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恒牙全脱出延迟再植及三维间隙管理随访4年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牙齿全脱出延迟再植常发生牙齿固连、间隙缩小等不良预后及并发症。本病例全脱出年轻恒牙11离体并干燥保存3 h后进行延迟再植,术后20个月内,11牙根继续发育,但逐渐出现牙齿固连、前牙区拥挤等,进行三维间隙管理。术后4年恒牙列建生理 ,11牙根完全形成,稳固无松动。本例患者经过治疗及随访,维持了全脱出延迟再植患牙的功能与美观,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浓缩生长因子介导的年轻恒牙再生性牙髓治疗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临床上儿童及青少年年轻恒牙的慢性根尖周炎未得到及时正确地处理,迁延不愈,可导致根尖周囊性病变。如何更加微创地保留年轻恒牙,促进牙根进一步发育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本文报道1例畸形中央尖折断伴根尖周囊性病变的年轻恒牙经过浓缩生长因子介导的再生性牙髓治疗病例,随访4年后根尖周病变完全愈合,根尖孔闭合,牙根增长,患牙得以成功保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传统的“五官”指的是“眼、眉、耳、口、鼻”这五种人体器官,而五官科中的“五官”是指“耳、鼻、喉、口腔、眼”由于这五种器官暴露在外,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或感染疾病。五官科疾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会严重地危害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期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五官科疾病,特推出该病专题。本期中《Piezocision联合微孔技术在成年人下颌磨牙前移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临床研究》就是因第一磨牙严重龋坏无法保留或缺失多年无法实行种植的正畸患者,探讨Piezocision 联合微孔技术加速成年人下颌磨牙前移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临床效果,敬请阅读。年轻恒牙的根孔呈开放、扩张的漏斗状,牙髓腔宽广,组织空间疏松,血供丰富,易感染扩散。如果部分牙髓感染,可能导致牙根周炎或牙根脓肿。如果在年轻恒牙的牙根未完全发育之前有严重的牙髓病变或根尖周病变,在感染控制的基础上临床常使用根尖诱导成形术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由于年轻恒牙的牙壁薄,根尖诱导成形术易造成继发感染。牙髓血管再生术是治疗年轻恒牙坏死和慢性根尖周炎的有效方法。本期《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的效果观察》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认为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的效果优于根尖诱导成形术,在缓解患者疼痛的同时可改善牙齿功能,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上颌前牙美学区唇侧骨板菲薄,在进行前牙种植手术中易导致唇侧骨板吸收,唇侧骨量不足,进而加大种植体骨结合难度,影响种植效果。本期《根壁保留技术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中的应用及对牙龈形态的影响》这篇文章中,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认为保留根壁技术可有效解决唇侧骨量不足问题,避免唇侧骨量吸收,在恢复唇侧牙槽突形态及软组织水平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临床应用效果与即刻种植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骨性Ⅱ类青少年上颌第一磨牙远中可用间隙在第二磨牙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骨性Ⅱ类均角青少年上颌第一磨牙远中可用间隙在第二磨牙不同发育阶段的矢状向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生长发育的横向研究,选取103例骨性Ⅱ类均角青少年患者锥形束CT数据,根据右侧上颌第二磨牙不同钙化发育阶段的影像学图像,分为T1、T2、T3、T4组(T1:牙冠完全形成且牙根未形成组,T2:牙根刚开始形成组,T3:牙根形成1/2组,T4:牙根形成3/4且根尖孔未闭合组),在矢状面上分别测量右侧上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根方3 mm、6 mm和9 mm位置处牙根最远点到上颌结节最远点的距离,分别标记为L3、L6、L9。结果:①在L6高度水平,男性T1、T2、T3、T4组第一磨牙远中可用间隙分别为(11.80±0.67) mm、(13.66±0.95) mm、(14.67±1.14) mm、(15.74±0.49) mm,女性T1、T2、T3、T4组第一磨牙的远中间隙分别为(11.44±0.92) mm、(13.13±0.84) mm、(14.29±0.88) mm、(15.40±1.11) mm;L3、L6、L9测量值男性大于女性,但无性别间的统计学差异;②L3、L6、L9在T1-T2、T2-T3、T3-T4的组间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T1-T2、T2-T3、T3-T4阶段L3的增长量分别为(2.30±0.45) mm ( P<0.001)、(1.40±0.55) mm ( P=0.019)、(1.07±0.34) mm ( P=0.003),L9的增长量分别为(1.58±0.28) mm ( P<0.001)、(1.18±0.34) mm ( P=0.001)、(0.93±0.31) mm ( P=0.004),L3、L6、L9均为T1-T2的增长量最大,L3、L9为T3-T4的增长量最小。 结论:骨性Ⅱ类青少年上颌第一磨牙远中可用间隙的长度在T1-T4均有明显增加,但长度的增长量以T1-T2为最大,提示其矢状向生长潜力从T1至T4可能减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埋伏上切牙正畸牵引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埋伏阻生上切牙正畸牵引对牙根、牙周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2018年01月—2022年12月完成阻生上切牙正畸牵引的患者40例,选择对侧同名牙根尖孔未发育完成的为A组(23例),对侧同名牙根尖孔发育完成的为B组(17例).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A、B组埋伏的上切牙牵引前后的牙根长度,比较患牙牵引后与对侧同名牙以及1年后患牙的牙槽骨(牙槽骨宽度、唇侧骨板厚度、牙槽骨高度)及角化龈宽度变化.结果 埋伏上切牙牵引后牙根长度较牵引前均有所增长(P<0.05);A组牵引后的牙槽骨宽度接近对侧同名牙牙槽骨宽度(P>0.05),而B组牵引后的牙槽骨宽度无法达到对侧同名牙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牵引后的唇侧骨板均无法达到对侧同名牙的高度及厚度(P<0.05),角化龈宽度也显著小于对侧同名牙(P<0.05);但A组1年后的回访中,角化龈宽度显著增长(P<0.05).结论 对埋伏上切牙牵引,有利于埋伏的上切牙牙根生长、牙槽骨的改建和角化龈的生长,但仍无法达到与对侧同名牙完全对称的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年轻恒牙牙髓疾病的临床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年轻恒牙因萌出不久,形态结构未发育完全,表现为髓腔大、髓角高尖,根尖孔开放.