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情境创设案例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情境是核心素养培养、形成的途径和方式,也是核心素养评价的重要依托.结合初中生物学教学案例,针对利用生产生活类情境建立生命观念、利用科学史情境发展科学思维、利用实验情境开展探究实践、利用社会议题类情境提升态度责任4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创设情境发展核心素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创手术机器人在减重与代谢外科的应用与未来趋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全球范围内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同时肥胖症及其合并症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观念的改变,手术机器人在减重代谢外科的应用逐步增多。本文就当前微创手术机器人在减重代谢外科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探讨手术机器人在减重代谢外科的应用中的优劣,并对未来发展及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发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传统观念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通常是老年疾病。然而,随着大型队列研究随访时间的延长,人群肺功能发育轨迹得到了较完整的描绘,表明肺功能的下降可起源于生命早期。此外,大量研究表明,具有慢性呼吸道症状、肺部影像学改变和肺生理结构异常却不符合慢阻肺的肺功能诊断的人群,在未来有患慢阻肺的倾向且影响预后,提示早期干预的必要性。2022版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倡议提出了包括早发型慢阻肺和慢阻肺前期在内的一系列慢阻肺相关名词,为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慢阻肺开辟了新的机会,同时为慢阻肺生物学机制、疾病进展轨迹的研究设计提供指引。本文总结了早发型慢阻肺和慢阻肺前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早期防治慢阻肺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手术机器人眼眶手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眼眶手术是对先天畸形、外伤及肿瘤等所致眼眶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学科,专业病种多、病因复杂、病情表现多样、疑难疾病多、手术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涉及颌面外科及耳鼻喉科等多个学科,对患者的外观、视力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微创外科手术观念的进步以及前沿技术的创新,手术机器人在眼科的应用快速发展,在眼眶外科也有了初步的应用并将逐步增多。本文就当前手术机器人在眼眶外科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做一综述,探讨手术机器人在眼眶疾病应用中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前景做出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造口管理现况及专项培训的必要性:基于一项全国性问卷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外科医师对于肠造口管理的观念、重视程度、手术策略及操作习惯。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应用问卷进行调研。调查全国范围内涉及肠造口手术的各级医院。目标科室包括普通外科、胃肠外科、肿瘤外科、急诊及其他涉及肠造口手术的科室。调查对象需为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并参与过造口手术的外科医师。问卷包括肠造口相关的5个维度:人员资质及科室培训、对造口并发症的重视程度、造口定位与造口位置选择、造口手术习惯、操作细节和对造口相关技术了解及使用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间,通过微信链接或二维码方式共发送调查问卷488份,回收467份(95.7%)。应答医院196家,涉及26个省份地级市。参与调查的医师在三级以上医院426人(91.2%);所属科室包括:(大)普通外科130人(27.8%)、胃肠外科210人(45.0%)、肿瘤外科116人(24.8%)、其他涉及肠造口制作的科室11人(2.4%)。副主任医师以上311人(66.6%)。结果显示:(1)培训情况:在所调查的医师中,造口技术获取途径多为“导师或高年资医师传授”(83.3%,389/467),其次为“传授+图谱”(44.8%,209/467)和“自己摸索、不断改进技巧”(42.0%,196/467)。(2)造口并发症认知情况:99.4%(464/467)的医师都关注到了造口并发症与手术操作的相关性,46.7%(218/467)的医师认为所列举出的并发症均与手术操作有关。61.0%(285/467)的医师遇到过需要二次手术干预或危及患者生命的造口狭窄或梗阻。其次,79.0%(369/467)的医师认为,造口技术本身与并发症“密切相关”或者“比较有关”,且“大多可以避免”。仅有58.7%(274/467)的医师参加过肠造口并发症预防及治疗的讨论与培训;99.1%(463/467)的医师认为,医师和造口治疗师的联合培训以及并发症讨论有必要并亟待开展。(3)造口手术操作部分:未按照定位进行造口的主要原因分别为“造口定位不能兼顾戳卡孔(56.1%,262/467)”,“按永久性造口定位了临时性造口(50.7%,237/467)”、“定位错误或不合理(43.3%,202/467)”。(4)肠造口相关技术情况:知晓率总体较高,但常规采用率整体不高。其中,技术知晓率不足75%的有“管状吻合器造口”(64.1%,257/401)与“造口旁负压引流”(44.1%,177/401)。而在使用情况上,分别有65.6%(263/401)和56.4%(226/401)的医师在“永久性结肠单腔造口”中与“袢式回肠造口”中常规采用“黏膜外翻缝合技术”与“支撑棒”。对于预防性造口和永久性造口的固定及缝合层次上,较为认可的是缝合“腹膜(或后鞘)”(68.3%,274/401)、“前鞘”(54.4%,218/401)和“皮肤”(80.6%,323/401),较为有争议的是“皮下组织”的处理,分别有26.7%(107/401)和32.7%(131/401)的医师主张缝合。有81.5%(327/401)的医师认同缝合操作并发症的发生“不在缝合多少,主要看技术水平”。