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萝卜硫素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代谢组学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萝卜硫素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分子机制以及与疗效相关的代谢组学标志物并构建疗效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广州市惠爱医院的ASD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萝卜硫素治疗组( n=26)和安慰剂组( n=14)。采用OSU孤独症评定量表-DSM-Ⅳ(OSU Autism Rating Scale-DSM-Ⅳ,OARS-4)评估ASD患儿在基线、治疗第4、8和12周的临床症状变化,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比较OARS-4得分在组别和时间上的差异。采集ASD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浆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检测,使用方差分析-成分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与萝卜硫素治疗疗效显著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最后使用Fisher判别分析筛选疗效预测指标。 结果:经12周治疗后,萝卜硫素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安慰剂组( F=14.11, P<0.001)。2组间共201种代谢物存在差异,主要富集于甘油磷脂代谢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通路。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牛磺酸、磷脂酰丝氨酸和溶血磷脂酰丝氨酸与ASD患儿症状变化呈正相关( r=0.643、0.401、0.414, P<0.05或0.001),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类和甘油三酯类代谢物与症状变化呈负相关( r=-0.481~-0.392,均 P<0.05),其中鞘磷脂(d35∶1)和牛磺酸进入了Fisher判别分析模型,总疗效预测的正确率为84.6%(22/26)。 结论:萝卜硫素改善ASD相关临床症状的分子机制可能与细胞膜磷脂代谢有关,鞘磷脂(d35∶1)和牛磺酸可能成为预测萝卜硫素治疗ASD疗效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华蟾素激活去乙酰化酶6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制备脂性肝原代细胞模型,以华蟾素低、中、高剂量干预24 h后,检测甘油三酯(T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检测脂肪酸氧化蛋白(PPARα、Cpt1a)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去乙酰化酶6(SIRT6),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Cpt1a)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随机数表法,将野生型小鼠高脂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组、高脂加华蟾素低、中、高剂量组,通过分子对接及相关脂质合成蛋白检测出SIRT6-PPARα的激活状态;最后通过SIRT6小鼠肝脏原代细胞观察华蟾素给药后TG变化。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华蟾素高剂量组TG含量低于模型组(0.40±0.06比0.67±0.07, t=6.274, P<0.05)。华蟾素对小鼠肝原代细胞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高剂量组PPARα表达高于模型组(0.85±0.15比0.29±0.04, t=7.178, P<0.05);高剂量组Cpt1a表达高于模型组(0.84±0.06比0.62±0.12, t=3.357, P<0.05)。高剂量组肝脏TG含量低于模型组(0.66±0.15比1.51±0.09, t=12.15,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SIRT6敲除小鼠肝脏原代细胞中,模型组TG含量高于空白对照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6±0.08比0.35±0.09, t=6.31, P<0.05),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0±0.07比0.66±0.08, t=1.38, P>0.05)。 结论:华蟾素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激活SIRT6-PPARα信号通路促进脂肪酸氧化水平,改善代谢,减轻脂肪性肝病小鼠的脂质沉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LncRNA是由200多个核苷酸组成的转录产物,缺乏蛋白质编码能力。近年来lncRNAs已成为多种生物过程的重要调控因子,广泛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分化、肿瘤发生、免疫反应、肝脏脂代谢和其他生物学过程。LncRNA可以调控多种基因表达,影响肝细胞内脂代谢,进而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包括通过影响肝脏脂质合成、脂肪酸β氧化、通过microRNA调节某些靶点以及对肝脏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来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碘及甲状腺功能与机体脂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碘是甲状腺激素生物合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机体的生长、发育、成熟以及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流行病学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碘对机体的作用是双向的,碘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都会引起不良后果,进而影响人体健康。目前,碘营养异常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甲状腺形态、功能等方面,而实际上,碘营养异常不仅对甲状腺有影响,对机体其他方面也有诸多不利作用。目前有证据表明,碘营养异常与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联系,会导致体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含量异常。本文就碘营养及甲状腺功能与机体脂代谢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碘缺乏病"科学、精准"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细胞铁死亡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肝细胞铁死亡对糖尿病(DM)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HIRI组、DM组、DM+HIRI组。通过连续4周喂养高脂高糖饲料复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DM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部分肝血流阻断法建立HIRI损伤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胰岛素、肝功能及血脂代谢指标,化学发光法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及脂氧合酶-1(LOX-1)含量,HE染色法评估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细胞铁死亡相关蛋白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DM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肝脏PUFA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HE染色提示DM组大鼠肝细胞呈脂肪变性,DM+HIRI组大鼠肝细胞广泛气球样变及坏死。与HIRI组相比,DM+HIRI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5.87±0.76)比(1.34±0.2)mmol/L]、甘油三酯[(2.93±0.47)比(0.71±0.34)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39.5±40.09)比(155.17±18.53)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25.50±37.52)比(102.39±22.68)U/L]、PUFA[(21.58±3.01)比(8.12±0.94)mg/g]、LOX-1[(200.81±26.03)比(73.34±10.66)U/mg]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HIRI组相比,DM+HIRI组ACSL4蛋白表达上调[(0.46±0.06)比(1.02±0.11)],GPX4蛋白表达下调[(0.43±0.07)比(0.14±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M大鼠对HIRI的耐受性明显降低,其机制可能与肝细胞脂质代谢异常及铁死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褪黑素预处理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褪黑素预处理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10~12周龄,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对照组(Con组)、NAFLD组、NAFLD+肝缺血再灌注组(NAFLD+HIR组)和NAFLD+肝缺血再灌注+褪黑素预处理组(NAFLD+HIR+MT组)。