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上腺淋巴管瘤的诊治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8例。平均年龄(40.0±13.2)(15~65)岁。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诊治时影像学检查发现11例,腰痛2例,腹痛2例,乏力1例。CT检查病变为肾上腺囊性或囊实性无强化低密度肿物,最大径2.5~16.0 cm,部分边缘钙化;肿瘤位于右侧9例,左侧7例。肾上腺激素异常6例,其中24 h尿香草扁桃酸(VMA)及肾上腺素升高2例,24 h尿游离皮质醇(UFC)及血皮质醇升高1例,醛固酮升高3例。术前考虑亚临床型肾上腺肿瘤,予肾上腺肿瘤相关围手术期处理:所有患者均监测血压,VMA升高患者术前给予盐酸特拉唑嗪口服并扩容;UFC升高患者术中给予氢化可的松200 mg静脉滴注,术后根据血皮质醇水平及时调整激素用量;醛固酮升高患者监测血醛固酮及血钾。16例均行手术治疗,腹腔镜肾上腺全切除术10例,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3例,开放式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例,因病变破裂出血行急诊剖腹探查后行肾上腺全切除术1例。结果:本组16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无特殊治疗。16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肾上腺淋巴管瘤。大体标本可见瘤体呈囊性或多房囊性,切面可见囊腔;镜下观察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壁内衬以单层扁平内皮细胞,腔内充满红染淋巴液。7例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D2-40(7/7)、CD34(6/6)、CD31(6/6)、平滑肌肌动蛋白(SMA)(3/3)、钙结合蛋白(CR)(2/2)阳性,细胞角蛋白(CK)(7/7)、CK7(3/3)阴性。患者随访6~95个月,均未见肾上腺区淋巴管瘤复发。结论:肾上腺淋巴管瘤是临床少见的良性病变,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内分泌检查多无异常。确诊依靠病理。参考肾上腺偶发瘤处理原则,优先选择手术治疗,总体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特拉唑嗪改善大鼠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验证特拉唑嗪对全脑照射大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将64只1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特拉唑嗪组、照射组、照射联合特拉唑嗪组(联合组)。照射组、联合组大鼠接受单次20 Gy照射。采用自发活动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在行为学水平评价特拉唑嗪对全脑照射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从幼稚神经元凋亡、神经发生障碍、小胶质细胞活化三方面入手,采用DCX +/Caspase-3 +、BrdU +/NeuN +及Iba-1 +免疫荧光计数分析其可能的细胞机制。 结果:给予特拉唑嗪干预后,大鼠的短时学习和记忆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P=0.032);联合组较照射组相比DCX +细胞数目增加约35%( P=0.038);联合组较照射组BrdU +/NeuN +细胞数量增加约15%( P>0.05);联合组较照射组Iba-1 +细胞数量减少约49%( P=0.036)。 结论:特拉唑嗪可缓解受照大鼠放射性认知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辐射引起的海马幼稚神经元凋亡、抑制辐射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坦索罗辛在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治疗泌尿系结石术后的应用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比较坦索罗辛和特拉唑嗪在使用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治疗泌尿系结石术后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使用坦索罗辛患者术后肾绞痛频率、持续最长时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问卷(USSQ)、OAB症状评分(OABSS)、生活质量评分(QOL)、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特拉唑嗪,而排石率、总有效率高于特拉唑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泌尿结石患者在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头术后应用坦索罗辛,疗效确切,且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α 1受体阻滞剂用于上尿路结石体外碎石后石街排石治疗的临床药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坦索罗辛及特拉唑嗪用于上尿路结石体外碎石后石街保守排石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尿路结石行体外碎石治疗后发生输尿管下段石街患者共77例,依所服用α 1受体阻滞剂种类分为坦索罗辛组42例及特拉唑嗪组35例,对比分析两组排石疗效以及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坦索罗辛组结石排出率为80.95%(34/42),显著高于特拉唑嗪组的60.00%(21/35)( P<0.05);坦索罗辛组平均肾绞痛发作频次为0.50次,显著低于特拉唑嗪组为2.11次( P<0.05);坦索罗辛组平均肾绞痛最长持续时间为0.71 h,显著低于特拉唑嗪组的1.78 h( P<0.05);坦索罗辛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9.52%(4/42)、心悸发生率为11.90%(5/42)、晕厥发生率为0.00%,均显著低于特拉唑嗪组的31.43%(11/35)、34.29%(12/35)、11.43%(4/35)( P<0.05)。 结论:坦索罗辛用于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石街的保守排石疗效显著优于特拉唑嗪,同时具有较低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盐酸特拉唑嗪片联合呋塞米注射液治疗ESWL后患者的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体外冲击波碎石为输尿管上段结石重要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会发生排出的结石碎块刺激输尿管,使其黏膜水肿,导致结石碎块无法排出的情况.碎石后药物的应用是辅助结石排出的关键.本文对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治疗患者进行报道,分析实施盐酸特拉唑嗪片联合呋塞米注射液治疗的过程,讨论碎石后药物辅助排石效果.