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南方乳糜泻易患人群的相关抗体测定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对易患乳糜泻人群血清中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IgA抗体(TTGA)、抗脱酰氨基麦胶蛋白IgA、IgG抗体(DGPA、DGPG)的测定,进一步分析人口学特征、生活饮食习惯与血清学阳性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我国南方乳糜泻的防治工作。方法:选取2015年广东省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疾病项目中的易患乳糜泻人群(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腹泻、贫血、低体重指数、身材矮小、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牛皮癣, 布利斯托粪便为第6或第7型)1 273例为本横断面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乳糜泻特异性抗体TTGA、DGPA、DGPG水平,比较不同高危人群乳糜泻血清抗体阳性率情况,另外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饮食习惯等一般临床资料,评价以上因素与血清学抗体阳性的相关性。结果:中国南方高危人群乳糜泻血清阳性率为0.94%(95% CI 0.54%~1.64%),其中TTGA阳性率为0.08%(1/1 273),DGPA阳性率为0.47%(6/1 273),DGPG阳性率为0.39%(5/1 273)。各组高危人群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牛皮癣组3.6%(1/28),低体重指数组2.1%(2/95),1型糖尿病组1.9%(1/53),腹泻症状组1.8%(3/169),类风湿关节炎组1.1%(5/463)。研究发现血清抗体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组在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及饮酒不良嗜好、饮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在中国南方,乳糜泻血清学阳性率在高危人群为0.94%。因此,推荐在高危人群中进行乳糜泻血清学筛查,可以为乳糜泻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层含骨基质骨器官芯片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双层含骨基质骨器官芯片并用于体外模拟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化,为抗骨质疏松药物开发提供新平台。方法:使用WorkSoild软件制作双层双通道骨器官芯片设计图,利用光刻技术制备浇注母版。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原料,通过模具浇注制备芯片主体。以牛皮质骨片为间隔,分隔培养室4个通道进出口采用储液柱封闭。芯片验证实验分为成骨、破骨诱导组和成骨、破骨对照组,成骨、破骨诱导组将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和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别接种于芯片上,成骨诱导14 d,破骨诱导7 d。成骨、破骨对照组为不进行诱导的MC3T3-E1细胞和RAW264.7细胞。观察指标包括:(1)芯片外观及密封性:芯片制备完成后拍照观察外观并通过密封实验观察密封性能。(2)生物相容性:MC3T3-E1细胞和RAW264.7细胞接种于芯片培养3 d及培养1、3、5 d后,分别采用钙黄绿素乙酰氧基甲酯/碘化丙啶(AM/PI)染色和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实验观察细胞存活情况。(3)成骨分化情况:对成骨诱导组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细胞诱导情况。收集成骨诱导组和成骨对照组细胞RNA,qPCR检测成骨细胞标志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Ⅰ型胶原(COL1A1)表达情况,观察成骨细胞分化程度和成骨能力。(4)破骨分化情况:对破骨诱导组细胞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分化情况。提取破骨诱导组和破骨对照组细胞RNA进行破骨分化基因qPCR,检测破骨细胞标志基因TRAP、组织蛋白酶K(CTSK)和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DC-STAMP)表达水平。结果:双层含骨基质骨器官芯片大小为3 cm×3 cm,整体透光,芯片系统结构对接紧凑,无渗液。钙黄绿素AM/PI染色结果显示,MC3T3-E1细胞和RAW264.7细胞培养3 d后,呈红色荧光死细胞极少。CCK-8实验结果显示,MC3T3-E1细胞和RAW264.7细胞培养5 d内,细胞活力均在90%以上,表明芯片生物相容性好,细胞可以正常存活并增殖。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成骨诱导14 d,成骨诱导组MC3T3-E1细胞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并产生钙化结节。qPCR结果显示,成骨诱导组MC3T3-E1细胞的RUNX2相对表达量为4.98±0.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99±0.03( P<0.01);MC3T3-E1细胞的OCN相对表达量为7.98±0.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0.06( P<0.01);MC3T3-E1细胞的COL1A1相对表达量为7.07±0.