NAFLD组、NAFLD+HIR组及NAFLD+HIR+MT组连续8周喂养高脂高糖饲料(含10%糖、10%脂肪),其余组大鼠喂养普通饲料,自由饮水。NAFLD+HIR+MT组造模前连续2周每天予以褪黑素10 mg/kg灌胃预处理。采用夹闭肝动脉和门静脉20 min后开放5 min,再次夹闭20 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6 h时收集下腔静脉血标本和肝组织,检测血清胰岛素、血糖、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ALT、AST和铁蛋白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ROS、SOD和Fe 2+的水平,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溶血卵磷脂酰基转移酶3(LPCAT3)、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Con组相比,NAFLD组血清FFA、TG、ALT、AST、铁蛋白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肝组织ROS和Fe 2+水平升高,GSH-Px和SOD水平降低,ACSL4和LPCAT3表达上调,Nrf2和GPX4表达下调( P<0.05);与NAFLD组相比,NAFLD+HIR组血清FFA、TG、ALT、AST、铁蛋白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ROS和Fe 2+水平降低,GSH-Px和SOD水平升高,ACSL4和LPCAT3表达上调,Nrf2和GPX4表达下调( P<0.05);与NAFLD+HIR组相比,NAFLD+HIR+MT组血清FFA、TG、ALT、AST、铁蛋白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肝组织ROS和Fe 2+水平降低,GSH-Px和SOD水平升高,ACSL4和LPCAT3表达下调,Nrf2和GPX4表达上调( P<0.05)。 结论:褪黑素预处理可减轻NAFLD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信号通路,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铁死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动脉硬化患者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临床的关联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胱硫醚酶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临床的关联性。方法:在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14例颈动脉中内膜增厚或斑块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检测其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并检测CBS基因G919A和T883C位点碱基,并与155例颈动脉正常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体重指数、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尿酸、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舒张压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尿酸,收缩压和CBS基因T883C位点突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其风险关系分别为1.4倍、2.0倍和3.3倍;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HCY和CBS基因G919A位点等观察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存在风险关系( 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CBS基因T883C位点次等位基因突变率高。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HCY水平高、收缩压、血尿酸和CBS基因T883C位点多态性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CBS基因T883C次等位基因突变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甲状腺激素受体β为靶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现已成为常见的肝脏代谢性疾病,但尚无公认获批的治疗药物上市,探索相关治疗药物迫在眉睫。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肝脏特异性表达的甲状腺激素受体β在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甲状腺激素受体β开发的T3类似物和甲状腺激素受体β特异性激动剂,在多个研究结果中显示能抑制肝脏甘油三酯合成,增加肝脏胆固醇清除,减少脂质沉积,同时部分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糖代谢,改善炎症,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极具潜力的治疗药物。现对以甲状腺激素受体β为靶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临床研究及药物研发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提供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亚砷酸钠对L-02细胞脂代谢基因SREBP-1c、PPARα和FAS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亚砷酸钠(NaAsO 2)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脂代谢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脂肪酸合成酶(FAS)表达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L-02细胞,分别以0(对照)、2、4、8、16、32、64、128 μmol/L NaAsO 2染砷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制作拟合曲线计算半抑制浓度(IC 50),以IC 50的0、1/8、1/4、1/2作为染砷剂量进行后续实验。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氢酶(GPO-PAP)法检测细胞甘油三酯(T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REBP-1c、PPARα、FAS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REBP-1c和PPARα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8、16、32、64、128 μmol/L NaAsO 2组细胞存活率[(92.000 ± 1.414)%、(91.000 ± 0.000)%、(76.500 ± 0.707)%、(53.000 ± 1.412)%、(47.000 ± 1.412)%]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0 ± 0.000)%, P均< 0.01],IC 50为64 μmol/L,以0(对照)、8、16、32 μmol/L NaAsO 2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1.000 ± 0.000)mmol/g prot]比较,8、16、32 μmol/L NaAsO 2组TG含量[(0.691 ± 0.064)、(0.474 ± 0.162)、(0.184 ± 0.045)mmol/g prot]显著降低( P均< 0.01)。与对照组比较,各染砷组SREBP-1c、PPARα、FAS mRNA表达水平,SREBP-1c、PPAR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 < 0.01或< 0.05)。相关性分析可见,NaAsO 2含量与细胞TG含量,SREBP-1c和PPARα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r =-0.954、- 0.875、- 0.965, P均< 0.01)。 结论:NaAsO 2可引起L-02细胞TG含量减少及脂代谢相关基因SREBP-1c、PPARα和FAS表达降低,提示砷致肝损伤过程中可引起脂代谢障碍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调节及其机制。方法:体外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MBL(0、1、10、20 μg/ml)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油红O染色和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法分析脂质积累情况。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相关因子PPARγ及C/EBPα的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析脂肪合成调控信号分子Akt的表达及磷酸化。结果:实验组各浓度MBL(0、1、10、20 μg/ml)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都无影响。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3 d,甘油三酯检测发现MBL处理组细胞内甘油三酯水平下降,并呈剂量依赖关系;油红O染色结果进一步显示,MBL处理组的脂滴数量显著减少,吸光度值也显著降低,同样呈现浓度依赖关系。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结果证实,MBL处理组PPARγ和C/EBPα的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呈剂量依赖性。在MBL干预下,Akt的磷酸化水平也明显下调。结论:MBL通过Akt信号通路调控3T3-L1前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