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流液改性剂对环维黄杨星D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考察灌流改性剂对环维黄杨星D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影响,验证使用改性灌流液条件下微透析探针体外相对回收率与相对损失率的一致性,为体内微透析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环维黄杨星D含量,计算不同改性灌流液条件下微透析探针的体外相对回收率,优选合适的改性剂种类与用量,再分别采用增量法与减量法计算不同药物浓度水平下探针体外相对回收率与相对损失率,比较两者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常规灌流条件下,乙醇作为灌流液改性剂对环维黄杨星D相对回收率提高较多,优选灌流液配比为30%乙醇-林格氏液.在2.53~10.12 μg·mL-1内环维黄杨星D体外相对回收率和相对损失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 选择合适的灌流液改性剂可显著提高微透析探针相对回收率水平,对于同一根微透析探针环维黄杨星D体外相对回收率与外周液药物浓度无关,探针回收率可通过药物透过半透膜时的流失量来间接计算,结果较好地证明反透析法适合于环维黄杨星D微透析采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UPLC-MS/MS法测定黄杨宁制剂中的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快速测定黄杨宁制剂中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方法:采用UPLC-MS/MS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柱(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含0.1%甲酸的0.01 mol·L-1甲酸氨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5 μl.离子源为电喷雾(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工作模式为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结果:环维黄杨星D的线性范围为15.58~1558.00 ng·ml-1(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RSD=3.8%,n=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黄杨宁制剂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酮康唑促进环维黄杨星D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大鼠在体肠吸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环维黄杨星D(CB)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CBHD)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征,探讨细胞色素P450抑制剂酮康唑(KET)对CB和CBHD肠吸收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CB组、CBHD组、KET+CB组、KET+CBHD组,每组6只,建立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采用单向灌流法考察CB和CBHD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情况,及KET对CB和CBHD肠吸收行为的影响.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法测定CB浓度,色谱柱为依利特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体积比);激发波长为231 nm,发射波长为385 nm;柱温为25℃,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 所建HPLC/FLD法专属性好,以CB峰面积(A)对CB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建立的标准曲线方程为A=106.7C+41.861(R2=0.99908),表明CB在0.5~2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低、中、高3个浓度(1.0、5.0、10.0μg/mL)样品溶液的日内精密度分别为2.25%、2.44%、3.04%,日间精密度分别为4.22%、2.00%、2.50%,符合方法学要求.低、中、高浓度样品溶液的回收率分别为99.08%、98.24%、97.25%,符合方法学要求.加入KET后,CBHD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CB的4.18、5.05、1.91、2.85倍(P<0.05),有效渗透率(Peff)分别为CB的4.92、5.98、2.19、3.24倍(P<0.05).结论 KET可促进CB与CBHD在肠道的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PLC-CAD法对黄杨宁片原料中环维黄杨星D和有关物质的定性定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首次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HPLC-CAD)法对黄杨宁片原料中环维黄杨星D及有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技术(HPLC-Q-Exactive)对CAD检测中出现的有关物质进行了定性研究.采用XBridge Amidc色谱柱(4.6 mmx250 mm,5μm)分离;乙腈-100 mmol·L-1甲酸铵溶液(85∶15)(混合溶液用甲酸调pH 2.8)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1 mL·min-1,柱温30 ℃;CAD雾化温度35℃,气压62.2 psi;新建立的方法能检测到除环维黄杨星D外的5个有关物质.方法 学结果显示,环维黄杨星D检测限为12.588 ng,定量限为28.323 ng;平均回收率为95.74%,RSD为1.79%(n=6).3个厂家12批原料样品中环维黄杨星D含量为79.94%~88.49%,平均值82.20%.CAD对非挥发性物质具有响应均一性,以环维黄杨星D作为对照品外标法计算5个有关物质含量,结果在15.99%~22.15%,平均值20.10%.该方法对于无发色团的黄杨生物碱类物质具有检测信号齐全和微量组分检测灵敏度高的优势,成分间分离度良好,能与MS兼容,可应用于黄杨宁片原料中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杨宁片溶出度测定方法研究及溶出行为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黄杨宁片的溶出度方法,并对不同厂家样品进行溶出曲线评价.方法:采用反相HPLC法,使用Agela Durashell RP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分离,以0.01 mol·L-1庚烷磺酸钠与0.01mol· L-1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水溶液(含0.2%三乙胺,用磷酸调节pH至3.5)-乙腈(77∶23)为流动相,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06 nm;溶出度试验采用小杯法,以150 mL的0.1 mol·L-1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75 r·min-1.结果:环维黄杨星D进样量在0.0255~4.084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平均回收率为97.6%(n=6);不同厂家黄杨宁片的溶出行为有较大差异.