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中念珠菌重组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蛋白磁珠富集联合重组酶辅助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重组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蛋白(M1蛋白)磁珠富集病原体结合重组酶辅助聚合酶链式反应(RAP)巢式核酸扩增技术检测血液中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方法,以实现对白色念珠菌血症和热带念珠菌血症的早期诊断。方法:针对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内转录间隔区的高度保守区域的设计引物探针,建立检测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RAP检测方法;用梯度稀释的标准菌株核酸和临床常见的血流感染病原体核酸检验灵敏度、重复性、特异性;用模拟样本进行M1蛋白磁珠富集血浆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RAP和实时荧光PCR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建立的双重RAP方法灵敏度为2.4~2.8拷贝/反应,重复性好,特异性高;M1蛋白磁珠富集病原体结合双重RAP方法可在4 h内完成对血浆中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检测,<10 CFU/ml的病原体富集后进行RAP检测样本数较PCR检测样本数多。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检测血液中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双重RAP方法,该检测方法具备准确、快速、减少污染物的优点,在念珠菌血症快速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调节及其机制。方法:体外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MBL(0、1、10、20 μg/ml)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油红O染色和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法分析脂质积累情况。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相关因子PPARγ及C/EBPα的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析脂肪合成调控信号分子Akt的表达及磷酸化。结果:实验组各浓度MBL(0、1、10、20 μg/ml)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都无影响。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3 d,甘油三酯检测发现MBL处理组细胞内甘油三酯水平下降,并呈剂量依赖关系;油红O染色结果进一步显示,MBL处理组的脂滴数量显著减少,吸光度值也显著降低,同样呈现浓度依赖关系。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结果证实,MBL处理组PPARγ和C/EBPα的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呈剂量依赖性。在MBL干预下,Akt的磷酸化水平也明显下调。结论:MBL通过Akt信号通路调控3T3-L1前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自噬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 MBL)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自噬的调节及其机制,为靶向自噬在固有免疫上预防肥胖及相关病理改变提供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分析细胞分化成熟及脂滴积累情况,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MBL(0、1、5、10 μg/ml)对不同分化阶段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MBL(10 μg/ml)对不同分化阶段细胞自噬关键因子LC3B、Beclin1和p62蛋白的表达,油红O染色观察MBL干预下脂滴蓄积的改变,Western blot、qRT-PCR检测不同浓度MBL干预下自噬关键因子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基于自噬性降解的自噬流分析来进一步说明自噬活性,Western blot分析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分子的表达及磷酸化。结果: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经过10 d诱导的3T3-L1前脂肪细胞可达到完全分化状态;CCK-8结果表明实验组各浓度MBL(1~10 μg/ml)对不同分化阶段细胞增殖无影响;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发现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MBL处理组自噬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增强,并呈一定浓度依赖关系;油红O染色显示不同分化阶段脂肪细胞内脂滴在MBL干预下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MBL通过增加自噬体的合成增强脂肪细胞自噬活性;并且在MBL干预下,AMP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上调,mTOR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调,同样呈现浓度依赖关系。结论:MBL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加快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自噬进程,降低脂质积累,为治疗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功能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F磁珠对血液样本中EB病毒的富集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设计表达一种全新的重组蛋白(重组Ficolin-2蛋白,F蛋白)并包被磁珠,实现多种抗凝血中EB病毒的富集效果。方法:通过体外基因合成重组F蛋白基因片段,该片段包括人IL-2信号肽、his标签、人IgG1 Fc、人Ficolin-2颈区及纤维蛋白原样区域(fibrinogen-like domain, FGD);并整合进表达质粒pCDNA?3.1(+)载体中,通过转染HEK293F细胞,实现上清中的分泌表达;通过镍柱纯化蛋白后包被到蛋白A磁珠上构建F磁珠;最后,收集三种不同抗凝剂(分别为ETDA、肝素、柠檬酸钠)抗凝的临床EB病毒血样本,并且比较了F磁珠和课题组前期开发的重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磁珠(M磁珠)对三种抗凝剂抗凝血液中EB病毒富集的效果。结果:M磁珠对肝素和柠檬酸钠抗凝血液中EB病毒富集效果均较好( P<0.01),但是对EDTA抗凝血EB病毒没有富集作用;而F磁珠对三种抗凝血中EB病毒的富集效果均较好( P<0.01)。 