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97±0.03( P<0.01)。TRAP染色结果显示,破骨诱导7 d,破骨诱导组RAW264.7细胞形成巨大的多核破骨细胞,破骨细胞表达大量TRAP蛋白。qPCR检测结果显示,破骨诱导组RAW264.7细胞的TRAP相对表达量为3.35±0.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1±0.06( P<0.01);RAW264.7细胞的CTSK相对表达量为3.46±0.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1±0.05( P<0.01);RAW264.7细胞的DC-STAMP相对表达量为1.92±0.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98±0.08( P<0.01)。 结论:双层含骨基质骨器官芯片结构紧凑,可长期体外培养,生物相容性好,可进行成骨和破骨细胞分化诱导,有望为骨质疏松机制探究和药物筛选提供新的研究平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特征肽检测技术的阿胶鉴别与6种动物异源性成分检查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阿胶中马、牛、猪、骆驼、羊、鹿 6 种动物皮异源性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方法 阿胶粉末加 1%碳酸氢铵溶液超声溶解,滤过,采用胰蛋白酶酶解 15 h.采用UPLC-MS/MS法,以阿胶特征肽段质荷比(m/z)539.8→924.3 和驴源特征肽m/z 570.5→698.1、马源寡肽A m/z 386.4→377.3、牛皮特征肽A m/z 641.2→726.3、猪皮特征肽m/z 774.5→1 035.7、骆驼皮特征肽m/z 603.8→281.8、羊皮特征肽m/z 553.0→450.8、鹿皮特征肽m/z 733.1→962.5 作为检测离子对,电喷雾电离(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进行多反应监测(MRM),对 10 批药用阿胶、6 批食品级阿胶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所选各动物源特征肽段均只在对应动物皮胶中检出,方法专属性强;方法 灵敏度符合质量控制要求;酶解重复性、进样精密度及样品稳定性均满足方法学验证要求,结果的RSD均小于 9.0%(n=6).6批食用级阿胶样品中均未检出阿胶成分,判定主要成分为牛皮源、骆驼皮源、马皮源、猪皮源成分.8 批药用阿胶检出阿胶成分,其中 1 批阿胶成分含量偏低,1 批检出马皮源成分;2 批药用阿胶未检出阿胶成分,判定为假冒产品.结论 所建立的 6种动物皮胶检测方法的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阿胶鉴别及掺假杂皮胶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马皮特征肽的发现及其在阿胶中马皮源成分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发现马皮特征肽,建立阿胶中马皮源成分专属性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序列比对技术发现理论马皮胶原蛋白特征肽,利用胰蛋白酶酶切马皮胶样品,通过纳升液相-高分辨质谱确证了马皮特征肽GASGPAGVR.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QQQ/MS)对马皮特征肽进行检测.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50 mm,1.7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3 min,96%A;3~8 min,96%A→92%A;8~10 min,92%A→50%A;10~12 min,50%A;12~12.1min,50%A→96%A;12.1~15 min,96%A),流速0.3 mL·min-1,柱温40℃,进样量5 μL;离子化模式为ESI+,进行多反应监测,选择马皮特征肽特征分子离子峰m/z 386.25→499.25,m/z 386.25→556.51作为检测离子对.结果:在马皮胶样品中检出了马皮特征肽,在阿胶、牛皮胶、猪皮胶、羊皮胶样品中均未检出马皮特征肽.该方法的检出限度为1%马皮胶的阿胶样品.对10批阿胶样品进行检测,在2批样品中检出了马皮特征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经验证,专属性强,可用于阿胶中马皮源成分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耳叶牛皮消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耳叶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MS、NMR等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耳叶牛皮消水溶性部位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莨菪亭(1)、异秦皮啶(2)、去乙酰基萝藦苷元(3)、吐叶醇(4)、4,4-二甲基庚二酸(5)、异落叶松脂素(6)、3-羟基吡啶(7)、3-羟基-2-甲基吡啶(8)、5-羟基-2-羟甲基吡啶(9)、2-甲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10)、kiwiionol(11)、picein (12)、腺苷(13)、cynanoneside B(14)、cynanoneside A(15).结论 化合物1~2、4~13均首次从鹅绒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同时检测鹿角胶饮片中牛皮源、驴皮源及鹿角胶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鹿角胶饮片中牛皮源、驴皮源及鹿角胶成分同时检测方法 .