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龋源性露髓成熟恒牙活髓保存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保存牙髓活力、维持牙髓功能、尽可能保留患牙的微创治疗理念是当代成熟恒牙牙髓治疗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基于最新研究,归纳龋源性露髓的成熟恒牙活髓保存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简要介绍相关研究的新进展,以期为临床开展活髓保存治疗及今后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牙根内吸收的病因及致病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牙根内吸收是由破牙本质细胞活动引起的根管内牙本质缺失的病理性过程。由于其发病具有隐匿性,发现时往往已形成较大病损。前期牙本质层受损是始发因素,持续的牙髓炎症刺激是促进因素。牙外伤、牙髓的慢性炎症、活髓切断术和牙再植术等多种因素均可诱导牙根内吸收的发生。本文针对牙根内吸收的病因和致病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牙根内吸收的早期阻断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患者活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因龋露髓患牙活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的龋源性露髓老年患者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患牙进行活髓切断术、对照组患牙进行根管治疗术。试验组和对照组患牙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进行复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试验组术前及术后1周,对照组术前、第2次就诊(诊间1)、第3次就诊(诊间2)及术后1周内的自觉疼痛症状进行评分。结果:以VAS量表衡量患者术前平均疼痛评分,试验组(1.09±1.19)分,与对照组(1.13±1.2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96、 P=0.924)。试验组术后疼痛评分(0.27±0.77)分,对照组治疗后整体疼痛(诊间1、诊间2以及术后1周)平均评分为(1.19±1.82)分,试验组术后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 t=-3.416、 P=0.001)。两组12个月临床成功率均为100%,治愈率分别为95.24%(20/21)(试验组)及100%(22/22)(对照组),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58、 P=0.488)。 结论:活髓切断术用于治疗老年因龋露髓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牙髓炎的活髓保存及再生治疗新进展:从基础到临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关于牙髓炎治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主要得益于牙髓炎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飞速进展,一些基础研究已转化为临床实践。牙髓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准确地诊断牙髓炎的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包括间接或直接盖髓术、牙髓切断术、牙髓再生术和根管治疗术等。针对牙髓炎的诊断理念、牙髓免疫防御和修复功能研究以及新型盖髓剂材料研究均有了较大进展,牙髓炎的活髓保存治疗成功率显著提高。对于难以实现活髓保存治疗的弥漫性冠髓炎或根髓炎,除根管治疗术外,牙髓血运重建、细胞归巢和牙髓干细胞移植牙髓再生等牙髓再生术也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本文重点阐述牙髓炎治疗研究进展和相关的临床转化实践,旨在为牙髓炎的活髓保存和牙髓再生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物活性材料在牙髓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生物活性材料是指能在材料界面上引起组织和材料之间形成特殊化学键合的材料。近年来在牙髓治疗中出现了较多的生物活性材料。本文对生物活性材料的定义、产生和分类进行介绍,对目前临床使用的牙髓生物活性材料逐一进行介绍,结合循证医学研究进展,提出各种牙髓治疗使用的生物活性材料推荐方案,并讨论了牙髓治疗生物活性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供牙三维打印模型在自体牙移植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并总结供牙三维打印模型在自体牙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分为两部分:回顾性收集192例自体牙移植术病例(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单颗牙移植),男性107例,女性85例,年龄(34.2±10.7)岁;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初次预判供牙能否完整拔除,辅以供牙三维打印模型进行二次预判,并计算与实际结果的一致率。前瞻性收集64例拟行自体牙移植术的病例(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单颗牙移植),男性28例,女性36例,年龄(30.2±8.3)岁,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供牙组(每组32例),对模型组患者使用供牙三维打印模型于术中辅助预备牙槽窝并于术后辅助根管治疗,供牙组不使用三维打印模型;比较两组上颌或下颌牙槽窝预备时间、供牙离体时间、供牙试植次数以及术后开髓和根管定位时间。结果:二次预判与实际结果的一致率[97.4%(187/192)]显著高于初次预判与实际结果的一致率[93.2%(179/192)]( P<0.05)。模型组上颌和下颌受牙区牙槽窝预备时间分别为(18.8±4.6)和(22.7±3.4) min,供牙离体时间分别为(3.0±0.6)和(2.1±0.6) min,供牙试植次数分别为(1.3±0.8)和(1.0±0.9)次,术后开髓和根管定位时间分别为(4.3±0.6)和(4.0±0.5) min,均分别显著小于供牙组上颌和下颌( P<0.05)。 结论:三维打印供牙模型制作准确,在自体牙移植术中应用可缩短受牙区牙槽窝预备时间、供牙离体时间及减少供牙试植次数,并可辅助提高术前对供牙能否完整拔除的预判准确性以及术后缩短供牙开髓和根管定位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种生物陶瓷材料用于乳磨牙牙髓切断术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比较新型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和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作为盖髓剂在乳磨牙牙髓切断术应用中的成功率,探讨iRoot BP Plu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8年8至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行全身麻醉下治疗,口内至少有1对及以上同名乳磨牙龋坏须行牙髓切断术的3至8岁患儿,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别使用iRoot BP Plus(试验组)和MTA(对照组)行牙髓切断术,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拍摄患牙根尖X线片,收集患牙治疗前后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及影像学表现,计算两组的治疗成功率,并分析影响成功率的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患儿20例,男女各10例,共计28对、56颗乳磨牙(试验组28颗,对照组28颗),其中随访满1年者共23对、46颗乳磨牙。