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语言模型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中医诊断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课程,其复杂的理论体系和高度实践性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当前教学模式主要依赖于课堂讲授和临床实习,存在学生参与度低、实践资源有限等问题.大语言模型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同时增强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丰富的虚拟实践资源,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医诊断学的复杂理论体系,并在模拟环境中积累临床经验.本研究阐述大语言模型的技术基础和优势,提出利用大语言模型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展示其在个性化辅导、虚拟病例生成和模拟诊断训练中的具体应用,提出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多样化、师资培训与技术支持的重要性,强调通过灵活多样的课程设计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大语言模型的优势,探索大语言模型与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结合,开发智能学习平台,以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辅导和反馈.以期为大语言模型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改良Miller金字塔理论的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构建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改良Miller金字塔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法初步形成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条目池。2023年4—7月,通过目的抽样法,在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教学等领域选取20名专家,经过2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最终形成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实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结果:经过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00%(19/20)和100.00%(19/19),专家权威系数为0.86、0.88,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26和0.183 ( P<0.01)。最终确立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的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本研究以改良Miller金字塔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具有一定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的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本科护生临床实践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实践视角下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构建全面、细化的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我国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国际助产实践基本能力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德尔菲法确立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本研究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4.38%、74.07%,专家群体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94,指标体系总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30、0.965,整体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30、0.297( P<0.01)。最终形成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4项、内涵指标76项的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本研究以母婴健康为服务宗旨、基地功能定位为基础,构建的助产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和可靠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病理学本科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紧密联系病理学课程特点,全面深入开展本科病理学课程思政,是培养立场坚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本文结合本单位教学实践,探讨了本科病理课程思政教学中的目标设立、元素挖掘、方法实施和效果评估。我们结合病理特色,设立了以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科学思维、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病理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思政目标;总结了讲好中国故事和大师故事、融入时政元素、聚焦学科前沿等挖掘思政素材的方法,助力提升思政效果;提出了扩充病理学思政素材库、创新多元化思政模式、提高教师专业思政素质等机制,建立长效思政建设和评估体系。上述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旨在为融合病理学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和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麻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构建麻醉方向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NS)临床实践课程体系。方法:以我国《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及国卫办医函〔2019〕884号文件为指导,参照国际麻醉护士联盟(IFNA)提出的核心能力标准以及我国麻醉方向MNS核心能力要求,运用加拿大医师能力框架(CanMEDS)理论框架结合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结果,拟定麻醉方向MNS临床实践课程体系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结果:对23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30%和95.24%;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4;2轮专家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098和0.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最终形成11个一级指标、46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麻醉方向MNS临床实践课程体系。 结论:麻醉方向MNS临床实践课程体系可借鉴性强,且构建过程科学、可靠,可为麻醉方向MNS的临床培养提供借鉴与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论麻醉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的建设与管理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重症医学是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新兴临床学科,具有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其与诸多临床学科存在交叉,因此,除了重症医学科外,医院中比较强大的临床科室往往设置了其专门的ICU,如心脏病监护病房(cardiac care unit,CCU)、神经ICU(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呼吸ICU(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RICU)等。麻醉学科作为临床二级学科,往往是医院中规模最大的临床学科之一,建立并管理好麻醉重症监护治疗病房(anesthesia intensive care unit,AICU)不仅有利于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的医疗安全与质量,并且对于麻醉学科的内涵建设以及麻醉学人才的高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卡梅现象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血管瘤伴有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异常现象(卡梅现象,KM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间收治的KMP患儿病例资料。经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如磁共振成像、彩超和血液学检查后,全麻下行射频消融术,运用成熟的射频消融治疗理论体系,术中彩超全程监测下精准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多点消融。术后对射频消融区域进行冰敷,并每日坚持无菌换药。结果:共纳入11例KMP患儿,男5例,女6例,年龄1 d至2个月,中位年龄15 d。病变位于肢体8例,躯干3例。均进行一期射频全消融术,病灶彻底消融,无严重并发症,术后7 d内射频区域稍变硬,坚持换药2周后渐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病灶完全消融,瘤体消失,无复发,局部功能良好,局部轻度瘢痕形成,外观满意。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KMP弥补了传统手术及其他保守治疗方法的不足,临床上基本可达到治愈、功能良好、外观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理论的社区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构建社区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评估指标体系。方法: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描述性质性研究法初步形成评估指标体系框架,通过专家函询法修正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结果: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0%(18/20)、94.4%(17/18),专家意见提出率分别为94.4%(17/18)和29.4%(5/1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和0.95,2轮专家函询后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15,整体指标及各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77~0.441( P均<0.01),最终形成包含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和49项三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严谨,内容系统全面,研究方法和结果科学可靠,可为进一步编制社区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评估工具和建立长期照护需求评估分级标准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21年传染病防控与生物安全新思维研讨会”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021年4月15—17日,来自疾控、医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0余位专家聚焦我国传染病防控与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聚焦大数据和监测网络、检测与溯源技术、耐药控制和疫苗研发策略的关键问题等内容展开深入讨论,并达成共识:(1)针对我国面临的传染病防控现状和保障生物安全的需要,亟需建立跨部门、全方位的微生物科学数据库和实验室监测网络;(2)病原筛查鉴定和分型溯源技术需向超灵敏、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应规范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病原鉴定和溯源技术的标准及应用范围;(3)亟需建立跨部门的耐药监测体系,加强耐药菌跨物种传播监测;(4)应用科学理论和新技术指导和改进未来疫苗应急研发及接种策略。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专家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失能老人突出品格优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失能老人这一群体最突出的品格优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和心内科的失能老人2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长处问卷(CVQ-96)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进行横断面调查和品格优势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28例失能老人品格优势为亲和力90例,品格优势为生命力137例,品格优势为意志力1例。失能老人最突出的品格优势为生命力,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是否使用智能产品、宗教信仰、与配偶的关系、社会交往、生活总体满意度、月收入和是否存在言语障碍的失能老人生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562、5.025、10.551、-2.098、4.047、96.006、11.094、20.952、-2.196; P<0.05);其中年龄>85岁、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会使用智能产品、社会交往频率高、对生活总体满意度高对失能老人品格中的生命力优势有独立的影响( P<0.05)。 结论:针对上述可控的保护因素,在品格优势理论的指导下,可为相关部门完善失能老人健康政策和建立健全老年人群健康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