方法 精密称定鹿角胶饮片粉末0.1 g,加1%碳酸氢铵溶液超声溶解、稀释、过滤,用胰蛋白酶酶解12小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分别检测黄明胶特征肽段离子对(m/z)641.3→726.2,783.3,阿胶特征肽段离子对(m/z)539.8→612.4,924.0,鹿角胶特征肽段离子对(m/z)765.4→554.0,733.0.色谱柱为BEH-C18,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别考察上述三种特征肽段离子对的专属性,并用逐级稀释法确定方法检出限.用所建方法检测10批市售鹿角胶饮片.结果 黄明胶、阿胶、鹿角胶三种对照药材在所建方法下保留时间分别为3.6分钟、6.2分钟和10.9分钟,无基质干扰,检测限分别为0.1,2.0,1.0 mg/L,对照药材混合溶液进样6次,鹿角胶峰面积RSD为2.1%,黄明胶峰面积RSD为3.7%,阿胶峰面积RSD为2.8%,方法重复性良好.将所建方法应用于10批市售鹿角胶饮片的检测分析,1批结果为不合格(检出牛皮源成分).结论 所建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实现了鹿角胶饮片中主成分鉴别与非法添加成分检查的同时检测,进一步提高检验效率,可有效控制鹿角胶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砷致内质网应激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砷的特性砷是一种常见环境毒物,长期暴露于过量无机砷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和器官疾病,包括皮肤损害、肝脏损害、神经损害等.另一方面,先人也曾利用砷剂,如砒霜(主要成份为三氧化二砷,ATO)治疗牛皮鲜、食道癌、淋巴癌等疾病.ATO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恶性血液性疾病疗效显著,在现代临床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对于肝癌、脑胶质瘤等实体肿瘤也具有一定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COⅠ序列的阿胶原材料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1,COⅠ)基因片段序列鉴定的方法鉴别中药阿胶的原料驴皮及其混伪品马皮、骡皮、牛皮.方法:优化DNA提取试剂盒的通用方法进行总DNA的提取,针对马科动物驴的基因序列变异位点优化COⅠ通用引物及PCR扩增条件,PCR扩增产物双向测序,测得的序列与GenBank下载的基因序列Blast比对分析样品的基原;采用Mega 6.0软件计算序列的碱基组成、种内和种间K2P(Kimura-2-parameter)的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构建系统树,进一步对驴皮及其混伪品进行基原鉴别.结果:22份来自马科和牛科动物的驴、马、牛的皮样品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序列Blast比对结果一致性均大于99%.采用邻接法构建的系统树结果显示驴、马、牛的皮样品具有较好的单系性,均分别独立聚为1个分支,可以显著区分;牛科和马科动物样品的K2P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均远大于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结论:利用优化后的COⅠ片段扩增引物及PCR反应程序可作为鉴别阿胶原料DNA条形码物种鉴定的有效方法,为阿胶原料的真伪鉴别提供了科学的鉴定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组分快速固化生物软组织黏合剂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贻贝足丝蛋白(MFp)是一类能够在水下迅速固化,并能黏附在不同基材表面的特殊蛋白质,作为蛋白类生物黏合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大肠杆菌中高效可溶性地表达了贻贝足丝融合蛋白Sumo-Fp3(SFp3),并通过蘑菇酪氨酸酶在柱催化,将其中约5%的酪氨酸残基转化为DOPA.在含DOPA的SFp3(DSFp3)中加入分子量为1 500kD的透明质酸后,形成的双组分生物胶水在牛皮表面的黏附力超过氰基丙烯酸盐组织粘合剂Dermabond(R)的两倍,并在5 min内达到最大黏附强度的52%.通过生物膜层干涉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到透明质酸与DSFp3存在静电层层组装行为,并形成紧密片层结构.本研究为蛋白质类生物胶水黏附强度低、固化慢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和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检测阿归养血糖浆中阿胶及牛皮源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阿归养血糖浆中阿胶及掺杂牛皮源成分的专属性检测方法.方法:用胰蛋白酶对阿归养血糖浆处方中胶类成分进行酶解,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QQQ/MS),选择阿胶特征分子离子峰m/z 540.0(双电荷)→612.2、m/z 540.0(双电荷)→924.4及牛皮源特征离子对m/z641.3(双电荷)→726.2、m/z 641.3(双电荷)→783.3作为检测离子对,离子化模式为ESI+,进行多反应监测.结果:26批阿归养血糖浆中未检出阿胶的有13批,其中3批检出牛皮源成分,1批检出牛皮源成分但未超出限度,9批均未检出阿胶及牛皮源成分;26批样品检出阿胶的有13批,其中同时检出牛皮源成分的有1批,未检出牛皮源成分的为12批.结论:该检测方法专属性强,可用于阿归养血糖浆中阿胶及牛皮源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