结论:造口手术并发症与外科医师认知及操作相关,造口相关观念、造口手术操作习惯及造口管理异质性较大,造口专项培训不足,造口手术和管理规范化及相关研究势在必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安宁疗护的困境和出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临终患者遭受疼痛折磨的现象仍然普遍,安宁疗护的发展面临诸多障碍,死亡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价值被忽视,生命的意义与死亡的价值之间的内在关联未被充分挖掘。本文就我国安宁疗护的现状,临床医生如何反思和应对,全社会关于安宁疗护的观念转变,以及行动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尝试为走出安宁疗护的困境提供医学人文的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卒中后抑郁”到“卒中伴抑郁”——谈卒中防控的新思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卒中肆虐全球,已上升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抑郁不仅是卒中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状,更是加重卒中病情并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致病因素。抑郁可能发生在卒中前或卒中后。病程中卒中和抑郁常常交互影响,但抑郁对卒中的次生损害却多被忽略,常导致卒中患者瘫痪加重和病死率增高,并使卒中复发增多而加大了卒中二级预防的难度。既往“卒中后抑郁”的概念中,卒中和抑郁被认为是两种独立的疾病,该概念临床应用受限并常延误患者的诊治。因此,我们提出“卒中伴抑郁”的新观念,更加强调治疗抑郁对紧急救治卒中损害所带来的更多获益,从而使急性卒中的防治步入崭新的时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医人文精神的生命伦理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医人文精神注重对生命伦理的思考。中医对生命的认知在于秉承和汲取中国哲学的精髓,蕴含思辨思想且富有实践性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基于生命伦理的视角,中医药文化的中医人文精神的实质是以人为贵、医者仁心、诚信道德、济世救人等,也是对生命自我认识、生死观念、生命质量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伦理辉映。通过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对生命伦理的理论探析与实践,弘扬中医人文精神,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医者成人立己、止于至善的道德升华,患者就医的诚信道德情感,对生命的尊重及健康意识、生命伦理的内化自觉和中医人文精神氛围的构建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脑部淋巴系统解剖及其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传统观念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NS)不存在淋巴管或淋巴循环,缺乏清除大脑代谢物的淋巴途径。但随着对颅内清除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CNS中存在类淋巴系统,包括胶质淋巴通路以及脑膜淋巴管,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脑脊液(CSF)与间质液(ISF)的交换体系,而且其与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与年龄相关的大脑变化、创伤性脑损伤、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10年来,有关其研究是生命科学的热点,本文旨在从类淋巴系统的发现、解剖结构及功能、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几个方面阐述其相关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磁性服务理念在急性胃肠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磁性服务理念在急性胃肠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行磁性服务理念干预的急性胃肠炎患者101例为研究组,以2018年1—12月行常规护理干预的急性胃肠炎患者97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评分,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13.39 ± 4.56)、(17.89 ± 6.3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 ± 6.79)、(21.51 ± 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36、4.11, P<0.05);研究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观念、自我护理责任、自我护理技能及健康意识评分分别为(79.12 ± 4.98)、(79.85 ± 5.47)、(80.22 ± 3.89)、(76.25 ± 5.98)分,高于对照组的(52.08 ± 3.63)、(58.88 ± 7.25)、(57.65 ± 3.62)、(54.12 ± 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3.03~43.41,均 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理、精神、情感及社交评分分别为(69.14 ± 4.21)、(82.13 ± 6.12)、(71.25 ± 5.28)、(82.95 ± 7.22)分,高于对照组的(60.41 ± 3.26)、(69.57 ± 4.26)、(57.13 ± 3.21)、(68.07 ± 5.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6.27~33.63,均 P<0.05);研究组对生活护理、定期巡房、按铃呼叫、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0.40 ± 6.80)、(91.38 ± 6.82)、(90.22 ± 4.96)、(90.88 ± 5.56)、(92.46 ± 6.38)分,高于对照组的(81.22 ± 5.83)、(80.44 ± 4.25)、(82.12 ± 4.65)、(83.24 ± 4.56)、(82.06 ± 3.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0.18~14.09,均 P<0.05)。 结论:磁性服务理念能改善急性胃肠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提高自护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