结论:建立的HPLC溶出度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可靠,能较好地体现不同厂家样品间的溶出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环维黄杨星D对H2 O2损伤大鼠心房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环维黄杨星D对过氧化氢(H2 O2)损伤大鼠心房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作用,阐明环维黄杨星D可能通过影响L型钙通道动力学参数发挥抗心律失常、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系统逆行灌流心脏,急性酶解法分离获得成年SD大鼠心房肌细胞,用100μmol/L H2 O2对大鼠心房肌细胞进行预处理,细胞分为3组(n为细胞数):对照组(n=8):细胞不经过任何处理;H2O2组(n=8):细胞经100 mol/L的H2O2培养0.5 h;环维黄杨星D组(n=9):细胞预先经100 mol/L H2O2培养0.5 h后加入20μmol/L环维环维黄杨星D培养0.5 h,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房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失活曲线、恢复曲线,观察对照组、H2 O2组,环维黄杨星D组L型钙通道电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的ICaL密度增大[(-4.49±0.59)pA/pF vs.(-7.47±0.68)pA/pF,P<0.05];与H2O2组相比,环维黄杨星D组ICaL密度减小[(-7.47±0.68)pA/pF vs.(-4.95±0.48)pA/pF,P<0.05].结论 H2 O2增大ICaL密度,环维黄杨星D抑制ICaL密度,环维黄杨星D组对L型钙通道激活失活曲线无影响,环维黄杨星D可能通过改变ICaL密度发挥抗心律失常、抗氧化应激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环维黄杨星D对醛固酮联合高盐诱导大鼠实验性心衰模型心功能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日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对醛固酮(ALD)联合高盐诱导大鼠实验性心衰模型心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ALD皮下注射联合高钠盐饮水建立大鼠实验性心衰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环维黄杨星D低(1.1 mg/kg)、高(2.2 mg/kg)剂量组,造模4 w后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分析心功能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ALD和可溶型ST2(sST2)水平;Masson染色观察心肌重塑程度;计算大鼠心室重塑参数.结果:ALD皮下注射联合高钠盐饮水4 w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HR、SBP、DBP、MAP、LVSP、+dp/dtmax、-dp/dtmax均显著降低,LVEDP、HL/LVD、LVAW/LVD及血浆中ALD、sST2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环维黄杨星D各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Masson染色可见ALD皮下注射联合高钠盐饮水4w后,大鼠心脏中大量胶原纤维沉积、残留心肌数目少、心肌组织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环维黄杨星D各组可见心肌重塑部分改善.结论:环维黄杨星D对ALD联合高盐诱导大鼠实验性心衰模型心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环维黄杨星D包合物微孔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及处方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制备环维黄杨星D包合物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并优化处方.方法 将环维黄杨星D制成包合物以提高溶解度后,进一步制备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聚氧乙烯(PEO)用量、聚乙二醇400(PEG400)用量、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用量、包衣增重为影响因素,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结果 最佳处方为PEO用量8 mg/片,PEG 400用量25%,增塑剂用量18%,包衣增重3%,12 h内累积释放度为90.82%.所得微孔渗透泵控释片的体外释药符合零级方程(R2=0.992 4),并且不受释放介质pH值的影响.结论 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可使环维黄杨星D包合物缓慢恒速释药,从而抑制血药浓度波动,减少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环维黄杨星D调控Ca2+/CaMKⅡ信号改善醛固酮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环维黄杨星D(cyclovirobuxine D,CVB-D)对醛固酮(aldosterone,ALD)诱导原代大鼠心肌细胞(PNRC-M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胰酶消化法提取PNRCMs,以ALD(10μmol·L-1)制备PNRCMs损伤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CVB-D处理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Flou-4AM荧光探针检测胞内Ca2+浓度,Western blot检测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p-CaMKⅡ)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采用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钙离子载体(A23187)及CaMKⅡ抑制剂(KN93)进行干预处理,分析Bcl-2,Bax,Cleaved caspase-9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ALD组比较,CVB-D可显著恢复细胞活力,改善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上调Bcl-2/Bax的比值,下调Cleaved caspase-9和p-CaMKⅡ的表达并抑制胞内钙离子累积.进一步研究表明,BAPTA-AM和KN93能促进CVB-D上调Bcl-2/Bax的比值,下调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而A23187可抑制CVB-D上调Bcl-2/Bax的比值,下调Cleaved caspase-9表达.结论 CVB-D可改善ALD诱导的原代心肌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与Ca2+/CaMKⅡ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环维黄杨星D的结构修饰及黄杨宁片的剂型改进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环维黄杨星D (cyclovirobuxine D,CVB-D)为小叶黄杨Buxus microphylla及其同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等多种药理作用.以其为主要成分的临床常用药黄杨宁片对于冠心病和心绞痛具有明确治疗作用.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黄杨宁片作为一种口服片剂,存在着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在胃肠道内具有多个吸收位点、释药不稳定,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并具有心脏蓄积及肝肾毒性等缺点.因此,有必要通过结构修饰或剂型改变来解决CBV-D存在的上述问题.对CVB-D的结构修饰及黄杨宁片剂型改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