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科显微镜联合iRoot BP Plus用于恒牙牙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评估牙科显微镜联合iRoot BP Plus用于恒牙牙髓切断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21~2022 年在我科行恒牙牙髓切断术的 44 例患者(57 颗患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显微镜+iRoot BP Plus)和对照组(目视+MTA),实验组在显微镜下完成牙髓切断后,将iRoot BP Plus均匀覆盖于牙髓断面.对照组常规完成牙髓切断后,将MTA覆盖于牙髓断面.两组均在术后 1 个月,3 个月,12 个月进行临床及X线片检查,评估其术后临床疗效及钙化桥的形成情况.结果:术后 12 个月,实验组临床成功率为 100%,对照组成功率 95.8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盖髓时间的比较上,实验组短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术后 12 个月实验组钙化桥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镜下行iRoot BP Plus活髓切断术和MTA活髓切断术两种方法均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但前者能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复诊次数,且更早,更好地促进牙本质桥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第一恒磨牙活髓切断术+根管治疗术联合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在此例14岁病例中,以根管为单位判断牙髓的状态,腭侧根管采用活髓切断术,颊侧根管采用根管治疗术,联合两种治疗方法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有功能的活髓组织,并在1年的随访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为多根牙牙髓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显微超声技术结合CBCT治疗前磨牙复杂变异根管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CBCT及显微超声技术在前磨牙变异根管治疗中的联合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例因根管变异行显微根管治疗的前磨牙,术前行CBCT扫描,分析影像结果,准确获取变异根管的数量、形态、钙化程度等信息,在牙科手术显微镜下使用超声器械定位并疏通根管,机动镍钛系统完成根管预备,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记录变异根管类型及治疗中并发症等情况,评价显微根管治疗的效果.结果 20例患牙中,有19例成功找到所有根管并顺利完成了根管治疗,术中未出现台阶、侧穿、器械分离等并发症,成功率为95%.20例变异根管的分类,以Ⅴ型(1-2型)最为多见,其次为Ⅲ型(1-2-1型).结论 应用显微超声技术可以提高前磨牙变异根管的治疗成功率,CBCT对额外根管的术前检出及术中定位有重要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根管峡区的定位、发生率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5
根管峡区(root canal isthmus,RCI)是位于同一牙根内、根管之间含有牙髓或牙髓衍生组织,呈现为带状狭窄的连接或含有交通支及横向吻合的解剖学结构,它常存在于含有两个根管的牙根中,解剖结构复杂.不同牙位的RCI发生率不尽相同,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和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RCI的存在增加了根管治疗的难度,并给患牙治疗带来了预后的不确定性.临床上,对于可能存在RCI的患牙建议使用锥形束CT及牙科显微镜进行识别;同时,对含RCI患牙治疗时应考虑选择合适的器械以及超声辅助下加强根管冲洗,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以及根尖手术的成功率.目前的技术对于RCI的清理和充填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应技术设备的研发改进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上颌第二磨牙腭侧双根双根管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上颌第二磨牙根管系统变异较大,多为三根管,有时可见颊根融合,腭侧双根管较为罕见.报告1例较为罕见的上颌第二磨牙腭侧双根双根管病例,提示在接诊过程中,临床医师应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髓腔解剖形态做到心中有数,结合现代牙科辅助手段,做好根管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左上颌第二磨牙近颊三根管根管治疗1例并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近颊根三根管的临床诊疗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在对患有牙髓炎的左上第二磨牙进行根管治疗的过程中,通过牙科显微镜下根管探查及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辅助影像学检查,明确了左上第二磨牙含有3个牙根、5个根管,其中近颊根有第三根管的存在.结合完善的根管预备、清理、消毒、充填和微创的嵌体修复,消除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随访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年及2年随访时患者均表示患牙无不适,可正常使用;X线片示充填完好,根尖周组织无异常.回顾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上颌第二磨牙近颊3根管发生率为0.11%~4.2%,单纯通过X线片很难发现额外根管,医师应通过CBCT、手术显微镜等检查进一步确定根管的数量与解剖形状;当上颌磨牙存在近颊3根管时,医师应避免过度预备,根管治疗过程中保留更多的健康牙体组织是预后良好的关键.结论 对上颌第二磨牙近颊3根管进行根管治疗时,临床医师需充分考虑根管的解剖变异,借助CBCT检查,综合使用手术显微镜、超声及各种辅助器械来定位和治疗变异根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型机用不锈钢锉Gentlefile根管成形能力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比较一种独特的机用不锈钢旋转系统——Gentlefile(GF)和Protaper(PT)在J形模拟根管中的成形能力.方法:将33个带有J形模拟根管的树脂块根据尖端直径分成3组,分别将其预备至GF Red(#23)、PT F2(#25)、GF Blue(#26).使用牙科手术显微镜以及相关软件采集并处理预备前后图像.比较根管偏移量及中心比,同时记录根管台阶和器械分离情况.使用扫描电镜观察预备前后器械的表面变化.结果:本次实验共发生了2例GF器械分离.相比于PT F2,GF系统在根尖和根中段表现出更强的定心能力和更少的根管偏移.而GF Red和GF Blue间均无显著差异.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预备后GF器械在根尖段发生不同程度地损坏,而PT器械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GF器械表现出更好的抗偏移能力,但也易发生器械磨损甚至分离,建议一次性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意向性牙再植术治疗左下第二前磨牙慢性根尖周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意向性牙再植术(intentional replantation,IR)的临床病例最早见于11世纪,之后陆续有相关的病例报道.近年来,随着牙科手术显微镜(dental operative microscope,DOM)在牙体牙髓病学的广泛应用,显微根管外科理念的更新和生物材料的发展,显微IR这项技术也日趋成熟,有研究报道2006年后的成功率已达到90%以上[1].该治疗方法适用于已行完善根管治疗/根管再治疗或无法行根管再治疗的患牙出现或持续根尖周炎症,部分患牙由于手术进入路径困难或解剖位置限制,亦或有的患者由于自身原因不能配合较复杂的根尖手术[2-4].近几年,有学者尝试应用IR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5].该术式通过完整微创拔出患牙,DOM辅助下在体外迅速完成检查评估,对于可以尝试保留的患牙实施一系列操作来清除病灶,包括根尖切除、倒预备及倒充填,穿孔修补,牙周刮治等,最后将患牙回植原牙槽窝,视情况决定是否需弹性固定,术后定期复查,以达到保存天然牙的目的.本病例为左下第二前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经完善根管治疗无效,无法行根管再治疗及根尖手术,采用显微IR尝试保留患牙,经术后14个月随访,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