试验组3、6、12个月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6%(25/26)、92%(22/24)和87%(20/23),对照组分别为100%(26/26)、96%(23/24)和96%(22/23),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切髓后止血时间显著影响试验组的成功率( P<0.05)。 结论:iRoot BP Plus与MTA用于乳磨牙牙髓切断术1年随访期内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iRoot BP Plus在乳牙牙髓切断术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阿替卡因浸润麻醉和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在下颌第二乳磨牙切髓术中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比较阿替卡因浸润麻醉和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下颌第二乳磨牙切髓术的疗效.方法:纳入需要行双侧下颌第二乳磨牙牙髓切断术的儿童患者,采用单盲交叉试验,在两次治疗中分别给予阿替卡因浸润麻醉和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在麻醉药物注射及牙髓治疗结束后,通过声音,眼睛和肢体运动及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估图判断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并进行定量比较.利用Student's-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0名符合标准的儿童患者,均顺利完成两次治疗.在阿替卡因浸润麻醉过程中,声音,眼睛和肢体运动三个反应疼痛程度的指标评分均低于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P<0.05).而面部表情疼痛评估图分析结果也提示阿替卡因浸润麻醉的疼痛不适更加轻微(P<0.05).在下颌第二乳磨牙切髓术过程中,两种疼痛评估方式均表明不同麻醉方式下患儿对疼痛的感知无差异(P>0.05).结论:在下颌乳磨牙牙髓治疗中,阿替卡因浸润麻醉可能有效替代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iRoot BP Plus在年轻恒牙活髓切断术中的应用及对患牙功能和美观度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究iRoot BP Plus在年轻恒牙活髓切断术中的应用及对患牙功能及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因外伤导致年轻恒牙冠折露髓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首诊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应用氢氧化钙行活髓切断术,观察组(49例)应用iRoot BP Plus行活髓切断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患牙修复效果、牙体功能、牙齿美观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肿胀持续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P<0.05).牙体功能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固定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观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边缘适宜、染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修复体完整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6%(P<0.05).结论:iRoot BP Plus在年轻恒牙活髓切断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牙填充满意、恢复更快,能够更好地改善患牙功能及美观度,并且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优选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年轻恒牙外伤性冠折露髓时间与初诊叩痛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外伤引起的年轻恒牙冠折露髓患者经活髓切断术或直接盖髓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价露髓时间、初诊叩痛对牙髓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19例外伤引起的年轻恒牙冠折露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初诊治疗为活髓切断术或直接盖髓术且于术后1年进行随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牙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对牙髓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术后1年随访,治疗失败20例,成功199例,活髓切断术总成功率为90.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根尖发育情况、露髓时间、初诊叩痛与牙髓预后不良有关(P<0.05),而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受伤牙位、温度试验结果、牙髓电活力差值、露髓孔直径、患牙松动度、治疗方案与牙髓不良预后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诊叩痛(+++)是影响牙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初诊叩痛(+++)预测牙髓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60,敏感度为0.832,特异度为0.865.结论 初诊叩痛(+++)是外伤引起的年轻恒牙冠折露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而露髓时间与牙髓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