龋病、牙发育异常或创伤可能导致牙髓受到损伤或感染,甚至进一步发生牙髓坏死,从而直接影响到牙根的正常发育.因此,年轻恒牙牙髓疾病的治疗在临床上是一大挑战.临床治疗的目标是尽量保存活髓,并促进患牙牙根继续发育,使根管壁增厚,根尖孔闭合.该文系统综述因牙髓暴露引起的可复性和不可复性牙髓炎患牙的治疗方案,旨在为年轻恒牙牙髓病变的治疗提供依据,重点为保留健康牙髓、促进牙髓的修复与再生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螺旋器分裂基托式矫治装置远移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讨螺旋器分裂基托式矫治装置远移上颌第一磨牙0.2 mm时,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移趋势和牙周组织的应力情况.方法 将患者颌面部CBCT数据导入Mimics 20.0软件进行处理,利用Geomagic Studio 2014逆向工程软件以及NX 1911软件进行几何以及实体建模,建立上颌骨-上牙列-牙周膜-黏骨膜-螺旋器分裂基托式矫治装置的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 2019对螺旋器分裂基托式矫治装置模型实施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0.2 mm的工况,探讨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移趋势、应力大小以及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①螺旋器分裂基托式矫治装置远移上颌第一磨牙的单次位移量较大,牙齿偏向倾斜移动.②螺旋器分裂基托式矫治装置远移上颌第一磨牙时,应力主要分布在上颌第一磨牙上,且等效应力最大值位于第一磨牙远颊根的根分叉处.结论 螺旋器分裂基托式矫治装置建议用于远移牙根发育完全的第一磨牙且第一磨牙近中倾斜的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23年第24卷作者索引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B白 娟 牙齿动度对运动型食物嵌塞影响的研究进展(1):65白 阳 牙根发育完全牙的自体牙移植治疗预后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6):460白石柱 全锆冠桥修复体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并发症分析(6):444卜磊青 树脂基陶瓷材料不同表面处理的研究进展(5):372C曹庆堂 上前牙相邻种植体间黑三角出现情况的临床研究(3):167陈 娇"双一流"建设中口腔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3):206陈 亮 超薄瓷贴面引导定位粘接技术研究进展(4):301陈 林 纳米氧化锆对PMMA义齿基托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1):76陈 祺 数字化种植手术导板精确度的影响因素(2):144陈 欣 感觉输入干扰对咬肌运动皮质可塑性的影响(6):42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牙根发育完全牙的自体牙移植治疗预后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近年来,随着口腔医学基础理论和手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选择自体牙移植作为缺失牙的修复方法.自体牙移植治疗成功后,患者可获得具有牙本体感觉的天然牙修复效果,与其它修复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由于自体牙移植治疗技术敏感性高,同时要求医生具备良好的全科操作技能,且诊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目前该方法的临床应用并不广泛.为了能够给患者提供更多的优秀治疗方案,需要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和优化,并通过一系列方法降低手术操作难度,以提高自体牙移植治疗的成功率,并加以推广应用.本文就自体牙移植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显微血运重建术与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恒牙牙髓坏死的效果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比较显微血运重建术(DPR)与根尖诱导成形术(Ap)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9年2月至2022年6月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20例年轻恒牙牙髓坏死(IPTPN)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DPR组(n=60)和Ap组(n=60).DPR组患者接受DPR治疗,Ap组患者则接受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个月的患牙根管壁厚度和根管长度变化;治疗后1、6、12个月的牙骨样沉积率;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p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的根管长度和根管壁厚度变化不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PR组治疗后6、12个月的的根管长度分别为(16.71±0.32)、(17.15±0.41)mm,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14.13±0.29)、(14.29±0.37)mm]显著增加,且根管长度均较Ap组治疗后6、12个月[(14.30±0.26)mm、(14.39±0.35)mm]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R组治疗后6、12个月的根管壁厚度分别为(2.58±0.24)、(2.62±0.39)mm,均大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 个月[(2.05±0.20)、(2.12±0.30)mm],且较Ap组治疗后6、12个月[(2.10±0.19)、(2.15±0.43)mm]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R组治疗后 1、6、12 个月后的牙骨样沉积率分别为(66.04±10.14)%、(81.63±12.96)%、(85.19±17.92)%,均较 Ap 组[(55.41±9.86)%、(67.86±11.32)%、(71.63±15.76)%]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R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Ap组(80.00%),且DRP组完全治愈率为71.67%,显著高于Ap组(4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P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Ap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R治疗IPTPN可促进牙根和根管的生长发育、增加根管壁厚度,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其临床疗效优于A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