在碎石治疗效果不理想,结石无法完全排出时,临床药师协助临床医师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应用盐酸特拉唑嗪片联合呋塞米注射液治疗,缓解输尿管痉挛情况,减轻疼痛,促进结石碎块顺利排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特拉唑嗪:通过调节磷酸甘油酸酯激酶1防治帕金森病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特拉唑嗪(terazosin,TZ)作为哌唑嗪的衍生物,是长效选择性α1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因其水溶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于高血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近期研究发现,TZ在特定剂量范围时能激活细胞内的磷酸甘油酸酯激酶1(Phosphoglycerate kinase1,Pgk1)保护神经细胞、防治帕金森病,该作用可能与其通过激活Pgk1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提高细胞内三磷酸腺苷浓度和激活热休克蛋白90相关.这提示特拉唑嗪类药物新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将就TZ新发现的药理机制和潜在的临床运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并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盐酸特拉唑嗪联合非那雄胺片治疗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疗效、控尿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分析盐酸特拉唑嗪联合非那雄胺片治疗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临床疗效、控尿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都金沙医院2019年7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29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63例(非那雄胺片)、观察组(盐酸特拉唑嗪+非那雄胺片)66例.比较两组总疗效率、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控尿功能、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疗效率、控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IL-6、TNF-α、PSA及tPS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盐酸特拉唑嗪联合非那雄胺片治疗BPH患者总疗效率高,可显著改善患者控尿功能,调节炎性因子,降低PSA及tPSA水平,且用药安全性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猪苓多糖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大鼠的干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究猪苓多糖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大鼠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睾酮(T)、双氢睾酮(DHT)和雌二醇(E2)及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干预作用.方法 SPF级SD大鼠 70 只,随机分为空白组 15 只和造模组 55 只,采用腹腔注射丙酸睾酮建立大鼠BPH模型,造模 28 d后,空白组和造模组随机各选取 5 只大鼠处死,苏木素-伊红(HE)染色镜下观察前列腺组织病理变化.明确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 50 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特拉唑嗪组,猪苓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10 只,经药物干预 6 w后处死,摘取前列腺组织计算前列腺指数(P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 IL-6及性激素(T、DHT、E2)和细胞生长因子(VEGF、EGF)等指标;HE染色镜下观察前列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组各项指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猪苓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各项指标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P<0.01).HE结果显示,模型组前列腺组织均明显增生;药物干预组前列腺组织增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猪苓多糖高剂量与特拉唑嗪对BPH的改善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猪苓多糖对BPH有明显改善作用,与抑制TNF-α、IL-6表达,降低雌/雄激素比值,调节生长因子抑制细胞过度增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特拉唑嗪的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研究仿制盐酸特拉唑嗪胶囊与原研盐酸特拉唑嗪胶囊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探讨用药后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 68 例健康受试者,分为空腹、餐后各34 例,分别于空腹、餐后状态下单次口服仿制药或原研药盐酸特拉唑嗪2mg后进行随机、开放、两周期、双交叉试验.收集试验期间发生的所有不良事件(AE),分析与药物相关不良事件(CAE)的构成比与发生率,比较空腹或餐后状态下、服用仿制药或原研药受试者发生CAE的差异.结果 有 41 例受试者(60.29%)发生100 例次CAE.其中,33 例受试者(48.53%)服用仿制药后发生 50 例次CAE,24 例受试者(35.29%)服用原研药后发生50 例次CAE.发生率≥10%的CAE依次为:低血压(38.24%)、头晕(16.18%)与脉搏增快(14.71%).与原研药相比,仿制药空腹或餐后状态下给药后发生各类CAE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腹试验组相比,服用仿制药或原研药的受试者在餐后试验组发生低血压事件后的持续时间延长(P<0.05);服用仿制药的受试者在餐后试验组发生脉搏增快事件的时间缩短(P<0.05).结论 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中的不良事件主要来源于药物本身的安全性风险,食物可能影响特拉唑嗪的药物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双溶出-HPLC系统在盐酸特拉唑嗪片一致性评价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一致性评价品种“盐酸特拉唑嗪片”溶出曲线检测的全自动方法,证明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盐酸特拉唑嗪片在绘制其溶出曲线时,要求同时测量12片样品,在多个时间点进行采样以及在多种pH介质中进行检测,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传统方法很难满足要求,为此,作者采用全自动溶出检测系统进行了其溶出曲线的方法研究,整套方案在符合《中华人们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的情况下,实现溶出、采样、稀释、进样、读数、溶出曲线绘制和分析等整个溶出过程全自动化.结果 此方法所采取的措施与管理方法能保证数据真实、同步、准确、可靠、可追溯,即满足数据可靠性的ALCOA(A-attributable,L-legible and permanem,C-contemporaneous,O-original,A-accurate)原则.结论 采用全自动方法对4种介质中盐酸特拉唑嗪片的溶出曲线的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