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噬在牙髓炎症进展和牙髓损伤修复再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牙髓炎是以牙髓组织持续性炎症和剧烈疼痛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根管治疗后易导致牙折、变色及再感染,因此牙髓损伤修复和牙髓再生成为牙髓疾病治疗的新目标。细胞自噬被认为是机体重要的防御和保护机制,在防止宿主过度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自噬在牙髓炎进展中的调控机制以及治疗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就自噬在牙髓炎进展及其在牙髓损伤修复和牙髓再生中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细胞自噬在牙髓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促凝机制及凝血效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起源于人体各种组织,如骨髓、脂肪组织、脐带、胎盘、牙髓的一类多能干细胞 [1]。MSCs的分泌组包括MSCs条件培养基、各种旁分泌/自分泌因子等以及称为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的小泡分泌物 [2]。与MSCs一样,MSCs-EVs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传导介质,可以有效转运各种miRNAs、LncRNAs和蛋白质等至靶细胞内 [3,4],发挥着炎症-免疫调节、抗凋亡、调控靶细胞的组织再生修复等作用,在脓毒症、创伤等急危重症中得到一定应用 [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牙髓干细胞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及身心健康,并且损伤后的修复在临床上仍面临巨大挑战,PNI与再生修复研究是当今各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细胞疗法在组织再生与修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施万细胞是周围神经修复的理想细胞,但来源有限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牙髓干细胞来源于神经嵴,为神经再生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本文就牙髓干细胞修复PNI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 6-腺苷酸甲基化修饰在口腔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N 6-腺苷酸甲基化(m6A)是真核细胞中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RNA内部修饰,参与多种细胞基因表达调控与生物学过程。近年来,m6A修饰在口腔领域中的作用研究逐渐增多。研究显示,多种m6A相关蛋白参与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其对药物的耐受性;甲基化转移酶样蛋白3参与调控软骨细胞的凋亡和自噬、内皮祖细胞的血管生成和成骨能力、牙髓细胞的炎症反应、牙髓干细胞的分化和成骨过程、牙根的发育过程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向等;m6A修饰亦可能与牙周炎、口腔溃疡及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发病有关。这些研究为多种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口腔骨组织修复及再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总结近年 m6A 修饰在口腔领域中的作用相关研究现状及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研究m6A在口腔领域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生物打印在口腔软组织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口腔软组织工程涉及口腔颌面功能和美学的修复重建。三维生物打印作为21世纪初的新兴技术,包裹细胞的生物墨水可通过模拟发育过程中组织的自组装促进再生,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巨大。口腔软组织既包括口腔特有的牙髓、牙周膜、牙龈、口腔黏膜和唾液腺,也包括颌面部涉及的皮肤、血管、肌肉和神经等组织。目前,三维生物打印在口腔特有软组织修复中主要应用于牙髓再生领域,利用不同的生物墨水荷载牙髓细胞在牙本质基质中修复牙髓组织;三维生物打印在牙周膜重建和类唾液腺培养方面仅有少量体外研究;且尚未检索到三维生物打印在牙龈和口腔黏膜再生方面的应用。这应与牙周膜复杂精细有序结构、口腔的湿润环境、有限的操作空间以及持续的咀嚼压力相关。对于皮肤、血管、肌肉和神经的三维生物打印,虽研究较多,但大多无口腔针对性。本文简要介绍目前以细胞相容水凝胶为生物墨水的三维生物打印在口腔软组织再生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龋源性牙髓病的诊疗策略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龋源性牙髓病发病率高、危害大,由于牙髓感染的复杂性和牙髓自身修复能力的局限性,如何彻底清除感染、进一步促进组织再生修复仍是临床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龋源性牙髓病的致病机制和诊疗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并进行展望,以期为龋源性牙髓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牙髓炎的活髓保存及再生治疗新进展:从基础到临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关于牙髓炎治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主要得益于牙髓炎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飞速进展,一些基础研究已转化为临床实践。牙髓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准确地诊断牙髓炎的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包括间接或直接盖髓术、牙髓切断术、牙髓再生术和根管治疗术等。针对牙髓炎的诊断理念、牙髓免疫防御和修复功能研究以及新型盖髓剂材料研究均有了较大进展,牙髓炎的活髓保存治疗成功率显著提高。对于难以实现活髓保存治疗的弥漫性冠髓炎或根髓炎,除根管治疗术外,牙髓血运重建、细胞归巢和牙髓干细胞移植牙髓再生等牙髓再生术也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本文重点阐述牙髓炎治疗研究进展和相关的临床转化实践,旨在为牙髓炎的活髓保存和牙髓再生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本文将简要论述牙髓干细胞等牙源性干细胞对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的作用,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外信号分子和生物支架材料等在其中可能的调控作用,以期促进干细胞或干细胞衍生物介导的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修复再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牙髓干细胞在老年痴呆症治疗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是一种来源于牙齿牙髓组织的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PSCs在再生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化潜能高:DPSCs能够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包括成骨细胞、神经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等,这就决定了它的应用面更广,适应多种治疗需求,为组织修复和再生提供细胞基础。(2)再生能力强:DPSCs属于间充质干细胞,是人体各器官的种子细胞,可以不断分化进而再生我们的组织器官,成为再生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这使得DPSCs在器官修复和再生领域,如骨组织工程、神经再生和软骨修复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低免疫原性:DPSCs的免疫原性极低,为干细胞中的O型血,可供异体使用并不易出现排斥反应。选择使用与自己血缘关系近的DPSCs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4)获取方便:DPSCs获取方式较为简便,在小朋友脱落乳牙时,年轻人拔智齿和正畸拔牙时也可以获取。DPSCs来源于神经嵴外胚层,能够分泌多种神经相关的活性物质,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外泌体,这些物质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增殖、抗凋亡、增强细胞活力和修复神经损伤。因此DPSCs在老年性神经疾病治疗,如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视频将针对这一主题进行详细深入讲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小肠黏膜下层可吸收生物膜在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讨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可吸收生物膜在牙槽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受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 102例牙槽骨缺损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分为Bio-Gide组(51例,采用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和SIS组(51例,采用SIS可吸收生物膜).比较2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血钙、血磷、生物相容性、牙周附着丧失(periodontal attachment loss,PAL)长度、牙髓敏感度、牙松动度、牙槽骨骨量及不良事件.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第5天VAS评分,术前、术后1 d、术后12 d血钙、血磷水平,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PAL长度,术后3、6、12个月牙髓敏感度及牙松动度1级、2级百分率,术后12个月骨宽度增加量、骨高度增加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io-Gide组相比,SIS组创口愈合时间、生物膜吸收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12 d排异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SIS可吸收生物膜、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在牙槽骨缺损修复GBR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相当,但前者生物相容性更佳,后者可提供更长时间的屏障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