结论:F磁珠可以实现多种抗凝血中EB病毒的富集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AIF-1、Bmi-1、MAP19联合诊断宫颈癌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究宫颈癌患者血清中同种异体移植物炎性因子1(AIF-1)、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Bmi-1)、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蛋白19(MAP19)水平变化及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收治宫颈癌患者1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8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AIF-1、Bmi-1、MAP19水平;比较宫颈癌不同分期患者血清中AIF-1、Bmi-1、MAP19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IF-1、Bmi-1、MAP19水平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AIF-1、Bmi-1、MAP19水平上升(t=13.054、13.598、10.601,P均<0.001);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血清中AIF-1、Bmi-1、MAP19水平随分期升高而升高(F=32.001、8.232、10.602,P均<0.001);宫颈癌患者血清AIF-1、Bmi-1、MAP19高水平在病理低分化、HPV阳性、FIGO Ⅲ~Ⅳ期和淋巴结转移中比例升高(AIF-1:x2=41.162、27.607、13.718、23.824,P 均<0.001;Bmi-1:x2=33.563、22.060、22.599、18.451,P 均<0.001;MAP19:x2=49.585、14.913、25.545、13.605,P 均<0.001);血清 AIF-1、Bmi-1、MAP19 水平及三者联合预测宫颈癌病变的AUC分别为0.759、0.726、0.751、0.839,三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价值(Z=2.499、3.363、2.749,P=0.012、<0.001、0.016).结论 宫颈癌患者血清AIF-1、Bmi-1、MAP19水平显著上升,且随宫颈癌分期升高而升高,三者联合对宫颈癌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血清MBL、BAFF与磷脂酶A2受体相关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功能及疗效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探讨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肿瘤坏死因子家族B细胞活化因子(BAFF)与磷脂酶A2受体(PLA2R)相关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功能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PLA2R相关IMN患者103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疗效将PLA2R相关IMN患者分为未缓解组(n=44)、缓解组(n=59);同期另选健康体检志愿者67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资料;用酶联免疫吸法检测血清MBL、BAFF、24 h尿蛋白,PA速率微板法试剂盒检测血肌酐,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Spearman相关法分析PLA2R相关IMN患者血清MBL、BAFF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LA2R相关IMN患者疗效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BL、BAFF对PLA2R相关IMN患者治疗未缓解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MBL、BAFF水平及24 h尿蛋白高于对照组,eGFR低于对照组(P均<0.05).PLA2R相关IMN患者血清MBL、BAFF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r分别为-0.777、-0.760,P均<0.05),与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r分别为0.883、0.828,P均<0.05).未缓解组白蛋白、eGFR低于缓解组,24 h尿蛋白、MBL、BAFF高于缓解组(P均<0.05),两组性别、年龄、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IgG、补体3和PLA2R抗体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白蛋白和eGFR升高为PLA2R相关IMN患者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24 h尿蛋白、MBL和BAFF升高为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BL、BAFF联合预测PLA2R相关IMN患者治疗未缓解的曲线下面积(0.880)大于二者单独预测(0.791、0.7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2.694、2.613,P均<0.05).结论 血清MBL、BAFF水平升高与PLA2R相关IMN患者肾功能降低及疗效差有关,二者联合检测预测PLA2R相关IMN患者治疗未缓解的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LC-MS的结直肠癌瘀毒内阻证与气血两虚证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瘀毒内阻证和气血两虚证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代谢物差异.方法 纳入3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瘀毒内阻证组(n=17)和气血两虚证组(n=13).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技术检测血清代谢谱,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结合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进一步评估代谢物对证型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差异代谢物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得到热图并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寻找出共同富集的代谢通路.结果 筛选出差异代谢物13种,其中5种显著上调,8种显著下调,其中有2种差异代谢物AUC值大于0.9,除此之外,还有6种差异代谢物AUC值大于0.8.4-O-β-D-吡喃葡萄糖基-D-甘露聚糖、红豆碱、甘露糖、肌苷为气血两虚证敏感代谢物,2-羟基琥珀酸为瘀毒内阻证敏感代谢物.两组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信号通路有3个,分别为半乳糖代谢(Galactose metabolism)通路、溶酶体(Lyso-some)通路及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C-type lectin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结论 结直肠癌瘀毒内阻证、气血两虚证患者的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为结直肠癌患者准确、客观的综合征分化和中医治疗提供了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血清MBL、HRG、IL-23/IL-17炎症轴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和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讨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富组氨酸糖蛋白(HRG)、白细胞介素(IL)-23/IL-17炎症轴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195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aSAH患者,根据术后第4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否发生CVS及严重程度分为无CVS组(126例)、轻度CVS组(18例)、中度CVS组(39例)和重度CVS组(12例).