧伤创面修复、抑制瘢痕过度增生及抗炎与机体免疫等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药桑总黄酮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药桑总黄酮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以及SwissADME等数据库预测并筛选药桑总黄酮活性成分及靶点信息.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肝癌疾病靶点及药桑有效黄酮类成分与肝癌的交集基因,将交集基因导入STRING数据库后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预测核心蛋白并构建"药物-药效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和微生信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Tools软件将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药桑有效黄酮类成分共21种,基于主要活性成分筛选获得293个靶点,肝癌疾病靶点8949个,取交集获得270个靶点,其中关键靶点为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蛋白激酶B(AKT)、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Janus激酶2(JAK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蛋白酪氨酸激酶2(PTK2).飞燕草色素、木犀草素、山奈酚可能是药桑总黄酮治疗肝癌的关键成分.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主要参与蛋白质磷酸化、细胞对各物质的反应、酶活性、酶结合、蛋白质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Ras、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ERBB)、细胞衰老等信号通路可能是药桑总黄酮治疗肝癌的重要信号通路.结论 药桑总黄酮治疗肝癌的核心靶点是SRC、PIK3R1、PIK3CA、HSP90AA1、AKT等,药桑总黄酮可能通过多靶点、多成分、多途径治疗肝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水蛭素干预血瘀证治疗IgA肾病的通路和靶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水蛭素通过干预血瘀证治疗IgA肾病(IgAN)的通路及靶点.方法 通过SuperPred与PALM-IST数据库获取水蛭素潜在靶点,使用Genecards和OMIM获取血瘀证与IgAN的相关靶点.将水蛭素和血瘀证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以度值排序前10节点为血瘀证相关的水蛭素核心靶点.在Nephroseq数据库中分析水蛭素核心靶点与IgAN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水蛭素的204个靶点中有41个靶点与血瘀证(1 047个靶点)相关,其中核心靶点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肽酶抑制因子、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凝血因子Ⅲ、凝血因子Ⅱ(F2)、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低氧诱导因子1(HIF1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雌激素受体1(ESR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IgAN患者肾小球中VEGFA、ESR1 mRNA表达与肾小球滤过滤(GFR)呈正相关,HIF1A mRNA表达与GFR呈负相关(均P<0.05);肾小管间质中VEGFA mRNA表达与血肌酐呈负相关,HIF1A mRNA表达与血肌酐呈正相关(均P<0.05);血液中HSP90AA1 mRNA表达与血肌酐呈负相关(P=0.006);肾小管中MMP2 mRNA表达与血肌酐呈正相关(P=0.002);血液中F2 mRNA表达与24 h尿蛋白量呈负相关,肾小管间质中ESR1 mRNA表达与24 h尿蛋白量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VEGFA、F2、HIF1A、HSP9OAA1、MMP2和ESR1是水蛭素干预血瘀证治疗IgAN的关键基因且与临床特征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金丝桃苷通过抑制HSP90AA1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金丝桃苷治疗乳腺癌的靶点及作用机制,并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SwissTarget和TargetNet数据库获取金丝桃苷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乳腺癌疾病相关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交集靶点基因与乳腺癌临床表型的关系.采用CCK-8实验及异种移植实验观察金丝桃苷对乳腺癌细胞体外和体内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观察金丝桃苷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构建热休克蛋白(HSP)90α家族A类成员(HSP90AA)1 过表达质粒并转染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观察上调HSP90AA1 表达对乳腺癌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结果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显示,金丝桃苷作用于乳腺癌的靶点共有包括HSP90AA1 在内的25 个靶点;TCGA数据库的临床数据表明,HSP90AA1 在乳腺癌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表达明显上调(P<0.05),且其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晚及预后差密切相关(P<0.05).功能实验中,金丝桃苷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并能明显抑制裸鼠乳腺癌癌移植瘤的生长(P<0.05).金丝桃苷呈剂量依赖性抑制HSP90AA1 蛋白表达(P<0.05),使用HSP90AA1 过表达质粒上调HSP90AA1 表达则明显逆转金丝桃苷的以上抑癌作用(P<0.05).结论 HSP90AA1 在乳腺癌表达上调,并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金丝桃苷可通过抑制HSP90AA1 抑制乳腺癌增殖、迁移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