比较4组术前及术后3 d血清MBL、HRG、IL-23、IL-17水平.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预后的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137例)和预后不良组(5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 MBL、HRG、IL-23、IL-17水平及其联合应用模型对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195例a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CVS发生率为35.38%.术后3 d,轻、中、重度CVS组血清MBL、IL-23、IL-17水平高于无CVS组,其中重度CVS组高于中度CVS组,中度CVS组高于轻度CVS组(P<0.05);轻、中、重度CVS组血清HRG水平低于无CVS组,其中重度CVS组低于中度CVS组,中度CVS组低于轻度CVS组(P<0.05).术后3 d,4组血清MBL、IL-23、IL-17水平高于术前,血清HRG水平低于术前(P<0.05).预后良好组动脉瘤直径≥6 mm、动脉瘤个数>1个、手术时间>24 h、Hunt-Hess分级Ⅲ/Ⅳ级、术后CVS患者例数占比及术后3 d血清 MBL、IL-23、IL-17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术后3 d血清HRG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直径≥6 mm、Hunt-Hess分级Ⅲ/Ⅳ级、术后CVS、术后3 d MBL、IL-23、IL-17水平升高及HRG水平降低均是导致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后3 d血清 MBL、HRG、IL-23、IL-17这4项指标对aSAH患者预后不良均有一定的预测效能.4项指标联合应用的预测模型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53).结论 a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血清MBL、IL-23、IL-17水平升高及HRG水平下降可导致CVS发生风险增加,且与a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的预后不良有关.上述指标对aSAH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对脂多糖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研究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对脂多糖的诱导3T3-L1脂肪细胞炎症反应及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分析细胞分化程度,使用CCK-8检测分化过程中MBL(1、10、20 μg/ml)及LPS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ELISA检测细胞炎症因子IL-6、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TNF-α、IL-6及TLR4/NF-κB信号通路中蛋白表达,并分析Akt、IRS-1 try蛋白磷酸化及GLUT4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MBL对3T3-L1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调节作用.结果:油红O染色显示,12 d时,3T3-L1前体脂肪细胞已诱导为完全成熟的脂肪细胞;CCK-8结果证实,在细胞分化全过程,不同浓度的MBL(1、10、20 μg/ml)及LPS对其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ELISA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脂肪细胞分化至成熟过程中,MBL处理均可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分泌,且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BL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LPS诱导的IκB、IKK磷酸化和TLR4以及核NF-κB表达,且MBL可增强Akt和IRS-1磷酸化,增加GLUT4表达;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BL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LPS对3T3-L1细胞摄取葡萄糖的抑制,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在脂肪细胞中,MBL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发挥抑炎作用;MBL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分泌,解除LPS对3T3-L1细胞摄取葡萄糖和IRS-1/Akt信号的抑制,减轻胰岛素抵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浆中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2的表达水平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检测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浆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2(MASP-2)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64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浆中MBL及MASP-2的表达水平,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血浆中MBL及MASP-2的浓度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浆中MBL和MASP-2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14、0.002),MBL/MASP-2比值在健康人群与肝细胞肝癌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患者血浆中MBL与MASP-2并无相关性.在肝细胞肝癌患者中,血浆MBL水平与肿瘤的血管侵犯(r=0.253,P=0.047)和总胆红素水平(r=0.283,P=0.024)呈正相关;血浆中MASP-2水平与肝细胞肝癌的TNM分期呈正相关(r=0.276,P=0.027),而与血浆白蛋白呈负相关(r=0.-0.317,P=0.015).经ROC曲线分析,MBL和MASP-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5(P=0.010)和0.694(P=0.003),对肝细胞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50%和89.1%.结论 补体凝集素途径的关键分子MBL、MASP-2与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炎症状态和疾病进展相关,参与了肝癌的发生与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